第14頁
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章義大利與德國的關係 第一節鋼鐵公約的談判 (一)1939年3月15日以前意德雙方就締約問題進行的接觸1938年10月28日,墨索裏尼同裏賓特洛甫曾討論過德國提出的關於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的建議:但是,在這次談話中,墨索裏尼看待這個問題仿佛它僅僅涉及到德意兩國似的。當時,他反對締結三國同盟的想法,認為同盟是“一項神聖的誓言,必須得到尊重和完整的履行”,因此,在輿論還沒有締約的準備以前,就不能締結,他接著又解釋說。當德國和我們之間的同盟看來已經成熟時,規定同盟的目標將是必要的。我們決不應結成一項純粹防禦性的同盟。不需要這樣的東西,因為沒有人想來進攻極權國家。相反,我們希望建立一項同盟,是為了要改變世界的地圖。為此,就必須規定目標和要進行的征服;就我們來說,我們早已知道我們必須朝什麽方向前進。整個11月和12月,墨索裏尼一直猶豫不決,有一次,就在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的訪問巴黎已經進行和裏賓特洛甫的來訪已經宣布之後,他甚至已決定要接受這個同盟,藉口是報上有一篇關於英法己締結軍事協定的報導。當時阿托利科暫時阻止了他,沒有讓他承擔起義務:首先是諉稱接受結盟的信件不可能在幾天之內遞交給裏賓特洛甫;其次是根據來自德國外交部的機密情報否認了上述那篇報導。12月底,當墨索裏尼在加米納特堡隱居的幾天中,他最後下了決心,於是在元旦那大他告訴齊亞諾說,他將接受裏賓特洛甫的建議。在下一個月中,他要為結盟準備好輿論——這卻是他一向所輕蔑的。次日,齊亞諾寫信給裏賓特洛甫,建議條約在1月下旬簽訂,簽訂以前保守秘密,以使全世界感到意外,應使它成為“一項和平公約,保證德國和義大利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中能夠完全安靜地從事工作”。他沒有提出有25關同盟條款的規定,也不再提到應該預先規定好未來各結盟國的目標和征服對象,雖然納粹政府最近與法國做的交易同10月28日墨索裏尼極力要求了解這種事時裏賓特洛甫所作的吸引人的允諾相比,已形成很不愉快的對照。與此相反,雖然齊亞諾已經提出義大利在突尼西亞、吉布地和蘇伊士這些方麵的要求,但這主要是為了使裏賓特洛甫相信,義大利不是因為有意要在那時和那些地方製造同法國鬧翻的危機而尋求結盟的。他斷言,義大利採取行動的真正原因是,英法軍事協定的確實存在,法國負責方麵好戰傾向的占有優勢,和以供應民主國家兵員和物資為目的的美國的作戰準備。他甚至想把反法的宣傳鼓動說成是正當的,因為它造成的緊張局麵已使“結盟的想法在義大利更得人心”。當1月7日墨索裏尼和齊亞諾收到公約及其附件的草案時,除在序言中作若幹小修改使更加強調在歐亞兩洲的共同利益而少提“共產主義的威脅”外,他們照原樣全部接受了這一草案。對於同盟是防禦性的這一點,他們也沒有表示任何異議。在另一方麵,齊亞諾曾試圖使局勢變得對義大利更加有利,他命令阿托利科就貿易(一種收買輿論的賄賂)和南蒂羅爾問題同德國政府進行接觸,雖然後來他又抱怨說,阿托利科提出義大利在這些方麵要求得到讓步以作為參加公約的一個條件,在這一點上他是走得太遠了。當時,裏賓特洛甫隻是在南蒂羅爾這一點上作出了保證。意德清算協定在執行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那時已經成為在羅馬舉行談判的議題了。不過,最後於2月13日簽訂的各項協定,為進一步密切兩國的經濟關係和增加貿易額鋪平了道路。與此同時,簽訂一項三國公約的談判進行得毫無生氣。起初,裏賓特洛甫曾滿懷希望地提議以1月28日作為簽字日期,而且即使是在日本駐意大使白鳥敏夫提出警告說日本的躊躇不決可能使簽字推遲以後,齊亞259諾仍命令法西斯黨的書記斯塔拉切準備好一首震耳欲聾的反法宣傳序曲,以便在公約之幕升啟時使“帶有尖刻的仇法氣息的示威”達到高峰。隻是在他訪問南斯拉夫期間他才從阿托利科那裏獲悉,推遲已不可避免,但是到了2月初連裏賓特洛甫本人也不敢期望公約能在一個月之年簽字了。墨索裏尼對此是一點也不高興的,對裏賓特洛甫說話不算數的樂觀主義感到惱火。但是他急於要獲取的仍然是德國的而不是日本的支持。確實,他曾告訴齊亞諾說,他的確寧願要一個兩國同盟而不要一個三國同盟,因為“這樣的一個同盟本身就已足夠抵消現在的英法聯合力量,而且同時也不會顯得是反英或反美的”;反之,“作為我們的盟友,日本就肯定會把美國推入西方民主國家的懷抱”。至於齊亞諾,他也已懷疑“冷淡而又遲鈍的”日本人是否能夠同“強悍有力的法西斯黨人和納粹黨人”合作共事,是否能使他們自己這樣深刻地捲入歐洲政治的激烈動盪之中,那是一種隻要通一次電話就能立刻起變化的政治局麵。2月23日齊亞諾指示阿托利科去提出建議,即德國和義大利的參謀人員應該達成一項非正式的協議,但等待了兩周,也未得到答覆。然而,3月9日裏賓特洛甫突然提議,參謀人員的接觸可以先從凱特爾和義大利國防部副部長帕裏亞尼將軍的會談開始。阿托利科報告說,凱特爾本人的意思則是想通過德國駐羅馬的武官來同義大利的軍事當局接觸;並且就墨索裏尼的外交政策的那兩個基本前提向他重新作了值得歡迎的保證,即在必要時,希特勒將參加戰爭以支持義大利;但德國人民雖然忠於自己的元首,卻希望盡可能地避免戰爭。墨索裏尼和齊亞諾立即同意,他們早就迫切要求舉行的參謀人員會談應當毫不遲延地立刻開始。在他們看來,如果軸心國家的衝勁要重新取得它的勢頭,最近一些地區性的成功要得到擴展,那就必須馬上行動,不再浪費時間。 (二)1939年3月15日以後墨索裏尼的思想狀態3月和4月間發生的一些事情加強了墨索裏尼尋求同德國結盟的原來動機:他怕看到義大利處於兩大敵對60陣營之間孑然孤立;他既想為自己的侵略計劃獲取德國的支持,又想讓義大利在軸心國體製內部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地位以保證不受德國的侵犯。他還產生了一個新的動機:必須製止德國發動一場為時過早的大戰。墨索裏尼想讓義大利在1942年底以前不捲入戰爭,這決不是什麽新的想法,但即使是在布拉格危機期中,他也從未作出過這種努力以使德國政府遵循同樣的政策。這一變化可以從幾個方麵來解釋。從3月以來,德國的野心在波蘭身上又找到了一個新的集中點;而西方國家(墨索裏尼在年初還認為它們在軸心國家的壓力下已疲憊地、無法挽回地節節後退)現在卻堅守住它們的立場,並且正在組織反擊措施。墨索裏尼對於英國的可能占領科罕島以回答他自己的占領阿爾巴尼亞突然感到憂慮,這證明他把局勢看得比齊亞諾的《日記》可能使人想像得到的更為嚴重。有兩件事使得墨索裏尼不能不又一次注意到義大利軍隊麵對日益增長的戰爭危險時的準備不足:一件事是遠征阿爾巴尼亞時暴露出來的陸軍的嚴重弱點,另一件是後來在4月間他發現空軍副部長瓦萊將軍所報來的適於服役的飛機數字是大大地言過其實了。而且,他把輿論的情況看得極為重要,可是義大利人民卻顯然對被拖向戰爭越來越感到驚恐,特別是因為從1月份以來徵集了這麽多的預備役軍人。他們的默從軸心政策,可能再經不起另一次歐洲危機了;而法西斯政權的穩定,結果可能甚至要受到威脅。 (三)德波兩國關係緊張對義大利政策的影響3月底從義大利駐華沙大使館傳到羅馬的德波關係緊張的報告,引起了齊亞諾的深思:德國對波蘭採取敵對行動將給義大利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為義大利對波261蘭人懷有極大的同情,如果德國人對他們向波蘭一再重申的擔保食言的話,誰會再相信他們的話呢。3月31日波蘭大使告訴他說,如果德國人訴諸他們慣常採用的不妥協的辦法,波蘭人寧願進行戰鬥。阿爾巴尼亞危機發生後,當戈林在4月14—17日訪問羅馬期間談到波蘭時所用的語調,同納粹發言人談到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時所用的語調簡直太相似時,法西斯義大利再一次感到焦底不安,而且是更加劇烈了。幾乎與此同時,阿托利科警告他的政府說,雖然希特勒真心希望在今後一兩年內能避免一場歐洲戰爭,但他對於解決但澤問題。可能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下去了,而且由於相信英法不致出麵幹涉,他可能會進攻波蘭。阿托利科本人的看法是,西方國家將實踐它們的擔保。收到這一電報後,墨索裏尼和齊亞諾擔心德國的進攻已迫在眉睫,並且認為他們有權利及時獲悉德國的計劃,以便做好他們的準備,特別是在公共輿論方麵。正是由於這一點,他們決定要求與裏賓特洛甫及早會晤。就眼前即將發生的危險而論,其後來自柏林的一些消息使人又比較放心了;但是希特勒4月28日在國會發表演說,宣告廢止1934年的德波宣言,比起同一演說中提到的廢止英德海軍協定,在羅馬引起的震驚卻又大得多。齊亞諾用這樣的想法來安慰自己,即希特勒的演說以及國外對它的反應,並不象人們所擔心的那樣激烈;他是在轉一個新的慕尼黑的念頭,並宣稱英法要從西麵來同德國作戰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他和墨索裏尼對西方大國支持波蘭的能力有多大懷疑,他們對波蘭進行抵抗的意向是毫不懷疑的,而他們自己要避免戰爭的願望又是如此的強烈,因而他們不準備為德波衝突的擴大化去冒任何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政府對但澤衝突所採取的態度是:希特勒的要求是合乎情理的,波蘭人應當不加拖延地同德國達成協議,並注意不要同西方大國纏在一起。法西斯報刊也彈起這些調子,一份敦促波蘭不要背離皮爾蘇德斯基的均勢政策的照會據說已於4月3日提出了。四周之後,墨索裏尼向羅馬尼亞外長加芬庫表示,他對波蘭人的英雄主義竟然要在這樣一種事業中犧牲感262到遺憾,並擔心但澤的衝突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他還說他不能反對希特勒,如果希特勒是正確的話,或者當事情是牽涉到義大利勢力範圍以外的某一國家時。最後,在5月12日,當外界已知道鋼鐵公約正在談判之中,齊亞諾在回答波蘭方麵的詢問時。指示駐華沙大使向對方聲明,法西斯政府極其希望德波兩國能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它們的問題,但如果造成危機,華沙應當丟掉幻想。因為義大利將毫無疑問地站在德國一邊。5月15日齊亞諾在會見波蘭大使時再次勸告要有節製。在英國給予波蘭的保證一經宣布之後,在一段時間內羅馬的領會是,英國政府在試圖以他們的新政策同義大利進行聯繫,例如:他們要求墨索裏尼從中同希特勒進行斡旋,可以召集一次會議,或者甚至由英意兩國共同給予波蘭保證。而這時在齊亞諾同加芬庫的談話中也重新出現了舉行一次會議,以及歐洲四大國或者再加上波蘭達成一項協議的想法。然而墨索裏尼對這一時期提出的兩項和乎建議都漠然置之,一項是羅斯福4月14日通電建議休戰十年,另一項是教皇在5月初建議德波之間和意法之間的糾紛都應召開一次列國會議來加以討論解決。他寧願利用他對希特勒的影響來推遲一場普遍衝突,但同時也要加強軸心國家的力量,不使喪失人民的支持。規定有進行定期的和緊急的磋商的一項同盟條約,在墨索裏尼看來,可能是對納粹的輕舉妄動的一個有效的製動器,這也是許多持溫和觀點的義大利人和德國的秘密反對派共同抱有的一種希望。作出進行磋商的安排,還可能防止德國政府在捷克斯洛伐克危機前和危機期中對待義大利的那種保密的和侮辱性的行為的重演。不僅如此,墨索裏尼還希望在目標和勢力範圍都十分明確的基礎上建立這一同盟。 (四)4月15—16日的羅馬會談1939年初春時裏賓特洛甫已經在發展意德合作方麵躊躇不前,因為它與三國合作截然不同。但是,到了4月,263納粹的對意政策已進入一個更為活躍的階段。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墨索裏尼對納粹在捷克斯洛伐克搞的既成事實感到忿恨,以及他在克羅埃西亞問題上的猜疑,使得柏林不能不加以認真考慮,感到用慷慨的保證來安撫他是可取的,同時還應最懇切地勸他不要為了替義大利尋求補償而去對法國或南斯拉夫採取魯莽的冒險行動。如果,一方麵,軸心國家已表明有一種急待改善的友誼,另一方麵,由於英法兩國的保證政策的突然出現,這種友誼對德國的價值也增加了;因此,炫耀意德兩國的團結一致,在納粹分子現在開始用來答覆西方國家的神經戰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德國陸海軍調動的消息,與義大利一阿爾巴尼亞危機同時出現了。德意兩國高級指揮部之間的接觸現在變得更為頻繁,並得到更多的宣揚。期待已久的凱特爾一帕裏亞尼會談4月4—6日也在因斯布魯克舉行了。帕裏亞尼為祝賀20日的希特勒壽辰而訪問柏林。29日,布勞希奇抵達羅馬,在帕裏亞尼的陪同下用一周的時間巡視了利比亞。據說這次訪問證實了他的不利於義大利軍隊的見解,結果是回到德國後他就竭力阻撓裏賓特洛甫的政策。甚至有謠言說匈牙利的代表也參加了軸心國家參謀人員的會談。軸心國家的合作不僅限於軍事方麵。的確,裏賓特洛甫並沒有能說服墨索裏尼,對希臘和羅馬尼亞接受西方保證一事聯合提出抗議,這或許是因為墨索裏尼仍然擔心英國可能會採取行動以支持希臘,也或許是因為他希望維持義大利是在軸心國體係年的東南歐保護人這樣一種虛構的神話。在另一方麵,墨索裏厄同希特勒一樣,對羅斯福4月14日的電報不屑作任何直接的答覆,他隻是用很能表示其特性的這樣一句後來對待它:“小兒麻痹症的一個後果”。他對這項建議的公開表示拒絕,是採取了4月20日在羅馬市政廳的一次籌備1942年羅馬世界博覽會的會議上發表一通大話的形式。他在講話中宣稱,指控義大利為潛在的侵略者,那是既不公正又不合264乎情理的。俯視博覽會的聖彼得教堂石級上的凱旋門或羅馬大圓形競技場,象徵著他的謀求和平的意願(然而必須是一種建立於正義之上的和平)。必須承認,憎恨羅斯福的電報的語調的,不單是墨索裏尼一個人。一般義大利人並不覺得他的國家在進行侵略方麵是有罪的,而且特別反對把義大利同德國相提並論。在收到羅斯福的電報和在羅馬市政廳如此大聲地表白義大利的和平願望之間,墨索裏尼在4月15—16日曾同4月14—17日訪問羅馬的戈林討論了軸心國的政策。同希特勒、裏賓特洛甫和其他的人在3月間曾做過的一樣,戈林既以重申保證來哄騙墨索裏尼,又告誡他在近期內要特別小心謹慎。他急於想使墨索裏尼相信,德國並沒有侵犯也不打算侵犯義大利在東南歐的亞得裏亞海和地中海腹地的勢力範圍,特別是南斯拉夫。兩人一致同意,南斯拉夫現在處於一個軟弱的和孤立的地位,可以而且也應該迫使它同軸心國家恢復友好關係。兩人討論的最嚴重問題,是兩個軸心國家同兩個西歐大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的前景和時間選擇。兩人都相信,英法兩國將站在一起,同這兩個國家作戰將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問題是在什麽時候將出現最有利的時機。戈林強烈主張暫時等待,他說“ju.88”轟炸機將於秋天開始生產,在1940年有兩艘新的德國成列艦將編入現役,還有兩艘將要下水。他認為,在九個月或一年之內局勢將變得更加有利。英國空軍的重新武裝,在1942年也還不會開始出現顯著的結果。所有這些論點表明,他選擇的開始衝突的日期要比墨索裏尼所選的1942年底要早一些。然而,在第二次會談中他又說,德英兩國的軍備比率等到1942—1943年將比現在更為有利,特別是在海軍方麵。法國則被認為,除去作一些純粹是防禦性的準備外,已經毫無作戰能力。當這位法西斯領袖問道,“在進行一場大戰的有利時機到來以前我們應當做些什麽”,戈林建議,軸心國家應當立即武裝自己,一直達到保持一種動員的狀態,並且說,就德國而言,它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同意,不能讓他們自己被挑逗而惹起一場衝突,但要等待他們認為是恰當的時機的到來:他們要繼續擴充軍備;為265了日後的聯合行動,他們要就兩國經濟自給自足的密切配合以及兩國空軍和海軍的合作進行討論。同時,他們將最有力地繼續開展“宣傳戰”,但在其他方麵則不擬大規模地進行活動。墨索裏尼把軸心國家的戰略總結為:“談論和平,準備戰爭,那就是勝利。”這“應當是兩國行動的座右銘”。會談還涉及到如何充分利用西班牙和阿拉伯人以及怎樣對付羅斯福的電報等問題。羅斯福和美國被漫不經心地冷落在一邊,回想起來這似乎很奇怪。會談中最不祥的幾段話中的一段,是由戈林這樣開始的:他打算向希特勒建議,為了對波蘭施加更大的壓力,德國應當謹慎地同俄國接近。墨索裏尼歡迎這個主意,但提到了兩塊絆腳石:東京方麵可能反對,德國可能對烏克蘭有所圖謀。戈林說,希特勒並沒有這種企圖。墨索裏尼建議,同俄國接近的最好辦法可能是通過貿易談判,決不能讓英國在追求俄國方麵搶在軸心國家前麵。 (五)5月6—7日的米蘭會談1939年4月14日阿托利科在柏林時,提出由裏賓特洛甫與齊亞諾舉行一次會談的建議。4月20日,義大利政府(由於戈林對波蘭的敵對態度和4月18日阿托利科提出的一個警告而感到焦慮)突然提議這兩位政治家應該在5月裏盡早會晤。隻要同日本締約還有一線希望,裏賓特洛甫就不願確定會晤日期。但是,在4月24日,當缺少希望的信息從東京傳來時,德國方麵的這一障礙就克服了。大約與此同時,裏賓特洛甫警告大島浩說,德國與義大利可能要商談一項它們自己的條約,他還告訴阿托利科說,他可能會攜帶一份條約草案去義大利,希望齊亞諾也能這樣做。5月4日墨索裏尼發給齊亞諾的指示,特別強調兩個軸心國家都至少需要保持三年的和平。在這一期間,義大利將把利比亞、阿爾巴尼亞和阿比西尼亞組織好,並266建立一支阿比西尼亞陸軍;增加義大利的戰列艦、潛艇和大炮的數量,並使它們現代化;發展自給自足經濟以防封鎖;從1942年的世界博覽會爭取威望和外匯;將僑居在法國的義大利人接回本國;將軍事工業遷往義大利南部。軸心國家人民之間的團結也必須加強,天主教會和納粹主義之間關係的緩和無疑地將有助於這種團結。此外,在這三年期內,日本也許已經結束了它同中國的戰爭。至於加強軸心國家威力的最好辦法,墨索裏尼同晨必須有一個兩國同盟,或三國同盟,如果東京決定參加的話。應當仔細慎重地訂立一些軍事協定,以便在特定情況丁它們可以幾乎是自動地立即生效。他提議要討論的經濟問題是煤和機器。在他的備忘錄的其餘部分,他檢查了義大利同歐洲大部分國家的關係,並再一次指控南蒂羅爾的前奧地利人的顛覆活動。裏賓特洛甫的訪問給了墨索裏尼一個機會,既可乘機提高軸心國在義大利人民中的聲望,又可測驗一下這種獲得人心的程度究竟如何,這是一件他十分不放心的事。法國報紙報導,米蘭的反抗運動“甚至達到了流血的程度”,墨索裏尼的警察也不斷報告義大利北部的反德情緒極高。由於法西斯的威信是向法西斯運動的誕生地米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墨索裏尼決心要使這些謠言立即徹底破產。因此作了這樣的安排:首先,當裏賓特洛甫經過米蘭時,要當地的黨的領導人熱烈歡迎他;其次,當裏賓特洛甫已在途中時,把會談改在米蘭舉行而不是在科摩。同時,會前來自義大利方麵的宣傳讓全世界知道,會談的主題將是德波問題;義大利雖然認為德國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如果危機發生,它將如何行動則還沒有決定,它希望充當調停人的角色。比如,宣布一項聯盟,那也隻是作為一種可能性而提出的,以防英蘇兩國萬一達成一項協議。而齊亞諾在抵達米蘭時首先對報界講的事情之一也是,“我們不準備去為但澤喪命。”齊亞諾把米蘭迎歡裏賓特洛甫的熱烈程度和裏賓特267洛甫本人的態度,都說成使得他感到既高興又驚奇。齊亞諾的會談記錄主要記載了裏賓特洛甫提出的各點,而德方的記錄則主要記載了齊亞諾提出的各點。雙方同意,一項結盟的條約應盡速締結。齊亞諾希望把戰爭盡可能地推遲——至少在三年內不發生戰爭。看來好象裏賓特洛甫同意了這一點。他還勸告義大利推遲它對土耳其、南斯拉夫和法國的攻勢;因為齊亞諾曾經說過,一場意法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並宣稱義大利願意獨自打這一場戰爭,德國除供應物資外不需幫助。他要求德國供應更多的煤和製造大炮用的機器。依照裏賓特洛甫的說法,有理由可以預料,在幾個月之內英法就會對支持波蘭感到厭倦;因此德國不會去攻擊它,除非波蘭人自己要採取進攻性的政策。齊亞諾說,義大利同波蘭的關係是正確的,但也隻是到此為止,義大利對波蘭問題並木感興趣。裏賓特洛甫同意齊亞諾的意見,希望南斯拉夫的現狀能夠維持下去,隻要它繼續奉行目前的對外政策而不變更;但裏賓特洛甫奉認,義大利在那裏的利益是超過別國的,願意讓墨索裏尼在那裏自由行動,如果南斯拉夫由於國內的衝突而分裂的話。他同意,應當立即舉行談判來解決南蒂羅爾問題。(齊亞諾曾要求把一萬名原屬奧地利的德意誌帝國居民立即從南蒂羅爾撤走。)齊亞諾要求把希臘劃歸義大利勢力範圍之內,並提到墨索裏尼希望逐漸使西班牙和匈牙利同義大利結成盟國。雙方並一致同意,德意兩國都應支持保加利亞。雙方還同意,應設法改善軸心國家同蘇聯的關係。齊亞諾說,義大利將歡迎德國和天主教會之間的問題得到解決。顯然是仍在盼望他所想要的三國公約,裏賓特洛甫268畢竟並沒有帶來什麽意德同盟的草案,但是他答應要盡快地把它送來以供義大利人討論之用。他提議簽字儀式應盡快地舉行,並且應盡可能地使它能夠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他並且歡迎墨索裏尼的建議,應該使其他國家也能夠參加進來。那天深夜,在考慮了齊亞諾送來的關於會談的報告之後,墨索裏尼打電話給在米蘭的齊亞諾,要他就締結雙邊盟約事作一次公開的宣布,因為他早就希望有這樣一個雙邊盟約,而不贊成締結三國的條約。裏賓特洛甫勉強同意了這個建議,但需要得到希特勒的批準。這一批準立即從電話中得到,並且據齊亞諾說,希特勒親自參加了協議的起草工作。5月7日的一項公告宣布,兩國政府意見的完全一致已經用文字記錄在案,並且決定,用一項政治和軍事的條約把兩個軸心國家之間的關係以明確的形式規定下來。齊亞諾看來對墨索裏尼的決定絕不是感到高興的,但是仍然相信,並沒有什麽無法預料的事,因此也不會有什麽危險的事發生。 (六)鋼鐵公約的締結5月12日在柏林以裏賓特洛甫的名義遞交給阿托利科的德方條約草案,確實在它的序言中聲明,德意麵國“重申它們的共同政策,其原則和目標則早已由它們規定下來”。然而,同盟的條款遠遠超出了三國條約談判期間所提出的那些。它的一些主要規定如下:第一條締約雙方彼此之間將繼續保持接觸,以便在關係到兩國共同利益或歐洲一般局勢的所有問題上達成協議。第二條如果締約雙方的共同利益受到任何國際事件的危害,兩國將立即進行磋商,以便採取措施,保護其有關的利益。如果締約一方的安全或其他重要利益受到來自外界的威脅,另一方將給予受威脅的一方以政治和外交上的全力支持,以便消除此種威脅。第三條如果違背締約雙方的願望而發生其中一方陷入與另一國家或幾個國家的戰爭糾紛之中的情事,則締約的另一方應立即以同盟國的身分前來給予援助,並以箕全部陸海空軍事力量進行支持。此外,第四條規定兩國在戰時經濟、軍事等方麵進行更加密切的合作,並建立永久性的各種聯合委員會;第五條規定,如發生戰爭時,締約任何一方不得單獨停戰或媾和;第六條規定同友好國家發展關係;第七條宣布,條約自簽訂之日起生效,為期十年。沒有關於條約的修訂或吸收其他國家參加的規定。秘密的補充議定書隻涉及到聯合委員會和新聞、宣傳事務方麵的合作,包括締約雙方各自向鄰近另一方的各駐外使館派出一名或幾名專家官員。與過去時常宣揚的相反,條約中沒有提到,明言或暗示,最好能有三年時間的“和平”。“它包含著一些真正的炸藥”,這是齊亞諾對德國提出的條約草案的最初印象,有點象是一個初次持著一支上了子彈的槍的小孩。然而,他和墨索裏尼都不希望使這項條約少一些爆炸性的氣味。羅馬方麵提出的少數幾處修改,其中一部分是在阿托利科的提議下作出的,都得到了採納,如在序言裏寫明“共同邊界……永遠固定不變”,和提到義大利和德國的“生存空間”的安全。5月17日,墨索裏尼批準了條約的最後文本。5月21—23日齊亞諾為簽署這項條約而訪問了柏林,簽字儀式於22日舉行。義大利人至少是避開了24日那一天,那是義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德國的周年紀念日期。齊亞諾帶去了贈給裏賓特洛甫的阿農齊亞塔勛270章,當看到這枚勳章掛到裏賓特洛甫頸上時,戈林差一點眼淚都要流下來了。柏林人對軸心沒有表示任何熱情。僅有的一些歡呼來自希特勒青年團和義大利僑民中的黑衫黨徒,第二天,還增加了來自柏林的學童和勞工陣線的成員們的歡呼聲。當局匆匆忙忙地給職工們放了一天工資照付的特別假日。在另一方麵,齊亞諾同納粹領袖們會晤後留下的印象是,從米蘭會談以來德國的政策並沒有變。象凱特爾和黑森的非利普親王一樣,希特勒也再一次向他保證說,地中海政策的方向留給義大利去決定;他還讚賞義大利從阿爾巴尼亞出發以控製巴爾幹各國的計劃。裏賓特洛甫再次勸說需要有至少為期三年的“和平”;建議對待南斯拉夫和土耳其要有所節製,因為齊亞諾對它們曾表示過一些敵意。但對義大利的關於克羅埃西亞的計劃則給予有條件的贊同。希姆萊對克羅埃西亞計劃更表同情,勸告義大利人立即建立他們的保護國;並討論了同天主教會達成一種暫時解決辦法的可能性。齊亞諾鼓勵他在那個方向努力前進,一部分也是為了使同盟在義大利更得人心。柏林的各次會談並沒有收進齊亞諾的文件集內,他的《日記》隻作了概括性的記載。例如,在以前各次會談中時常涉及的南蒂羅爾問題竟完全沒有提到。也沒有提到波蘭。不管對齊亞諾是否真的沒有談起波蘭問題,看來他離開柏林時絲毫也沒有料到。希特勒已選定了那一天來詳細說明他的在同西方國家算帳之前先孤立和進攻波蘭的計劃。因此,關於裏賓特洛甫在米蘭曾欺騙或脅迫義大利人以使他們參加鋼鐵公約的傳說,實際上是沒有根據的。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墨索裏尼已經在盼望同德國結盟,在他5月4日給齊亞諾的指示中,他還提議自動地承諾軍事義務。有幾個理由使他相信,他必須抓住這次機會在特別有利的條件下取得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種同盟。他長期來一直是寧願要一個意德同盟,而不願訂立三國條約。為了使日本人滿意,三國條約的牙齒漸漸地都被拔掉了;裏賓特洛甫雖然仍在拖延時間,由於日本人最近的答覆,已處於不利的地位。而當前事態的發展,使得墨索裏尼一方麵對於德國的意向,另一方麵對於義大利人對同盟的反271應,都感到很放心。為了阻止土耳其政府參加民主集團,甚至連起草條約所必需的短暫時間都不能等待就宣布了這項條約,這看來對他也是重要的。總之,這個決定正是那種能引起墨索裏尼幻想的戲劇性的巧妙魔術。然而,這一條約使義大利的處境更加危險了,因為墨索裏尼是帶頭要締結這項條約的。義大利的無條件保證給予軍事援助,這是在公約中明白規定著的,而德國對於“和平”時期或勢力範圍的保證,除關於共同邊界有文字規定外,則隻是口頭上的東西。如果納粹黨人在不久的將來挑起一場危機,義大利就沒有能藉以逃避責任的條款可以引用;而害怕被譴責為使他的國家第二次背叛盟國,也將是墨索裏尼很難違抗的一種推動力。墨索裏尼在締結鋼鐵公約上之所以要採取主動,其動機據洛雷因5月23日的估計是這樣的:大致說來,他獲得了希特勒同他磋商的權利,而這一同盟就是他付出的代價。有過四次,我們有理由認為,希特勒並沒有裝做同他的軸心夥伴進行過真實的磋商就逕自行動了,而墨索裏尼則是要麽不得不接受,要麽聽之任之。墨索裏尼不可能拆散這個軸心,因為它缺乏明確的規定。如果德國不遵守盟約,墨索裏尼才有可能拆散這個同盟。洛雷因在他的信件結束前,還記下了一些“更加兇險的因素”:例如,義大利領袖的信念是,單單意德結合這一點,就能給義大利帶來利益;加伊達(在5月22日的《義大利日報》上)特別強調下次戰爭的窮國反對富國的掠奪性質;義大利逐漸淪為德國的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附庸,這看來是不可避免的。這三點,在以後的四年歷史中一個接著一個地全都被證實了。 第二節意德兩國的關係,從鋼鐵公約到德蘇條約據說,在簽署鋼鐵公約後,當裏賓特洛甫宣稱現在再也沒有任何詭辯能夠破壞意德的團結時,“一絲談談的勝利的微笑”掠過了他的臉上。從一開始起,來自德方的消息和評論就特別強調,為了實現這種團結而正在採取的各種步驟,而謠言不久也提到了兩國海軍和陸軍統帥部的統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第一批訪意的官員是德國空軍的米爾希將軍和納粹勞動服役組織的康斯坦272丁·希爾。5月底,一個義大利海軍代表團訪問了基爾;7月,人們在談論巴多裏奧的訪問德國;這時都靈的菲亞特工廠,為了按照德國的設計大量生產飛機引擎,也已經進行了改組。然而,義大利戰備物資的需要,並未得到充分滿足,特別是在高射炮方麵。在經濟領域中,德國和義大利官方的經濟關係委員會在5月15—26日的聯席會議上,就義大利同德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進行貿易和在以後幾個月內製訂一份詳細的長期計劃等問題達成了協議。據報導,德國人曾建議,兩國的工業應按各自最適宜生產的部門實行專業化。交換技術情報的機構在柏林和羅馬設立起來了,各生產行業的專家們在兩國間來往絡繹不絕。的確,有這麽多的德國人,特別是納粹的秘密警察和航空技術人員,已經來到義大利,以致人民開始抱怨說,“我們在墨索裏尼的統治下生活倒還更好一些”。在一封給阿托利科的信(寫於7月29日和8月1日之間,未註明具體日期)中,墨索裏尼本人也反對這種向補充性的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傾向。當軸心國家的經濟合作正以這種迅速的步伐進行,並且在德國想建立一個德意誌經濟帝國和義大利想要本國自給自足這兩者之間正產生著衝突之時,墨索裏尼在5月30日的一份備忘錄中重申了他對軸心政策的觀點,這一備忘錄是由新任命的德意聯合軍事委員會刨主席卡瓦萊羅將軍帶往柏林的。在扼要重述墨索裏尼希望把那一場富豪統治的國家同人口眾多而又貧窮的國家之間的273不可避免的大戰至少推遲到1943年的種種理由之後,“卡瓦萊羅備忘錄”列舉了對抗“倫敦—巴黎—莫斯科三角”的經濟、軍事和政治等方麵行動的計劃。墨索裏尼建議,在最近的將來,軸心國家除達成最大可能程度偽經濟自給自足和重整軍備以外,還應當以物質方麵的和精神方麵的破壞活動來進行反擊。應當鼓勵反猶大主義、和平主義、區域自治運動(例如,在阿爾薩斯、布列塔尼、科西嘉和愛爾蘭)、總的社會和道德的崩潰以及殖民地人民的反叛。在這方麵,布爾什維克主義和西方聯在一起,對軸心國家倒是有利的。當戰爭終於爆發時,墨索裏尼期望,義大利能提供較多的人力、較少的物資;德國則是較多的物資、較少的人力。他建議從衣索比亞出發以進攻英法兩國的非洲領土,並預見到在萊茵河畔、阿爾卑斯山區和利比亞境內會出現膠著狀態的戰局。因而,西線的戰爭將主要是空中和海上的戰爭,在東麵和東南方麵,相反地墨索裏尼建議打一場運動戰以擊敗西方國家的封鎖和消耗戰略。波蘭和其他受到保證的國家如希臘、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等,在別國,甚至俄國,能夠出來援助它們以前,就可以被完全擊潰。西方民主國家在準備打掃場消耗戰。德國和義大利必須用立即控製住整個多淄河和巴爾幹地區的辦法來對付敵人的這種戰略。它們決不能滿足於那些國家的宣布中立。它們必須占領這些領土並利用它們。這樣它們就能既保護它們的後方,又得到糧食和原料的供應。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可以看作是軸心國的走卒。墨索裏尼建議,經希特勒批準後把這些考慮作為德意兩國總參謀部擬訂計劃時的依據。卡瓦萊羅於5月31日自羅馬啟程去柏林就任鋼鐵公約所規定設置的軍事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的副主席,他留在柏林一直到6月10日。他於6月3日把這份備忘錄交給了裏賓特洛甫,裏賓特洛甫在三天後告訴阿托利科說,希特勒原則上同意墨索裏尼的意見,但希望再進一步討論這件事,因此他建議,這兩位獨裁者應該在夏末以前在勃倫納山口會晤。據裏賓特洛甫說,希特勒已經提議過他應該去佛羅倫斯作一次私人訪問,但是,那樣的話,十月份將是最早的適宜時間。沒有說什麽更加明確的話,但是墨索裏尼看來似乎已相信,在他和德國人之間,現在已經差不多有了一項對於遵循卡瓦274萊羅備忘錄中所表明的政策的共同諒解,特別是關於至少在三年內避免戰爭的諒解。日子一天天很快地過去了,但是墨索裏尼或齊亞諾對於在勃倫納山口會晤的建議都沒有作出任何反應。威廉街德國外交部的反納粹官員們日益急切希望這一會晤能夠實現,如果可能的話就在7月舉行,他們希望屆時墨索裏尼會反對希特勒的計劃,從而推遲戰爭,直到民主國家已經強大得使軸心國家再也不敢攻擊它們為止。通過阿托利科,德國一再(例如,在6月15日)提醒義大利政府;但是齊亞諾。他的注意力6月間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和巴爾幹各國方麵,隻是責怪阿托利科慣於危言聳聽。然而,6月底但澤的局勢又告緊張之後,他指示阿托刊科立即往見裏賓特洛甫,表明“我們在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下,即使是最嚴重的情況下,自然決不會退縮,但我們希望能及時了解事情的真相,以便能夠採取必要的措施,不論是軍事方麵的還是道義上的”。但是他的焦慮不安似乎並不是十分嚴重的。同時,墨索裏尼象過去一樣,準備向希特勒提出不是為自己謀利益的忠告,擬訂了一項舉行但澤公民投票的方案。7月4日,當洛雷因遞給他一封張伯倫打來的關於德國對但澤提出要求以及因而危及世界和平的私人電報時,墨索裏尼決心要推倒張伯倫的論據,他狠狠地宣稱,如果英國意味著要為波蘭而戰爭,則義大利也將為德國而戰。按照齊亞諾7且2日的指示,阿托利科於6日在裏賓特洛甫歡迎訪問德國的保加利亞總理喬塞瓦諾夫的宴會上設法同裏賓特洛甫作了一次談話。根據阿托利科的生動報告所作描述,這次談話是特別有意義的。據阿托利科說,裏賓特洛甫一開始就譏笑關於德國將在但澤搞暴動的謠傳是“純粹捏造”。但是,如果波蘭膽敢進攻但澤,德自就要在四十八小時之內解決但澤問題——在華沙解決!如果法國幹預但澤問題,並且因此而促使一場全麵戰爭爆發,那就隨它便吧;德國正求之不得。法國將被“殲滅”!英國,如果它敢妄動,就要給大英帝國帶來毀階275滅。俄國?將要有一項俄德條約,俄國是不會進軍的。美國?德國元首的一次演說就足以擊敗羅斯福;美國人是無論如何不會動的。害怕日本(不管有沒有同盟條約,它將站在軸心國一邊),將使得美國不敢輕舉妄動。(阿托利科報告說)我驚訝地傾聽著裏賓特洛甫按德國的如意算盤描繪的這一戰爭圖景,他的想像力現在已經把它深深印入他的頭腦中,再也磨滅不掉了。……最後,根據我的領會,我注意到,領袖和元首而人完全同意,義大利和德國是正在為一場不是馬上就會打起來的戰爭進行準備。阿托利科然後兩次詢問裏賓特洛甫,德國方麵難道沒有意思要“挑動”波蘭動手嗎。裏賓特洛甫明確地宣稱,元首“無意挑起一場會釀成全麵戰爭的衝突”。並且說,無論如何,如果德波關係變得更壞,義大利將隨時獲得通知。(阿托利科評論說)要裏賓特洛甫作出明確的結論是困難的。事實是,他除了自己的看法外什麽也看不見——這真是一種令人驚奇的看法,他隻看到一種完全有把握的德國在每一領域和對一切外來者的勝利。他今天的深信不疑,就好象六個星期或六年以後那樣的充分。對於其他一切事物他是兩眼模糊完全看不清楚的,隻好依賴元首的智慧和天才了——不過我想,他實際上是對的。如果我自己對元首缺乏信心,我將會不僅僅是心神不安,而是簡直要驚恐萬分了。……總而言之,我想,就目前來說,我們沒有什麽可以害怕的。如果我沒有這種信念,我將要求去親自會見元首。無論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同希特勒交換一下意見是唯一有點用處的事情,但那是專門屬於我們的領袖的禁區啊。裏賓特洛甫建議以8月4日作為勃倫納山口會晤的日斯。齊亞諾(他對希特勒與墨索裏尼的會晤並不感興趣)於7月9日答覆說,除非迫切需要立即舉行這次會晤,他寧願把它推遲到9月份,並選擇義大利北部的某個城市作為會晤地點以代替勃倫納山口。7月11日,阿托利科給羅馬發去一封緊急請求信,要求接受德國的建議,立即舉行兩位獨裁者的會晤而不再拖延。他的信念是,希特勒在採取不能挽回的行動以前,希望會見墨索裏尼,而且德國人之所以建議以8月4日作為會晤的日期,是因為在波蘭公路變得泥濘難行以前,這是讓德國人還來得及在波蘭境內打一個戰役的最後日期了。“因為元首希望(他也確實希望)避免一場全麵戰爭,因此就期望他也能避免可能會釀成一場全麵戰爭的每一件事情,這種論點是沒有根據的。”如果錯過了磋商的機會,希特勒很276可能會逕自作出一個不可改變的決定,到那時再要使義大利的外交能夠勸阻他就為時太晚了。這封寫給內閣秘書長安富索的信,由他呈交給墨索裏尼,因為齊亞諾不在。7月13日,裏賓特洛甫從薩爾茨堡打電話給柏林,詢問有否收到羅馬的答覆。7月15日阿托利科終於能夠去告訴希特勒說,墨索裏尼已決定於8月4日在勃倫納山口同元首會晤。齊亞諾返回羅馬時,已不能改變墨索裏尼的決定了,但是他仍然並不認為,危機已迫在眉睫。他多少有點被阿托利科7月11日的信件打擾得心緒不寧,信中預測德國對波蘭的行動不會遲於8月10—15日;來自義大利駐布拉格領事的德國部隊調動的最初消息也使他感到不安。但是他以下述的做法表示了他對阿托利科的不滿:他把遞交德國政府的義大利建議,不直接送給阿托利科本人,而是交給齊亞諾的連襟、駐柏林大使館參贊馬季斯特拉蒂,並通知阿托利科要帶領馬季斯特拉蒂一同前去。建議註明的日期是1939年7月24日,它是用墨索裏尼的名義以第三人稱寫成的。在前麵開始處有這樣一個聲明:如果希特勒認為打一場戰爭的適當時機現在果真已經到來,義大利將百分之百地表示同意;如果德國被迫動員,義大利將於同一時刻採取同一行動,因為它衷心願意以全部兵力來履行自己的義務。這個冗長文件的其餘部分充滿了主張推遲戰爭的論據和另一種選擇的建議。被提出來的推遲戰爭的論據是:如果德國在但澤採取行動,不僅波蘭,而且法國和英國也會參戰;從戰略和戰備角度來判斷,時機還不成熟:西班牙現在不可能重新拿起武器了,但以後能夠而且會站在軸心國一邊作戰的;現在已不能用出其不意的襲擊來製勝民主國家。因為兩個獨裁者受不了讓他們的勃倫納山口會晤顯得毫無結果,墨索裏尼建議,他們應當提議召開一次由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波蘭和西班牙六國參加的歐洲會議(這樣就把俄國、美國和日本排除在外),或許再加上一位代表小中立國家之一的觀察員列席。這一策略將打亂各民主國家的輿論,可能會使它們強迫波蘭對德國的要277求作出讓步,而且,無論如何,如果戰爭日後終於爆發,也將使軸心國家處於有理地位,使民主國家處於理虧地位。當阿托利科和馬季斯特拉蒂7月25日及時地把這份備忘錄送給裏賓特洛甫時,他以毫不掩飾的厭惡表情把它收了下來。他暗示,這份備忘錄可以看作是一個削弱力量的跡象,並宣稱,如果德國被目為力量在削弱,它將會失敗。他不同意義大利備忘錄中關於在歐洲會議上軸心國家將處於比民主國家有利的地位的說法。然而,他還是向義大利來客們作了保證:希特勒“完全同意墨索裏尼的看法,認為在目前避免一場全麵戰爭是妥當的;他一定採取克製態度,決不採取可能會引起這樣一場戰爭的行動”。但阿托利科無論如何並不相信他說的話。7月28日,在裏賓特洛甫同突然返回柏林的希特勒商量以後,並且在阿托利科通過電話同在羅馬的齊亞諾也磋商之後,阿托利科在柏林再次會見了裏賓特洛甫。裏賓特洛甫又一次迫切要求舉行希特勒一墨索裏厄會談,而且這次不僅用他本人的名義還用了希特勒的名義來提出這一要求。他說,一切不測之事現在都可能發生,所以最好能由兩位獨裁者來預先加以討論。對於波蘭的挑釁,希特勒肯定會立刻作出強烈的反應——另外一種辦法是,如果他們兩人會晤了,他們就可以決定不去理睬波蘭的挑釁,如果挑釁來臨的話。對裏賓特洛甫來說,這一會晤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可取的。元首在採取可能涉及他的盟友的行動以前,將樂於同義大利領袖磋商。裏賓特洛甫的這些話,實際上是說,希特勒如果不預先把他已經決定要做的事告訴墨索裏尼,他會覺得這是很不禮貌的。擬議中的在勃倫納山口舉行的會晤,將清楚地表明,現在鋼鐵公約已使義大利同德國結合成一體,希特勒已經成了整個軸心的元首,因而墨索裏尼也不再是義大利的領袖了。然而,希特勒立刻轉變了方向。裏賓特洛甫在7月29日避不接見阿托利科,230日仍不見麵,到了31日他方才告訴阿托利科說,元首要再過一星期或十大之後才能準備好舉行會晤。裏賓特洛甫現在說,義大利建議召開一次會議,但不讓蘇聯參加,這可能會把蘇聯推向8民主國家一邊。在一封8月1日的私人信件中,馬季斯特拉蒂勸告齊亞諾說(同阿托利科的意見相反),義大利不要在8月15日以前再去要求德國明白宣布:將不會止義大利接受德國的另一個既成事實。馬季斯特拉蒂的勸告是,義大利的立場應該是堅持鋼鐵公約中關於任何一方採取行動前雙方應相互磋商的規定。不管鋼鐵公約中有無象馬季斯特拉蒂所相信的這種明確規定,根據歷史經驗,即使是最明白無誤的書麵協議,希特勒是否會遵守也是大可懷疑的,因為隻要對他有利,他就會棄之不顧。馬季斯特拉蒂對齊亞諾的勸告,同齊亞諾本人的最近打算不謀而合;但到8月4日,齊亞諾開始想到,他自己應當同裏賓特洛甫再會晤一次。6日,齊亞諾和墨索裏尼得出結論,他們必須找到一條出路,因為軸心國正在走向戰爭而處境卻極為不利,對義大利來說更是這樣。它的黃金儲備和金屬庫存量已經枯竭,經濟的自給自足和重振軍備遠沒有完成。“如果危機來臨,我們是會打的,即使是隻為了顧全我們的‘麵子’也罷。但是我們必須避免戰爭。”7日,墨索裏尼批準齊亞諾去要求裏賓特洛甫舉行一次會晤;同一天,齊亞諾通過電話指示阿托利科去安排這事。9日,決定會晤在薩爾茨堡舉行。齊亞諾得到指示,在會談中要堅決表示,使德波衝突隻限於局部地區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時候挑起一場全麵戰爭那是發瘋,因為勝利的機會隻有百分之六十,三年後才可能增至百分之八十。他還應該建議發表一項由墨索裏尼親自草擬的公報,聲明兩國外交部長已經以同盟的精神審查了局勢,並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他們贊同通過國際談判來解決歐洲的問題。在訪問薩爾茨堡期間,齊亞諾於8月11日在施洛斯富許爾會晤了裏賓特洛甫;12和13日,希特勒在貝希特79斯加登接見了他,接見時裏賓特洛甫也在座。齊亞諾在到達那天上午同裏賓特洛甫的一次散步,使齊亞諾的這三次談話記錄,引白齊亞諾:《歐洲》,第449—459頁(英譯本,第297—304頁);又見齊亞諾:《日記,1939—1943年》,1939年8月11日,12日,13日。8月12日希特勒一齊亞諾談話的德文本記錄,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第29卷,第41—53號(1871—ps);希特勒一齊亞諾兩次談話的英文本記錄,見《德國外交政策文件》,第7卷,第43號和第47號。幻想破滅了。在其後的十小時會談中,裏賓特洛甫重複了(如果可能的話,更加固執己見和更加蠻不講理)7月25日他對阿托利科和馬季斯特拉蒂講過的話,其結果是使齊亞諾確信,裏賓特洛甫有意要“挑起衝突”,而且他反對可能會導致和平解決現有危機的任何行動。“當我要求他詳細說明德國的最近行動計劃時《因為據他說,事態已越來越緊迫了),他不是無法回答就是不願回答。”在聖沃爾夫岡的白馬旅館舉行的宴會是一次靜默無聲的進餐。“我們互不信任。但我至少問心無愧。他卻並非如此。”希特勒接待齊亞諾比裏賓特洛甫接待的要親熱一些,但也同樣毫不寬容地堅決要進攻波蘭,而且與裏賓特洛甫不同,他是宣言不諱的。他告訴齊亞諾說,他準備進攻波蘭,並從現在起到10月15日止把它擊潰。法國和英國不會有所舉動,所以現在不會同它們有戰爭,雖然日後必然會要有一場的。俄國也不會有所舉動。所以迫在眉睫的那場同波蘭算帳的德波戰爭隻能是一場局部戰爭。它將是“快速的、決定性的和不能改變的”。它將需要四至六周的時間,到10月15日必須結束。兩位納粹領袖都宣稱,德國再也無法容忍波蘭的局勢,德國的榮譽已受到威脅。對義大利提出了一項新的勸誘:對南斯拉夫採取行動,德國以前是不贊成的,現在卻極力慫恿義大利去搞。希特勒解釋說,最好是把偽裝中立的國家一個一個地都解決掉,這是一樁容易到手的功績,如果一個軸心夥伴能保護另一個夥伴的後方的話。南斯拉夫曾試圖從西方國家重新獲得保證,隻要軸心國家一陷入困難之中,它就會進攻義大利。因此,義大利應當抓住“第一個有利機會就去占領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以使南斯拉夫瓦解”。在著重談了他與南斯拉夫的交往中一直在關注280義大利的利益之後,希特勒提醒齊亞諾,要注意威望方麵的犧牲,這是他剛在南蒂羅爾問題上作出的,並堅決表示,在其他地區不能以此援為先例,而且的確必須以犧牲波蘭來取得補償。德國之所以能對義大利作出這樣的讓步,因為它的擴張方向是在東方。德國在那個地區的擴張,同義大利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是不會衝突的。齊亞諾相當頑固地為義大利的處境辯護。他提醒希特勒,雙方曾有至少在三年年不發生戰爭的協議。他表示,對“局勢的完全出乎意外的嚴重性”感到驚異,在米蘭或柏林時並沒有得到過這方麵的示意;他表示,“如果一場衝突現在已無法避免的話,義大利……自然將完全站在德國一邊,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歡迎把一場全麵衝突推遲到更晚些時候”。他還闡述了“卡瓦萊羅備忘錄”的論據,把義大利的尚未準備就緒和地理上的不利條件描述成一幅無法解決的暗淡圖景。希特勒承認有過在兩三年內(最多三年)避免戰爭的協議。但是他說,波蘭的挑釁迫使德國必須立即行動;他對波蘭採取的行動不會促成一場全麵衝突;因此他不需要向義大利請求援助。當齊亞諾堅持說西方國家肯定會出來幹涉時,希特勒也毫不介意。但是,當希特勒又說這場全麵戰爭應該趁他和義大利的領袖都還年輕時打時,齊亞諾深深地覺得,他對衝突之究竟能不能局限於一地是毫不關心的。對於墨索裏尼的召開會議的計劃,裏賓特洛甫曾把它看作是軟弱的表示而不予考慮,希特勒也隻是勉強地承認它可能具有策略上的價值,而對它沒有再發生進一步的興趣。希特勒爭辯說,蘇聯不可能被排斥於會議之外,如果讓蘇聯參加,那它就會增強多數一邊的力量來反對軸心國。他也不願響應下麵這一建議:德意兩國應該在它們的公報中作出一些其他的和平姿態,這樣可以給民主國家一個顧全麵子的機會,並加強這些國家中反戰黨派的力量,其結果將是波蘭很快就會孤立並不得不屈膝投降。希特勒11明白表示,他最多隻能等待到8月底為止,他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雖然他把保證團結一致和尊重義大利的利益的話全部倒了出來,而且最後一次會談是以向義大利領袖表示熱烈的恭維結束的,齊亞諾總覺得;希特勒並不關心戰爭可能會給義大利人民帶來什麽樣的災難。德國人重視這個同盟,隻是把它作為把敵軍兵力從他們自己的戰線引走的一種手段罷了。他們知道,決定戰爭命運的將是德國而不是義大利,而且,一俟戰爭結束,他們答應要施捨一些給義大利。德國人曾建議隻發表墨索裏尼草擬的公報中聲稱德意兩國看法完全一致的那部分,而把通過和平談判來解決的部分完全略去。阿托利科和馬季斯特拉蒂害怕裝有納粹竊聽器,就把齊亞諾拉到他所住旅館的一間浴室中,要他堅持根本不要發表任何公報。但是,8月13日,當齊亞諾離開薩爾茨堡剛兩小時之後,德意誌通訊社事前沒有同駐柏林的義大利大使館商量就宣布,談話涉及到當今的所有問題——特別注意到但澤問題——結果是取得了“百分之百”的協議。沒有一個問題是懸而未決的,所以此後不再舉行會談了,因為雙方都沒有適當的時機。這份德方發布的公報導致了阿托利科8月14日給齊亞諾發去一份表示憤慨的電報。他把德方的公報說成是玩弄馬基雅維裏式的手法,企圖預先造成一種合法的局麵,一方麵使德國今後可以為所欲為和隨時自由行動,另一方麵則以鋼鐵公約預先規定的全部義務來明確地束縛義大利,其中包括第三條規定的,如果德國處於作戰狀態,義大利應立即以其全部力量援助德國。他極力主張義大利政府現在應依照第二條規定的事先磋商,特別是依照第一條所要求的締約雙方事先取得諒解來行事。他懇切要求墨索裏尼現在應以堅定、準確和明白無誤的措辭寫信給希特勒,堅決維護義大利根據條約應享受的權利和與德國完全平等的地位。“義大利領袖,如今他是(希282特勒的)盟友,應有權要求德國給予一個月的期限來探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但澤問題的辦法。”最後,義大利駐柏林大使又有了一位他的大使館年的參贊和一位羅馬的外交部長也贊同他的觀點了。齊亞諾一回到羅馬就向墨索裏尼傾訴他內心的感受。他對德國人感到厭煩。“他們正在把我們拉進一樁我們不需要的、而且會危及政權的冒險事業中去。”義大利人民對於進攻波蘭會感到震驚;考慮到德國的做法,法西斯政府完全可以毫不受拘柬地宣布,義大利將不介入這場衝突。墨索裏尼開始時傾向於同意這一觀點,但接著而來的想法就不那麽贊同了。一方麵,他對納粹對待義大利的做法深為不滿,他愈來愈感到西方大國一定會出來幹預,他也承認義大利坯沒有達到能參戰的狀態;但是在另一方麵,他感到麵子和自尊心迫使他必須同德國並肩前進,他也捨不得放棄他可以分到手的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這些贓物。假如義大利同德國鬧翻之後不久德國就取得花費不大的輝煌勝利,那怎麽辦呢?他甚至害怕希特勒可能會從波蘭揮戈南下來懲罰一個背叛的同盟者,他命令巴多裏奧提出加強邊防以防備德國的計劃,齊亞諾堅持想使墨索裏尼反對德國。他設法打動墨索裏尼的虛榮心,他提出德國首先背叛同盟的證據,他要斯塔拉切和警察廳長報告反德情緒的強烈程度。他得到法西斯黨的“老警衛隊”,特別是格朗迪和博塔伊的部分支持,同這些人他本來並無好感。而一向同他關係很好的斯塔拉切和阿爾菲耶裏卻贊同與德國攜手前進。帕裏亞尼將軍也是如此,他在匯報陸軍的實力方麵硬是向墨索裏尼撒謊。國王對軍隊或輿論並不抱有什麽幻想,他希望保持武裝中立,建議義大利應靜待事態的發展,因為在六個月內它的地位將會變得堅強有利。這時,隨著時間的過去,墨索裏尼仍然下不了決心。283打給德國的電報,一個接一個地擬好後又扔掉了。8月16—17日他試圖開展一項絕妙計劃,它將保證使他體麵地脫身,如果西方大國參戰的話,或者保證使他有同南斯拉夫算帳的一天,如果西方大國讓波蘭自己去聽天由命。但是,到17日,忠於德國的考慮再次占了優勢,他不能不答應給予全麵支持了。8月16日他已經令阿托利科返回薩爾茨堡,再去會見裏賓特洛甫。阿托利科和馬季斯特拉蒂18日帶給裏賓特洛甫的口信特別提到,德國已決定全力以赴對波蘭作戰,它深信戰爭將保持局部化,因此義大利當不至於被卷人。口信接著說,義大利不同意戰爭能夠保持局部化,它在雙方已同意的日期以前不可能準備好打一場歐洲之戰;它相信,德國不必訴諸武力就可從波蘭方麵得到滿足。象裏賓特洛甫固執自己的意見一樣,阿托利科也堅決要德國接受義大利的觀點。事實上,這時雙方都在直率他講話;裏賓特洛甫據說甚至還指責過阿托利科被德國的敵人所影響。那天深夜,裏賓特洛甫打電話告訴阿托利科說,德國已經作出了決定。8月19日12時30分,裏賓特洛甫再次告訴阿托利科說,德國已經作出決定,這事也已通知齊亞諾。同波蘭的戰爭將保持局部化。如果它變為全麵戰爭,它仍將是短期的。如果戰爭拖長,由於可以從東歐和俄國得到供應品,軸心國也能夠堅持下去。8月2o日,當阿托利科帶了希特勒的這一重彈德國老調的答覆回到羅馬時,墨索裏尼要他帶著義大利同意介入的承諾立即返任。至於齊亞諾,他在前一天已飛往阿爾巴尼亞,以便當他確實是在他最近取得勝利的現場時把阿農齊亞塔頸章授與他。這次訪問是在他去薩爾茨堡前三天就已安排好了的。由於在羅馬沒有人知道他確實在哪裏,同地拉那的電話聯繫又發生故障,所以在把他叫回來之前時間已過了好幾小時。但是他終於在8月20日傍晚回到了羅馬。墨索裏尼於是宣稱,現在“要對德國人毀約是太284晚了”。全世界的報紙會指責義大利怯弱,說它沒有準備好,說它在“戰爭幽靈”前退縮下來了。然而,8月20日下午7時,墨索裏尼、齊亞諾和阿托利科一起草擬了一份給德國政府的照會,並附有當天早些時候收到的哈利法克斯的一份照會的副本和德國進攻波蘭將會促成一場全麵戰爭的其他證據。這份義大利照會草稿再次建議召開一次會議。8月21日,經過激烈爭論之後呂索裏尼終於同意:齊亞諾應要求同裏賓特洛甫再會晤一次。並草擬了兩份由齊亞諾隨身帶去的文件:一份是按年月次序排列的意德兩國政府關於一場未來戰爭問題的往來文件和其他資料清單;另外一份是責備德國政府不守信義的備忘錄。它還說,如果德國遭到波蘭及其盟國進攻,義大利將站在德國一邊進行幹頂,但義大利經受不住一場歐洲戰爭,因而當然不會主動向法英兩國開戰。同一天,墨索裏尼還草擬了一封給希特勒的信,信中提出四點聲明,即隻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義大利才提供軍事援助:如果德國隻同波蘭一國作戰(希特勒已說過,在這種情況下他不需要援助);或者如果由於波蘭及其盟國進攻德國因而引起一場全麵故爭,或者曾試圖進行談判,但由於德國以外的其他方麵的不妥協,致使談判破裂。但是,如果德國進攻波蘭,隨後法英兩國對德國進行反擊,則義大利將保守中立。然而實際結果是,這些文件都沒有向德國提出過。8月21日企圖同裏賓特洛甫進行接觸的嚐試到下午4時還未獲得成功,當時他推託等稍後再給予答覆。到下午10時,他打來電話說,他即將去莫斯科簽署一項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墨索裏尼和齊亞諾隨即撤回了他們要求會晤的建議。義大利在8月最後十天中扮演的角色將在本書另一部分論述。 第三節南蒂羅爾的公民投票十六年來法西斯政府在地方行政和學校教育方麵一貫嚴厲地使用其權力,以強迫波爾薩諾和特蘭托兩省的285二十五萬講德語的居民義大利化。一方麵,政府曾作出很少一些讓步:例如,一百六十三名蒂羅爾人1935年9月從拘留中和警察監視下獲得釋放,1934—1935年在學校課時外作了教授兒童德語的安排。在另一方麵,根據1939年與教皇達成的宗教事務協議,國家所享有的新權力使得教士們在宗教事務方麵保護他們的教徒的語言權利更加困難了;而1930年被任命為布裏岑主教的傑伊斯萊爾主教大人,比起他的前任拉弗爾主教大人和教廷臨時特派員穆特斯克內爾大人來,似乎也就更加不準備去嚐試這樣做了。同時,義大利人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利害關係也更加密切了。他們把當地的水力發電能量從1919年的三萬六千九百千瓦增加到1942年的四十八萬三千三百七十千瓦,生產出十七億五千萬千瓦小時的電力,為全義大利發電量的十分之一。為戰爭打斷了的進一步發展的計劃還打算再增產五億千瓦小時。許多電力輸送到了義大利的其他地區,但將近半數是用於本省自己的新興工業。蒙特卡蒂尼聯合企業在梅臘諾附近的西尼戈生產氮和其他化學品;根據1934年9月28日的一項行政命令,還在波爾薩諾工業區建立了一座大型鋁廠。波爾薩諾的各家工廠也製造汽車、飛機零件和特種鋼。這些計劃以及範圍廣泛的軍用和民用市政工程侵占了蒂羅爾的農田和葡萄園,並把數以千計的義大利人引進了這個地區,因此,1939年波爾薩諾居民中的義大利人已較蒂羅爾人為多。對地主更為嚴重的威脅來自1936年為使義大利人得到土地而成立的“三威尼西亞地區國家農業復興公司”,和1937年為了加強國家徵用土地的權力而頒市的一項行政命令。南蒂羅爾人在取得外界支持方麵仍然處境很困難。特別是在1934年以後,要奧地利給予幫助是沒有什麽希望的,因為日益依靠義大利的奧地利政府既沒有這種力量,更同它的政策不相符合。至於德國的援助,希特勒早就講明,不允許以僅僅二十五萬德意誌人的重新歸復來危害他認為對解救整個德意誌民族關係重大的與義大利的同盟。希特勒上台後,他容許反對南蒂羅爾的不公正狀況的宣傳繼續下去,雖然他本人並沒有公開支持這樣做:他也沒有放棄把國家社會主義輸出到勃倫納山口之外的活動。這在蒂羅爾人中間得到相當的成功,他們286覺得自己是德國人而不是奧地利人,而且在夜久以前他們也同樣地曾被泛德意誌主義所吸引。但是,即使齋特勒的信徒為數很多,他們的信仰卻遭受過痛苦的考驗。無論義大利同德國的國家關係怎樣,他們總是受害者。1934—1935年的緊張局勢帶來了一陣義大利化的新浪潮。軸心的成立也沒有能阻止義大利政府推行它的征地移民政策;而在另一方麵,德國國內的同情南蒂羅爾人的宣傳現在遭到了禁止。甚至維也納和慕尼黑的阿爾卑斯山區博物館裏的目錄,現在也都清除了領土收復主義的痕跡。1938年兼併奧地利之後,現在要輪到蒂羅爾的希望增加了,郎使是它意味著還要等待二十年。兩個月後,當希特勒在前往羅馬的途中,他受到了“象舉行一次公民投票”那樣的熱烈歡迎,但是在他的歸途中卻沒有了。1938年5月7日在羅馬舉行的國宴上他曾宣布,他和墨索裏尼兩人都希望能“承認那條上帝和歷史已經為我們兩個民族清楚地劃定的天然邊界。……因此,必須尊重那條阿爾卑斯山脈的邊界……使之永遠不受侵犯,這是我的不可改變的誌願,是我要贈給德意誌人的遺物。”1938年9月26日他在柏林體育館的演說裏又回到了這個題目,當時他仍堅持必須首先考慮整個民族的利益,“不管個別人的遭遇可能是多麽的悲慘”。然而在1939年1月30日的演說中希特勒卻故意不提南蒂羅爾問題,他所持的理由是,正如裏賓特洛甫1月10日對阿托利科說的那樣,“這隻能引起騷亂,隻能給人以牽涉到了一個尖銳的德意兩國之間的問題的印象”。在1月10日這次會見中阿托利科交給裏賓特洛甫一份齊亞諾送來的照會,照會要求德國政府著手準備一項計劃來湊收不願留在當地做義大利公民的南蒂羅爾人。裏賓特洛甫回答說,將南蒂羅爾人遷往德國的問題,必須等待將來作為整個問題來加以處理,因為安置他們的可能性有賴於“歐洲局勢的未來發展”。但是德國政府願意立刻接納“相當大的數月”入境,如果這可以分階段進行並且不公開出去。這次會晤之後四天,即1月14日,在瓦爾曼的主持下在德國外交部舉行了一次會議,研究執行一項有限的重新安置計劃的辦法。德國駐米蘭總領事貝內也出席了這次會議,他說,他認為在南蒂羅爾總計二十三萬德意誌人(講德語的義大利籍蒂羅爾人)中最多不過兩千人是願意離開他們的家園的;但是為數約一萬人的德國僑民的遷移工作,可以而且也應該以更大的規模來安排。7會議決定,應當委派一些熟悉南蒂羅爾情況的人來擬訂一項遷移計劃,先由旅外德僑組織的遣返辦公室負責領導這一工作,以後則指定駐米蘭的德國總領事來執行這項計劃。1939年春天情況又有了發展。在4月初之前關於南蒂羅爾人民前途的意德預備性討論已經開始;1939年4月28日希特勒在德國國會中說,在領土問題上,德國願意讓國家利益從屬於“歐洲各國相互禮讓的更高利益”。6月23日在柏林召開的混合遣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決定了一項解決辦法的一般原則。把“政治上不受歡迎的”德國僑民,特別是那些前奧地利人,從南蒂羅爾遣返德國的工作,應在本年內完成——“必要時可採取強製辦法”。幾萬名沒有土地的操德語的居民希望能在明年內予以遣返。有耕地的操德語的居民的遣返則放在第三步。義大利政府將同意以優惠的匯率把財產轉移到德國去。從北蒂羅爾去南蒂羅爾的大批旅遊者將受到限製。希特勒親自下令在另有指示以前把波爾薩諾當地的國社黨團首領暫時關入集中營,以此來宣傳他的誠意。關於南蒂羅爾人將被迫在遷往德國或遷往義大利其他地區這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的消息,據說於6月就已第一次透露給他們,當時有一個代表團在貝希特斯加登要求給予幫助,並且被希特勒拒絕給予接見。據報告,德國駐米蘭總領事7月初在梅臘諾已就這件事作過一次報告,而7月10日義大利的一項命令,要求所有外國人都288離開該省,在國外更被認為是一次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迫遷的預兆。德國政府命令所有德僑在幾周之內離開那裏;但對那些並不隱瞞他們不願離開本上的義大利籍德意誌人則無明確的指示,在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家是在那裏已定居了十四個世紀的。如果他們必須要搬遷的活,許多人寧願去德國;但據說,另外一些人則準備抗拒。據說,他們自己的納粹領導人已告訴負責遣返工作的希姆萊說,除非蒂羅爾人被重新安置成一個緊密的社會,否則就不可能有大規模的遷移;在奧地利也是群情激昂。這時,梵蒂岡也向義大利政府明白表示,它不喜歡這種前景。由於雙方協議的條件當時沒有公布,而希特勒甚至連一份公報也不許發表,因此,6月23日一致同意了的、對於德僑來說也在6月24日證實了的外遷計劃,對義大利籍德意誌人打算怎樣去執行,還不大清楚。墨索裏尼懷著歡迎徹底遷走蒂羅爾人的強烈動機,因為他想要使種族邊界和政治邊界吻合一致,並企圖在勃倫納山口上維持他的阿爾卑斯山邊界線以防禦德國。在另一方麵,據外國報紙上的一篇報導說,如果德國接受十萬蒂羅爾人,並建議讓其餘的人與義大利人混合居住而不予遷走,法西斯政府也就會感到滿意了。的確,波爾薩諾的《繁榮的阿爾托-阿迪傑》月刊曾宣稱,一貫表現忠於義大利及其政權的那些人,可以仍留在他們原來居住的地方,“同來自別省的弟兄們團結在一起”。不管6月23日的協議的原來意向是什麽,當墨索裏289尼在9月間獲悉德國政府希望把南蒂羅爾的義大利籍德意誌人遷回德國這件事推遲到戰後執行,他感到極其憤慨。他特別不願意在少數民族問題上對德國讓步。齊亞諾希望,德國人不是想說了話又不算數,他還回憶起在薩爾茨堡時希特勒就曾說過,遣返南蒂羅爾人將犧牲德國的威望,這使得他更加須要在波蘭問題上寸步不止。他後來還注意到,蒂羅爾人正在變得無法控製,這對意德兩國關係的影響可能是嚴重的。10月21日簽訂了一項協定,它要求義大利籍德意誌人在1939年12月31日以前選擇是要義大利籍還是要德國籍,但允許選擇德國籍的人在1942年12月31日以前仍可留在南蒂羅爾。德僑必須在協定公布後三個月內離境,但其中大部分人已經離去。據說義大利政府已拒絕了希姆萊關於遣返在義大利避難的奧地利軍官和士兵的要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給齊亞諾增添了聲望,因為他在這時特別急於要同德國和解,希望一個對德充分合作的義大利可以不致被進一步拖入戰爭。1939年12月21日簽署的另一項協定規定了公民投票的辦法。它將適用於波爾薩諾全省以及特蘭托、貝盧諾和烏迪內三省裏麵的埃納、科爾蒂納和塔爾維西奧三個小地區;應德國的要求,它的適用範圍還包括講羅曼語方言的一萬到兩萬名萊丁人。德國方麵的代表也參加了這次公民投票的事務工作,包括對投票人資格的調查。投票結果如下:要求德國籍投票人數票數百分比要求義大利籍波爾薩諾229,500166,4887327,712特蘭托24,45313,015573,802貝盧諾7,4291,00613,5…*烏迪內5,6034,57682337其他各省…2,305……合計266,985187,3907031,851*沒有載明貝盧諾投票人中有多少人要求義大利籍。波爾薩諾,特蘭托和烏迪內三省投票人中僅百分之十二選擇義大利籍,但未投票者自動保留了義大利籍。投票是有秩序地進行的,但是受到納粹宣傳的極大影響。這種宣傳使人們又產生了同12月協定相互矛盾的想法,即選擇義大利籍就意味著要被遷往西西裏、利比亞和衣索比亞。與此同時,納粹分子們要農民相信,選擇德國籍到頭來將保全他們的家園,因為等到戰後希特勒就會兼併南蒂羅爾的。無地的農民和城鎮居民深信他們在德國可以生活得更好些。然而,投票一結束,甚至在墨索裏尼於1940年3月21日向一個投票人代表團保證不存在他們被轉移到別處去的問題之前,據報導,有許多蒂羅爾人就已經要求準許改變他們的選擇了。批準了一部分的更改,理由是原先的選擇是強迫作出的,或因為義大利政府聲稱投票人並不是德意誌血統的。與此同時,關於選擇國籍者的財產的談判拖延了很久。齊亞諾抱怨說,德國人連門上的把手也要帶走。關於由義大利支付的賠償總額的估計,直至1940年2月才取得雙方同意。這項數字據信為七萬億或八萬億裏拉,這是德國所要求的十二萬億或甚至十七萬億和義大利提出的四萬億或五萬億之間的一個折衷數。1940年的第一期償付款是以出售義大利在大德國的投資來抵付的。至於以後各期的償付款如何支付,則推延至1941年再作決定。象其他被趕走的德意誌少數民族一樣,選擇德國籍的蒂羅爾人由德國移民重新安置信託公司給予援助。他們中間有許多人移居北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有些人移居施蒂裏亞和卡林西亞,有些人甚至移居到波蘭西部、波希米亞和盧森堡。許多年青人應徵參加了德國軍隊和黨衛隊。遣返的截止日期延長到1943年底,但到1943年9月為止離去的人不超過七萬到八萬人。當工廠從義大利其他地方遷到這一安全地區時,更多的義大利產業工人也湧進來了,但很少義大利人定居在農村土地上。蒂羅爾的農民不是決定不去理睬那遷移限期,就是安排了讓家庭中的一員留在農莊上的辦法。領土收復主義的宣傳仍在繼續,義大利人則變得相信,納粹政府在南蒂羅爾的行動已拆穿了它一再宣稱的真心誠意的謊言。希特勒的友好姿態已變成了一場賺取信任的騙局,而南帝羅爾的問題則依然沒有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