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用“革命”來形容農業機械化並不十分恰當。更確切地說是戰爭加速了戰前出現的現代化的趨勢。在食品生產和加工方麵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戰前就已經出現了罐裝的水果、蔬菜及煉乳,但是聯邦軍隊的需求對這些工業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19世紀60年代,水果罐頭和蔬菜罐頭的產量從500萬聽增長到3000萬聽。1859年蓋爾·博登建立了第一座煉乳廠。到1862年夏季,他同軍隊簽訂的合同使他擴大生產,每月達到17,000誇脫 [ 譯者註:1誇脫等於四分之一加侖,約等於1.14升。 ] 。一年之後,他的工廠的日產量就達到這一指標。
運輸業
經濟運輸部門幾乎同農業一樣發展得很順利。盡管戰爭初期封閉了密西西比河,但內陸河道所有的運輸工具在總量上卻增加了。為支援聯邦軍的西部戰場,維克斯堡上遊的河流網上運載著大量的軍用物資。東西大湖和水路運輸量在不斷地增長,尤其是運給東部戰場軍隊並用作出口的大批糧食的運載量不斷增長。戰爭期間伊利運河每年運輸的噸數比19世紀50年代多54%。盡管邦聯的劫掠商船的武裝快艇把大多數商人船隊都趕出公海,但內陸水域貿易的增長加上聯邦海軍的需求給造船業帶來了繁榮興旺。美國戰時四年中所建造的商船噸數相當於戰前和平時期的兩倍。1864年建造的總噸數到1908年才被超過。
盡管發展如此之大,但戰時鐵路運輸的發展更超過了水路運輸。19世紀50年代鐵路建設迅速發展,運輸能力已經過剩了,特別是在阿勒格尼河西部;但是戰爭的需要又很快使鐵路運輸達到並超出其運載能力。1860年至1865年,北方幾條鐵路的運輸量增長一倍,利潤也增長一倍,有幾條鐵路還第一次付出了股息。在大部分北方鐵路線中,隻有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線容易受到敵人的破壞,但是即使如此,這兩條鐵路也從戰時增加運輸量中獲得了利潤。
戰時大量的軍需運輸要求繁忙的鐵路線敷設複線,在幾條河流上架起新鐵路橋;使軌距標準化或增添一條第三鐵軌,或準備額外車輪,以便運輸的貨物無需轉換車輛就能在不同軌距的線路上運送;建設聯合終點站,以避免貨物或旅客經過一個城市中轉時,要從這條線路轉到另一條線路而造成延誤。這種改進大部份來自政府的壓力。1862年1月,國會授權總統“在他認為公共安全可能需要時”對任何鐵路實行管製。雖然林肯難得行使這種權力,但有了這種授權就能使鐵路把優先權讓給軍事運輸。政府對華盛頓和紐約之間四條不同的鐵路線提出了大量的要求,這些鐵路公司大都把鐵道鋪設複線,並於1863年把他們的路軌經費城連結起來。然而紐約至華盛頓的鐵路交通在整個戰爭中一直是容易堵塞的一條隘道,雖然有幾位北部官員曾談過要在那裏建設一條政府所有的鐵路,但沒有實現。
然而,在攻占後的南部地區,陸軍部大規模地參與鐵路建設,美國軍用鐵路局(usmrr)於1862年2月成立,以在維吉尼亞北部鋪設幾英裏線路而開始其工作。當南進的聯邦軍隊延長了他們的補給線時,美國軍用鐵路局又接管了攻占的南部鐵路並修築了新的線路。到戰爭結束為止,美國軍用鐵路局管理著2,105英裏的鐵路線,並擁有419輛機車和6,330節車皮,從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鐵路部門。
工業
當戰爭促進了經濟的運輸部門時,對北方工業的影響也是不尋常的。由於戰爭造成棉花短缺,作為首屈一指的工業——棉紡織品的產量下跌了74%;不過毛紡織品生產增長一倍,部分地彌補了這方麵的損失。位居第二的最大的消費品工業——製鞋業,由於失去了南方市場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雖然軍隊的合同在很大程度上迅速填補了這方麵的損失,在戰爭的頭一、二年,南部市場的喪失也損害了其他工業;到1863年-1864年,軍工生產才開始興起。戰爭最初的兩年間鐵的生產下降了14%,但到1864年,僅僅聯邦各州的鐵產量比先前創全國記錄的1856年的產量還高29%。1861年,煤的產量下降,之後幾年又升到了新的高度;1861年-1865年,光是北部煤的產量就比1856年-1860年南、北的煤總產量高出21%。其他與戰爭有關的工業——槍枝、火藥、皮革(用來做馬具和騾具)、銅(用做步槍子彈的火帽)、貨車等等,從戰爭開始時起就迅速地發展起來。這些工業到1864年使得聯邦各州的生產指數比1860年的全國生產指數提高13%。
戰爭也加速了機械化及工廠生產作業的擴展。戰爭期間盡管缺少熟練的工人,但槍枝的生產也能得到迅速發展,因為在半個世紀之前,第一批工業之一採用了可以互換的機製部件的原則。北部另外兩種工業的經歷也說明了戰爭如何加快了機械化的趨勢。到19世紀50年代,縫紉機的發明已開創了縫製成衣的生意。但是戰爭時期對軍服的突然需要成為服裝業進一步機械化和標準化的促進因素。1860年至1865年間,縫紉機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陸軍部給服裝製造商提供關於士兵係列等級尺寸。這就產生了服裝標準“尺碼”的概念,而且在戰後又成為民用服裝的標準“尺碼”。戰爭也加速把新技術應用於製鞋業。大約30年前,製鞋業已開始從小作坊製作發展為工廠製作。在19世紀50年代,一種用於縫製皮革的縫紉機投入使用,加速了這個過程;在1858年,麻薩諸塞州的一位發明者萊曼·布萊克獲得了一項專利,他改進了一種能把鞋麵和鞋底縫在一起的鞝鞋機器。特別是自從許多熟練的製鞋工人參軍之後,為供應軍隊的定貨,用手工製的舊方式是太慢了,因此戰爭給布萊克的發明開創了一個市場。1862年麻薩諸塞州的企業家戈登·麥凱購買並改進了布萊克的專利品,開始向製鞋廠商銷售這種機器。到1863年底,這些機器已縫製了250萬雙鞋。
運輸業
經濟運輸部門幾乎同農業一樣發展得很順利。盡管戰爭初期封閉了密西西比河,但內陸河道所有的運輸工具在總量上卻增加了。為支援聯邦軍的西部戰場,維克斯堡上遊的河流網上運載著大量的軍用物資。東西大湖和水路運輸量在不斷地增長,尤其是運給東部戰場軍隊並用作出口的大批糧食的運載量不斷增長。戰爭期間伊利運河每年運輸的噸數比19世紀50年代多54%。盡管邦聯的劫掠商船的武裝快艇把大多數商人船隊都趕出公海,但內陸水域貿易的增長加上聯邦海軍的需求給造船業帶來了繁榮興旺。美國戰時四年中所建造的商船噸數相當於戰前和平時期的兩倍。1864年建造的總噸數到1908年才被超過。
盡管發展如此之大,但戰時鐵路運輸的發展更超過了水路運輸。19世紀50年代鐵路建設迅速發展,運輸能力已經過剩了,特別是在阿勒格尼河西部;但是戰爭的需要又很快使鐵路運輸達到並超出其運載能力。1860年至1865年,北方幾條鐵路的運輸量增長一倍,利潤也增長一倍,有幾條鐵路還第一次付出了股息。在大部分北方鐵路線中,隻有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線容易受到敵人的破壞,但是即使如此,這兩條鐵路也從戰時增加運輸量中獲得了利潤。
戰時大量的軍需運輸要求繁忙的鐵路線敷設複線,在幾條河流上架起新鐵路橋;使軌距標準化或增添一條第三鐵軌,或準備額外車輪,以便運輸的貨物無需轉換車輛就能在不同軌距的線路上運送;建設聯合終點站,以避免貨物或旅客經過一個城市中轉時,要從這條線路轉到另一條線路而造成延誤。這種改進大部份來自政府的壓力。1862年1月,國會授權總統“在他認為公共安全可能需要時”對任何鐵路實行管製。雖然林肯難得行使這種權力,但有了這種授權就能使鐵路把優先權讓給軍事運輸。政府對華盛頓和紐約之間四條不同的鐵路線提出了大量的要求,這些鐵路公司大都把鐵道鋪設複線,並於1863年把他們的路軌經費城連結起來。然而紐約至華盛頓的鐵路交通在整個戰爭中一直是容易堵塞的一條隘道,雖然有幾位北部官員曾談過要在那裏建設一條政府所有的鐵路,但沒有實現。
然而,在攻占後的南部地區,陸軍部大規模地參與鐵路建設,美國軍用鐵路局(usmrr)於1862年2月成立,以在維吉尼亞北部鋪設幾英裏線路而開始其工作。當南進的聯邦軍隊延長了他們的補給線時,美國軍用鐵路局又接管了攻占的南部鐵路並修築了新的線路。到戰爭結束為止,美國軍用鐵路局管理著2,105英裏的鐵路線,並擁有419輛機車和6,330節車皮,從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鐵路部門。
工業
當戰爭促進了經濟的運輸部門時,對北方工業的影響也是不尋常的。由於戰爭造成棉花短缺,作為首屈一指的工業——棉紡織品的產量下跌了74%;不過毛紡織品生產增長一倍,部分地彌補了這方麵的損失。位居第二的最大的消費品工業——製鞋業,由於失去了南方市場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雖然軍隊的合同在很大程度上迅速填補了這方麵的損失,在戰爭的頭一、二年,南部市場的喪失也損害了其他工業;到1863年-1864年,軍工生產才開始興起。戰爭最初的兩年間鐵的生產下降了14%,但到1864年,僅僅聯邦各州的鐵產量比先前創全國記錄的1856年的產量還高29%。1861年,煤的產量下降,之後幾年又升到了新的高度;1861年-1865年,光是北部煤的產量就比1856年-1860年南、北的煤總產量高出21%。其他與戰爭有關的工業——槍枝、火藥、皮革(用來做馬具和騾具)、銅(用做步槍子彈的火帽)、貨車等等,從戰爭開始時起就迅速地發展起來。這些工業到1864年使得聯邦各州的生產指數比1860年的全國生產指數提高13%。
戰爭也加速了機械化及工廠生產作業的擴展。戰爭期間盡管缺少熟練的工人,但槍枝的生產也能得到迅速發展,因為在半個世紀之前,第一批工業之一採用了可以互換的機製部件的原則。北部另外兩種工業的經歷也說明了戰爭如何加快了機械化的趨勢。到19世紀50年代,縫紉機的發明已開創了縫製成衣的生意。但是戰爭時期對軍服的突然需要成為服裝業進一步機械化和標準化的促進因素。1860年至1865年間,縫紉機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陸軍部給服裝製造商提供關於士兵係列等級尺寸。這就產生了服裝標準“尺碼”的概念,而且在戰後又成為民用服裝的標準“尺碼”。戰爭也加速把新技術應用於製鞋業。大約30年前,製鞋業已開始從小作坊製作發展為工廠製作。在19世紀50年代,一種用於縫製皮革的縫紉機投入使用,加速了這個過程;在1858年,麻薩諸塞州的一位發明者萊曼·布萊克獲得了一項專利,他改進了一種能把鞋麵和鞋底縫在一起的鞝鞋機器。特別是自從許多熟練的製鞋工人參軍之後,為供應軍隊的定貨,用手工製的舊方式是太慢了,因此戰爭給布萊克的發明開創了一個市場。1862年麻薩諸塞州的企業家戈登·麥凱購買並改進了布萊克的專利品,開始向製鞋廠商銷售這種機器。到1863年底,這些機器已縫製了250萬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