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說:“打嗎?不打都難得救活命出來,打不是催命符嗎?夫人顧慮重重,認為主張打是另有文章。”戴笠接著道:“自古以來,政治如果沒武力作後盾,誰又會與你談,沒有武力便是空談。我看兩手都要。不過打不能真打,隻能作手段,談是目的。隻要兵臨城下,張、楊不能不有所顧慮。如果說共產黨從中挑撥,我看他們目前窮途末路,作用不大。”戴笠說罷,大家默然。
12月21日,宋子文第一次赴西安後回到南京,與宋美齡商定,22日宋子文再次偕宋美齡飛赴西安,與張、楊談判。戴笠聽到消息後,決定冒死赴西安一行,又感到此行風險太大,無異於自動上門送死。
正在猶豫不決時,忽然想起把兄弟胡宗南,心想:宗南久駐西北對張、楊所部情況比較熟悉,對天下大勢常有驚人之語。何不請他決斷?於是戴笠當即去一電,請其決疑。
胡宗南很快回電:根據從各方麵掌握的情報分析判斷:西安事變能否和平解決完全決定於校長本人,而非張、楊。張、楊發動兵變之目的,無非是逼其抗日,洗雪亡國亡家之恥。蔣亡,國必亂,張、楊初衷則不能實現,反成千古罪人。以張、楊的聰明,斷不會出此下策。綜上所述校長絕無生命危險。校長不亡,豈有學生先亡之理?雨農兄去西安,不但沒有生命危險,相反卻有勤王保駕之功,此乃千古難逢的建功機會,得之終身受用,失之卻難逃殺身之禍。
胡宗南的復電,使戴笠矛塞頓開,去意遂堅。於是,正式向宋美齡提出同機赴西安營救校長,決心與校長同生死,共存亡。
宋美齡見戴笠對蔣介石如此忠心,非常感動,但嘴裏卻道:“你不能跟我們同去,西安都知道戴雨農是個特務頭子,去了反而壞事。”
戴笠見夫人不同意,求助地望了一眼宋子文。
宋子文幹咳一聲,對宋美齡道:“還是讓雨農一起去罷。雨農和漢卿的關係很好,而且漢卿周圍有不少他的手下。去了以後,還要發動他們說服漢卿。”
宋美齡這才對戴笠說:“和我們同去可以,但到了西安千萬不要亂來,免得影響大局。”
戴笠喜道:“雨農記住了。”
原來,戴笠早料到宋美齡可能不同意,便事先和宋子文說好了,到時請替自己說話。沒想果如所料。
12月21日晚,戴笠在南京曹都巷特務處大禮堂,召集科、股長以上骨幹特務講話。戴笠涕淚交流地說:“校長一身係天下安危,今竟被張、楊叛逆所扣押,生命垂危,前途堪慮。我們失職,致校長蒙難,真是罪該萬死。現在唯有盡量努力,進行挽救。我現在決心隨蔣夫人、宋部長飛赴西安,去營救校長。此行兇多吉少,我到西安後願和校長共生死。同時你們在家,也要把日常工作做好。”當即,戴笠交代,他走後特務處所屬內勤機關和各省站組織要繼續加強偵查戒備,並與當地軍警憲機關配合,防止壞人造謠,擾亂治安;指示所屬密電研究譯室對桂係、閻錫山、龍雲、劉湘、韓復榘等各派係加強監督偵查,以秘密掌握他們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行動。戴笠還反覆交代鄭介民,一定要隨時與胡宗南保持關係,並防止復興社內部的主戰派惹事生非,輕舉妄動。一切要等蔣夫人和宋部長從西安回來後再作定奪等。
1936年12月22日,戴笠帶上兩枝勃寧郎手槍,上滿了彈,暗藏在身上,在南京機場隨宋美齡、宋子文、端納、蔣鼎文,另外還有宋美齡侍女、廚師,一共7人,魚貫登上一架福克式三引擎飛機。飛機騰空而起直飛西安。
兩個多鍾頭後,飛機降落在西安機場。出了舷艙,張學良早已迎候在機場。
宋美齡與張學良閑暄之際,戴笠以他職業的敏銳掃視周圍。但見機場四處是荷槍實彈的士兵,戴笠一下子情緒低落,心底湧起一種大難臨頭的悲哀。
正想著,一個年輕士兵用東北官話對戴笠說:“先生,請舉起雙手接受檢查!”
戴笠機械地舉起雙手,身上兩枝手槍被搜去。
這時宋美齡對張學良道:“漢卿,我的行李希望你不要檢查。”
張學良回道:“夫人請便,漢卿不敢。”
上了車,戴笠暗忖:早知如此,我不如把槍藏在夫人皮箱裏。
這麽想著時,車隊開至西安市東門裏金家巷張學良公館,才下車,張學良對戴笠說:“雨農兄在這裏委屈一下,家裏還有一個客人,我先送夫人、宋先生、端納三個去高桂滋公館見委員長。”
戴笠苦笑道:“漢卿請便。”然後,被張學良的副官帶進了張公館。
剛進門隻見一位穿軍裝的壯年漢子操著四川口音叫道:“戴雨農,他媽的龜兒子你怎麽來了?我以為漢卿要我陪哪位貴賓呢。”
這漢子是曾擴情,黃埔一期生,因他年紀是黃埔生中最大又名列復興社“十三太保”之首,加之他為人和藹、平易近人、樂於幫助,被黃埔生尊稱為“擴大哥”。戴笠跑單幹時曾得過他不少救濟。擴大哥常常帶著他這位小弟弟去南京下等妓院玩,有時為了省,兩人合玩一個,因此很有交情,並經常被他罵“龜兒子”。
擴大哥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由於他是黃埔一期老大哥,隻在北伐軍打惠州時當過連長,一上火線就“帶花”。一九二八年,蔣介石從日本回國,復任國民黨革命軍總司令後,當年十月間,就派他為特派員去四川,與四川軍閥聯繫。那次他除了帶去蔣介石給四川軍閥的親筆信外,還帶有孫中山先生給蔣介石的親筆信印成的精美的冊子,分贈給劉湘、楊森、劉文輝、鄧錫侯、田頌翹……等人。劉湘等不但把他看成貴賓,而且所到之處,還發動當地軍民郊迎十裏,天天都是隆重款待。不但許多人送錢送東西,連當時打了敗仗才逃到四川的吳佩孚,也親書一對聯送他。吳用了杜甫送給劍南東西川節度使嚴武的七律中一聯:“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他得到這幅對聯,比衣錦還鄉更加感到榮耀。因為他過去一直是欽佩這位北洋軍閥的,今天用這兩句詩來送給他,認為這比當年保皇派頭子康有為送吳佩孚五十大壽的對聯更加顯示對自己尊敬。
12月21日,宋子文第一次赴西安後回到南京,與宋美齡商定,22日宋子文再次偕宋美齡飛赴西安,與張、楊談判。戴笠聽到消息後,決定冒死赴西安一行,又感到此行風險太大,無異於自動上門送死。
正在猶豫不決時,忽然想起把兄弟胡宗南,心想:宗南久駐西北對張、楊所部情況比較熟悉,對天下大勢常有驚人之語。何不請他決斷?於是戴笠當即去一電,請其決疑。
胡宗南很快回電:根據從各方麵掌握的情報分析判斷:西安事變能否和平解決完全決定於校長本人,而非張、楊。張、楊發動兵變之目的,無非是逼其抗日,洗雪亡國亡家之恥。蔣亡,國必亂,張、楊初衷則不能實現,反成千古罪人。以張、楊的聰明,斷不會出此下策。綜上所述校長絕無生命危險。校長不亡,豈有學生先亡之理?雨農兄去西安,不但沒有生命危險,相反卻有勤王保駕之功,此乃千古難逢的建功機會,得之終身受用,失之卻難逃殺身之禍。
胡宗南的復電,使戴笠矛塞頓開,去意遂堅。於是,正式向宋美齡提出同機赴西安營救校長,決心與校長同生死,共存亡。
宋美齡見戴笠對蔣介石如此忠心,非常感動,但嘴裏卻道:“你不能跟我們同去,西安都知道戴雨農是個特務頭子,去了反而壞事。”
戴笠見夫人不同意,求助地望了一眼宋子文。
宋子文幹咳一聲,對宋美齡道:“還是讓雨農一起去罷。雨農和漢卿的關係很好,而且漢卿周圍有不少他的手下。去了以後,還要發動他們說服漢卿。”
宋美齡這才對戴笠說:“和我們同去可以,但到了西安千萬不要亂來,免得影響大局。”
戴笠喜道:“雨農記住了。”
原來,戴笠早料到宋美齡可能不同意,便事先和宋子文說好了,到時請替自己說話。沒想果如所料。
12月21日晚,戴笠在南京曹都巷特務處大禮堂,召集科、股長以上骨幹特務講話。戴笠涕淚交流地說:“校長一身係天下安危,今竟被張、楊叛逆所扣押,生命垂危,前途堪慮。我們失職,致校長蒙難,真是罪該萬死。現在唯有盡量努力,進行挽救。我現在決心隨蔣夫人、宋部長飛赴西安,去營救校長。此行兇多吉少,我到西安後願和校長共生死。同時你們在家,也要把日常工作做好。”當即,戴笠交代,他走後特務處所屬內勤機關和各省站組織要繼續加強偵查戒備,並與當地軍警憲機關配合,防止壞人造謠,擾亂治安;指示所屬密電研究譯室對桂係、閻錫山、龍雲、劉湘、韓復榘等各派係加強監督偵查,以秘密掌握他們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行動。戴笠還反覆交代鄭介民,一定要隨時與胡宗南保持關係,並防止復興社內部的主戰派惹事生非,輕舉妄動。一切要等蔣夫人和宋部長從西安回來後再作定奪等。
1936年12月22日,戴笠帶上兩枝勃寧郎手槍,上滿了彈,暗藏在身上,在南京機場隨宋美齡、宋子文、端納、蔣鼎文,另外還有宋美齡侍女、廚師,一共7人,魚貫登上一架福克式三引擎飛機。飛機騰空而起直飛西安。
兩個多鍾頭後,飛機降落在西安機場。出了舷艙,張學良早已迎候在機場。
宋美齡與張學良閑暄之際,戴笠以他職業的敏銳掃視周圍。但見機場四處是荷槍實彈的士兵,戴笠一下子情緒低落,心底湧起一種大難臨頭的悲哀。
正想著,一個年輕士兵用東北官話對戴笠說:“先生,請舉起雙手接受檢查!”
戴笠機械地舉起雙手,身上兩枝手槍被搜去。
這時宋美齡對張學良道:“漢卿,我的行李希望你不要檢查。”
張學良回道:“夫人請便,漢卿不敢。”
上了車,戴笠暗忖:早知如此,我不如把槍藏在夫人皮箱裏。
這麽想著時,車隊開至西安市東門裏金家巷張學良公館,才下車,張學良對戴笠說:“雨農兄在這裏委屈一下,家裏還有一個客人,我先送夫人、宋先生、端納三個去高桂滋公館見委員長。”
戴笠苦笑道:“漢卿請便。”然後,被張學良的副官帶進了張公館。
剛進門隻見一位穿軍裝的壯年漢子操著四川口音叫道:“戴雨農,他媽的龜兒子你怎麽來了?我以為漢卿要我陪哪位貴賓呢。”
這漢子是曾擴情,黃埔一期生,因他年紀是黃埔生中最大又名列復興社“十三太保”之首,加之他為人和藹、平易近人、樂於幫助,被黃埔生尊稱為“擴大哥”。戴笠跑單幹時曾得過他不少救濟。擴大哥常常帶著他這位小弟弟去南京下等妓院玩,有時為了省,兩人合玩一個,因此很有交情,並經常被他罵“龜兒子”。
擴大哥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由於他是黃埔一期老大哥,隻在北伐軍打惠州時當過連長,一上火線就“帶花”。一九二八年,蔣介石從日本回國,復任國民黨革命軍總司令後,當年十月間,就派他為特派員去四川,與四川軍閥聯繫。那次他除了帶去蔣介石給四川軍閥的親筆信外,還帶有孫中山先生給蔣介石的親筆信印成的精美的冊子,分贈給劉湘、楊森、劉文輝、鄧錫侯、田頌翹……等人。劉湘等不但把他看成貴賓,而且所到之處,還發動當地軍民郊迎十裏,天天都是隆重款待。不但許多人送錢送東西,連當時打了敗仗才逃到四川的吳佩孚,也親書一對聯送他。吳用了杜甫送給劍南東西川節度使嚴武的七律中一聯:“川合東西瞻使節,地分南北任流萍。”他得到這幅對聯,比衣錦還鄉更加感到榮耀。因為他過去一直是欽佩這位北洋軍閥的,今天用這兩句詩來送給他,認為這比當年保皇派頭子康有為送吳佩孚五十大壽的對聯更加顯示對自己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