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施潤章,字尚白,又字愚山,安徽宣城人。順治初進士,是八股名家,又是學者,作過山東學政。《聊齋誌異》作者蒲鬆齡進學成為秀才,就是他賞識的,清初十分出名。有一次科考眾秀才,準備擇優送省參加鄉試考舉人。題目出《寶藏興焉》句。這句話出在《中庸》二十六章,是解天地山水自然界的話。全文雲:“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係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誨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蚊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這段《中庸》,是很好的文章,雖然古老,即使現在人讀起來,也會感到是段好文章,十分容易理解。當時的秀才們,對這段經書自然是極為熟悉的。一位參加考試的名士,在抄完題目《寶藏興焉》四個字後,糊裏糊塗把下文“今夫水”以下數句都抄上了。便按“水”的內容寫了一篇文章,等文章寫完之後,才發現把題目作錯了,再改也無法改,時間也來不及,知道考壞了,肯定被取消鄉試的資格,便在後麵寫了一支曲子,聊以解嘲,詞雲:


    “寶藏在山間,誤認卻在水邊,山頭蓋起水晶殿,珊長峰尖,珠結樹巔,這一回,崖中直跌死撐船漢,告蒼天,留點蒂兒,好與友朋看。”


    施愚山文章看到這裏,情不自禁也和了他一首曲子:


    “寶藏將山跨,忽然間在水涯。樵夫慢說漁翁話,題目雖差,文字卻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常見得登高怕險,那曾見會水渰殺。”


    二人都十分風趣,施愚山愛才心切,便仍將他附在榜末,一起送去參加鄉試考舉人去了。從兩支曲子中,可見這兩位的才情,一通百通,八股文寫的好,曲子也十分瀟灑,尤其作為考官的施愚山,今日還能想見他的風度。


    清初戲劇家尤侗,字展成,號西堂。著有《西堂集》,又是當時八股名家。可是科場不順利,正應了俗語“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傅”那句話,他學生徐文元中了狀元,他還隻是以鄉貢選了推官小官,而且因事降調了。他有一篇著名作品,以《西廂記》中張生的話“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為題寫的八股文,現引於後:


    “想雙文之目成,情以轉而通焉。(破題)


    蓋秋波非能轉,情轉之也。然則雙文雖去,其猶有未去者存哉?(承題)


    張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來相憐,去相捐也。此無他,情動而來,情靜而去耳。鍾情者,正於將盡之時,露其微動之色,故足致人思焉,有如雙文者乎?(起講)


    最可念者,囀鶯聲於花外,半晌方言,而今餘音歇矣,乃口不能傳者,目若傳之。


    更可戀者,襯玉趾於殘紅,一步漸遠,而今香塵滅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惟見盈盈者,波也,脈脈者秋波也。乍離乍合者,秋波之一轉也,吾向未之見也,不意於臨去時遇之。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屬,或者垂眺於庭軒,縱觀於花柳。不過良辰美景,偶爾相遭耳。猶是庭軒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揚,忽徘徊其如送者。奚為乎?所雲含睇宜笑,轉正有轉於笑之中者,雖使覯修矑於覿麵,不若此際之消魂矣。


    吾不知既去之後,秋波在柱,意者凝眸於清院,掩淚於朱簾。不過怨粉愁香,淒其獨對耳。惟是深院將歸,珠簾半閉,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為乎?所雲渺渺愁餘,轉正有轉於愁之中者,雖使關羞目於燈前,不若此時之心蕩矣。


    此一轉也,以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轉也。


    以為情少耶?吾又恨其餘此一轉也。


    彼知為秋波一轉,而不知吾之魂夢,有與為千萬轉者。吾即欲閉目不窺,其如一轉之不可卻何?


    噫嘻!招楚客於三年,似曾相識。傾漢官於一顧,無可奈何?有雙文之秋波一轉,宜小生之眼花撩亂也哉?


    抑老僧四壁畫西廂,而悟禪恰在個中。蓋一轉也,情禪也。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


    這是一篇以《西廂記》詞句為題,模擬張生口氣的一篇遊戲八股文。收在《西堂全集》中,前麵還記載康熙帝與高僧當時國師宏覺和尚的話。一天康熙和宏覺閑談,感嘆士子有沒有什麽學問就成名的,也有才高反而掩抑的,說狀元徐元文老師尤侗,很會寫文章,卻僅以鄉貢選推官又因事被降職,豈不是時運大錯嗎?宏覺說:“皇上能造命,文士有才,隻怕皇上不知,既然知道,給他個好位職還有什麽難的?”康熙說:“我也有這個意思。”便叫人拿尤侗文集來,看到《臨去秋波那一轉》八股文最後一句“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康熙掩卷說:“請老和尚下。”宏覺說:“這不是山僧的境界。”其時另一首座和尚也在旁。康熙又問他如何。首座道:“不風流處也風流。”康熙聽了哈哈大笑。尤侗後來應“博學宏詞”中試,參加修《明史》,很得康熙賞識。


    尤侗籍長洲,即現在蘇州。清初順治丁酉江南科場大獄。起因也因尤侗、湯傳楹二人高才落榜,而主考舞弊。他二人合編《鈞天樂》傳奇,劇中三鼎甲為賈斯文、程不識、魏無知三人,描寫的淋漓盡致。此致大獄,把江南取中的全送到北京,由士兵押著去殿試,膽小的戰戰兢兢,什麽也寫不出。名士吳漢槎,嚇得連筆也拿不住,經審查他還未行賄作弊,便流放到尚陽堡。後來因了他好朋友顧華峰寫了兩首著名《金縷曲》詞,得到納蘭容若的幫助,過了二十三年流放生活的吳漢槎才被救回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代八股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雲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雲鄉並收藏清代八股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