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章對波蘭的威脅和英國的保證 第一節波蘭建議達成一項英波雙邊諒解3月21—22日英法會議上的討論和部長們作出的決定都表明,波蘭仍舊基本上被看成是一個可以幫助下一次德國侵略的犧牲者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它本身處於已迫近的危險中的國家,雖然部長們認識到應向波蘭提供保證這一事實說明,這第二個可能性並沒有被忽81視。不過,到3月底之前,波蘭開始似乎至少同羅馬尼亞一樣受到了威脅,人們注視著但澤這個歐洲的危險地點。英法政府在3月的第三周獲悉,德國政府已向波蘭政府提出非正式的建議把但澤歸還德國和建造一條越過波蘭走廊的公路和鐵路,但是它們還沒有完全了解德波談判的性質,這次談判是以裏賓特洛甫與波蘭駐柏林大使約塞夫·利普斯基1938年10月24日的一次會見開始的,並在希特勒、裏賓特洛甫與貝克1939年1月5日至6日的會見中,以及裏賓特洛甫與貝克於1月底再次會見中繼續下去。在這些德波會見的最後一次,貝克事實上不僅拒絕接受德國關於但澤和走廊的建議,並且也拒絕了加入反共產國際公約的再三邀請。不過,貝克在與英法駐華沙的大使們談話中仍表示他與裏賓特洛甫的會見沒有討論或決定什麽特別重大的問題。他的不坦率不僅引起一種猜疑,認為他也許打算把波蘭變成德國擴張計劃的幫凶,而且也使對波蘭的威脅看起來似乎沒有實際上的那樣嚴重。倫敦和巴黎的外交部當然都知道但澤本身的緊張情況和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發動事變之前層出不窮的跡象,因此以這一種或那一種方式把但澤併入德國是不大可能會拖得過久的。英國外交大臣作為國聯但澤三人委員會的聯繫人,密切注視著這個自由市的事態發展;法國政府也從他們的外交代表處不斷得到充分的情報。哈利法克斯在3月的第三周仍然希望但澤問題可以在德國和波蘭之間和平地得到解決,但是他也承認局勢有可能沿著危險的道路向前發展。他在3月21日對波蘭駐倫敦大使愛德華·拉斯津斯基伯爵說,英國政府認為,“如果波蘭和德國能夠通過直接談判解決(但澤)問題,那就復好;但是如果這個問題發展到威脅波蘭獨立的地步,那麽……陛下政府將不得不把它視為它自己最嚴重關切的問題。”823月15日以後就有軍隊在德國東北部集中的報導,這似乎是暗示對但澤和美美爾的威脅,波蘭政府採取了一定的預防措施,包括局部動員。但在3月17日當貝克接見英國大使肯納德時,他貶低軍隊在東普魯士調動、但澤受到威脅這種謠言的重要性,雖然他也堅決宣布,如果德國占領但澤,波蘭就將戰鬥。3月20日博內向波蘭駐巴黎大使盧卡謝維奇問起波蘭對於可能受到德國攻擊的憂慮時,他回答說,波蘭並不憂慮,甚至對於但澤問題也是這樣,無論如何在目前(現在)是如此。3月22日,貝克又告訴肯納德,政府對於但澤並“沒有立即的憂慮”,但不會屈服於任何德國的最後通碟。但是,從3月17日起在但澤市可以看到,波蘭軍隊和故爭物資被迅速運往這個自由市區的邊界。從3月15到19日局勢變得很清楚,德國一立陶宛關係由於美美爾問題正迅速接近一次危機,德國打算不久就占領美美爾(這一行動將給予它另一條通過立陶宛進攻波蘭的路線)。立陶宛外長3月20日到達柏林一事被正確地解釋為,這意味著美美爾危機已經到了緊要關頭。3月22—23日,按照德國的願望簽訂了一項德國一立肉宛協定,解決了美美爾問題。3月23日,德國武裝部隊占領了美美爾,希特勒訪問了這個城市。也是在3月23日,德國政府簽訂了另外兩項協定:與羅馬尼亞的經濟協定,一項把斯洛代克置於德國的保護之下和給予德國沿波蘭南部邊界建立軍事設施和駐軍權利的條約。因此,德國此時已經處於可以隨時採取軍事行動把波蘭的大約三分之二的領土夾進它的鉗子之內的位置。同時,在3月21日——這一天英國政府把四國宣言的建議交給了波蘭政府——裏賓特洛甫於柏林會見了波蘭大使,在會見中裏賓特洛甫又回到關於但澤和走廊的83指責,並對利普斯基說,波蘭政府不願意接受德國解決方案的建議已給了希特勒“一個不好的印象”。當貝克在21日晚上會見肯納德並和他討論四國宣言的建議時,貝克並未提起柏林的這次會見。但是裏賓特洛甫的威脅性語調無疑地加強了貝克的這一感覺,即與俄國一起公開宣言將是極不適當的;它或許也使他想到,他擔當不起一次對英國的建議的斷然拒絕。不管怎樣,貝克在3月22日告訴肯納德,他正在建議立即簽訂一項秘密的英波磋商協定;這個建議由拉斯津斯基於3月24日正式遞交給哈利法克斯,作為波蘭政府對英國3月21日的四國宣言建議的答覆。貝克的建議是,據拉斯津斯基向哈利法克斯解釋,英國政府應考慮以擬議的〔四國〕宣言的精神來簽訂一項秘密的雙邊非正式協議的可能性;即兩國政府將就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磋商,不僅是對波蘭的獨立的威脅,而且也包括對羅馬尼亞或其他國家的獨立的威脅。一個象這類的安排將使波蘭獲得英國的援助,如果,比如說,但澤問題發展成為對波蘭獨立的威脅。波蘭方百則將在擬議的宣言的結構中對英國承擔義務。拉斯津斯基說,貝克作出這個反建議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波蘭和蘇聯在一個公開宣言中的聯合”;於是他受到哈利法克斯的追問,貝克是否事實上在要求得到英國援助的保證,如果是這樣,他是否準備使這種安排成為相互的。拉斯津斯基並不反對哈利法克斯把這個建議解釋為,意味著“一項秘密的雙方接受進行磋商的義務”將“接連著一個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國政府將研究波蘭、英國或任何第三國被攻擊時它們是否應採取聯合行動的問題”。哈利法克斯指出,貝克堅持要保密,也許會使英國和法國的關係遇到麻煩,但是拉斯津斯基回答84說,由於法波條約中包括有磋商的條款,沒有必要再對法國作相似的處理。可以看出,在這次會見中,英波相互保證給對方以援助的想法正在開始形成;但是,此時波蘭對這種保證的需要似乎還不十分迫切,以至於貝克的建議所引起的種種問題已等不及留待哈利法克斯和貝克親自來作更充分的討論,貝克預定於4月3日到達倫敦(根據貝克的要求,這次訪問的安排是在1月底他在華沙與裏賓特洛甫會談之後不久就開始的)。同時,正如所預料的,波蘭3月24日傳達的信息給了英國的四國宣言的建議以致命的一擊。李維諾夫3月22日告訴西茲說,隻要法國和波蘭一答應簽字,蘇聯政府就準備在宣言上鑒字;但是,由於李維諾夫在前一天對西茲說過他不相信波蘭會在所建議的這種宣言上簽字,22日有條件的許諾不過是一個姿態罷了。李維諾夫22日曾建議,宣言一發表後,“不僅是巴爾幹,波羅的海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也都應被邀請依附”於這個宣言。邁斯基3月23日會見卡多根時也強調獲得盡可能多的國家的合作是適宜的。卡多根指出,必須把小國家所能提供的“相85當微弱的軍事援助”和給予納粹鑽空子機會去叫嚷“受包圍”以煽動德國人民的不利之處相權衡。當邁斯基詢問談判的進展情況時,卡多根直率他說,波蘭正在猶豫不決,主要是因為它相信與蘇聯公開聯繫在一起將會引起德國的憤怒。同一天(8月23日),正在莫斯科從事英俄貿易會談的海外貿易大宦r·s·赫德森(後封子爵),就建立一個安全體係的談判問題與李維諾夫交換了看法。赫德森按照哈利法克斯的指示告訴李維諾夫說,要英國政府“就假定的局勢預先作出明確的承諾”是困難的,但是它渴望與那些“利害關係相同的國家”保持接觸和盡可能地使它們的政策協調一致。李維諾夫說,他早就準備同“一切有關國家,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就抵抗德國侵略的一切可能措施進行磋商,不管是外交的、經濟的還是軍事方麵的措施。蘇聯政府及時地被通知撤銷四國宣言建議和英國決定給予波蘭和羅馬尼亞保證;但是直到4月中旬為止並沒有作出關於俄國的合作的具體建議。這很長一段間歇時間不可能不加深猜疑,懷疑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在內心裏仍是“綏靖主義者”這種猜疑,本來也就沒有遠離過俄國人的腦子。由於拒絕李維諾夫舉行一次會議的建議而在莫斯科造成的壞印象,隻要仍與波蘭積極進行談判而把蘇聯撂在一邊就不大可能消除;當西方政府最後終於以新的建議同蘇聯政府聯繫時,談判就有了一個不利的開端。 第二節英國政府對波蘭的臨時保證導致英國政府在弄清楚俄國的合作之前就決定給予波蘭保證的各種因素中包括有:對俄國的意圖和俄國作86為一個盟國的價值的懷疑:過高估計在法德衝突時波蘭開闢第二戰線的能力:懷疑貝克與德國政府的關係;87和擔心在組成任何普遍安全體係之前德國會突然襲擊波蘭。也就是這最後一點使得英國政府於3月30日決定,它必須立即採取一個步驟,用張伯倫自己的話,建立英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新時代”。正如哈利法克斯1939年4月3日在上院說的那樣:當陛下政府正在研究這種形勢和考慮在促進國際事務的和平而有秩序的做法方麵它怎樣才能最好地擔當起它的責任時……某些情況似乎在暗示德國與波蘭之間關係的危險發展的可能性。……在締結一項更加全麵的臨時協定之前,它認為,把它在此期間將要採取的立場預先說清楚是合宜的,如果波蘭在這時發現自己麵臨著它有理由感到憂慮的危險的話。我們已經看到,在3月22日的英法會議上,部長們最後決定應該共同向波蘭和羅馬尼亞探詢,它們是否打算抵抗德國的侵略和是否歡迎英一法給予幫助的許諾。在這個階段,人們相信並不存在立即給予羅馬尼亞保證的迫切必要性。倫敦在24日獲悉,對於德國在美美爾發動的突然事變和3月23日的德國一斯洛伐克條約,波蘭輿論深為激動,華沙正在進行徹底的防空演習,並徵召預備役人員;但外交部仍舊覺得時間還寬裕,可以從容地起草發給駐華沙和布加勒斯特大使們的指示。直到3月27/28日夜間才給華沙的肯納德和布加勒斯特的霍爾發了電報,內容有英法聯合外交行動的材料,這個行動一俟接到法國政府的批準就可以執行。發往華沙的電報一開始先談了波蘭不願在擬議的88四國宣言中與蘇聯聯繫在一起的事,然後繼續寫道:(二)陛下政府曾就這個問題與波蘭政府進行密切的和秘密的磋商,雖然討論了改變原先計劃的各種可能的辦法,但如果蘇聯公開與計劃的倡議發生聯繫,我們鞏固局勢的努力將要失敗,這一點正變得愈來愈明顯。若幹陛下政府駐外使節最近發來的電報警告我們說,把俄國包括在內不僅危害我們建設性努力的成功,而且還將促使反共產國際公約的參加各方加強其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引起若幹友好政府的憂慮。(三)因此,顯然必須尋找另一種可供選擇的辦法。在任何計劃中,把波蘭包括在內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是一個與德國接壤的東歐強國,包括羅馬尼亞也是頭等重要的,因為它可能成為德國向東擴張計劃的主要受威脅的國家。(四)陛下政府因此決定就以下各點向波蘭和羅馬尼亞政府作出試探。法國政府已同意作配合一致的試探。(1)德國可能不是直接進攻波蘭或羅馬尼亞,就是用經濟滲透或民族分裂的辦法,如捷克-斯洛伐克的例子,或通過間接的軍事壓力,如對羅馬尼亞可能採取集結匈牙利軍隊的形式,來損害這兩個國家的獨立。如果波蘭和羅馬尼亞的獨立受到以上任何一種方式的威脅,它們是否準備各自積極進行抵抗?(2)如果是這樣,英國和法國將準備去幫助受威脅的國家。不言而喻,作為英法支持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對應部分,波蘭和羅馬尼亞應將威脅它們獨立的任何情況發展迅速而詳盡地通知英國和法國。(3)在(2)項中所作的保證應以波蘭援助羅馬尼亞為條件,如果後者是受到威脅的國家。我們希望知道,羅馬尼亞是否準備去援助波蘭,如果後者是受到威脅的國家。89(4)在(2)項中英法(向波蘭)作出的保證應作為一攻對等安排中的一部分,按照這一安排如果英國或法國受到德國的攻擊,或者如果它們為了抵抗德國對西歐的任何地方或對南斯拉夫的侵略而與德國作戰,波蘭將幫助它們。(五)如果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地位能夠得到加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使土耳其和希臘參與這個共同事業,而且更有可能使它們作出有效的貢獻。(六)應使波蘭和羅馬尼亞政府了解我們將建議處理蘇聯這一難題的態度,這是重要的。維護蘇聯在這項計劃中的利益是可取的。打算在討論中的某個方便的時刻向蘇聯政府說明,這個計劃建議首先從兩個離德國較近並最可能受到局勢潛在危險影響的國家著手。一旦波蘭或羅馬尼亞受到攻擊,有充分理由應努力設法去獲得某種程度的蘇聯參加。我相信,即使是蘇聯善意的中立,在戰時對這兩個國家也是有利的,它們也許真的要感謝,在緊急時刻能夠得到象蘇聯工業將能提供的那樣的戰爭物資。我首先打算弄清楚蘇聯政府關於它對這項建議可能要採取的態度的意見。不要去加強它的孤立傾向是很重要的,我建議在適當時候考慮,如何能最好地保持它的密切關注,這畢竟對它自己也是大有好處的。3月28日張伯倫在下院回答一個問題時說,與其他國家的磋商正在積極繼續進行,又說“政府正在考慮的比磋商走得更為遠得多”。反對黨發言人要求他講得更具體些,奧克蘭主教區選出的議員休·多爾頓坦率地問道,是否已“向波蘭明確表示陛下政府願意與其他大國協力援助波蘭,如果它成為德國侵略的下一個犧牲品的話”。對於這個問題,張伯倫回答說:“我想我必須對這件事仍舊維持一定程度的保留。”發給肯納德和霍爾的電文條款在3月29日下午得到法國政府的贊同,在當天晚上9時指示肯納德和霍爾進行這一外交行動,他們的法國同事將與他們二起行動。還通知肯納德去告訴貝克,拉斯津斯基3月24日90送來的締結一項秘密的雙邊臨時協定的建議已經英國政府仔細考慮過,但倫敦認為現在提出的這個程序比較更可取。3月30日晚上,肯納德向貝克解釋了英國的新建議,後者答應在他動身去倫敦之前,他將與共和國總統和總司令斯米格萊-雷茲元帥商量,對這個建議予以仔細的考慮。元帥於3月31日由諾埃爾向他轉達了這個計劃,顯然感到很滿意。當這些外交談判正在比較從容不迫地進行時,英國政府接到了一連串令人震驚的報告,使他們深信有立即採取行動的必要。在肯納德3月30日晚上把相互保證的計劃通知貝克之前,他又接到指示要他立即取得貝克對張伯倫打算在3月31日對下院反對黨領袖將要提出的一個問題的回答的看法。這個議會提出的問題是說,必須把德國進攻波蘭看成是迫在眉睫的事,並詢問英國政府打算採取什麽行動。與大約十天前對於羅馬尼亞局勢的驚慌形成對照,導致提出這個問題和張伯倫對它的回答的消息並非出自任何波蘭官方來源。3月26和27日,波蘭駐柏林大使會見了裏賓特洛甫,3月28日,貝克也會見了德國駐華沙大使毛奇;在這些談話中,波蘭人斷然拒絕了德國關於但澤和走廊的要求,而且雙方都宣稱對但澤的侵略將構成一項宣戰的理由。貝克竟一點也不想利用德國的要求來從西方獲得援助的許諾,以致他和他的下屬於3月的最後一周同西方外交代表們會見時仍舊盡可能地少談德波談判的事,並一貫地認為沒有特殊理由要感到驚慌。3月29日,肯納德明白地詢問阿爾齊澤斯基,德國是否真的已要求改變但澤的地位、要求一條穿過走廊的公路,和要求波蘭加入反共產國際公約。甚至到了這時,這位副外長還是回答說,這並不是最近的要求,隻是“在過去兩周內”向利普斯基表示過想要得到的東西,並宣稱沒有”德國采91取威脅態度”的跡象。3月30日,貝克和毛奇都向肯納德保證,並沒有德國的最後通牒,也沒有即將發生威脅的跡象。當英國的大臣們決定3月31日在下院如何回答問題時,這些官方的保證並沒有受到重視,比起他們通過自己的外交渠道和非官方渠道而獲得的關於德國和波蘭軍事準備的消息來,就顯得不那麽重要,這些軍事準備的消息這時也已在英國報紙上發表。這就成了貝克在巴黎和倫敦得不到信任的徵兆。到3月27日,報紙上出現了德國軍隊調動的聳人聽聞的報導。3月28日,美國大使告訴外交部說,他在華沙的同事得到消息:由於美美爾事變為希特勒立了功的裏賓特洛甫正在加緊要求對波蘭立即採取行動。同一天,德國的報紙以虐詩德意誌少數民族為藉口發動了一次對波蘭突然而激烈的攻擊;鑑於這種報紙宣傳運動在過去十個月不斷發生的捷克斯洛代克危機中所起的作用,這個行動自然被看成是不祥的預兆了。但是說服英國政府必須立即作出一種援助波蘭的姿態的最有效的證據,似乎是《新聞紀事報》駐柏林記者提供的,他被德國驅逐出境,在3月的最後一周來到倫敦專門向當局報告了局勢。這位記者從很多來源獲悉,波蘭將是德國的下一個犧犧品,他提供的很多詳細的情報都說明一次事變即將發生,其中包括本地的一個工業家的陳述,說他接到命令限3月28日以前在布羅貝格對麵積聚軍糧。哈利法克斯3月30日向年閣報告說,他從《新聞紀事報》記者那裏得到了這個消息,內閣討論的結果是當天下午向巴黎和華沙發出急電,要求法國和波蘭政府立即對張伯倫擬議92的回答表示意見,在徵得這兩國政府的同意後將於次日用這個回答對下院提出的一個問題作出答覆。菲普斯奉命告訴法國政府,英國政府有“理由擔心對波蘭進行一次突發事變的準備已經很久,行動可能就在目前”:這樣的一次事變的結果也許“顯然非常嚴重,除非(英國和法國政府)一致決定對這樣的事變將要採取行動”。由於也許“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完成那時正在考慮中的保衛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安排,英國政府覺得“用盡量少的挑釁性的措詞來及時地警告德國政府不要對波蘭有任何侵略的行動,是極為可取的”。張伯倫因此建議第二天在下院這樣說:已經向波蘭政府保證,“在與其他政府磋商結束之前,如果發生顯然威脅它的獨立的任何行動,而波蘭政府也因此覺得有義務以其全國武裝部隊進行抵抗,陛下政府和法國政府將立即以所有一切力量來支持它”。那天晚上九點鍾前從巴黎傳來了張伯倫所建議的聲明已被通過的消息,雖然,菲普斯被告知說,法國政府自己並不認為即將發生一次不利於波蘭的事變。在那天晚上稍早的時候,貝克已經“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由肯納德轉達給他的那個建議的聲明,雖然隨後立即也見到貝克的諾埃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對於這種意外的形勢轉變,貝克的個人感受決不是什麽純粹的滿意。在這樣獲得了法國和波蘭政府的同意後,張伯倫於3月31日下午在下院發表了如下聲明:……陛下政府不能正式證實關於任何想像出來的對波蘭進攻的謠言,他們因此決不能彼認為已把它們當作事實來接受。我很高興能藉此機會再一次重申陛下政府的總的政策。它一貫主張,通過有關各方的自由協商來調整它們之間可能產生的任何分岐。它認為這是解決存在分岐的自然的和適當的途徑。它的意見是,不應該有不能用和平的手段來解決的問題,它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要去使用暴93力或暴力的威脅以代替協商的方法。正如下院所知道的那樣,與其他國家的某些磋商現在正在進行。為了完全說清楚在這些磋商結束以前陛下政府的立場,我現在必須讓下院知道,在這段時間中,如果發生任何顯然威脅波蘭獨立的行動,而波蘭政府也因此認為用他們的全國武裝部隊予以抵抗是極端重要的,陛下政府將感到它立即負有竭盡全力給予波蘭政府一切援助的義務。它已經給予波蘭政府這樣的一種保證。我可以再附加一句,法國政府已授權我來說清楚,他們在這件事情上與陛下政府處於同一立場。張伯倫聲明的文本在同一天分送給一切有關政府,包括美國、蘇聯、土耳其、東南歐各國以及軸心國家的政府。羅斯福總統的評論是:這個聲明是卓越的,將產生極其巨大的效果。俄國人的反應則沒有這樣良好。3月29日邁斯基曾詢問卡多根,張伯倫3月28日在下院聲稱英國政府正在建議要走得“比磋商更遠”是什麽意思。卡多根告訴他說,由於波蘭的態度,四國宣言的建議已經打消;英國政府正仔細考慮在波蘭和羅馬尼亞一旦受到德國的攻擊而進行抵抗時給予直接軍事援助的保證。他又說,如果波蘭和羅馬尼亞與德國發生衝突,“它們無疑地會對蘇聯政府的同情和積極的援助感到高興……不管這是什麽樣的援助,隻要看來可能是最適當和最有效的就可以了”。邁斯基評論說,所建議的這種保證將是“英國政策的一次革命性的轉變”,它“將極大地增加其他國家的信心,可能會有很大的效果”。哈利法克斯在30日那天與邁斯基有一個約會,但他被迫把這次會見推遲到31日的早晨。到那個時候,張伯倫當天下午將發表聲明答應幫助波蘭就會成為眾所周知的事,而沒有事先把英國政府的決定通知蘇聯政府這一事實就更增加了蘇聯94方麵已經十分發展的不快情緒。當哈利法克斯向邁斯基宣讀了張伯倫將要發表的聲明後,問他是否首相可以說些什麽以表示蘇聯贊成這個聲明,邁斯基回答說,在接到通知後這樣短的時間裏,他無法說他的政府將採取什麽立場;他還說,蘇聯政府不打算去勉強任何人,因此將不會採取主動。邁斯基並不反對這樣的一個建議,即張伯倫可以大略地提一下蘇聯的外交政策,說它與這個聲明看來似乎是一致的。張伯倫那天(31日)下午在下院發表聲明後的短時間討論中回答向他提出的一個問題時說:“我毫不懷疑,我們行動所根據的原則,(蘇聯)政府是完全理解和欣賞的”。在莫斯科報紙上發表的下院會議經過的詳細報導沒有提到這句話,李維諾夫4月1日接見西茲時也顯出對於最近的發展感到惱火的明白跡象。張伯倫在下院的這一次討論中還強調指出,他所說的一切隻是“打算適用於我稱之為一個暫時階段的時期”:“為了積聚最大量的合作來努力製止侵略,可能要採取各種進一步的措施”,這要等波蘭外長下一周來倫敦訪問時再同他討論。4月1日貝克又接見了肯納德,後者按照外交部的指示特別提請他注意以下這一事實:保證是“一個暫時的措施”,它的繼續要看一項相互保證的方案是否能夠付諸實行;並指出,英國政府指望波蘭對德國不要採取一種不妥協的態度或採取任何挑釁性的行動。貝克向肯納德保證,英國政府可以信賴波蘭政府不會做任何挑釁的事,並且補充說,他本人已經警告報界,對於首相的聲明“不要表示太多的過分熱情”。張伯倫發表聲明的消息事實上受到了波蘭人民的熱烈歡迎,3月31日那天在公共場所常常可以聽到“英國萬歲”的呼聲。不過,在第二天波蘭外交部發表了一個調子謹慎的聲明,並在報紙上發表了。聲明強調,波蘭欣賞英國政府所採取的步驟並不意味著支配波蘭外交政策95的原則有任何變更;波蘭外交政策的基礎仍舊是獨立,波蘭將繼續依靠它自己的力量和它與其他國家的良好關係。同時,3月31日晚上倫敦一家晚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暗示英國的保證也許不適用於但澤或走廊局勢的改變;那天晚上一家國際新聞社發出的電訊中有同樣的暗示;4月1日早晨《泰晤士報》上出現了一篇社論,它對張伯倫的保證的原文作了解說,並得出結論說,首相的保證事實上並沒有使英國承擔“保衛波蘭現有疆界的每一寸土地的責任。聲明的關鍵字眼不是‘完整’,而是‘獨立’”。它回顧了1938年夏秋之際捷克斯洛伐克發生危機時的某些臭名昭著的時刻,當時《泰晤士報》的一篇社論曾預示英國政府將要走出的一步,而後來也真地被證實了。因此,1939年4月1日的這篇文章在很多英國人、波蘭人,也許還有德國人的心中引起了一個問題:英國政府會不會也許現在又要輪到愚弄波蘭了。當張伯倫裝出對德國十分憤慨的樣子而塞給波蘭一個英國的保證時,他是不是私下裏在向希特勒“丟眼色”,暗示在照管這下一個東歐小國方麵他的進一步的目的是把它也出賣給他的納粹好朋友?這樣的疑問使得波蘭駐倫敦大使於1939年4月1日到外交部去要求解釋,外交部於是急忙地不僅私下裏對拉斯津斯基,而且還公開地對全世界作了解釋。有人在倫敦企圖盡量低估首相在下烷所作的聲明,官方對此感到驚異。這一聲明被認為是極端重要的,它的意義是完全清楚的和合乎邏輯的。官方毫不懷疑在目前情況下波蘭政府將願意使陛下政府得到充分的情報,雖然後者並不尋求以任何方式在波蘭政府處理與德國政府的關係上影響波蘭政府。這個聲明發表在4月3日的英國報紙上,同一天貝克到達倫敦。 第三節4月4—6日的英波倫敦會談以及一項相互保證的協議貝克和英國大臣們在4月4日、5日和6日舉行的一係列會談,使他們有足夠的機會就波蘭的形勢和它在抵抗德國侵略的組織中所能起的作用進行充分的和坦率的意見交換:但是由於貝克的習慣性的不坦率和躲躲閃閃,討論受到相當大的妨礙,這隻能增加英國大臣們對他的不信任。幾天以前英國政府已給予波蘭政府一項保證,因為它深信波蘭受到德國的嚴重威脅,也許有即將被攻擊的危險。如果貝克選擇了把關於德波最近來往的詳細情報給予他的東道主,他們就能夠自己判斷德國對波蘭的態度已經強硬到什麽程度,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卻繼續淡論著似乎德國的要求可以在將來的某個日期得到和平解決,並盡量縮小波蘭所麵臨的危險,至少是目前的危險。貝克的確從一開始就承認,德國的態度已經使得英波會談成為必要,“它近來已變得完全無法捉摸”,波蘭政府“不能閉起眼睛不看那顯然存在的危險”,但是他否認導致張伯倫3月31日的聲明的上一周的謠言有任何事實根據。他說,波蘭政府“沒有看到德國方麵有任何危險的軍事行動的跡象,但是它已增加了自己的準備以防止它成為德國威脅的對象”。他懷疑德國是否會“為了地方性的小事而冒與波蘭發生衝突的危險”。波蘭的“堅定行動和它的軍事準備”是“對德國的最嚴重的威懾”,他認為其他國家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應也使德國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波蘭政府將不接受在但澤造成的既成事實,它對“合理的和自由的談判”並不關門;但並沒有這樣的談判在進行之中,舉行這樣的談判的時機尚未成熟。“對話”已在進行中,但德國並未提出任何書麵的要求,貝克認為可能是裏賓特洛97甫提出了一些尚未經希特勒同意的想法。貝克自己對於一種可能的解決辦法的設想是。但澤應保持自由市的地位,但是應通過一項雙邊的德波協定作出特別安排,以“保證對當地人民的自由管理”,同時保障波蘭的現有權利。波蘭決不給予德國穿過走廊的一條公路的治外法權,但準備在簽證和關稅等方麵作出讓步使通行便利。英國大臣們無疑覺得貝克關於德波關係的陳述是太過於樂觀了,但哈利法克斯隻說了一句:如果波蘭和德國能就但澤達成協議,英國將感到高興。貝克和英國大臣們討論時間最長的問題,自然是由於英國建議給予波蘭一項相互保證和由於英國給予羅馬尼亞的一項單方麵保證所引起的那些問題,這後一項保證在貝克離開華沙之前和在張伯倫宣布英國給予波蘭一項單方麵的保證之前就已經通知了貝克。有兩點立即達成了協議。貝克從一齊始就說,他的來到倫敦就是對英國提出的波蘭如被攻擊它是否將捍衛自己這個問題的充分回答,他告訴艾登說,他和波蘭內閣核心的其他成員在最近一次會議上一致同意,他們寧願看到半個國家遭到破壞也不願受德國的統治;他們決心不要見到另一次瓜分波蘭。貝克還立即同意了英國的建議,即保證應該是相互的;“一項相互的保證……是任何有自尊心的國家能夠接受的唯一基礎”。不過,關於波蘭對英國的保證生效所需具備的條件,卻討論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哈利法克斯和貝克4月4日的第一次會議上,哈利法克斯問起,英國和法國是否能指望波蘭的支援,不僅在它們之中的一國受到直接攻擊時,而且也在它們由於德國攻擊另外一國而捲入戰爭時。貝克回答說,波蘭受條約的約束,隻能在法國被直接攻擊時才支援它,但是他準備98討論超過純粹是法律義務的問題,至少是當它關係到德國攻擊一個或多個西歐小國而引起戰爭時。哈利法克斯告訴貝克,由於攻擊荷蘭或瑞士而發生戰爭時,法英之間有著一項相互支持的“君子協定”,還提到法國和英國都對比利時負有條約義務。並沒有交換對於丹麥的看法,但是,如果它受到威脅,哈利法克斯認為將與對荷蘭和瑞士的立場相同。貝克認為應該作出一切努力至少要把比刊時包括進去,波蘭人對它特別同情。他還提到波羅的海國家(英國政府迄今並未認真考慮把它們也包括在一個安全體係之內),並建議“謹慎地鼓勵它們的抵抗精神……將是明智的”。——對於擴大波蘭在東歐的義務,貝克遠不是那麽願意承擔的。當首先由哈利法克斯然後由張伯倫提出南斯拉夫的立場問題時,貝克說南斯拉夫“隻關心兩個國家,那就是德國和義大利。……在和平時期,它大概寧可與義大利而不是與德國合作,在戰爭時期,它大概會選擇德國而不選擇義大利。”在另一方麵,他採取這樣的方針,即匈牙利尚未肯定加入軸心陣營,把它硬推進去是遺憾的。他說根據他最近與義大利和匈牙利外長的接觸,使他得到這樣的“印象,即義大利和匈牙利都對德國的霸權圖謀深為不安”,他甚至似乎看到了波蘭給予一個抵抗德國攻擊的匈牙利以援助的可能性。他認為德國通過匈牙利來進攻羅馬尼亞不太可能,並反對任何使此事更加可能的行動。他不想放棄波蘭在布達佩斯仍舊具有的影響。貝克無疑是真的急切想把這塊燃燒著的匈牙利木頭搶救出來,使它免於被燒毀,如果這僅僅是因為匈牙利靠近波蘭的中央工業區:但是與匈牙利之間可能產生的複雜情況也給了他一個藉口,拒絕承擔以下這種建議的義務,99即波蘭應該把它承擔的義務擴大到羅馬尼亞,辦法是訂立在德國侵略時可以適用的兩國互助條約。他的真正動機也許可以從下麵一句話中看出:如果受到攻擊的是波蘭,那麽羅馬尼亞就幫不了什麽忙。他辯解說,任何想把羅馬尼亞拉進“一個象小協約國那樣的嚴格的政治體係的企圖……將自動地把匈牙利推入另一個陣營”。他談到波蘭已經給予羅馬尼亞以軍事組織方麵的幫助,並且似乎認為英國很可以把它對羅馬尼亞的幫助隻限於提供經濟方麵的援助。他避開了這樣的問題:如果羅馬尼亞受到攻擊或嚴重威脅時,波蘭打算怎麽辦,他並且不顧英國大臣們的強大壓力,堅持必須讓波蘭政府自由進行它與羅馬尼亞政府的談判。也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來討論俄國參加一項安全體係的問題,但是在這個問題上英國的論點又沒有能使貝克改變他的看法。他一再重複在先前的談判中他說過的話:俄國也是一個簽字國的一項互助條約隻能是加速戰爭的爆發。他說,波蘭願意改善與俄國的關係,但不願擴大。當張伯倫問他,俄國難道不是事實上波蘭能夠希望在戰時補充軍火的唯一來源,他迴避一個直接的回答。他並不反對這樣的建議:英國政府(按照張伯倫的說法,由於它對蘇聯的態度,它在下院一直受到攻擊》應當“努力設法建立使它在戰時能指望蘇聯給予幫助的關係”;但是他說,如果英國現在就承擔對蘇聯的義務,波蘭就不得不宣布它自己所負的義務並不因此而擴大。準備4月7日在報上發表的會議公報的文本,在4月5日與張伯倫的第二次會議上取得了一致意見;6日,100首相在下院宣布,波蘭和英國政府打算簽訂一項協定,把單方麵的暫時保證改變為一項永久性的互相援助的安排。不過,在他們4月6日最後一次會議時,哈利法克斯和貝克草擬了一個雙方一致同意的結論摘要,它表明締給正式的英波互助條約的基礎尚未完全建立。兩國政府寫入記錄,它們準備就以下各點達成協議:(1)英國將保證幫助波蘭,如果發生一場德國的攻擊或德國的任何其他行動,“這種行動顯然威脅波蘭的獨立,並且是這樣的一種性質。即波蘭政府認為用它的國家武裝部隊予以抵抗是極端重要的”;英國也答應支持波蘭抵抗想“用經濟滲透的過程或任何其他方式”來破壞它的獨立的企圖。(2)波蘭將給予英國以對應的保證。(3)兩國政府將保證“把威脅每一方國家獨立的任何發展,完全而又迅速地通知對方”。在締結一項正式協定之前,3月31日宣布的英國保證將繼續有效,在這段時間內相應的波蘭保證同樣具有約束力。這些就是已經達成協議的各點。在正式協定簽字之前必須解決的其他兩個特別問題是:(1)英國希望波蘭政府的保證將適用於因德國攻擊荷蘭、比利時、瑞士或丹麥而引起的戰爭(貝克答應波蘭政府將對這個問題加以認真的考慮這一點已寫入記錄):(2)英國政府在正式協定中承擔的義務需要得到法國政府的認可。對羅馬尼亞應持的立場並不包括在必須於正式協定簽字前解決的問題之列,但是作了如下的另外處理:陛下政府希望以下一點成為正式協定的一部分:波蘭將援助羅馬尼亞,如果後者成為受到威脅的國家。波蘭政府雖然完全尊重存在於波蘭和羅馬尼亞之間的互助義務,認為對於在正式協定中包括羅馬尼亞一事的可取性表示明確的意見,現在還為時過早。它認為它應該首先直接與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政府商談處理這件事。在此期間,它將立即與陛下政府商量,如果有關羅馬尼亞或匈牙利的局勢發展使得這種商量成為需要的話。兩國政府在結論摘要的最後幾段記載了:(1)一項關於兩國中的每一方都有權“為了保障它們自己的或別國101的獨立而與其他國家簽訂進一步的協定”的諒解,(2)為了發展反對德國侵略的合作,英國政府打算繼續與羅馬尼亞協商,並開始與巴爾幹協約國的其他成員協商;(3)英國政府意識到把蘇聯與這種合作聯繫在一起的困難,不過,它深信,重要的是應維持“同蘇聯政府盡可能好的關係,因為它在這件事中的地位是決不能無視的”;(4)英國政府在東歐承擔的任何進一步的義務,將“決不擴大波蘭所承擔的義務”,波蘭政府在這一點上有保留;(5)波蘭政府希望對波羅的海各國的地位也加以考慮。人們將可以看到,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並沒有從他們與貝克的會見中獲得完全的勝利。他們得到許諾,波蘭將幫助英國如果它直接受到攻擊,並願意考慮在西歐擴大保舵範圍的問題;但是作為報答,他們事實上已把他們對波蘭的暫時保證改成永久的保證。尤其是,他們已被迫讓貝克去自行處理東歐的事務,而在那裏,波蘭的合作卻是具有真正的價值的。創立一個俄國和波蘭都參加的有成效的安全體係的可能性,似乎比過去更加遙遠了;英國政府已經被迫放棄它原來的打算,那就是使波蘭答應給予羅馬尼亞援助成為它自己給予波蘭保證的一個條件(當他們在3月31日給予波蘭一項無條件的暫時保證時,他們事實上在這方麵已經束縛了他們自己的手腳)。貝克於4月8日回到華沙。途中經過柏林時,他受到德國外交部一名官員的形式上的迎接,但沒有與任何主要納粹黨人談話。在他回國途中,德國的軸心國夥伴方麵的一項侵略行為,使得已經很緊張的國際局勢更加危險了。義大利的入侵阿爾巴尼亞,它的背景和它的立即後果,將在本卷的另一部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