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炮兵的炮擊行動明顯升級,而前線偵察員也不斷地將敵人遭受炮擊後的反應及時傳回司令部,供參謀們分析。解放軍參謀就根據這些零星的情報,穿針引線,把它們縫合在一起,希望能逐步看清敵人的部署。
200y年1月1日淩晨5時50分,解放軍上千門火炮一起怒吼!不同口徑的榴彈、火箭彈、燃燒彈、高爆彈、子母彈,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將日軍駐紮的基隆地區變成了一片火海。
但敵人靜默。沒有絲毫的反擊!
防止敵人先發製人的反炮火準備在持續了30分鍾後結束。
200y年年1月1日早晨8時正。日軍地麵部隊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準備。與此同時,巡弋在基隆附近海麵的50多艘戰鬥艦隻上所有的大口徑艦炮,甚至艦對艦飛彈,艦對麵飛彈也同時開火。這還不隻,天空上突然鋪天蓋地地出現了無數架戰鬥機、轟炸機,氣勢洶洶地向解放軍撲過來!
日軍代號“新年曙光”的進攻行動迅速拉開了帷幕。
雙方炮兵開始對射。炮位偵測雷達的使用,使火炮一開火,便將位置暴露的一清二楚。如果火炮發射完後,撤出陣地稍慢一點,便會在對方的報復攻擊中灰飛煙滅。每個炮班戰士都懂得這一點。所以手腳比平時利索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戰鬥實在太激烈了,到處都是呼嘯而來的炮彈,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根本都不知道下一個預設炮兵陣地是否存在,或是否安全。
於是,雙方“發言”的火炮都損失慘重。相比之下,解放軍的損失輕一些,因為包圍圈外圍地域廣大,因此,各類火炮,特別是自行火炮機動範圍較大,預設陣地也較多;而日軍再怎麽挪,也就是在有限的地方瞎折騰,怎麽走都是死路一條。
但日本火炮的任務似乎也完成了。
基隆正南往宜蘭方向的解放軍部隊的壓力最大,損失也相對最大。因為日軍陸軍與海軍把90%的炮彈、飛彈,空軍把100%的防區外武器都用在了他們身上。如果不是其他方向的友鄰部隊的全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壓製了敵人的炮火,說不定就崩潰了。
但即使如此,解放軍正南方麵軍也一下子在炮擊中損失了5%的人員,近3000人(犧牲856人,失蹤24人,受傷2000餘人,大部分都是炮兵),35%的火炮,22%的防空兵器以及無法估量的其他損失。
但好在沒有傷到筋骨。
其實,針對日軍近期的異常活動,解放軍早有準備:對防禦地段的兵力進行了重新的配置——在敵可能進攻的方向,都重點部署了大量精銳的部隊。同時還加快加強了野戰工事的修築,預防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的炮擊和空襲導致對人員的大量殺傷。好在地處丘陵地帶,山區天然洞穴也多,稍加改動,便成了良好的屯兵洞。
而淩晨5時50分的反炮火準備,也是在解放軍參謀人員通過細緻的分析和周密的思考最終得出的日軍發動總攻時間的基礎上製定的。解放軍在前一段時間的整軍活動在這時候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益——經過優勝劣汰後精選上來的,各個身手不凡的解放軍參謀們終於證明了他們才擁有最優秀的集體智慧!在沒有敵人內部可靠消息的基礎上,僅僅憑著零散的情報,就基本準確地預測出了敵人的意圖,而預測敵人總攻的時間隻提早了一個鍾頭!
就因為較為精確的反炮火準備,把日軍的部署一下子打亂了,突然遭受的猛烈打擊不僅使部分正在集結的日軍損失不小,同時還把他們打懵了,導致進攻往後整整推遲了一個小時——原定於200y年年1月1日早晨7時正的進攻,一直到8時才正式實施。
但解放軍方麵也十分納悶。為什麽在持續30分鍾的,台灣戰役有史以來密度最大,最猛烈的炮火打擊下,日軍的火炮還能夠“肆虐”?而且回敬解放軍的是幾乎同樣激烈的打擊?
戰後才知道,解放軍低估了日本方麵工程兵的實力。即便在解放軍每天的炮火襲擾和定點摧毀中,日軍工程部隊也頂住壓力,硬是在數天的時間內,修建了無數個永固型地下、半地下工事,同時也利用分布其間的少量丘陵,挖空山腹,儲藏裝備和人員。而修築這些工事所需的快幹水泥、鋼材等建築材料,全部是由日本國內海運過來,在損失了相當部分後,仍發揮了最大的效應。象快幹水泥,其所製成的混凝土,24小時後即可達到最大硬度,可立即交付使用;象盾構機,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在離地麵10米的地下挖出直徑20米的隧道……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日本強大的科技實力!
而日本的偽裝部隊,運用最新的戰場偽裝技術及設備,也比較成功地欺騙了解放軍的偵察兵。使日軍的實際損失情況“看”起來很大,而新的工事卻不動聲色地隱藏了起來。
還有一點。由於沒有完全準確地預測日軍發動進攻的時間,解放軍提早1小時進行了炮火反準備。雖然給日軍造成了一定損失並打亂了計劃,但一般來說,各兵種大部分隻會在總攻前10-30分鍾進入露天陣地,待命行動。因此,日軍的大部分兵力和裝備都沒有受到直接的攻擊,包括新運到的大批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fh70 155毫米牽引榴彈炮、m270自行火箭炮以及90改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而全部損失的露天裝備和人員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200y年1月1日淩晨5時50分,解放軍上千門火炮一起怒吼!不同口徑的榴彈、火箭彈、燃燒彈、高爆彈、子母彈,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將日軍駐紮的基隆地區變成了一片火海。
但敵人靜默。沒有絲毫的反擊!
防止敵人先發製人的反炮火準備在持續了30分鍾後結束。
200y年年1月1日早晨8時正。日軍地麵部隊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準備。與此同時,巡弋在基隆附近海麵的50多艘戰鬥艦隻上所有的大口徑艦炮,甚至艦對艦飛彈,艦對麵飛彈也同時開火。這還不隻,天空上突然鋪天蓋地地出現了無數架戰鬥機、轟炸機,氣勢洶洶地向解放軍撲過來!
日軍代號“新年曙光”的進攻行動迅速拉開了帷幕。
雙方炮兵開始對射。炮位偵測雷達的使用,使火炮一開火,便將位置暴露的一清二楚。如果火炮發射完後,撤出陣地稍慢一點,便會在對方的報復攻擊中灰飛煙滅。每個炮班戰士都懂得這一點。所以手腳比平時利索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戰鬥實在太激烈了,到處都是呼嘯而來的炮彈,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根本都不知道下一個預設炮兵陣地是否存在,或是否安全。
於是,雙方“發言”的火炮都損失慘重。相比之下,解放軍的損失輕一些,因為包圍圈外圍地域廣大,因此,各類火炮,特別是自行火炮機動範圍較大,預設陣地也較多;而日軍再怎麽挪,也就是在有限的地方瞎折騰,怎麽走都是死路一條。
但日本火炮的任務似乎也完成了。
基隆正南往宜蘭方向的解放軍部隊的壓力最大,損失也相對最大。因為日軍陸軍與海軍把90%的炮彈、飛彈,空軍把100%的防區外武器都用在了他們身上。如果不是其他方向的友鄰部隊的全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壓製了敵人的炮火,說不定就崩潰了。
但即使如此,解放軍正南方麵軍也一下子在炮擊中損失了5%的人員,近3000人(犧牲856人,失蹤24人,受傷2000餘人,大部分都是炮兵),35%的火炮,22%的防空兵器以及無法估量的其他損失。
但好在沒有傷到筋骨。
其實,針對日軍近期的異常活動,解放軍早有準備:對防禦地段的兵力進行了重新的配置——在敵可能進攻的方向,都重點部署了大量精銳的部隊。同時還加快加強了野戰工事的修築,預防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的炮擊和空襲導致對人員的大量殺傷。好在地處丘陵地帶,山區天然洞穴也多,稍加改動,便成了良好的屯兵洞。
而淩晨5時50分的反炮火準備,也是在解放軍參謀人員通過細緻的分析和周密的思考最終得出的日軍發動總攻時間的基礎上製定的。解放軍在前一段時間的整軍活動在這時候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益——經過優勝劣汰後精選上來的,各個身手不凡的解放軍參謀們終於證明了他們才擁有最優秀的集體智慧!在沒有敵人內部可靠消息的基礎上,僅僅憑著零散的情報,就基本準確地預測出了敵人的意圖,而預測敵人總攻的時間隻提早了一個鍾頭!
就因為較為精確的反炮火準備,把日軍的部署一下子打亂了,突然遭受的猛烈打擊不僅使部分正在集結的日軍損失不小,同時還把他們打懵了,導致進攻往後整整推遲了一個小時——原定於200y年年1月1日早晨7時正的進攻,一直到8時才正式實施。
但解放軍方麵也十分納悶。為什麽在持續30分鍾的,台灣戰役有史以來密度最大,最猛烈的炮火打擊下,日軍的火炮還能夠“肆虐”?而且回敬解放軍的是幾乎同樣激烈的打擊?
戰後才知道,解放軍低估了日本方麵工程兵的實力。即便在解放軍每天的炮火襲擾和定點摧毀中,日軍工程部隊也頂住壓力,硬是在數天的時間內,修建了無數個永固型地下、半地下工事,同時也利用分布其間的少量丘陵,挖空山腹,儲藏裝備和人員。而修築這些工事所需的快幹水泥、鋼材等建築材料,全部是由日本國內海運過來,在損失了相當部分後,仍發揮了最大的效應。象快幹水泥,其所製成的混凝土,24小時後即可達到最大硬度,可立即交付使用;象盾構機,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在離地麵10米的地下挖出直徑20米的隧道……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日本強大的科技實力!
而日本的偽裝部隊,運用最新的戰場偽裝技術及設備,也比較成功地欺騙了解放軍的偵察兵。使日軍的實際損失情況“看”起來很大,而新的工事卻不動聲色地隱藏了起來。
還有一點。由於沒有完全準確地預測日軍發動進攻的時間,解放軍提早1小時進行了炮火反準備。雖然給日軍造成了一定損失並打亂了計劃,但一般來說,各兵種大部分隻會在總攻前10-30分鍾進入露天陣地,待命行動。因此,日軍的大部分兵力和裝備都沒有受到直接的攻擊,包括新運到的大批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fh70 155毫米牽引榴彈炮、m270自行火箭炮以及90改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而全部損失的露天裝備和人員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