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建立和平陣線的初次嚐試,3月17—23日哈利法克斯在3月17日會見蒂列亞之後,立即把蒂列亞所述的羅馬尼亞情況向張伯倫匯報,那天晚上當首相正在伯明罕發表他的演說時,貫徹蒂列亞的建議的一些步驟就已開始採取了。蒂列亞是建議以英法為後盾,建立一個包括波蘭、羅馬尼亞、希臘、土耳其和南斯拉夫在內的堅固集團,這樣也許能挽救羅馬尼亞免遭德國的侵略。用電報把蒂列亞報告的要點通知了英國駐華沙、雅典、安卡拉和貝爾格勒的外交代表,要求他們立即取得各駐在國外長的意見,表明如果羅馬尼亞成為德國侵略的犧牲品,他們的政府可能會採取的態度。蘇聯的名字令人注目地沒有出現在蒂列亞所中意的安全集團成員名單之中,但還是給英國駐莫斯科大使西茲發了電報,指示他詢問蘇聯政府,是否它能夠“給與任何表示,表明如果接到羅馬尼亞政府的請求,將積極幫助後者抵抗德國的侵略”。法國政府則被告知,英國政府正在努力獲取其73他有關政府的觀點,以便幫助它決定自己的態度,它還希望與法國政府採取共同一致的政策方針。這些步驟的立即效果並不令人鼓舞。法國外交部秘書長萊熱3月18日對英國駐巴黎公使說,英國外交部把車子放到馬的前麵去了。經過聯繫的各小國政府則將“根據法英兩國的意向決定它們的態度”。事實上,不僅土耳其外長薩拉若盧和南斯拉夫的攝政王建議英國政府應首先明白表示自己的態度,而且俄國外長也是這樣建議。李維諾夫3月18日向西茲提出這個建議,並問他是否英國政府希望蘇聯去幫助羅馬尼亞而自己卻保持行動自由。事實上所有聯繫到的各國政府的外長或其他代表都對蒂列亞的報告是否確實表示懷疑臧者對羅馬尼亞,如果它是處在這樣的困難境地,竟沒有去直接同它的鄰國接頭表示驚異。波蘭、希臘、南斯拉夫和土耳其都對羅馬尼亞負有條約義務,後麵三國是以巴爾幹協約國成員的身份承擔義務的(南斯拉夫也是小協約國的成員)。波蘭外長貝克如往常一樣躲躲閃閃,不肯承擔任何責任,但在3月18日他確曾說過,雖然波蘭一羅馬尼亞防務聯盟條約是以俄國而不是德國為假想的侵略者,波蘭將“極為關切任何對羅馬尼亞獨立的威脅”。不過,第二天波蘭駐巴黎大使盧卡謝維奇交給博內一份來自貝克的電報,大意是幫助羅馬尼亞的最好辦法不是“把俄國拉進來”,而是在布達佩斯和布加勒斯特採取協同一致的外交行動。羅馬尼亞在巴爾於協約國中的盟國們,按照巴爾幹條約隻有在反對保加利亞時才有義務去幫助它,即使在這早期階段也已經很清楚,希臘和南斯拉夫不大會願意擴大它們的義務。希臘首相和事實上的獨裁者梅塔克薩斯,在他的早期經歷中曾以傾向德國聞名(他在德國接受他的軍事訓74練,期望德國人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德國是希臘菸草的主要顧客,使得希臘政府有強烈的動機不希望去觸怒它。梅塔克薩斯確曾於3月19日告訴英國駐雅典的公使,他個人贊成加強巴爾幹協約國的團結以便反對德國的侵略,希臘將與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合作,並按照英法的態度來同情地審查任何羅馬尼亞的建議。但是他補充說,一切都在於南斯拉夫;一個中立的南斯拉夫將使希臘和土耳其對羅馬尼亞的保證援助成為不可能的事。正如希臘的外交次官前一天所說,南斯拉夫由於易受軸心國家和保加利亞雙方的攻擊而“落在獅子的口中”,西方國家深知它的困難處境。當3月18日晚上英國駐貝爾格勒公使羅納德·坎貝爾爵士向攝政王進行他的外交行動時,他發現保羅親王“對最近的事件深感優慮”,已被他所麵臨的問題“完全壓倒”。他詳述南斯拉夫的困難的地理位置,並提到軍隊正在整編但可悲地缺少裝備的事實。坎貝爾得出結論,在發生一次大戰時,隻能指望南斯拉夫守中立,這對軸心國家將隻是“勉強的仁慈”,雖然他並不排除如果羅馬尼亞受到匈牙利的攻擊,按照它的條約義務給與羅馬尼亞一些援助的可能性。要聯繫的第三個巴爾幹協約國成員——土耳其,作出的反應比較不那麽消極。土耳其政府3月19日遞交的對英國的外交行動的正式答覆是,土耳其將履行它在巴爾幹條約中的義務,並說沒有接到羅馬尼亞的援助請求,但如果英國政府提出它自己的建議,土耳其將以友好的精神加以研究。在英國3月18日進行聯繫的所有政府中,隻有法國政府明確地答應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援助羅馬尼亞,如果它受到德國的攻擊。英國大使於3月18日會見博內之後75(這次會見是在國民議會中進行的,埃裏克·菲普斯的到達引起了焦急的猜測),達拉第召集了一次部長會議,會議一致通過法國應該答應幫助羅馬尼亞,法國已經同它簽訂了一項友好條約,雖然並不是互助條約。法國政府得到的關於羅馬尼亞局勢的情報使他們認為,事情並不象英國政府所擔心的那樣緊急,因此在得到他們自己的外交試探的結果之前,他們推遲了對英國詢問的回答。3月18日,博內會見了羅馬尼亞和俄國的大使。他向塔塔雷斯庫提出俄國援助羅馬尼亞的問題,指出這並非是微不足道的,即使隻是採取把戰爭物資運過邊界的形式。塔塔雷斯庫解釋說,俄國在羅馬尼亞不受歡迎——的確有些人,特別是在上層階級中,寧可要希特勒而不要史達林——但是他並不反對和莫斯科進行聯繫,如果羅馬尼亞政府不被捲入進去。博內然後告訴俄國大使,法國準備幫助羅馬尼亞,不管別的國家可能會怎樣做,並問對於援助它的鄰國這件事俄國抱什麽態度——這位大使自然不能給與明確回答的一個問題。次日(3月19日)博內會見了波蘭大使,後者對於波蘭準備給予羅馬尼亞以什麽樣的援助的問題避不作出直接的回答。3月20日法國政府以備忘錄的形式回答了英國3月18日的詢問,它表示擔心德國的經濟要求也許會很快導致試圖對羅馬尼亞進行政治的和經濟的控製,作為控製整個中歐和東歐的資源的第一步。它宣布已作好準備援助羅馬尼亞,如果羅馬尼亞成為德國侵略的犧牲品的話,並準備與英國合作以審查共同抵抗的措施。與此同時,在遞交法國政府對英國3月18日外交行動的答覆之前,蘇聯政府對向它提出的詢問的答覆,和英國政府對整個問題的重新考慮,使協商有了新的轉變。李維諾夫3月18日那天下午10時第二次接見英國大使。告訴西茲說,蘇聯政府“認為各國政府在作出它們自己的決定之前,依次相互詢問其他政府將採取什麽行動,是無益的”。他們因此建議英國、俄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和76土耳其的政府應該派出代表,最好在布加勒斯特,一起協商共同行動的可能性。3月19日下午,俄國駐倫敦大使伊凡·邁斯基與哈利法克斯討論了這個建議(後者已從西茲那裏獲悉這個建議,並向內閣作了匯報)。哈利法克斯明白表示這個建議是不能接受的。他說,在沒有一位負責的英國大臣出席的情況下(目前抽不出一位皇家大臣到布加勒斯特去),會議不能很快作出決定;而更加重要的是,一次也許會失敗的會議將是危險的。英國政府正在考慮一個“並非完全不同”的建議,他們希望由於這項建議可以很快導致一項英、法、波、蘇在態度上團結一致的公開聲明。當按照這些設想取得進展時,就有可能作出舉行一次會議是否有益的決定。俄國建議召開一次會議和英國認為“沒有成熟”而對它加以拒絕,都在塔斯社3月21日發出的一份公報中宣布了;看來似乎很清楚,蘇聯政府對於英國的答覆感到氣憤,因此從協商一開始就對它的態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哈利法克斯向邁斯基提到的新建議,似乎出自張伯倫自己的主張。按照這一建議將發表一項由英、法、蘇、波政府簽署的正式聲明,宣布“構成一項對任何歐洲國家的政治獨立的威脅的任何行動”都是同它們密切相關的事情,並著手“立即共同協商應採取的步驟,以便提供對任何這種行動的聯合抵抗”。英國政府希望,發表這樣一項宣言“其本身就是對歐洲的穩定的一個寶貴的供獻”,它建議在發表之後四國應立即研究“要求發表這一宣言的任何具體局勢,以便決定可能要採取韻任何行動的性質”。3月20日英國內閣批準了這個發表四國宣言的建議,並指示在巴黎、華沙和莫斯科的英國外交代表弄清楚,各駐在國的政府是否準備簽署這個宣言。同一天,哈利77法克斯把這個新計劃的“大致概念”給了土耳其駐倫敦大使。這就是法國總統在3月21日到達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時的形勢,這次訪問在3月15日前幾個月就在進行安排了。總統是由外長博內陪同出國的,博內在倫敦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來交換對於組織抵抗德國的進一步侵略的最好辦法的看法。在博內訪英期間與英國大臣們進行的二次談話中(3月21日單獨與哈利法克斯,3月22日與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談話),雙方同意,這兩個西方國家必須從對付下一次德國的行動出發來思考問題,不論它是發生在西歐還是東歐。哈利法克斯的個人意見是,即使得不到其他國家的合作,“如果發生德國進一步的侵略,要法國和英國不採取行動仍將是非常困難的”。不過,討論是圍繞著援助羅馬尼亞這個迫切的問題進行的,特別是圍繞著波蘭的態度這個被認為是問題的關鍵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法國政府念念不忘這樣一種危險,即軸心國的下一次行動可能是由義大利或德國或兩國一起直接攻擊法國的領土;由於法國決定援助羅馬尼亞(如果它受到攻擊),因此法國就又增加了不得不在西線作戰的風險,因為直接進攻德國是法國能夠給予一個東歐國家任何有效幫助砌唯一途徑。法國由於有法波互助條78約,當然有義務給予波蘭幫助;但是法國人也許更傾向於從保持波蘭同盟對法國的利益這方麵來思考,為的是確保德國將不得不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如果它攻擊法國的話,而不是首先考慮履行法國對波蘭的義務的實際困難。波法關係最近已變得不象兩次大戰之間初期那樣密切和友好,上一個冬天由於貝克在他與德國人的談判這一問題上態度不夠坦率,法國人對於波蘭的動機和意向的猜疑增加了。3月19日,盧卡謝維奇按照貝克的指示告訴博內,“波蘭重視法波同盟,如果法國遭到攻擊,波蘭將履行它的義務;但是這個同盟隻有在法國被德國攻擊時才有效。”法國因此並沒有得到保證,在東歐開始的一場戰爭中波蘭將開闢對德國的第二戰線。正如博內3月21日對哈利法克斯所說的:“如果德國攻擊羅馬尼亞,法國為了支持它而攻擊德國,波蘭人卻說他們與法國的條約不能適用,這是不能容忍的。”博內因此希望“盡一切辦法,甚至使用威嚇手段,把波蘭拉入”可能會作出的任何支持羅馬尼亞的安排。並且,正如博內在這些談話中多次指出的,俄國參與一場反對德國的戰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波蘭的態度。俄國當然可以把軍隊和戰爭物資越過共同的邊界送入羅馬尼亞,但是塔塔雷斯庫3月18日對博內講的話隻能證實以前的對於羅馬尼亞是否歡迎俄國的援助的猜79疑。博內回憶起,在1938年曾二再試圖說服波蘭和羅馬尼亞同意讓俄國軍隊通過它們的領土到捷克斯洛伐克去,但都沒有奏效。現在也仍舊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會預先同意讓紅軍越過它們的邊界。但是,如果俄軍不能穿過波蘭的領土,俄國又如何能夠在發生戰爭時幫助減輕德國加於法國的壓力呢?博內同意哈利法克斯的意見,“喝令德國住手的時刻已到來”,但是,他說,法國政府“不願單獨負起戰爭的重擔。……在一場東方戰爭中如果沒有波蘭或任何其他東方國家的幫助,法國將處於很糟的地位。”3月22日下午,當博內會見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時,英國駐華沙大使霍華德·肯納德爵士的電報已經到達,報告貝克和波蘭外交部副部長阿爾齊澤斯基對於四國宣言這一建議的初步反應。很明顯,對貝克來說,俄國人的參加似乎是波蘭反對在宣言上簽字的一個不可克眼的理由。因為俄國和波蘭都在宣言上簽字就等於告訴德國人,波蘭正在放棄在它的兩大鄰國之間保持平衡的政策和公開加入俄國陣營:按照貝克的看法,這將促使德國採取立即的、災難性的行動。他暗示波蘭也許願意與英法兩國一起支持羅馬尼亞(雖然他顯然認為羅馬尼亞並沒有迫在眉睫的危險),如果俄國被排除在這個安排之外。因此似乎事實上可以肯定,發表一項宣言的建議將不會成功(對軸心國來說,這個宣言將立即成為一個危險信號,對那些小國來說,則是一個重新集合的起點),因為(張怕倫作為它的起草人,首先指出了這一點)它不可能達到目的,除非被聯繫的三國同英國一樣都在它上麵簽字。博內在倫敦與達拉第通了電話之後宣布法國政府準備簽署這個宣言,但是雙方同意必須設計出另一個辦法,雖然在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必須等待波蘭對發表宣言的建議的正式答覆(雖然並不是蘇聯的)。提出了如下的建議,並得到了通過:英國和法國應該同時弄清楚羅馬尼亞和波蘭對於援助羅馬尼亞這個狹窄問題的看法。主要的目的是妄查明羅馬尼亞確將進行抵抗,如果它受到攻擊,並查明波蘭將予以援助,如果它進行抵80抗。雙方還認識到,波蘭期望得到英法也將支持羅馬尼亞的明確許諾,給予波蘭本身一種同樣的援助保證是適宜的。最後,表示了這樣的希望,即如果能勸說波蘭人答應幫助羅馬尼亞,而這兩個國家也得到英一法幫助的保證,它們也許不會反對西方國家試囹獲得俄國某種形式的幫助。這樣,在這個早期階段,在加入一個安全體係的次序方麵把波蘭放在俄國之前這一重大決定已被作出了。哈利法克斯確曾指出,“如果我們現在如此行動,以致使蘇聯政府認為我們正把它推向一方,那將是不幸的”;但是博內“認為也許可以把情況向李維諾夫先生解釋清楚”。雖然法國和英國的部長們都同意,對波蘭施加最大的壓力以使它答應援助羅馬尼亞是情有可原的,他們顯然並不認為他們可以支配的施加壓力的手段能使波蘭公開與俄國站在一起。如果可以把俄國拉進來作為安全體係的一名成員則沒有波蘭參加也行的想法,他們似乎從未有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大戰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二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