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聯是無法趕上這一產量的。邦聯內部來復槍生產情況不明,可能不超過25萬支。此外,南部進口了60萬支來復槍,其中大部分是恩菲爾德型。在內戰開始第一年,邦聯極需武器;在1862年,得勝的叛軍繳獲了10萬支聯邦來復槍,偷越封鎖線的船隻又帶進20萬支,從而使南部的小型武器不再短缺。到1863年,雙方的大多數步兵都配備了現代化來復槍了。


    這些槍盡管是“現代”的,但仍舊是單發的前裝槍。這種武器要裝上子彈,程序很複雜。士兵從彈藥盒裏拿出用紙包裝的裝有子彈和火藥的子彈筒,用牙齒把紙撕開,將火藥倒下槍管,把子彈放進去,用通條把子彈和火藥向下夯實,把擊鐵板搬起一半,在火門上安上火帽,扳動擊鐵,瞄準,然後發射。有經驗的士兵每分鍾能打2-3發。在戰鬥中,人聲嘈雜,情緒激動,許多士兵因有一兩步發射程序沒有做好,槍就不能發射。筋疲力竭、心煩意亂的士兵,沒有弄清楚怎麽回事,又夯下一筒子彈,這樣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甚至許多次都發射不成。在葛底斯堡戰役後,在戰場上發現24000支裝了子彈的來復槍,其中有一半的槍管裏有兩枚子彈,有6000支裝著3枚以上的子彈。有一支出了名的樣板槍,在槍管裏竟塞滿23發子彈。一個士兵即使每個動作都正確無誤,但通常是站著或跪著去裝子彈(雖然有些敏捷的人學會在躺下時也能裝上子彈),因此,就使自己暴露在敵人炮火之下。


    顯然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在來復槍的槍閂處裝上子彈。軍隊的後膛槍已配備多年了。令人煩惱的是,這種武器還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火藥爆炸熱煙從槍閂冒出,這就使槍枝發生故障,因為槍管發熱而無法迅速使用。在19世紀50年代,有幾位發明家(包括成為聯邦將領的安布羅斯·e·伯恩賽德)研製出銅質子彈筒或其他裝置,大大地解決了泄氣的問題。後裝式的卡賓槍一生產出來,就配備給了聯邦騎兵;而一些叛軍騎兵也裝備了這種卡賓槍,這是他們繳獲的,或從裏奇蒙兵工廠少量產品中得到的。康乃狄克州精明的新英格蘭人也發明了後裝式的連發槍。性能最好的是斯潘塞7發卡賓槍,它用槍托上的彈簧夾供彈,這種槍枝是1864-1865年北軍部隊最喜歡的武器。


    後膛裝彈和連發的技術不僅用於卡賓槍,也適用於來復槍(兩者主要的差別是來復槍的槍管較長,所裝的炸藥量較重)。但美國軍械局對於為步兵配備後膛槍的意見遲遲不予接受。憤怒的進步人士把軍械局局長詹姆斯·裏普利稱為“不識時務的裏普利”,因為他反對用後裝式來復槍。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如果裏普利在1861-1862年訂購大批後膛槍和連發槍,戰爭就可能會縮短一年或更多一些時間。事實上,在林肯強迫裏普利在1863年9月退休前,並沒有生產多少後裝式步槍。


    但這個問題又有另外的一麵。裏普利和其他官員最初對後膛槍和連發槍所持的懷疑態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他們辯解說:第一,在1861至1862年,這些新式武器的優點還沒有得到證實。如果等到全部軍隊都用上這種可靠的斯普林菲爾德式前裝槍時再抽調資源進行轉產,那是愚蠢的。第二,由於從歐洲買回和國內生產一些型號的前裝槍,軍械局要為不同的團隊供應合適的彈藥已感到十分困難,而更不用說還要為當時已有的十幾種不同的後膛槍提供彈藥了。第三,士兵使用後膛槍可能浪費彈藥,因此就加劇了已經嚴重的後勤問題。雖然最後證明用後膛槍和連發槍武裝的士兵在發射中比以前更有效和準確,但是,在戰爭早期亂放槍、浪費彈藥的情況就足以表明這種爭辯是有道理的。盡管前裝槍有缺點,但在戰場上屍體遍地也殘酷地說明斯普林菲爾德式和恩菲爾德式前裝槍是致命的武器。


    但是,反對裏普利的一部分指控是有根據的。後膛槍盡管有缺陷,但還是較好的武器。如果不是裏普利反對,就能早一點生產更多這種槍。為聯邦軍隊總共製造了約10萬支夏普式單發後膛槍(9萬支卡賓槍、1萬支步槍)、55000支伯恩賽德式單發卡賓槍、85000支斯潘塞式7發卡賓槍及步槍和至少有10萬支其他型號的後膛槍和連發槍。這些槍枝在內戰後期給北軍士兵帶來了強大的優勢。


    南部和北部的戰時生產和供給


    邦聯士兵的武器裝備雖然往往比他們的敵人差,但在1862年以後軍械已不再短缺。邦聯軍械局的後勤工作是很成功的。這種成功的締造者是軍械局長喬賽亞·戈加斯,賓夕法尼亞人,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並娶了一個南部女子為妻。戈加斯在開始時除了裏奇蒙的特裏迪加鋼鐵廠外就別無所有。他創辦了幾十個工廠,生產了大量軍火彈藥。他有即興創作的才能。他向南部教堂和種植園發出呼籲,把鍾交出來熔化鑄成大炮。南部婦女從夜壺尿鹼中濾取硝石去製造火藥。軍官們打掃戰場回收鉛去製造子彈。軍械局官員到農村去找蒸餾器具,以便熔化後取銅去製造步槍雷管。戈加斯的成就可以用他在1864年4月8日日記中的話作最充分的描述,他寫道:“曾作為陸軍部供應最差的一個局”,


    但軍械局現在是最好的。大的兵工廠已經在裏奇蒙、費耶特維爾、奧古斯塔、查爾斯頓、哥倫布、梅肯、亞特蘭大和塞爾馬等地建立起來了,在奧古斯塔建起了極好的火藥廠。……我在彼得斯堡建起了煉鉛廠;……在梅肯建起了製造重型武器的火炮鑄造廠,在梅肯、哥倫布、喬治亞和奧古斯塔建起了鑄銅廠;在北卡羅來納的索爾茲伯裏建起了製造子彈和炮彈的鑄造廠。……在這裏(裏奇蒙)已經建起了卡賓槍製造廠,在阿什維爾建起了來復槍廠(轉移到南卡羅來納的哥倫比亞)……在這裏,3年前我們不能生產一支槍炮、一支手槍、一把馬刀、一顆子彈、一顆炮彈(除在特裏迪加工廠以外)、一磅火藥,可現在我們能大量地製造所有這些軍火來滿足我們龐大軍隊的需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並收藏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