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不錯不錯,十五哥十六哥這頓罵沒白挨!
清穿:讀我心後,康熙九龍齊心了 作者:芷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五十六都麻了,不能有個人把這小話嘮拉開麽?
再讓他叭叭下去,他們今兒就得死這兒!
太子不但擔心他倆,還擔心自家老子被氣中風呢。
趕緊手疾眼快地推了小罪魁禍首一把:“還愣著幹什麽?趕緊幫著勸勸啊,再晚一會子,你可能就沒有一母同胞的親哥了。”
啊這……
胤祄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推到了他康熙爸爸麵前。
嚇得他死死抱住對方大腿:“汗阿瑪嘴下留哥!哪有孩子不貪玩的?十五哥十六哥隻是稍微懈怠了點,罪不至死啊!”
十五十六都哭了,這是親弟弟吧?
是吧是吧?
這怎麽……好像有點恨不得弄死他們的調調呢!
胤祄似乎也意識到自己所言不妥了,趕緊對著康熙討好地笑,露出小豁牙子:“嘿嘿,本來嘛,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您不能要求咱們都跟三哥一樣,生來就跟文曲星下凡似的對不對?”
“倒是這些大臣們,尤其文大臣們,都是三年一科一茬茬考出來的,專門協助您治理大清的。想讓大清千秋萬世,您好好鞭策他們啊,他們專業對口。”
剛還艱難忍笑,默默旁觀皇家父子鬥的諸位大臣們:!!!
十八爺您不講武德呀,竟為了撈哥哥而把咱們這些文弱臣子置於水火。
但他們能學十五十六兩位二哥似的當殿開哭麽?
不能。
他們甚至在皇上憤怒的龍目轉過來時,不敢露出絲毫怨懟。還得慷慨激昂地跪下,表示願意為大清、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各種勇挑重擔。
當文官的嘛,一路拚殺到三甲。
再考庶吉士、進翰林苑。
宦海沉浮多少年,才能在這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啊?
一個個都老演員了,特別知道如何順毛摸皇上。
隻可惜康熙昨日聽了曆史線上,他帝陵被炸開的消息後就差點原地氣炸。迷迷糊糊一宿沒睡著,夢裏都是炮火紛飛,地動山搖。
一群洋人笑嘻嘻闖進他的地宮,大肆搶掠,連他嘴裏含的玉蟬都不放過。
劫掠一空後,將他遺體隨意丟棄……
咳咳。
胤祄沒提盜墓者的名,康熙就特自然地聯係上下語境,將這口大鍋扣在聯軍頭上了。
自然又怒又氣還帶著濃濃的惶恐。生怕九龍齊心不成功,改變不了來日格局。百年恥辱重現,他夢裏的種種都變成現實。
所以才這般壓不住火,更不會被隨便拍拍龍屁就就坡下驢。
而是冷冷一眼掃過去:“表忠心的話,朕聽多了。甚至當年的鼇拜、索額圖等,還曾忠心耿耿,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呢!並不妨礙他們後頭居功自傲,擅權幹政。”
“比起說,朕更希望瞧爾等如何做。”
“此次朕暫居暢春園,諸卿表現得就很不錯。確實兢兢業業,盡心盡力配合太子。日後還應再接再厲,勤勉踏實。”
雖小十八總突然冒出一句,恨不得氣得他原地歸西的內容。
但終究親兒子,真輔星。
康熙當然不會真順著他的話,把飆發在群臣身上,讓他自此被記恨上。
而是先敲打一番。
說自己雖在暢春園,但也沒忽略京中事務。甚至旁觀太子監國,自己也反思了許多:“天下承平日久,朕也過於追求那個仁字,理政方麵少了些殺伐果斷,甚至忘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至理。”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你我君臣還能同心同德,勵精圖治……”
群臣傻眼:這發展,怎麽還越來越不同尋常了呢?皇上您醒醒,千古第一仁皇帝的夢想不能丟啊!
然而,不等他們措好辭,太子率先跪下了:“兒子不才,願與汗阿瑪父子齊心,共創大清盛世。”
大阿哥等也都趕緊跪下,言兒子亦然。
沒辦法,跟風雖沒有首創香,但也不能連風都不跟吧!
嗯。
康熙滿意點頭,接著就打響整飭第一槍:嚴查八旗。
帝王表示,他這般緊迫盯人,稍微落了幾天,皇子們還懈怠給他看呢。那些生來就分地分房分錢糧的八旗子弟們不得更放飛?
[呀!康熙爸爸居然以點及麵,想到了八旗上?不錯不錯,十五哥十六哥這頓罵沒白挨!]
[那些鐵杆莊稼們可不就是嘛?]
[生來就高人一等,不必種地、經商也不必考科舉。就散散漫漫地玩著,到了可以補缺的年紀再花點錢應付過考試,就能吃上皇糧了。待遇奇高,能力卻沒有什麽能力。別說打仗了,乾隆年間就有武官上不去馬啦~]
[最要命的是滿人男的能補缺,女的能選秀。一不小心得隆寵,就能帶著整個家族騰飛。所以他們把多子多福貫徹得很徹底,人數呈幾何倍數上升。慢慢可不就成了朝廷的沉重負擔?唔,比明朝宗室還沉重那種……]
好,真是好啊!
康熙咬牙,剛剛略平複了些的心情再次糟糕了起來。
這回關乎國本,小十八心聲叭叭得再怎麽刺激,太子跟諸皇子也不敢嚐試打斷了。
但他們不敢,那些老王爺、老勳貴們卻無所畏懼。一個個顫顫巍巍跪下,細說自己和先輩當年的從龍之功,先帝優養八旗之心等等。
若在以往,康熙還在立誌當全國第一仁皇帝的時候。
他就得走下丹墀,將這些老肱骨、老長輩們和顏悅色地扶起來,不但幹不成事,還可能得掏腰包再賞一波出去。
現在,再不好好幹,他皇陵都要被炸,屍骨都要無存了,還優養哪個?
直接冷冷一眼瞪過去:“你們這是幹什麽?朕隻說要嚴查八旗子弟,免得他們養尊處優久了,滋生驕嬌二氣,墮了先祖名聲。最多去蕪存菁而已,又不是對全八旗如何,也值當你們這般極力阻攔?”
被問及的幾人囁嚅半晌,也隻訕笑:“奴才等也是為皇上著想,唯恐傷了您的仁名。”
嗬嗬。
康熙冷笑,表示好意心領,但大可不必。
他已經痛定思痛,決定不再追求那所謂的仁名了。隻想與太子、諸皇子並文武群臣一道,治隆大清江山。
再讓他叭叭下去,他們今兒就得死這兒!
太子不但擔心他倆,還擔心自家老子被氣中風呢。
趕緊手疾眼快地推了小罪魁禍首一把:“還愣著幹什麽?趕緊幫著勸勸啊,再晚一會子,你可能就沒有一母同胞的親哥了。”
啊這……
胤祄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推到了他康熙爸爸麵前。
嚇得他死死抱住對方大腿:“汗阿瑪嘴下留哥!哪有孩子不貪玩的?十五哥十六哥隻是稍微懈怠了點,罪不至死啊!”
十五十六都哭了,這是親弟弟吧?
是吧是吧?
這怎麽……好像有點恨不得弄死他們的調調呢!
胤祄似乎也意識到自己所言不妥了,趕緊對著康熙討好地笑,露出小豁牙子:“嘿嘿,本來嘛,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您不能要求咱們都跟三哥一樣,生來就跟文曲星下凡似的對不對?”
“倒是這些大臣們,尤其文大臣們,都是三年一科一茬茬考出來的,專門協助您治理大清的。想讓大清千秋萬世,您好好鞭策他們啊,他們專業對口。”
剛還艱難忍笑,默默旁觀皇家父子鬥的諸位大臣們:!!!
十八爺您不講武德呀,竟為了撈哥哥而把咱們這些文弱臣子置於水火。
但他們能學十五十六兩位二哥似的當殿開哭麽?
不能。
他們甚至在皇上憤怒的龍目轉過來時,不敢露出絲毫怨懟。還得慷慨激昂地跪下,表示願意為大清、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各種勇挑重擔。
當文官的嘛,一路拚殺到三甲。
再考庶吉士、進翰林苑。
宦海沉浮多少年,才能在這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啊?
一個個都老演員了,特別知道如何順毛摸皇上。
隻可惜康熙昨日聽了曆史線上,他帝陵被炸開的消息後就差點原地氣炸。迷迷糊糊一宿沒睡著,夢裏都是炮火紛飛,地動山搖。
一群洋人笑嘻嘻闖進他的地宮,大肆搶掠,連他嘴裏含的玉蟬都不放過。
劫掠一空後,將他遺體隨意丟棄……
咳咳。
胤祄沒提盜墓者的名,康熙就特自然地聯係上下語境,將這口大鍋扣在聯軍頭上了。
自然又怒又氣還帶著濃濃的惶恐。生怕九龍齊心不成功,改變不了來日格局。百年恥辱重現,他夢裏的種種都變成現實。
所以才這般壓不住火,更不會被隨便拍拍龍屁就就坡下驢。
而是冷冷一眼掃過去:“表忠心的話,朕聽多了。甚至當年的鼇拜、索額圖等,還曾忠心耿耿,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呢!並不妨礙他們後頭居功自傲,擅權幹政。”
“比起說,朕更希望瞧爾等如何做。”
“此次朕暫居暢春園,諸卿表現得就很不錯。確實兢兢業業,盡心盡力配合太子。日後還應再接再厲,勤勉踏實。”
雖小十八總突然冒出一句,恨不得氣得他原地歸西的內容。
但終究親兒子,真輔星。
康熙當然不會真順著他的話,把飆發在群臣身上,讓他自此被記恨上。
而是先敲打一番。
說自己雖在暢春園,但也沒忽略京中事務。甚至旁觀太子監國,自己也反思了許多:“天下承平日久,朕也過於追求那個仁字,理政方麵少了些殺伐果斷,甚至忘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至理。”
“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你我君臣還能同心同德,勵精圖治……”
群臣傻眼:這發展,怎麽還越來越不同尋常了呢?皇上您醒醒,千古第一仁皇帝的夢想不能丟啊!
然而,不等他們措好辭,太子率先跪下了:“兒子不才,願與汗阿瑪父子齊心,共創大清盛世。”
大阿哥等也都趕緊跪下,言兒子亦然。
沒辦法,跟風雖沒有首創香,但也不能連風都不跟吧!
嗯。
康熙滿意點頭,接著就打響整飭第一槍:嚴查八旗。
帝王表示,他這般緊迫盯人,稍微落了幾天,皇子們還懈怠給他看呢。那些生來就分地分房分錢糧的八旗子弟們不得更放飛?
[呀!康熙爸爸居然以點及麵,想到了八旗上?不錯不錯,十五哥十六哥這頓罵沒白挨!]
[那些鐵杆莊稼們可不就是嘛?]
[生來就高人一等,不必種地、經商也不必考科舉。就散散漫漫地玩著,到了可以補缺的年紀再花點錢應付過考試,就能吃上皇糧了。待遇奇高,能力卻沒有什麽能力。別說打仗了,乾隆年間就有武官上不去馬啦~]
[最要命的是滿人男的能補缺,女的能選秀。一不小心得隆寵,就能帶著整個家族騰飛。所以他們把多子多福貫徹得很徹底,人數呈幾何倍數上升。慢慢可不就成了朝廷的沉重負擔?唔,比明朝宗室還沉重那種……]
好,真是好啊!
康熙咬牙,剛剛略平複了些的心情再次糟糕了起來。
這回關乎國本,小十八心聲叭叭得再怎麽刺激,太子跟諸皇子也不敢嚐試打斷了。
但他們不敢,那些老王爺、老勳貴們卻無所畏懼。一個個顫顫巍巍跪下,細說自己和先輩當年的從龍之功,先帝優養八旗之心等等。
若在以往,康熙還在立誌當全國第一仁皇帝的時候。
他就得走下丹墀,將這些老肱骨、老長輩們和顏悅色地扶起來,不但幹不成事,還可能得掏腰包再賞一波出去。
現在,再不好好幹,他皇陵都要被炸,屍骨都要無存了,還優養哪個?
直接冷冷一眼瞪過去:“你們這是幹什麽?朕隻說要嚴查八旗子弟,免得他們養尊處優久了,滋生驕嬌二氣,墮了先祖名聲。最多去蕪存菁而已,又不是對全八旗如何,也值當你們這般極力阻攔?”
被問及的幾人囁嚅半晌,也隻訕笑:“奴才等也是為皇上著想,唯恐傷了您的仁名。”
嗬嗬。
康熙冷笑,表示好意心領,但大可不必。
他已經痛定思痛,決定不再追求那所謂的仁名了。隻想與太子、諸皇子並文武群臣一道,治隆大清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