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笑著答道:“能睡在客棧裏而不是大牢裏就是最大的安全。——皇上給本官留了這條薄命已是讓人感激涕零了!”
在百祥客棧,曾國藩整整睡了兩天兩夜,肅、台二位也盡興地玩了兩天。
第四天一大早,洛陽郊外的晨露還沒有散盡,一行五人便出發了。
肅順又給曾國藩重新雇了轎夫,原先的轎夫由於中途的變故,已由河南按察使司衙門指定當地縣衙結帳迴轉了。
“大人,”肅順不忍心地勸道,“聖諭賞了您十天的假呢,何必這麽急地趕路呢?——萬一中途再病倒怎麽辦?”
曾國藩嘆:“像當今聖上這麽英明的君主,幾百年才能出一個呀,我等能夠遇上,惟有對交辦的事情盡心盡力,才能心安哪!《出師表》武侯有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本官經此一劫,才對此語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孔明得遇聖君,累死亦有幸,我亦如此。”
肅順讚許地點了點頭。
肅順的見識是高於台莊的,對漢文化鑽研得雖不似曾國藩那麽爐火純青,但也頗深,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大內侍衛雖屬保鏢行當,社會地位相對較低,漢人戲稱為鷹犬的便是,但因在大內行走,經常接近皇上,凡有見識之士是很容易贏得升遷機會的;很多滿大學士都是走的大內侍衛這條道路。翁踐的祖父即是“巴圖魯”,台莊的父親更是“勁勇巴圖魯”。“巴圖魯”是勇士的意思,必是武藝高強又有大戰功的人才能獲得。在滿人入關以前,有“巴圖魯”稱號的人走在街上比二品高官都引人注目,因為武藝高強,他的後代也多為大內侍衛,升官也頗快。
肅順的胞兄就是端華,當時的鄭親王。
曾國藩原本對玄學就已悟得很深,《易經》他很早就已達到背誦的程度,諸如《麻衣神相》、《卜筮正宗》、《鬼穀子》等這類民間抄本,凡是碰到,幾乎都給買下。而看了《冰鑒》後,他的相人術又上升了一個檔次。曾國藩曾經很仔細地觀察過肅順,感覺此人有位登宰輔之份,也有橫屍街頭之禍,屬大福大貴大權大禍之相。所以每次和肅順談話曾國藩都很小心應付,以防埋下對以後不利的禍根。
肅順很早就對曾國藩的為人處事懷有敬佩之意。曾國藩的尊上不媚上、敬下不欺下、崇權貴而不專事權貴的性格就很對肅順的脾氣。盡管曾國藩過分看重銀錢這一點肅順也有些不齒,但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曾國藩的“廉”,而滿族權貴的那種盛氣淩人,敷衍了事,不學無術,專討好皇室的作風,肅順從小時候就深惡痛絕。在武學方麵,滿人強於漢人,但在文化義理方麵,漢人是屬於世界各族前列的。這樣的現實,不正視就不存在嗎?——不僅皇室的王爺貝勒不直視,連軍機處直接辦事的大學士們也不直視,江山如何能不懦弱!
出獄後,曾國藩更是一改過去的作風,凡事都與肅順磋商,這自然又讓肅順深為感激。這也是曾國藩本人的造化,其實更是大清國的造化。肅順後來果然崛起。
——好好看著,何時勒死,等皇上旨意!
——曾國藩這狗東西,膽子也太大了!
十幾天後,曾國藩等人到達南陽。
南陽是三國時期諸葛武侯的隱居地,出南陽正西三十裏,便是天下聞名的“諸葛廬”。據傳,“諸葛廬”裏藏有武侯親書的《將苑》。對南陽“諸葛廬”,曾國藩心馳久矣。
曾國藩早已盤算好,到了南陽,無論早晚,必去“諸葛廬”一遊。武侯的灑脫不入俗,武侯的為政清廉與運籌帷幄,武侯的身在茅廬心憂天下,是一直被他當作楷模、樣板鑄在心間的。
曾國藩一行人來到南陽城關時,正是偏晌時分,街麵已不十分熱鬧。出城奔西,人煙漸為稀少,一個時辰後才見一個挑擔子的後生,悠悠閑閑地迎麵而來。到了近前才發現,後生的嘴裏竟然哼著小曲,非常地無憂無慮。
肅順打馬向前攔住去路,用馬鞭指著問道:“小哥,‘諸葛廬’還有幾程路?”
後生白了肅順一眼,把頭向後仰了仰,一句話不說,側著身子昂首而過。
曾國藩在轎裏抱了抱拳,道:“敢則前麵就是‘諸葛廬’?”
後生點點頭,仍沒停步,嘴裏隻管哼著曲兒去了。
曾國藩不由讚嘆一句:“真有諸葛武侯遺風!”
台莊冷笑一聲道:“依卑職看來,說不定是個啞巴也未可知!”
一行人繼續前行,很快便來到一個村莊。
曾國藩走出轎子舉目觀瞧,見村莊不甚大,也就百十戶人家的樣子。幾名小兒在村頭的一棵歪脖樹下,團團圍著個石桌子,正搖頭晃腦地背誦什麽東西。一個身穿長衫的老者,在小兒的旁邊倒背著手走來走去,口中也是念念有詞,顯然是個秀才底子的私塾先生。
曾國藩邁著四方步走過去,沖老者打個躬,笑著道:“擾煩,這裏可是‘諸葛廬’?”
老者慌忙還回個大禮,邊晃頭邊道:“客氣,此處正是臥龍岡。要尋‘諸葛廬’,客官須從村子穿過,眼見有一橫道,道外的十幾座草屋,便是揚名四海的‘諸葛廬’也。‘諸葛廬’乃臥龍岡最熱鬧的所在,此處百姓若買東西,必去‘諸葛廬’,那裏的東西是最全的,當然——”
在百祥客棧,曾國藩整整睡了兩天兩夜,肅、台二位也盡興地玩了兩天。
第四天一大早,洛陽郊外的晨露還沒有散盡,一行五人便出發了。
肅順又給曾國藩重新雇了轎夫,原先的轎夫由於中途的變故,已由河南按察使司衙門指定當地縣衙結帳迴轉了。
“大人,”肅順不忍心地勸道,“聖諭賞了您十天的假呢,何必這麽急地趕路呢?——萬一中途再病倒怎麽辦?”
曾國藩嘆:“像當今聖上這麽英明的君主,幾百年才能出一個呀,我等能夠遇上,惟有對交辦的事情盡心盡力,才能心安哪!《出師表》武侯有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本官經此一劫,才對此語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孔明得遇聖君,累死亦有幸,我亦如此。”
肅順讚許地點了點頭。
肅順的見識是高於台莊的,對漢文化鑽研得雖不似曾國藩那麽爐火純青,但也頗深,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大內侍衛雖屬保鏢行當,社會地位相對較低,漢人戲稱為鷹犬的便是,但因在大內行走,經常接近皇上,凡有見識之士是很容易贏得升遷機會的;很多滿大學士都是走的大內侍衛這條道路。翁踐的祖父即是“巴圖魯”,台莊的父親更是“勁勇巴圖魯”。“巴圖魯”是勇士的意思,必是武藝高強又有大戰功的人才能獲得。在滿人入關以前,有“巴圖魯”稱號的人走在街上比二品高官都引人注目,因為武藝高強,他的後代也多為大內侍衛,升官也頗快。
肅順的胞兄就是端華,當時的鄭親王。
曾國藩原本對玄學就已悟得很深,《易經》他很早就已達到背誦的程度,諸如《麻衣神相》、《卜筮正宗》、《鬼穀子》等這類民間抄本,凡是碰到,幾乎都給買下。而看了《冰鑒》後,他的相人術又上升了一個檔次。曾國藩曾經很仔細地觀察過肅順,感覺此人有位登宰輔之份,也有橫屍街頭之禍,屬大福大貴大權大禍之相。所以每次和肅順談話曾國藩都很小心應付,以防埋下對以後不利的禍根。
肅順很早就對曾國藩的為人處事懷有敬佩之意。曾國藩的尊上不媚上、敬下不欺下、崇權貴而不專事權貴的性格就很對肅順的脾氣。盡管曾國藩過分看重銀錢這一點肅順也有些不齒,但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曾國藩的“廉”,而滿族權貴的那種盛氣淩人,敷衍了事,不學無術,專討好皇室的作風,肅順從小時候就深惡痛絕。在武學方麵,滿人強於漢人,但在文化義理方麵,漢人是屬於世界各族前列的。這樣的現實,不正視就不存在嗎?——不僅皇室的王爺貝勒不直視,連軍機處直接辦事的大學士們也不直視,江山如何能不懦弱!
出獄後,曾國藩更是一改過去的作風,凡事都與肅順磋商,這自然又讓肅順深為感激。這也是曾國藩本人的造化,其實更是大清國的造化。肅順後來果然崛起。
——好好看著,何時勒死,等皇上旨意!
——曾國藩這狗東西,膽子也太大了!
十幾天後,曾國藩等人到達南陽。
南陽是三國時期諸葛武侯的隱居地,出南陽正西三十裏,便是天下聞名的“諸葛廬”。據傳,“諸葛廬”裏藏有武侯親書的《將苑》。對南陽“諸葛廬”,曾國藩心馳久矣。
曾國藩早已盤算好,到了南陽,無論早晚,必去“諸葛廬”一遊。武侯的灑脫不入俗,武侯的為政清廉與運籌帷幄,武侯的身在茅廬心憂天下,是一直被他當作楷模、樣板鑄在心間的。
曾國藩一行人來到南陽城關時,正是偏晌時分,街麵已不十分熱鬧。出城奔西,人煙漸為稀少,一個時辰後才見一個挑擔子的後生,悠悠閑閑地迎麵而來。到了近前才發現,後生的嘴裏竟然哼著小曲,非常地無憂無慮。
肅順打馬向前攔住去路,用馬鞭指著問道:“小哥,‘諸葛廬’還有幾程路?”
後生白了肅順一眼,把頭向後仰了仰,一句話不說,側著身子昂首而過。
曾國藩在轎裏抱了抱拳,道:“敢則前麵就是‘諸葛廬’?”
後生點點頭,仍沒停步,嘴裏隻管哼著曲兒去了。
曾國藩不由讚嘆一句:“真有諸葛武侯遺風!”
台莊冷笑一聲道:“依卑職看來,說不定是個啞巴也未可知!”
一行人繼續前行,很快便來到一個村莊。
曾國藩走出轎子舉目觀瞧,見村莊不甚大,也就百十戶人家的樣子。幾名小兒在村頭的一棵歪脖樹下,團團圍著個石桌子,正搖頭晃腦地背誦什麽東西。一個身穿長衫的老者,在小兒的旁邊倒背著手走來走去,口中也是念念有詞,顯然是個秀才底子的私塾先生。
曾國藩邁著四方步走過去,沖老者打個躬,笑著道:“擾煩,這裏可是‘諸葛廬’?”
老者慌忙還回個大禮,邊晃頭邊道:“客氣,此處正是臥龍岡。要尋‘諸葛廬’,客官須從村子穿過,眼見有一橫道,道外的十幾座草屋,便是揚名四海的‘諸葛廬’也。‘諸葛廬’乃臥龍岡最熱鬧的所在,此處百姓若買東西,必去‘諸葛廬’,那裏的東西是最全的,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