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逢亂世,父親楊忠是真刀真槍一步一個腳印打出來的大將軍。楊堅出世的時候,父親是西魏雲州刺史、大都督。由於當時戰事頻仍,同時也是為了祈求神明保佑,楊忠夫婦像當時許多篤信佛教的王公貴族一樣,辟出自家宅院一部改作佛寺,將小楊堅交給一個法名叫智仙的尼姑撫養。楊堅就這樣又有了個小名——那羅延,在佛典裏是護法金剛、大力金剛的意思。一直到十三歲,被認為是金剛轉世的楊堅進入當時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的太學學習。同年,他又被闢為功曹,由此踏上仕途。
我們的社會從來都是官本位,也從來都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而魏晉南北朝時的門閥製度更是赤裸裸地對此來了一次集大成。由於出身的原因,加之又是赫赫有名的上柱國、大司馬獨孤信的乘龍快婿,在太學未滿一年,楊堅就因父親平定江陵的軍功,被授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的勛官,封成紀縣公。第二年又升驃騎大將軍,加開府銜。在當時的勛級表中,這已經是最高的九命一級——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一品。不知是不是自慚於自己的外族身份,當時的統治者刻意仿古,中樞官製用《周禮》六官之製,設“三公”、“三孤”、“六卿”及上中下“大夫”、上中下“士”。又定“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具體地說,就是將“命”與“品”結合,品高命多,以一品為九命,九品為一命。
話扯遠了,繼續說楊堅。
少年得誌,仕途順暢如此,楊堅該是一路春風得意吧?否。由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實在是波詭雲譎,稍不留神就會站錯隊,導致身敗名裂或身首異處,所以夾在皇上與權臣之間的楊家父子小心翼翼不偏不倚,這才得以度過了一次次危機——
對楊忠來說是親家、對楊堅來說是嶽丈的獨孤信,被罷官後又被迫自盡,與他們無涉;
朝臣李植等人密謀誅殺宇文護歸政孝閔帝,結果事泄,連孝閔帝本人也難逃一死,這樣的驚天大案也與他們無關。
有過這樣一件事:獨孤信自盡之後,把持朝政的權臣宇文護任命楊堅為掌管皇宮宿衛的小宮伯。按官製,小宮伯是宮伯的副職,都隸屬於天官大塚宰,而當時擔任大塚宰的正是宇文護本人。對宇文護來說,此番任命頗有一石二鳥之效:既可安插親信監視宮中,又可拉攏楊氏家族。送上門的官自然是要當的,但如何當則另有學問。楊堅特意就此事和父親商量,老謀深算的楊忠沉吟半晌,建議兒子最好還是與宇文護若即若離,理由也是現成的:“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
家常話說出了大道理,楊堅心領神會遵行不誤。宇文護氣急敗壞但又無可奈何,隻能暗中窺測,甚至屢次派術士去給楊堅看相,一旦抓住破綻,就要來個猛虎撲食。把柄沒有抓著,但楊堅卻被冷凍在起家的官職上,整整八年沒有變化。
後來武帝計除宇文護奪回權柄,但楊堅依然沒有擺脫被猜忌的命運。深受權臣之害的武帝哪怕就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也不能不對可能出現的新的權臣百倍警惕。更何況關於楊堅“相貌非常”、“恐非人下”的議論不斷地吹進耳邊,以至於他也像當初的宇文護一樣,屢次派術士察看楊堅究竟有無反相。
現在又是暴虐昏聵、治國才情遠不及乃父的天元皇帝當家,楊堅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麻稈打狼兩頭怕,就是對當時君臣關係最形象的描述。
果然,曾經有過的血光之災又一次逼近在楊堅麵前,起因還是與皇後楊麗華有關。
按規製,皇帝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但正宮皇後隻能有一位,以為國母,以禦後宮。但整個南北朝時期荒淫暴君數不勝數,不僅政治一片黑暗混亂,對人類倫理底線的踐踏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所以才有了今日看來無異於動物世界的光怪陸離穢氣彌天。為了不汙人眼目,讓我們剪斷截說——
天元時代,皇宮大內居然同時有五位皇後,整個後宮製度給攪得一塌糊塗。
楊麗華是天元皇帝為太子時的太子妃,太子即位後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後。
早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天元皇帝就與一個大他十來歲的宮女生下了後來的靜帝,登上皇位後,那宮女母以子貴,被封為天元帝後。
天元皇帝後來又四下搜括美女,先後立了兩位皇後。
最後一位皇後尉遲氏其實是天元皇帝自己的侄媳婦。她是隨宗室命婦按慣例入宮朝拜、參加宮中宴會時被天元皇帝看上的,當晚就被留在宮中,苟合亂倫,逼得其夫家起兵造反,結果盡被抄斬,尉遲氏被迎入宮中,立為皇後。
楊堅之女楊皇後位居正宮,卻也奈何不了夫君,隻得聽之任之,一體容納。隻是有時見天元皇帝日夜宣淫,精力不濟,且喜怒無常瘋瘋癲癲,不免關心幾句,發發牢騷。天元皇帝乘機發作,咆哮如雷,皇後卻麵不改色,鎮靜如常,看慣了人人像狗一樣在自己麵前搖尾乞憐的天元皇帝愈發惱怒,竟至氣急敗壞要令皇後自裁。天元皇帝要處死皇後的消息由宮中飛報到楊家,楊堅不好出麵,便由夫人獨孤氏趕赴宮中,對著自己的女婿磕頭不止,血流滿麵,這才讓天元皇帝怒氣稍解,皇後逃過一劫。
我們的社會從來都是官本位,也從來都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而魏晉南北朝時的門閥製度更是赤裸裸地對此來了一次集大成。由於出身的原因,加之又是赫赫有名的上柱國、大司馬獨孤信的乘龍快婿,在太學未滿一年,楊堅就因父親平定江陵的軍功,被授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的勛官,封成紀縣公。第二年又升驃騎大將軍,加開府銜。在當時的勛級表中,這已經是最高的九命一級——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一品。不知是不是自慚於自己的外族身份,當時的統治者刻意仿古,中樞官製用《周禮》六官之製,設“三公”、“三孤”、“六卿”及上中下“大夫”、上中下“士”。又定“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具體地說,就是將“命”與“品”結合,品高命多,以一品為九命,九品為一命。
話扯遠了,繼續說楊堅。
少年得誌,仕途順暢如此,楊堅該是一路春風得意吧?否。由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實在是波詭雲譎,稍不留神就會站錯隊,導致身敗名裂或身首異處,所以夾在皇上與權臣之間的楊家父子小心翼翼不偏不倚,這才得以度過了一次次危機——
對楊忠來說是親家、對楊堅來說是嶽丈的獨孤信,被罷官後又被迫自盡,與他們無涉;
朝臣李植等人密謀誅殺宇文護歸政孝閔帝,結果事泄,連孝閔帝本人也難逃一死,這樣的驚天大案也與他們無關。
有過這樣一件事:獨孤信自盡之後,把持朝政的權臣宇文護任命楊堅為掌管皇宮宿衛的小宮伯。按官製,小宮伯是宮伯的副職,都隸屬於天官大塚宰,而當時擔任大塚宰的正是宇文護本人。對宇文護來說,此番任命頗有一石二鳥之效:既可安插親信監視宮中,又可拉攏楊氏家族。送上門的官自然是要當的,但如何當則另有學問。楊堅特意就此事和父親商量,老謀深算的楊忠沉吟半晌,建議兒子最好還是與宇文護若即若離,理由也是現成的:“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
家常話說出了大道理,楊堅心領神會遵行不誤。宇文護氣急敗壞但又無可奈何,隻能暗中窺測,甚至屢次派術士去給楊堅看相,一旦抓住破綻,就要來個猛虎撲食。把柄沒有抓著,但楊堅卻被冷凍在起家的官職上,整整八年沒有變化。
後來武帝計除宇文護奪回權柄,但楊堅依然沒有擺脫被猜忌的命運。深受權臣之害的武帝哪怕就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也不能不對可能出現的新的權臣百倍警惕。更何況關於楊堅“相貌非常”、“恐非人下”的議論不斷地吹進耳邊,以至於他也像當初的宇文護一樣,屢次派術士察看楊堅究竟有無反相。
現在又是暴虐昏聵、治國才情遠不及乃父的天元皇帝當家,楊堅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麻稈打狼兩頭怕,就是對當時君臣關係最形象的描述。
果然,曾經有過的血光之災又一次逼近在楊堅麵前,起因還是與皇後楊麗華有關。
按規製,皇帝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但正宮皇後隻能有一位,以為國母,以禦後宮。但整個南北朝時期荒淫暴君數不勝數,不僅政治一片黑暗混亂,對人類倫理底線的踐踏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所以才有了今日看來無異於動物世界的光怪陸離穢氣彌天。為了不汙人眼目,讓我們剪斷截說——
天元時代,皇宮大內居然同時有五位皇後,整個後宮製度給攪得一塌糊塗。
楊麗華是天元皇帝為太子時的太子妃,太子即位後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後。
早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天元皇帝就與一個大他十來歲的宮女生下了後來的靜帝,登上皇位後,那宮女母以子貴,被封為天元帝後。
天元皇帝後來又四下搜括美女,先後立了兩位皇後。
最後一位皇後尉遲氏其實是天元皇帝自己的侄媳婦。她是隨宗室命婦按慣例入宮朝拜、參加宮中宴會時被天元皇帝看上的,當晚就被留在宮中,苟合亂倫,逼得其夫家起兵造反,結果盡被抄斬,尉遲氏被迎入宮中,立為皇後。
楊堅之女楊皇後位居正宮,卻也奈何不了夫君,隻得聽之任之,一體容納。隻是有時見天元皇帝日夜宣淫,精力不濟,且喜怒無常瘋瘋癲癲,不免關心幾句,發發牢騷。天元皇帝乘機發作,咆哮如雷,皇後卻麵不改色,鎮靜如常,看慣了人人像狗一樣在自己麵前搖尾乞憐的天元皇帝愈發惱怒,竟至氣急敗壞要令皇後自裁。天元皇帝要處死皇後的消息由宮中飛報到楊家,楊堅不好出麵,便由夫人獨孤氏趕赴宮中,對著自己的女婿磕頭不止,血流滿麵,這才讓天元皇帝怒氣稍解,皇後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