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英法兩國與土耳其的談判以及鞏固並擴大巴爾幹協約問題          第一節導致5月12日英土聲明的談判英國政府1939年3月18日對土耳其政府的首次接觸在19日獲得了一項許諾:對於英國組織抵抗侵略的任何建議,土耳其將以友善的精神來加以研究。此後土耳其就隨時得到各有關談判的進展情況的通知,這些談判導致了分別於3月31日和4月13日宣布的、首先是給予波蘭的英法兩國保證,然後是給予羅馬尼亞和希臘的同樣的保證。3月21日,土耳其駐倫敦大使阿拉斯向哈利法克斯解釋了土耳其的“既定政策”。他說,他的政府對於它現有的一切條約安排感到十分滿意,將堅決履行這些條約所規定的一切義務。但在任何進一步的承擔義務和離開中立地位之前,土耳其希望在兩點上得到保證。第一點是,一般他說,英國將和它站在一起嗎?第二點是,更加具體他說,如果它在地中海地區受到攻擊,它能夠得到英國的直接援助嗎?……一旦在這兩點上得到了滿足,就不再有產生任何困難的其他問題,它將準備竭114盡全力與英國站在一起。目前,在某些不測事件中,根據條約安排,它將保持中立。……無論如何,它隻有在與英國站在同一邊時才會離開中立的地位。十天以後,在與卡多根的一次談話中,阿拉斯明白表示,土耳其政府並不象他在21日所講的那樣能夠自由地“竭盡全力與英國站在一起”。依據土耳其—蘇聯條約的規定,任何一方在未得到對方的同意前不得自由地與該對方的任何直接鄰國作出一項安排。因此,牽涉到土耳其和波蘭之間的某種條約關係的組成立一個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大集團的任何設想,隻有得到蘇聯的同意才能夠實現。由於在同蘇聯建立較密切的關係這個問題上波蘭所製造的困難,這項條約對土耳其行動自由所加的限製可能會影響英國的計劃,使得把德國東麵的各國建成一個單一的非侵略體係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到3月底,英國政府提出的給予波蘭一項相互保證和給予羅馬尼亞一項非相互保證(以波蘭的合作為條件)的建議已送交給波蘭和羅馬尼亞政府。羅馬尼亞政府立即把這些建議通知了巴爾幹協約國成員國之一的土耳其政府,聲稱在巴爾於協約國規定的土耳其所負義務之外,一項士耳其給予援助的保證將大大地加強它的地位。土耳其政府答應對這個建議給予同情的考慮。4月8日和9日兩國外長在伊斯但布爾討論了土耳其和羅馬尼亞對於國際形勢和英法建議的意見。在這次會議上薩拉若盧和加芬庫就七點意見達成了協議,這七點雖然並未列入一項正式協定,但被記錄下來作為他們會談記錄的附件。七點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第三和第六點。第一點記載了兩國政府打算加強巴爾幹協約國的意願,將在下文談及。第三點和第六點的主要意思如下:(3)如果形勢要求羅馬尼亞或土耳其,或雙方,或巴爾幹協約國的全體成員作為一個整體,必須在現在相對立的大國集團中作出選擇或採取明確的立場時,羅馬尼亞和土耳其,不言而喻,將共同行動,並將堅決主張它115們的巴爾幹協約國盟國應加入那樣一個集團,這個集團以共同抵抗那些威脅它們的獨立和安全、企圖進行控製的傾向作為其目的而正在自己團結和組織起來。……(6)在為了組織共同抵抗而可能與各大國舉行的任何會談中,羅馮尼亞和土耳其將以獲得有效的軍事援助(軍隊、物資、武器、彈藥、戰艦、飛機)為目的而試圖取得一切必需的詳細情況了解,以便它們的參加可以對最後的成功作出有效的貢獻。在4月下半月和5月上半月的英上談判中,土耳其政府似乎令人吃驚地準備超出加芬庫和薩拉若盧在這個協議中定下的界限。它不久就表明土耳其自己願意“在各大國集團中採取明確的立場”,而不顧羅馬尼亞仍舊猶豫不決的態度。不過,事實上正如後來的事態發展所證明的,土耳其的顯然準備順從英國的意願並不意味著政策的根本轉變,的確土耳其政府不情願放棄其中立身份的痕跡可以在它對英國政府所擬的條文草案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見中看到。按照博內和英國大臣們3月21—22日達成的協議,英法政府原來的打算是,關於希臘和土耳其在建議的“和平陣線”中合作的問題和夫於巴爾於協約國可能擴大的問題,在與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安排取得更大進展之前暫不加以仔細研究。不過,這個決定被形勢的發展推翻了,貝克與英國大臣們4月4—6日在倫敦的會談清楚地表明,把波羅義務擴大到包括反對德國侵略的援助的問題不能期望立即獲得解決。當加芬庫在伊斯但布爾時,義大利占領阿爾已尼亞所造成隨危機使得英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希臘這方麵;而弄清楚上耳其是否將支持希臘來反對義大利的攻擊也就成為頭等重要的事。英國在這個問題上與土耳其政府的首次聯繫,是采11取由英國駐土耳其大使休·納奇布爾-休格森爵士於4月10日向薩拉若盧作一次陳述的形式,他談到了義大利政府所給的它無意占領科孚島或攻擊希臘的保證,和英國政府急於想維持目前的英意協定的理由。這不是一次幸運的接觸,因為薩拉若盧在英國對義大利的態度這一點上得到了很不好的印象,他原本期望英國的態度會更加堅定的。法國大使也在4月10日會晤了薩拉若盧,他告訴納奇布爾-休格森說,薩拉若盧“顯然極為失望”。這兩位大使都建議應該給與土耳其政府“一些更加明確具體和使他鼓舞的東西”,例如明白表示,如果義大利攻擊希臘,英法就對義大利宣戰。同一天(4月10日)在倫敦,英國政府決定給予希臘一項保證。11日在安卡拉的英法大使接到指示,要他們立即去詢問薩拉若盧:土耳其是否準備擴大它對希臘的義務,答應在義大利進攻時給予援助;並詢問是否可以在4月13日當張伯倫和達拉第宣布英國和法國的保證時作出一項這樣的聲明。土耳其政府回答說,這樣的一項公開聲明(無論如何這需要國會的同意)將使它在國際衝突中“不可挽回地加入一方”,如果“對它自己的安全沒有一些更加明確具體的保證的話”,它是不談讓自己這樣地承擔起責任的。張伯倫4月13日的聲明自此隻能一般地提到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密切關係。英國政府在英土談判開始時這樣失去的陣地不久似乎又收復了。在張伯倫發表4月13日的聲明之前,倫敦外交部已得出結論:必須把阿爾巴尼亞事變看作“隻是實現軸心國家擴張目的的廣泛活動中的一步”,德國或義大利的下一步侵略行動“可能直接或間接地牽涉到地中海沿岸所有的國家”。它因此決定向土耳其政府提供英國援助的保證(阿拉斯在3月21日曾要求過這種保證),條件是土耳其將給予一項對應的援助承諾,如果英國捲入一場對義大利的戰爭。英國大使於4月12日奉命把這項建議送交土耳其政府。他還詢問,如果波蘭117(一)拒絕或(二)同意保證羅馬尼亞反對德國的侵略,土耳其將抱什麽態度;對於獲得保加利亞的合作的可能性或至少使它不反對,土耳其的看法文如何。上耳其於4月15日回答英國的建議,認為土耳其能夠作出的最重要貢獻在於維持“巴爾幹的團結”(這個短語,據英國政府後來問明白,是想把保加利亞的依附於巴爾幹協約國也包括在內);但是它明白表示,它不願給予一項直接援助羅馬尼亞從而超出它在《巴爾幹條約》下所承擔的義務(它的藉口是保衛海峽的任務極其沉重,沒有餘力援助羅烏尼亞)。它急切想預先知道,在保衛海峽方麵,特別是從陸上,它可以期望英國的什麽援助;它還擔心它與俄國的關係。雖然是明顯地不情願過早地和毫無保留地放棄其中立地位,它宣稱自己願意讓大家都知道,它是在執行一項對英國深表同情的政策,薩拉若盧並給了納奇布爾-體格森一個總的保證:土耳其在一場大戰中將與英國合作,而不僅僅是在一場局限於地中海和巴爾幹的戰爭中。土耳其的答覆對英國政府來說似乎是給一種安排提供了基礎,這對“和平陣線”將是一個寶貴的支持。在當前的情況下,並鑑於土耳其與俄國的關係,它認為目前最好不要急於去解決土耳其保證羅馬尼亞的問題,而是先在英上之間促成一項相互援助的協議,並鼓勵土耳其政府集中精力於鞏固和擴大巴爾於協約國,在這方麵,英國政府同意,土耳其是能夠起最大作用的。因此,到4月中,英土兩國政府的觀點似乎已經很接近了,在以後的幾118周中通過外交渠道的談判進行得很順利,並沒有遇到嚴重的困難。英國能夠給土耳其多少幫助以保衛海峽的問題自然不能隨便回答,但是由於英國建議就發表一項公開聲明的條件達成協議後立即安排參謀人員會談,土耳其政府在這一點上多少得到了滿足。到了4月底,英國政府又同意就經濟和財政援助問題舉行專家會談,雖然它十分小心,以免引起上耳其人的過分希望,以為這些會談能夠導致羊碩的成果。英國政府看不出有什麽理由不許土耳其政府把談判的進展情況隨時通知俄國政府,但雙方約定不應向俄國提起舉行參謀人員會談的打算。俄國副外交人民委員波將金在4月底來到了土耳其:5月初當他的訪問結束時,薩拉若盧讓納奇布爾-休格森知道,土耳其與俄國的關係問題並不是達成一項英土諒解道路上的障礙;他認為在土耳其與西方大國達成協議之後就可以締結一項土俄協定。4月23日,薩拉若盧對納奇布爾-休格森談起把締結一項為期十五年的同盟條約作為努力的最終目標。到4月底,英國政府建議談判可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發表一項聯合聲明,記錄兩國政府打算簽訂一項持久的互助協定的意向和如果在正式協定簽訂之前發生戰爭就給予互相支持的保證;第二,適甩於這一段中間時期的諒解的談判;第三(也許與第二階段同時進行),舉行英土軍事、經濟和財政專家會議;第四,最後正式條約的談判。這個建議直到5月10日才為土耳其政府正式接受,但在此期間兩國政府已在著手擬定公開聲明的草案,發表這個聲明也就是第一階段談判的結束。我們已經看到,兩國政府自從4月中旬以來就在原19則上同意應該發表這樣一項聲明,但是確切的措詞顯然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在擬定關於條約簽訂以前這一中間時期的互相援助的安排那一段文字時遇到了一些困難。土耳其人希望能包括某種“例外條款”,使他們有可能保持住中立地位,而英國政府則希望土耳其給予援助的義務盡可能具有約束性。從一開始土耳其政府就建議,聲明應寫明它將保持它的中立地位,除非軸心國家在地中海或巴爾幹進行侵略活動。對英國政府來說,這似乎是一種過於消極的表述土耳其意向的方式;而且,這將意味著援助的義務將不能適用於一場發生在西歐而不是發生在地中海的戰爭。英國政府於是又建議一種寫法,即在“一次侵略行動導致在地中海或巴爾幹發生戰爭”之後,土耳其將放棄中立。土耳其人提出了一個反建議,要求加上“以致威脅到土耳其的安全”這幾個字;但當英國人反對這樣做時,土耳其人並沒有堅持己見,而是接受了英國人的辦法——雖然在思想上也許仍有保留。在聲明中將要提到的巴爾於地區戰爭的可能性上麵也遇到了一點困難。原來打算把地中海和巴爾幹連在一起提的辦法在4月底放棄了,以便一方麵不損害土耳其政府與蘇聯政府談判的成功機會,另一方麵又不損害同它的巴爾幹同盟國和保加利亞談判的成功機會。4月29日送往安卡拉的英國起草的第一個聲明草案沒有提在巴爾於的侵略,隻是說在簽訂一項條約以前,兩國政府“準備盡力相互支持,如果一次侵略行動導致在地中海發生戰爭”。除了詞句上的小修改外,土耳其政府於5月6日接受了這個草案,但是英國政府又表示希望也提到巴爾於,以便不給人以英國對巴爾幹事務不感興趣的印象。土耳其政府在5月10日同意了這個意見,於是決定聲明應於5月12日由張伯倫在下院、土耳其首相在大國民議會同時發表。張伯倫5月12日在下院發表的聲明如下:(1)陛下政府……與土耳其政府已經進入密切的磋商,已在它們之間進行並仍在繼續中的討論表明了它們觀點的通常的一致性。(2)一致同意兩國為了它們的國家安全利益將締結一項具體的、互惠性質的長期協定。(3)在具體的協定完成之前,陛下政府和土耳其政府宣布,如果發生侵略行動從而導致地中海地區的戰爭,它們將準備進行有效的合作並竭盡全力相互幫助和支持。(4)這一聲明,同建議中的協定一樣,不是針對任何國家的,而隻是為了向英國和土耳其保證在必要時互相援助和支持。(5)兩國政府認識到,某些事情,其中包括使相互保證生效的各種條件的更加確切的定義,需要在正式協定締結之前加以更仔細的審查。這種審查正在進行中。(6)兩國政府認識到,還必須保證巴爾幹安全的確立,它們正在一起磋商,以期盡快實現這一目的。(7)不言而喻,以上提到的各項安排並不排除任何一方政府為了鞏固和平的普遍利益而與其他國家締結協定。(8)一項同樣的聲明今晚正在安卡拉發表。可以看到,在起草聲明的原文時完全沒有使用“中立的”和“中立”這些字。土耳其首相勒菲克·薩伊達姆5月12日晚上在安卡拉向大國民議會發表的演說中費力他說明,為什麽政府已斷定一項完全中立的政策不再符合土耳其的利益。他說,一切地中海國家應在不給霸權思想以任何鼓勵的情況下自由行使它們的權利,這對土耳其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現在那種麻煩已經波及到地中海和巴爾於地區,土耳其要是繼續保持中立就將危害它自己的安全。對土耳其來說,避免捲入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同“那些為和平而聯合起來、但如必要也不從戰爭退縮的國家”聯繫在一起。他強調“土耳其和英國的聯合併不針對任何人,也不懷有包圍的目的”;它們追求和平,但“將毫不121猶豫地以武力來反對任何對(他們的)共同權利和利益的威脅”。首相還提到正在與法國進行會談,以便達成同樣的協定。他說正在同蘇聯保持最密切的接觸;波將金的來訪證明土耳其和蘇聯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最後他表示希望巴爾幹協約國“能得到進一步的擴大,起更加有用的作用”。            第二節6月23日的法土聲明英國政府把它與土耳其談判的進展情況隨時通知法國政府,但談判並沒有在英法聯合一致的基礎上進行。在5月初,法國政府曾表示,希望在聲明中記載下來的已最後定型的協議應該是一項三邊協議。雖然英國政府更願意要雙邊的英土和法土安排,因為這樣談判較為容易,而且引起包圍的責難的可能性較少,但它也認識到製造出一種法國和英國完全協調一致的外表現象是重要的,因此準備遵從法國的願望。土耳其政府起初對於把法國同英國和土耳其聯合在一個三邊安排中沒有提出反對,但到了5月8日,它認為法國在亞歷山大勒達的桑雅克(哈塔伊)最後割讓給土耳其的問題上(這個問題的談判正與英土談判同時進行)玩弄兩麵派手法,因而感到極為憤慨,它明白表示,它不打算在哈塔伊問題仍有爭執的各點上得到滿足以前同意發表一項法上互助的聲明。英國政府擔心推遲英土聲明的發表將是危險的,因為這將給軸心國以機會在安卡拉搞陰謀活動(馮·巴本122已於4月27日到任,主持德國大使館,他的活動,特別是關於鞏固巴爾幹協約國的企圖,已引起了一些憂慮)。英國政府因此對法國政府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要它在哈塔伊問題上更加和解一些。法國駐安卡拉大使於是接到指示,要他在哈塔伊問題上作出足夠的讓步,以便達成一項協議,使聲明的發表成為可能。到了5月11日晚,大使與薩拉若盧事實上已達成在6月20日以前割讓哈塔伊的協議。不過,土耳其總理和總統拒絕接受這個協議以之作為發表聲明的基礎,說他們不信任法國的保證。因此聲明是以雙邊形式在倫敦和安卡拉發表,而沒有提到法國。這種怒氣的發泄使得一項法上互助初步協議的完成推遲了六周。關於哈塔伊的談判在英土聲明發表之後立即恢復了,主要是由於英國大使的大力斡旋。當談判破裂時,法國大使認為下一步必須由土耳其方麵行動,納奇布爾-休格森成功地使土耳其人提出了關於哈塔伊的新建議。對法國人來說,新建議大致上是可以接受的,博內於6月1日告訴英國駐巴黎大使,他希望在幾天的時間內締結法土協定。不過,土耳其人決心在他們承擔援助法國的義務之前必須把哈塔伊確定下來,因此直到6月23日,關於哈塔伊的協定簽署的那一天,一項與英土聲明條件相同的聲明才在巴黎和安卡拉發表。           第三節鞏固巴爾幹協約的嚐試(一)與保加利亞的關係薩拉若盧和加芬庫4月8日初9日在伊斯坦堡會晤時,討論了鞏固巴爾幹協約自各成員之間的關係的可能性,特別是使保加利亞加入這個集團的問題。兩國外長達成的七點協議中的第一點規定:土耳其和羅馬尼亞政府將作出一切努力來加強巴爾幹協約國的力量和增加它在行動上的效能。對保加利亞,它123們將按照薩瘩尼卡協定的精神執行一項善意的和友好的政愛。兩國政府,與它們的朋友和盟國一道,將邀請保加利亞同巴爾幹協約國各成員在經濟、文化和交通方麵進行合作,以便加強它們的共同利益。這段文字由於引人注目地完全不提保加利亞的領土要求,它代表的乃是羅馬尼亞的而不是土耳其的觀點。不到三個月以前保加利亞政府曾明白表示,如果可能,它打算修改納伊條約所定下的邊界;而希臘和羅馬尼亞也都明白表示,它們不準備向保加利亞作出任何領土讓步。最近的事態發展使希臘和羅馬尼亞政府擔心,保加利亞也許會利用這個機會進攻它們的領土,但這並沒有使它們更願意會考慮修改和平條約領土條款的可能性。從非羅馬尼亞人的眼裏看來,保加利亞的要求南多布羅加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隻要羅馬尼亞人能採取一種更加和解的態度;英國政府之所以不願在宣布保證希臘的同時宣布保證羅馬尼亞,部分原因就是由於它相信暫時不予保證,按照英國政府的看法,將有助於勸說羅馬尼亞人采敢一條新的路線,這對土耳其把保加利亞拉迷巴爾於協約國的嚐試的成功將起很大的作用。在英法給予羅馬尼亞的保證宣布之前,土耳其政府124表示願意為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政府效勞,使多布羅加爭端通過談判得到解決。薩執若盧4月12日與英國大使討論的土耳其這一建議是這樣的:應該準許保加利亞加入巴爾幹協約國,應對外部邊界(即巴爾幹協約國的成員與非成員國之間的邊界)有一項總的保證,羅馬尼亞應宣布它願意在一段規定的時間之後重新考慮多布羅加問題,如有必要就把它交給一個巴爾幹各國會議去解決。羅馬尼亞政府似乎對這個土耳其建議已作出答覆說,它準備研究這個問題,但認為最好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地走。保加利亞的反應甚至更加不令人鼓舞。4月13日保加利亞議會中的領土收復主義者反對派要求辯論外交政策,當政府堅持要推遲辯論直到歐洲局勢更加穩定時,他們退出了會場。4月20日,保加利亞首相感到有必要向議會保怔,保加利亞將不加入巴爾於協約國,直到它的合法的願望得到滿足。他宣稱政府將盡一切努力甩和平的手段來恢復保加利亞整個以前的領土,包括有名的南多布羅加和色雷斯。在4月的最後一周,加芬庫訪問了倫敦,與英國的大臣們進行了一係列的會談。就在他離開布加幼斯將之前,在由國王主持的一次會議上討論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關係問題,政府已“明確地決定不作出也不談論領土的割讓”。在倫敦,加芬庫盡最大努力使英國大臣們相信,這個決定既是完全有道理的也是不能改變的。他提出四點理由來反駁把保加利亞的要求南多布羅加看作是使它加入巴爾幹協約國的一種引誘獎品的意見:(1)對保加利亞的讓步會引起匈牙利偽領土要求。(2)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讓步會鼓勵它憫希臘和南斯拉夫強行提出要求。希臘政府深信,“對於保加利亞,幾乎已沒有任何事好125做!保加利亞政府得到的愈多,它的欲望就愈大”。對保加利亞作出任何讓步都是沒有用的,如果這是把南斯拉夫推到“巴爾幹協約國外麵去”。(3)保加利亞的加入巴爾於協約國可能成為衰弱的一個根源而不是力量的泉源;它“可能給柏林和羅馬幫忙”。“說五國比四國強,那也不一定對……如果它們拉進來的第五個國家在協約國之外有聯繫並執行一項同其餘國家不協調一致的政策,協約國就不去增加力量。”(4)保加利亞事實上並不能造成鄉大危害,如果它繼續留在協約國之外,因為它是處在土耳其、希臘和羅馬尼亞的包圍之中”。加芬庫考慮,向保加利亞接近的唯一可能辦法(他與薩拉若盧在伊斯坦堡巴就此取得同意),就是在經濟方麵作出讓步和改善交通。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都在場的4月25日與加芬庫的一次談話中,哈利法克斯在與保加利亞的關係這個問題上向加芬庫施加了壓力,指出英國政府“也有權討論這個問題”,因為由於它保證了希臘和羅馬尼亞,它“冒了可能會帶來嚴重犧牲的危險”。他特別問道,如果加芬庫一致是可取的,那麽“就值得冒一定的風險和付出一定的犧牲去獲得它”(同上書,第299號)。所主張的向保加利亞接近的辦法,發現不大可能成功的話,羅馬尼亞政府是否要考慮“在讓步的道路上再向前走的任何可能性”。不過英國政府不能忘記它曾迫使捷克斯洛伐克作出的領土讓步已證明是完全無益的,它顯然很謹慎小心,不想過分強烈地建議再作一次以另一個小國為代價的犧牲。因此,當加芬庫堅持不能考慮領土讓步時,哈利法克斯承認他的論點具有很大的力量,並且說英國政府不打算“強迫要求羅馬尼亞政府採取它也許126會認為是危險的辦法”。4月28日,加芬庫在倫敦的會談結束後的第二天,俄國副外交人民委員波將金從索非亞到達安卡拉。4月30日,他告訴法國駐安卡拉大使說,保加利亞首相己向他宣布,作為割讓南多布羅加的報答,保加利亞準備加入巴爾於協約國。在他與薩拉若盧會談時,他給了後者一個印象,即雖然他贊成土耳其的鞏固巴爾於協約國的嚐試,但他認為土耳其政府沒有對羅馬尼亞採取一個足夠堅強的方針。他答應用俄國在索非亞的影響來促成一項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之間的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正如他告訴英國駐安卡拉大使說的,這是蘇聯政府主要關心的一件事。我們已經看到,羅馬尼亞對俄國的態度有很大的保留,羅馬尼亞應放棄南多布羅加以使保加利亞加入巴爾千協約國的設想,現在對羅馬尼亞人來說,很可能證明是比以前更不合口味了,因為它得到了俄國人的支持。5月1日,薩位若盧告訴納奇布爾-休格森說,在與保加利亞建立友好關係的問題上他不知道應該怎樣搞下去才好,因為加芬庫訪問西方以後態度變得強硬了,提及多布羅加的可能性瑰在事實上已被排除。因為不僅加芬庫反對領土讓步的論點得到英國大臣們的同情;在巴黎(他離齊倫敦後訪問了那裏)他的以下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為了吸收一個價值可疑的新成員進巴爾於協約國而引起巴爾幹地區整個邊界調整問題,那將是災難性的。到了5月初,英土聲明的起草工作接近完成,5月7日薩拉若盧召集巴爾幹協約國各成員和薩阿德巴德公約各簽字國的代表舉行會議,以便把聲明的要點告訴他們。27他也把同樣的內容告訴給保加利亞公使,據他告訴納奇布爾-休格森說,這位公使“麵色立刻變得慘白”。兩天前聲明的文稿已在土耳其人民共和黨的一次會議上得到通過,土耳其即將與英國結盟的謠傳也不脛而走。新任德國大使馮·巴本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關於英土談判的報導,馬上去見土耳其外交部秘書長,強烈要求推遲結束談判,因為德國打算不久就向土耳其政府提出一項讓義大利和保加利亞加入巴爾幹協約國的建議,並接著由德國來保證協約國的外部邊界。這位秘書長(據薩拉若盧告訴納奇布爾-休格森)回答說,“就是因為義大利進入阿爾巴尼亞才使得土耳其有必要執行與西方大國諒解的政策,真的讓義大利加入巴爾幹協約國,那將是使人不能忍受的最後一擊”。薩拉若盧得出的結論是,“軸心國一定是已經開始執行阻攔保加利亞加入巴爾幹協約國的政策”;但他並不認為應該放棄把保加利亞爭取過來的嚐試,雖然他認識到這時提多布羅加也是無益的;他要求英國政府使羅馬尼亞政府對於它仍十分重視把保加利亞吸收進巴爾幹協約國的態度自下深刻的印象。5月11日,哈利法克斯在倫敦接見了剛從索非亞歸來的保加利亞公使莫姆奇洛夫。莫姆奇洛夫說,直到他動身時(5月8日)為止布加勒斯特還沒有向保加利亞作出任何接觸的表示,不論是在政治的還是經濟的事務方麵。他在回答哈利法克斯的一個問題即實現巴爾幹團結的前景如何時說,保加利亞首相喬塞瓦諾夫願意執行與其他巴爾於國家磋商的政策,以便維護巴爾幹地區的“集體的中立”,但是“沒有希望能把這樣的一項互相磋商的政策轉變為一個抵抗外來侵略的統一的巴爾幹陣線”。鑑於保加利亞和它的鄰國一樣受到軸心國家的壓力,做一切還可能做到的事來鼓勵喬塞瓦諾夫的據認為是真誠的想保持中立的願望,使他有力量能夠強硬對付他自己的“激128進分子們”,這似乎還是值得的。在羅馬尼亞外長6月9日離開布加勒斯特去土耳其作另一次訪問之前,英國公使給了他一個哈利法克斯的口信,強烈要求他同薩拉若盧,然後也許還要同巴爾幹協約國的其他成員國,探討“使保加利亞在形勢許可的條件下積極合作的一切可能的辦法”。加芬庫的回答是,他仍舊深信在目前討論領土問題將是最大的錯誤。但他正在研究向保加利亞政府提供以下幾項做法的可能性:(1)交換居民,這也許優使情況緩和;(2)鑑於保加利亞總是把多布羅加說成是保加利亞的糧倉,為運往保加利亞的南多布羅加產品提供特殊便利;(3)修改少數民族法,使它更加適合於多布羅加的特殊情況。不過,在他到達安卡拉後不久,加芬庫與保加利亞公使奇裏斯托夫有過一次談話。他後來告訴納奇布爾-休格森,這位公使說過,保加利亞的領土要求並不限於南多布羅加,而是還包括色雷斯、查裏勃羅德和愛琴海邊的一個出海口。加芬庫然後問道,如果保加利亞的一切要求得到滿足,保加利亞是否會加入巴爾於協約國。得到的答覆是,即使那樣,保加利亞將仍舊隻能是保持中立。這位保加利亞公使向土耳其外交部的官員們也談過這些同樣的情況。加芬庫發現英國大使和土耳其外長現在都同意他129的意見:與保加利亞公使繼續談下去是不會有什麽用的,雖然薩拉若盧仍建議,羅馬尼亞政府應宣布它自己願意在以後的某一日期把多布羅加問題交付仲裁。加芬庫在6月下半月對安卡拉的訪問,因此也就標誌著把保加利亞一羅馬尼亞在南多布羅加的爭端的解決作為鞏固和擴大巴爾幹協約國的一個手段的積極嚐試的終結。然而,當保加利亞首相7月初訪問柏林時並沒有被迫使他的國家明確地加入軸心國陣營,哈利法克斯因此認為再作出一個姿態是值得的。8月3日,他對羅馬尼亞公使談到這樣的可能性:南多布羅加這個具體問題可能並不證明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之間能夠實現一種全麵的友好關係。蒂列亞回答說,“如果羅馬尼亞政府可以相信保加利亞人是真心想和好的話,多布羅加是可以得到妥善安排的”。1939年9月,保加利亞駐倫敦公使說,“巴爾幹各國之間的“互相厭惡和不信任是如此的強烈,以致它們決不可能團結起來反對一個共同的敵人”。如果這是真的,那麽英國和土耳其政府試圖克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之間的民族偏見和敵意,以便建立一個牢固的已爾幹協約國,使之成為安全體係的堡壘,看來隻是在追求一個幻景。羅馬尼亞割讓南多布羅加,對西方和土耳其的政治家們來說,也許是為了取得與保加利亞的良好關係而付出的一筆便宜的代價,但是,如果保加利亞的友誼事實上不可能用任何價錢買到,那麽代價的問題也就不必談了。無論如何,期望任何巴爾幹的政治家(在他腦子裏捷克斯洛伐克的經驗記憶猶新)會對某一要求讓步因而冒引起一連串的領土要求的風險,那也許是對他期望過高了,除非他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可是西方政府(腦子裏也還有著新近的經驗)是不願意對一個它們答應要保護的小國施加這種壓力的。(二)南斯拉夫的立場和英土聲明對巴爾幹協約國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英國政府3月間向南斯拉夫所作的第一次試探性的接觸表明,不管西方對南斯拉夫具有130多麽大的吸引力,攝政王和他的政府是太畏懼軸心國家了,以致不敢有任何可能被當作是敵視軸心國的行動。這當然並不意味著西方國家已放棄要竭力加強南斯拉夫的抗拒力量的想法。作為巴爾幹協約國的一員,它也有權隨時獲得英法與它的同盟國談判的情況報告。因此,1939年3月27日哈利法克斯向南斯拉夫駐倫敦代辦敘述了為組織一個“和平陣線”正在採取的步驟。而且,雖然他明白表示英國政府意識到南斯拉夫的“特別微妙的處境”,無意去詢問“也許會使它為難的正式問題”,他還是問了如果南斯拉夫遭到攻擊,它是否將“以武為捍衛自己”。米拉諾維奇說,沒有得到直接的指示,他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他並反問道,英國政府遇到這樣的事會採取什麽態度。哈利法克斯回答說,如果法國和波蘭準備採取行動來支持南斯拉夫,英國大概也會那樣做的。義大利4月7日占領阿爾巴尼亞,是得到南斯拉夫的默認的,如果不是縱容的話,這自然使它又進一步要受軸心國家的擺布。在阿爾巴尼亞事變兩周後,南斯拉夫外交部長辛卡爾-馬科維奇應召赴威尼斯與齊亞諾會晤。在這次會晤中(據齊亞諾的《日記》中關於這次談話的記錄)馬科維奇同意南斯拉夫將拒絕英國的保證,如果英國提供的話,並將遵循一項在軸心國體係內解除武裝的中立的政策,但傾向羅馬。馬科維奇又從羅馬來到柏林(他是為保羅親王幾周以後的國事訪問作準備的),當他在德國時,羅馬尼亞外長加芬庫與英國大臣們在倫敦也正討論著南斯拉夫的局勢。謠傳馬科維奇在軸心國家的壓力下已同意與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取得諒解後分裂巴爾幹協約國:但4月25日倫敦接到羅馬尼亞駐貝爾格勒公使發來的電報,報告說保羅親王在最近的一次接見中曾堅決否認這些謠言,並宣稱巴爾幹協約國的成員資格仍舊是南斯拉夫的政策的基礎,雖然它的盟國也必須考慮到它的已出了名131的困難處境。加芬庫問英國政府是否打算向南斯拉夫提供保證,他得到的回答是,關於這一點還沒有作出決定。他提出要向保羅親王(他即將去會見他)建議,請他在不久的將來訪問倫敦。英國政府同意了他可以這樣做。5月5日加芬庫在從倫敦和巴黎回布加勒斯特的途中到達貝爾格勒,並會見了外交部長和攝政王。他發現馬科維奇“極為驚慌,準備滑向軸心國”,但是很清楚,保羅親王仍舊同情西方,雖然他也是“驚慌和猶豫不決”。親王對羅馬的國事訪問將在5月10日開始,幾周以後他還要到德國去。馬科維奇傾向於認為,軸心國要南斯拉夫與匈牙利締結一項雙邊協定的壓力將會強大得難以抗拒。不過,保羅親王答應加芬庫,他不會與匈牙利訂立具有約束性的約定。對羅馬尼亞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因為1921年的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同盟條約是直接計對匈牙利的,並在1939年2月重申繼續有效,如果締結了一項匈牙利—南斯拉夫協定,那它就會失去作用。兩天以後,土耳其外長給與巴爾幹協約國駐安卡拉的代表們一份將於5月12日發表的英土聲明的內容摘要。關於土耳其即將與英國締結協定、兩國將就“確保巴爾幹的安全”進行相互磋商的消息,使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都很擔心,怕給它們帶來不愉快的後果。加芬庫顯然害怕,如果他不使他本人和他的政府同這一英土意圖的表白脫離連帶關係,那他為了使軸心國相信羅馬尼亞隻不過是英法保證的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而花去的大量心血和氣力就全部白費了。現在期望英土聲明的措辭的任何改變是太晚了,加芬庫隻能強烈要求在將來任何國際文件中不要再提令人不愉快的巴爾幹安全。在以後的幾周中加芬庫大力宣傳這些方針,他公開表示他是以巴爾幹協約國會議主席的身份這樣做的,而且主要是出於對132南斯拉夫的“微妙處境”的關心。顯然,加芬庫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利用南斯拉夫作為口實以掩蓋他自己在兩個大國集團之間所耍的花招;但是南斯拉夫政府(更由於攝政王即將訪問羅馬)有充分理由要對可能給義大利和德國以藉口來欺侮它的任何發展感到憂慮,這也是實在的。後來在5月9日,安卡拉有消息(來自羅馬尼亞人)說,馬科維奇曾召見羅馬尼亞駐貝爾格勒大使並告訴他說,土耳其政府決定發表英土聲明,是違反1939年2月巴爾幹協約國會議在布加勒斯特的一次會上所達成的諒解的;依據這一諒解,巴爾幹各盟國同意在事先未經相互磋商的情況下不參加任何其他大國之間的聯合。據說馬科維奇曾威脅說,如果發表聲明,南斯拉夫政府“可能要被迫採取一項嚴重的決定”(這在安卡拉被解釋為意味著它可能加入軸心國),但是同意暫緩採取任何確定的步驟,直到他會見加芬庫之後。英國政府本以為土耳其政府的行動能同它的巴爾幹協約國各盟國和諧一致,發現這個消息後很感不安,因為由於英法聲明而使巴爾幹協約國有任何削弱,那將同它所希望實現的結果完全相反。因此,當南斯拉夫人的訪問羅馬平乎過去,而沒有作任何象南斯拉夫已參加軸心國或與匈牙利簽訂了一項協定之類的驚人的宣布,它方才鬆了一口氣。依據齊亞諾所記述的保羅親王同墨索裏尼的談話,南斯拉夫人確曾答應要減少他們同巴爾幹協約國的聯繫而更加接近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但是攝政王訪問羅馬133和柏林的主要結果是使墨索裏尼和希特勒確信南斯拉夫並不“忠心”於軸心國,而是在兩個大國集團之間保持平衡。5月21日,在南斯拉夫對羅馬和柏林的兩次國事訪問之間,加芬庫又一次會見了馬科維奇,並從他那裏獲得一項保證:南斯拉夫在羅馬並沒有承擔會削弱巴爾於協約國這一政策的任何義務。據羅馬尼亞人關於這次會見的記述,馬科維奇在另一方麵也確曾警告加芬庫說,如果巴爾幹協約國肯定加入西方陣營,南斯拉夫決心維護它的中立,將被迫同它的盟國們分手;因此,加芬庫雖然同意巴爾幹國家不應與西方共命運,他也指出維持巴爾幹的獨立還含有不受軸心國的威脅的意思。兩國外長同意,5月12日發表的英土聲明將加強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地位,這對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也將是有利的;但他們也同意,任何把英土安排擴大到巴爾幹國家的舉動,對維持巴爾幹的獨立將是有害的。為此,他們希望在任何進一步的英土協議中不要提到巴爾幹國家。他們還同意,加芬庫應當立即把這個意思向安卡拉轉達,以防再會採取某些使得南斯拉夫攝政王和外長在他們即將對柏林的訪問中感到為難的步驟。羅馬尼亞人在5月的最後一周裏向安卡拉方麵作了以上意思的轉達,但對方聽了以後表情生硬。不過,薩拉若盧同意,在保羅親王從柏林回來之前不與英國締結一項確定的協定(事實上這種協定還毫無蹤影),並一般地答應在加芬庫6月11日下一次訪問安卡拉之前不採取決定性的步驟。在加芬庫6月9日離開布加勒斯特到安卡拉去之前,他告訴英國公使說,他剛從德國和義大利公使那裏得到類似的但不是相同的信息,警告他,如果羅馬尼亞同意把英土聲明中所記載的安排擴大到巴爾幹國家,它將被看成是加入了一個與軸心國敵對的聯合體。在他到達安卡拉後,加芬庫極力想從土耳其外長和英國大使獲得保證,即英土聲明中第六款的規定將不在正式的英土協定中重現。薩拉若盧和納奇布爾-休格森極力想使加芬庫相信(但沒有獲得成功),為巴爾幹的安全而作出的較好安排將加強而不是削弱巴爾幹協約國,另外,加芬庫自己承認擔心南斯拉夫將被迫投入軸心國的懷抱,這種擔心也是虛幻的,特別是現在保羅親王已訪問過羅馬和柏林而沒有發生意外事件,看來甚至也沒有受到過任何特殊的壓力。加芬庫最後從薩拉若盧那裏得到保證:英土聲明第六款的規定不會原封不動地在英土正式協定中重現。但他並沒有答應,英國和土耳其政府將不實現它們在第六款中宣布的繼續一起磋商巴爾幹事務的意向。薩拉若盧的確似乎對加芬庫的觀點很少表示同情,而且(據加芬庫的說法)也不十分理解南斯拉夫的真正困難。在羅馬尼亞—土耳其會談結束後,薩拉若盧告訴納奇布爾-休格森(後者有點感到意外),加芬庫對第六款的反對“已135退居次要地位”,英土談判可以繼續進行而不必再考慮羅馬尼亞的觀點。不過,這並不是事情的終結。法土對哈塔伊問題的談判現在正接近完成,這就意味著一項與英土聲明條款相同、因此也提到巴爾幹的安全的法土聲明不久即將公布。加芬庫竭盡全力想使法土聲明中略去第六款或推遲這個聲明的發表。他離開安卡拉後在6月中去雅典,勸說梅塔克薩斯向土耳其政府建議選擇第二個辦法;但在20日之前南斯拉夫政府已向安卡拉、巴黎和倫敦提出應當採用加芬庫的兩個建議中的一個的請求。法國、英國和土耳其政府都不願推遲發表聲明,因為並沒有由於可早日締結正式協定而下再需要它的前景,它們也不願略去第六款,因為它們深信,法土和英土聲明如果內容不相同,要比巴爾幹各國去冒加芬庫和他的同事們所憂慮的風險,後果更加嚴重得多。因此,在6月23日,公開發表了法土聲明的全文。但是在安卡拉向大國民議會宣布時,土耳其總理依次對每一條款作了解釋,當他談到第六款時,他解釋說,雖然這表示尋求安全並不僅限於地中海地區,但它一點也沒有改變巴爾幹協約國各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協約國“仍保持它充分的和完全的獨立和作為為和平效勞的一個獨立因素的性質”。英國政府傾向於再想一想,它最好也對聲明的第六款的含義作一次非正式的解釋,這樣也許有助於使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希臘的政治家們消除憂慮。它於是同法國和土耳其政府磋商:在巴爾幹各國首都採取這樣一種外交行動是否可取。不過,要說明第六款並沒有惡意,同時又要說清楚各有關政府事實上的確打算使這一條款所包含的原則能付諸實行,雖然在將來的協定中並不需要重複使用它原來的詞句,這確實是很困難的。不過,到了7月中,巴爾幹各國對於第六款的不安情緒減退了;當南斯拉夫的保羅親王7月20日在倫敦與哈利法克斯的會談中根本沒有提到這一點時,懷疑對這件事的抱怨是過於草率從事,和懷疑這主要是為了使軸心國家獲得深刻印象而設計出來的,也就全部被證實了。因此,英國政府136決定不再就第六款說什麽話了,除非有某一個或幾個巴爾幹國家再提起這問題。南斯拉夫的攝政王自從訪問羅馬和柏林後又過了一段適當的間歇時期,然後從7月17日到8月2日訪問了英國,這既是對加芬庫的建議作出反應,也是考慮到了他自己的興趣。在他7月20日與哈利法克斯的談活中,他給人的印象是他對義大利侵略的危險特別感到憂慮,但是他說南斯拉夫如果受到攻擊將進行戰鬥,即使它肯定要被蹂躪。並要哈利法克斯放心,他充須懷疑南斯拉夫的政策。哈利法克斯則答應保羅親王,英國可以在信貸和飛機的供應方麵提供一些幫助。在談話的過程中,保羅親王提到,為了希望能滿足義大利提出的匈南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但又不危及南羅關係,他已經在採取的步驟。他的想法是,如果一項三方協定安排起來太困難,也許可以安排兩個雙邊協定,即匈牙利同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同羅馬尼亞的協定。他已經向匈牙利政府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它回答說,羅馬尼亞人曾進行挑釁,同他們是搞不出什麽來的,而匈牙利同南斯拉夫的關係是這樣的好,並不需要再做什麽來加以改進。保羅親王自己承認無法解釋匈牙利方麵的這種態度。解釋也許可以在以下這一事實中找到:軸心國已經放棄了可以把南斯拉夫拉入它們的陣營的想法,現在正執行另一條從內部分裂它的政策,因此,已經讓匈牙利人知道,匈南建立友好關係不再是屬於它們迫切想做到的事了。    第四節英法土三國為緯結一項互助條約而進行協商,5—10月              (一)政治問題我們當還記得,1939年5月12日在倫敦和安卡拉發表的聯合聲明,隻是標誌著英土談判第一階段的結束,137兩國政府的打算是繼聲明之後締結一項臨時協議,以適用於軍事和財政專家們為了準備簽訂一項正式的互助協定而進行討論的那一階段。5月12日聲明的雙方都公開承認急於想盡快結束談判的以後各階段,但事實上意見的交換卻進行得很緩慢。對這種拖延雙方都有責任:英國人是由於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其他的和甚至更加重要的問題上,由於每走一步都需要與法國人商量,和由於他們自己在財政和供應上的困難,使得考慮土耳其人的要求成了一項緩慢的工作:土耳其人則主要因為,當他們還不能確知他們所要求的軍事和財政援助能在什麽時候和在什麽程度上得到滿足時,他們是不願進一步承擔政治上的義務的。這種拖延不僅給了德國人在安卡拉施展陰謀的機會,而且在土耳其人中間也引起很大的失望,他們原盼望在英土和法土聲明宣布之後馬上可以得到具體的好處。在6月初英國已準備好一份暫時協議的草案,並於6月3日把它交給了法國政府,於6月4日交給了土耳其政府。薩拉若盧在接受這份草案時立即問道,他什麽時候可以收到一份關於經濟和財政問題的通知,這一項詢問在6月份還一再地被重複提出。土耳其對暫時協議提出的反建議在6月中以前早已準備就緒,但是直到6月23日才送交英國大使館,並且隻是作為一份非正式的“供初步討論的樣稿本”。這一天就是與英土聲明平行的法土聲明發表的日子,英國政府於是決定將來與土耳其的談判最好是在一種三方麵的基礎上繼續進行——這個建議被法國人衷心地接受了,但土耳其人卻有幾分勉強。7月初,作為對伊諾努總統的一個暗138示的響應,英國政府向法國政府建議,締結一項臨時性政治協議的想法應予放棄,締結正式的互助條約的事應盡快進行協商。這個建議原打算使事情加速進行,但它的被採用也意味著倫敦必須準備一份全新的協定草案;這個草案直到8月4日才送交法國政府,直到8月14日,法國和英國駐安卡拉的大使才奉命把它遞交給土耳其政府。這正是在德國和俄國政府宣布兩國同意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的一周之前,在這一宣布之後裏賓特洛甫就立即去莫斯科訪問,並在8月23日簽訂了這項條約。國際局勢的這一變化使得西方國家極其渴望能使土耳其肯定地依附於和平陣線,它們於是馬上開始強烈催促以最快的速度來締結這項三方麵的政治協定。在幾天之內,戰爭可能即將爆發已變得很清楚,但是也似乎有理由可以相信,義大利將不會跟隨德國一起去進攻波蘭。土耳其目前對西方國家所負的義務,就是5月12日和6月23日的英土聲明和法土聲明中所載的那些,它們規定隻有在義大利成為交戰的一方的戰爭中才進行相互援助。英法政府現在在辯論這樣一個問題:是否應要求土耳其在簽署正式的政治協定之前立即擴大它的義務。它們最後決定不採取這樣的方針,認為還是把力量集中在早日締結三方協定為較好,它們希望這一協定的簽訂在西方和在軸心陣營都將產生重要的心理上的效果。139不過,在這種考慮中,英法政府都沒有估計到土耳其政府竭力討價還價的能量。直到8月29日,薩拉若盧才接見英法大使並和他們一起仔細討論協定的草案。土耳其人那時提出的草案中的若幹問題必須向倫敦和巴黎請示,但似乎土耳其政府把政治談判拖下去的主要動機仍舊是對西方國家在財政方麵的建議不滿意。當戰爭爆發時,這一三邊政治協定還沒有能簽訂,在以後的幾周裏,土耳其人利用他們的討價還價能力獲得了比西方國家原先願意給他們的好得多的財政方麵的條件。與此同時,土耳其政府也沒有給予英法政府以真正的理由來擔心它與西方國家結盟的政策——或至少對它們保持善意的中立——發生了任何變化。薩拉若盧對於那頭一次的關於德俄條約即將簽訂的宣布,對於德國同時施加的要取消一切土耳其戰爭物資的合同和信貸並且不再續訂8月21日期滿的貿易協定的威脅,的確似乎感到有點震驚。然而,德俄條約一經簽訂,土耳其的態度又強硬起來。薩拉若盧8月23日告訴法國大使說,這一新條約將不會影響土耳其的政策,幾天以後,他給予英國和波蘭的大使以同樣的保證。24日,薩拉若盧告訴德國大使馮·巴本說,土耳其不打算接受德國的經濟控製。據報導,伊諾努總統在8月26日接見巴本時說話也非常堅定。在戰爭爆發前和戰爭爆發後,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俄國的壓力。當他們與西方國家達成協議後,土耳其政府一直在認真考慮締結一項雙邊的土俄互助協定,在8月的第二周,它接受了俄國的為這樣的一項協定開始談判的建議。在8月的最後一周,薩拉若盧在回答一係列的俄國提出的問題時,明白表示他的政府將隻考慮簽訂一項適用於有限範圍的土俄條約(即僅適用於與俄國和土耳其相鄰的地區),它不應與土耳其即將對西方國家承擔140的任何義務相衝突。薩拉若盧在這一階段也克製自己不去接受訪問莫斯科的邀請。土耳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談判一直繼續到9月底,在29日一項英法土政治條約終於草簽了。薩拉若盧然後訪問了莫斯科,在那裏他成功地抵製了強大的壓力,即要他同意土耳其應採取完全中立的政策和不讓英法的戰艦通過海峽。10月17日,薩拉若盧沒有與俄國簽訂一項協定就回到了安卡拉,在19日,英法土互助條約以及各項補充的財政協定都簽了字。雖然三邊互助條約的談判過程是很長的,三方在主要政治問題上協調它們的觀點時並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偽確,早在7月第一周的末尾,當薩拉若盧必須在大國民議會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個問題時,他就說過(並得到英國大使的默認),就政治立場而言,英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可以被認為是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英國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須得到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應使土耳其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義務與英國的義務協調一致,或者至少不應使英國的義務更難履行。關於希臘,沒有發生什麽困難,因為在5月12日的英土聲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將自動地捲入,如果希臘受到攻擊的話。羅馬尼亞的情況較為複雜。3月間英國政府曾詢問土耳其是否準備幫助羅馬尼141亞,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於土耳其顯然不願考慮把它的義務擴大到羅馬尼亞,這就使得英國政府隻好首先集中力量來促成在地中海地區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關於羅馬尼亞的地位問題留到談判的第二階段專澄清。英國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動機之一(當羅馬尼亞被認為是正處於緊急危險之中的時候)是盡可能地占據一個優越地位,以便履行對羅馬尼亞的保證。依據蒙特勒公約的條款,英法政府沒有把握確信它們的戰艦在戰時可以獲準通過海峽進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戰的一方並且是他們的盟國。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使土耳其在西方國家需要把援軍運入黑海的任何衝突中,從一開始就至少在名義上應該是一個參戰國。英國政府對於獲得一項土耳其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直接保證也給與相當的重視,因為這會加強這些國家抵抗侵略的決心,但這一點並不認為是很重要的。英國在6月4日交給上耳其人的一項暫時協議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證希臘和羅馬尼亞這一條列了進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這個建議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羅馬尼亞人對於接受另一個直接保證也感到難為情。英國政府然後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議中的一個辦法,即給予間接的保證。按照這個辦法(它被寫入最後條約的第三條),土耳其政府同意隻要英法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保證繼續有效,它將給予英法政府以142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們由於保證的緣故而捲入戰爭的話。這就滿足了基本的一點,即土耳其在一場由於羅馬尼亞受到攻擊而引起的、從而使英法保證生效的戰爭中應成為一個參與者。在土耳其方麵,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盡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確保英法所承擔的義務是既廣泛而又具有約束力,而土耳其的雙手則隻是鬆鬆地束縛著。土耳其人特別渴望:(1)確保他們不會為了羅馬尼亞的緣故而捲入對俄國的戰爭;(2)盡量避免承擔對地中海以外地區的援助的額外義務;(3)獲得最大限度的保護來防備一個非地中海國家對土耳其的直接進攻或對它的安全的間接威脅。這幾點中的第一點沒有遇到什麽困難就解決了。英法兩國對羅馬尼亞的保證是保證它的獨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國家擔心的是德國的侵略。而不是俄國試圖收回比薩拉比亞的可能性;它們十分願意讓土耳其解除同它與俄國達成的協議條款相衝突的任何義務。這個問題最後在互助條約的第二議定書中得到了處理,其規定如下:“土耳其由於上述條約而承擔的義務,並不能強迫該國採取具有與蘇聯進行武裝衝突的效果或後果的行動。”143在土耳其的相對義務和反對非地中海國家進攻土耳其的保證這些有關問題上,雙方開始時所要求的都比它們最後得到的要多。英國的暫時協議草案和土耳其擬的對應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聲明所規定的在地中海地區的相互義務進行磋商,但沒有對在地中海以外地區的相互關係作出具體的建議。另一方麵,土耳其的草案建議,給予土耳其以單方麵的援助保證,如果發生對土耳其領土的侵略行為,或土耳其認為已威脅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戰爭。據認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這種保證時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況,是保加利亞或通過保加利亞境內的進攻(即隻是保加利亞一國的進攻或加上德國的幫助,或由德國部隊通過保加利亞國境進攻),和德國對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終目的則為開闢一條穿過保加利亞以進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對這些危險給予保證是有道理的;但是雖然兩國政府都準備答應幫助,如果發生來自保加利亞的或通過保加利亞國境而來的攻擊,英國政府卻不願意在德國侵略南斯拉夫時保證採取行動。它考慮在這第二種情況下的義務應限於進行以共同行動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對的理由,一方麵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憂慮,另一方麵是它極不願意使其介入取決於土耳其的這樣一種決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為兩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動的威脅。英國政府還覺得,它被要求承擔的對土耳其的附加義務需要得到補償。因此,在英國起草的最後條約草案的第一條規定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時互相援助之後,接著又有兩條規定:在一場義大利不是參戰國的戰爭中相互援助或磋商。這一英國草案的第二條規定,一旦英國、法國或土耳其受到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時應相互援助(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亞的攻擊,或受到德國通過保加利亞國境或從海上來的攻擊)。草案的第四條規定,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應進行以聯合行動為目的的磋商:(1)144“一個歐洲國家侵略另一個歐洲國家,而締約國的一方經取得該被侵略國的同意後己承擔給予援助的責任,以維護其獨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這將包括以下各種情況:德國侵略波蘭,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協定保證的西歐小國,以及侵略俄國,如果那時正與法英談判的互助條約已經簽訂的話);(2)“一個歐洲國家的侵略行動雖然直接指向另一個歐洲國家,但據締約國政府之一的意見,這種侵略已構成對它自身安全的威脅”(這適用於德國侵略南斯拉夫的情況)。英國政府已預見到土耳其會反對草案第二條中的建議:如果法國或聯合王國受到直接襲擊,應即給予援助。當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給法國政府時,已告訴後者,如實在不行,它願意取消這個規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們不要堅持對等互助的原則。最後,在條約的第一條內規定,英法保證土耳其反對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但是從土耳其這方麵能夠取得的最大好處是,它答應一旦英國或法國受到直接攻擊,土耳其將立即與它們磋商,並將“至少對法國和聯合王國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條)。不過,土耳其的確接受了如果波蘭或西歐的一個小國受到侵略時進行磋商的相互義務,這項規定見於條約第五條的第一款。第五條第二款則載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擊時的相應的承諾。在從8月開始的條約草案談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全都屬於說明土耳其對西方大國的誠意表示145疑慮的性質。例如,土耳其政府堅持簽署的文件應採取國家首腦之間的一項條約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間的一項協定的形式,條約的期限應先定為十五年,而不是象英國建議的為了與英波協定一致而定為五年。土耳其人還要求條約應該既是三方的又是雙邊的——即如果第三方退出,條約的規定對其他兩方仍繼續具有約束力。西方政府在所有這些問題上都對土耳其人的願望作了讓步。協定被改成為條約的形式,並在第七條中宣稱它的規定“對土耳其和其他兩締約國的每一方都具有相等的雙邊義務的約束力”。英國政府接受了把有效期定為十五年的第九條,原希望這一讓步可以導致條約的早日簽字,但結果是希望落了空;它是以極大的勉強來接受這一條的,隻是在一再試圖使土耳其人接受以下這一規定而未能成功之後才勉強接受的:在第五年末和第十年末經六個月的事先通知可以終止本條約。英國政府還感到關切,因為土耳其政府堅持條約心須經過批準,這樣就能使土耳其人,如果他們是這樣希望的話,無限期地推遲條約的生效。英國政府因此強烈要求條約應附有一份議定書,規定條約白簽字時起開始生效。土耳其人不喜歡這個建議,但最後還是接受了它,於是在第一號議定書中作了這樣的規定。不過,土耳其人仍然用另一種方式贏了這一點,因為在附帶的財政和經濟協定中加了一個秘密的暫時停止條款,它可以使議定書失效。         (二)軍事、財政和經濟方麵的問題14英、法和土耳其的軍事專家們,從5月間英土聲明簽字時起就開始了交換意見,並一直繼續到夏天過去。5月13日,一個土耳其軍事代表團啟程去訪問馬奇諾防線,一個以恩特齊熱將軍為首的法國軍事代表團在土耳其度過了7月的下半月。在6月的第三周,英土兩國的參謀人員在土耳其進行會談。一個以奧爾巴伊將軍為首的土耳其軍事代表團在6月初來到倫敦,與參謀本部進行接觸和商談購買軍事物資的事,到8月初仍滯留在英國。被看成是政治條約的一個組成部分的三方秘密軍事公約的主要條款,到8月底已由各方達成了協議。西方國家未能立即大規模地向土耳其提供武器和彈藥,妨礙了一項政治協定的談判,無論如何它要對土耳其在戰爭開始後決定繼續保持中立負一部分責任。土耳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可以從加芬庫和薩拉若盧於4月的第二周在伊斯坦堡會晤時達成的七點協議中的第六點看出來。到這時為止,土耳其主要依靠德國作為它的軍火供應的來源。由於5月12日的英上聲明而公開了的土耳其政策的轉變,顯然完全有可能把這些德國供應切斷,並同時大大地增加土耳其可能捲入一場戰爭的危險。從英土談判一開始,薩拉若盧就一再聲稱,他的政府要靠英國來補充由於德國軍用物資的供應斷絕而造成的任何短缺,並在5月12日以前提出了供應防衛海峽所需要的重炮和其他物資的要求。到了6月的第三周,土耳其人已開始抱怨軍火還未曾收到過,並指出他們未能獲得供應可能不僅對土耳其而且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士氣也有不好的影響。土耳其在這個問題上的心懷不滿,被認為是要對土耳其軍事當局方麵在英土參謀人員會談中缺少合作的精神負責的。6月底英國軍事代表團團長倫德準將報告說,土耳其的參謀本部在象港口防衛這樣的問題上不47願多談,並採取這樣的態度,即除非戰爭已開始或正式條約已締結,否則就不能透露他們的全部計劃。在7月的第三周,當伊諾努總統接見恩特齊熱將軍和法國大使時,他憤憤他說起還沒有軍火從英國運到土耳其這個事實,而在英士談判開始以前,供應品卻能按期地自德國運來。土耳其人不僅渴望獲得武器和彈藥,而且想把他們的整個經濟從對德國的依賴中解脫出來。他們因此既需要得到購買軍人和其他用途的貸款,而且也需要尋求新的市場方麵的幫助。英國政府充分意識到如不能滿足這些要求,使上耳其依附於西方陣營的整個企圖就可能有失敗的危險(它的大使曾一再向它指出這一點);但是事實上它或法國政府都不處於一種能夠立即作出慷慨的反應的地位。例如,它們不可能為土耳其一向運往德國的全部出口貨提供市場;它們也不能從自己的工廠提供比土耳其需要的數量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軍火,即使是交貨的速度比土耳其所希望的要慢得多。為土耳其的購買提供資金的問題,當英法的財力由於它們自己的重整軍備的需要而十分緊張,和得到英法保證的其他國家也迫切要求援助時,發生了很大的困難。1938年英國政府已經給予土耳其一千六百萬英鎊的信用貸款(其中六百萬英鎊用於購買軍火),在6月底它又提供了用來購買軍火的另一筆一千萬英鎊的貸款,大約在7月底就可以動148用。不過這個數目是十分不夠的,如果土耳其對它自己需要的估計是正確的話。土耳其政府在7月中旬曾向英法兩國政府提出一份“建設性的計劃”,其中包括要求一筆購買軍火用的三千五百萬英鎊的信用貸款,一筆作為土耳其貨幣準備金的一千五百萬英鎊的黃金貸款,和一筆立即支付的一千萬英鎊的信用貸款,用以購買緊急的軍火物資和支付自由貨幣國家在土耳其的被凍結款項。後來,土耳其政府還建議把與英國、法國和美國的貿易置於一種補償的基礎上,並把土耳其鎊貶值到能使土耳其商品在自由市場上競爭的程度。英國政府對這些建議的反應是,土耳其人把他們的財政需要估計得太高了,但是為了政治上的緣故,也許有必要應設法去滿足他們。法國政府雖然自己不願為滿足土耳其的需要作出貢獻,但認為對這些要求應該給予比其他被保證國家的要求更優先的考慮,因為土耳其是巴爾於局勢的關鍵所在。到8月的最後一周,英國駐安卡拉大使強烈要求英國政府應該有更加願意幫助的表示,特別是在黃金貸款和購買菸草方麵。不過,外交部並不能使納奇布爾-休格森在這些方麵給對方以很大的希望,當他在8月28日與薩拉若盧一起討論政治條約的草案時。9月1日送交安卡拉的經濟和財政方麵的建議仍距離土耳其的要求很遠。鑑於土耳其人要求三千五百萬英鎊的信用貸款以供購買軍149火之用,英國政府指出,它已經提供的一千萬英鎊的信用貸款將足夠支付在合理的不遠的將來從英國來源可以得到的全部軍用物資。由於最近黃金和外匯的大量損失,英國政府也不可能給予土耳其以在別國購買貨物的信用貸款。不過法國政府願意用賒銷的辦法供應土耳其相當數量的軍火,並可立即開始裝運。對於土耳其要求一千五百萬英鎊的金條借款以作為貨幣準備金,英國政府現在提供了三百萬英鎊;對於為緊急用途和償付凍結的欠款而要求的一千萬英鎊借款,它隻提供了二百萬英鎊。這五百萬英鎊借款總額第一年不計利息,以後的利息可用土耳其鎊支付,以便用來購買菸草等物。從法國獲得現金借款是沒有希望的,它最多隻能同意用賒銷辦法供應軍火。英國政府宣稱,它實在不可能完全滿足土耳其的要求。它現在所提供的,不管是從財政的觀點來看,還是從把英國自己迫切需要的軍火分出一部分來看,都是代表了一種嚴重的犧牲;它希望,它所建議的條件將足夠使土耳其獲得必需的軍火,並把其經濟和財政放在一個健康的基礎之上。土耳其人對這種提供的貸款並不感到滿意,但是在戰爭最初幾周的心理氣氛中,迄今在倫敦具有如此分量的財政方麵的爭論已被政治上的考慮超過了。互助條約現在看來是值得以一個比土耳其人在7月間開出的小不了多少的價格來購買了。在1939年10月19日與互助條約一起簽訂的一項財政和經濟問題特別協定中,這兩個西方政府給了土耳其一筆二千五百萬英鎊的信用貸款,用以購買軍用物資,一筆一千五百萬英鎊的黃金貸款,和一筆三百五十萬英鎊的貸款,用來結轉已記入清算帳戶的商業信貸。在這項特別協定的第二條中,三方同意:一個英法土委員會應盡快在巴黎或倫敦舉行會議,以便製定一項運交軍用物資的計劃,和決定哪些供應品是最迫切需要的,以使土耳其“毫不遲延地處於一個能對也150許會突然進攻它的歐洲邊界的敵人進行有效抵抗的地位”;不過,委員會也要考慮法國和英國政府的“立即行動的可能性”。這些安排直到戰爭已經進行了七周方才議定,不僅土耳其還沒有得到它所需要的軍火,而且根據第二條的規定顯然它也不能期望它的短缺會在最近的將來得到彌補。因此加了一個秘密的暫時中止條款(第六條),它規定在土耳其得到防守它的色雷斯邊界所需軍事物資的供應以前,條約暫不生效。1940年1月8日在巴黎簽署的一份議定書取消了這個暫時中止條款。但是西方大國自己承認,無力供應土耳其的軍火需要,乃是使得土耳其保持其中立地位的因素之一,甚至在義大利己加入戰爭並進攻希臘,法國和英國有權依據聯合聲明和互助條約的條款要求土耳其參戰之後,情況仍是這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