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賽普勒斯北上,飛到土耳其的安卡拉機場待命,並在那裏一直逗留到 15 日傍晚。
一號營救飛機跟蹤“皇冠”號的事通過該機與危機對策指揮部的無線電 通話泄露了出去,被一名以色列的無線電愛好者截獲。該機在安卡拉待命的 消息,以色列電視台進行了報導。聯邦德國政府擔心營救行動暴露,一方麵
對有關新聞報導進行竭力掩飾。一方麵立即命令一號營救飛機於 15 日夜撤回 本土科隆。
15 日,聯邦總理辦公廳主任韋斯涅夫斯基率領一個戰鬥隊乘坐二號營救 飛機飛抵杜拜,在機場塔台用無線電與劫機者進行談判,未獲結果。
16 日,返回科隆的一號營救飛機再次踏上征途,飛至克裏特島北大西洋 公約組織的空軍基地,待命出擊。
17 日,幾乎在“皇冠”號於摩加迪沙著陸的同時,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
給索馬利亞主席巴雷打了電話。在施密特總理卓有成效的勸說下,巴雷主席同 意聯邦德國在索馬利亞實施營救作戰。為防止引起大國的譴責,施密特總理又 陸續向美國、英國、法國和前蘇聯通報了情況,謀求諒解。
二號營救飛機尾隨“皇冠”號南下,13 時過後降落摩加迪沙。 韋斯涅夫斯基在機場塔台通過無線電與動機犯進行交涉。為了穩住對
方,他使用了欺騙戰術,告訴劫機犯說:“我們答應你們的要求,同意釋放 關押在德國的 11 個人,但把他們運到摩加迪沙需要 8 個小時時間,因此,希
望你們把限定的最後期限向後順延 8 小時。”劫機犯接受了韋斯涅夫斯基的
勸告,將最後期限推遲到 18 日 2 時 30 分。
14 時 50 分,施密特總理命令在克裏特島待命的一號營救飛機飛向摩加 迪沙。
一號營救飛機飛臨摩加迪沙後,在空中盤旋調整時間,於 19 時 30 分在
不開著陸燈的情況下隱蔽著陸,並滑行到距“皇冠”號約 2000 米的沙丘背後 停住。
一號營救飛機的行動再次被監聽者截獲。在以色列電視台報導的基礎 上,合眾國際社、路透社等新聞機構,在 17 日 20 時剛過,就把一號營救飛
機已在摩加迪沙著陸的消息向全世界進行了報導。但在聯邦德國政府的要求 下,其後停止了對這一消息的進一步傳播。劫機犯也沒有察覺。
3.兩分鍾激戰
突擊部隊把發起攻擊的時間定在 18 日 2 時,即劫機犯規定的最後期限的
前 30 分鍾。這一時刻無論是人質還是劫機犯都最疲勞,而且劫機犯通過與韋 斯涅夫斯基的交涉,已得到了滿意的答覆,因而思想上容易麻痹。
圖 6 gsg9 營救人質航線圖
1 時 30 分,營救部隊開始作戰準備。到達摩加迪沙機場的 gsg9 營救隊
員共計 61 人,分為兩個戰鬥隊。第一隊 28 人,負責突擊任務。第二隊 33 人,作為預備隊,包圍飛機,負責支援突擊隊。
突擊隊員們身著黑色防彈背心,臉上塗著黑色迷彩,從正後方悄悄接近 “皇冠”號飛機。為了防止發出聲響,鋁合金梯子纏上了紗布。除自動步槍 外,突擊隊員還攜帶有狙擊手專用的步槍、特製炸彈和閃光手榴彈等武器。
特製炸彈和閃光手榴彈都是英國反動持部隊研製的專用武器。特製炸彈 具有磁力,能夠在把艙門卡鎖炸壞的同時,使艙門迅速向外打開,便於突擊 隊員快速沖入機內。閃光手榴彈在爆炸的同時能發出強烈的閃光和巨大的爆
炸聲,使無防備的人在 10 秒鍾內喪失視、聽覺功能,但無後遺症。 突擊隊員成功地潛入機下,在兩個艙門外架好梯子,安放好炸彈。狙擊
手在距“皇冠”號 30 米處伏臥,舉起 sp66 狙擊槍瞄準,利用槍上的夜視鏡 觀察機上動靜。
為吸引劫機犯的注意力,在進行上述準備工作的同時,韋斯涅夫斯基一 直與劫機犯進行通話聯繫,並告訴劫機犯,為便於及時聯繫,不要離開駕駛 艙,後經偵聽得知,劫機犯果然都集中於駕駛艙內。
18 日 2 時 5 分,來自英國反劫持部隊的兩名爆破專家首先行動,引爆磁 性炸藥,隨著兩聲爆炸,前後艙門同時被炸開。隨即突擊隊員們飛身沖入機
內,一邊高喊“全體趴下!”一邊向駕駛艙扔出兩顆閃光手榴彈。隨著爆炸 聲,機內發生一片混亂。劫機主犯穆罕默德等人,企圖憑藉飛行員座椅掩護
負隅頑抗,當即遭到突擊隊員的猛烈掃射。在穆罕默德中彈倒下的同時,他 手中的手榴彈也落到了地板上,但由於座椅的遮擋,沒有造成嚴重的傷亡, 隻有幾人受輕傷。
最後剩下一名女劫機犯逃入洗手間,從那兒進行垂死抵抗。一名突擊隊 員被她擊中,但因防彈背心的保護,隻受了輕傷。當女動機犯再次探出頭來 企圖射擊時,遭到突擊隊員的猛烈還擊,終於身負重傷被擒。
槍戰不到兩分鍾就結束了。
2 時 7 分突擊隊員開始清理戰場,疏散人質。
2 時 12 分,最後一個人走出飛機。至此,這架從地中海開始遭到劫持的 聯邦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 lh181 航班波音 737 客機,從波斯灣經亞丁灣,最
後被劫持到瀕臨印度洋的“非洲之角”,在經歷了大約 108 小時的痛苦歷程 之後,終於獲得解放。
一號營救飛機跟蹤“皇冠”號的事通過該機與危機對策指揮部的無線電 通話泄露了出去,被一名以色列的無線電愛好者截獲。該機在安卡拉待命的 消息,以色列電視台進行了報導。聯邦德國政府擔心營救行動暴露,一方麵
對有關新聞報導進行竭力掩飾。一方麵立即命令一號營救飛機於 15 日夜撤回 本土科隆。
15 日,聯邦總理辦公廳主任韋斯涅夫斯基率領一個戰鬥隊乘坐二號營救 飛機飛抵杜拜,在機場塔台用無線電與劫機者進行談判,未獲結果。
16 日,返回科隆的一號營救飛機再次踏上征途,飛至克裏特島北大西洋 公約組織的空軍基地,待命出擊。
17 日,幾乎在“皇冠”號於摩加迪沙著陸的同時,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
給索馬利亞主席巴雷打了電話。在施密特總理卓有成效的勸說下,巴雷主席同 意聯邦德國在索馬利亞實施營救作戰。為防止引起大國的譴責,施密特總理又 陸續向美國、英國、法國和前蘇聯通報了情況,謀求諒解。
二號營救飛機尾隨“皇冠”號南下,13 時過後降落摩加迪沙。 韋斯涅夫斯基在機場塔台通過無線電與動機犯進行交涉。為了穩住對
方,他使用了欺騙戰術,告訴劫機犯說:“我們答應你們的要求,同意釋放 關押在德國的 11 個人,但把他們運到摩加迪沙需要 8 個小時時間,因此,希
望你們把限定的最後期限向後順延 8 小時。”劫機犯接受了韋斯涅夫斯基的
勸告,將最後期限推遲到 18 日 2 時 30 分。
14 時 50 分,施密特總理命令在克裏特島待命的一號營救飛機飛向摩加 迪沙。
一號營救飛機飛臨摩加迪沙後,在空中盤旋調整時間,於 19 時 30 分在
不開著陸燈的情況下隱蔽著陸,並滑行到距“皇冠”號約 2000 米的沙丘背後 停住。
一號營救飛機的行動再次被監聽者截獲。在以色列電視台報導的基礎 上,合眾國際社、路透社等新聞機構,在 17 日 20 時剛過,就把一號營救飛
機已在摩加迪沙著陸的消息向全世界進行了報導。但在聯邦德國政府的要求 下,其後停止了對這一消息的進一步傳播。劫機犯也沒有察覺。
3.兩分鍾激戰
突擊部隊把發起攻擊的時間定在 18 日 2 時,即劫機犯規定的最後期限的
前 30 分鍾。這一時刻無論是人質還是劫機犯都最疲勞,而且劫機犯通過與韋 斯涅夫斯基的交涉,已得到了滿意的答覆,因而思想上容易麻痹。
圖 6 gsg9 營救人質航線圖
1 時 30 分,營救部隊開始作戰準備。到達摩加迪沙機場的 gsg9 營救隊
員共計 61 人,分為兩個戰鬥隊。第一隊 28 人,負責突擊任務。第二隊 33 人,作為預備隊,包圍飛機,負責支援突擊隊。
突擊隊員們身著黑色防彈背心,臉上塗著黑色迷彩,從正後方悄悄接近 “皇冠”號飛機。為了防止發出聲響,鋁合金梯子纏上了紗布。除自動步槍 外,突擊隊員還攜帶有狙擊手專用的步槍、特製炸彈和閃光手榴彈等武器。
特製炸彈和閃光手榴彈都是英國反動持部隊研製的專用武器。特製炸彈 具有磁力,能夠在把艙門卡鎖炸壞的同時,使艙門迅速向外打開,便於突擊 隊員快速沖入機內。閃光手榴彈在爆炸的同時能發出強烈的閃光和巨大的爆
炸聲,使無防備的人在 10 秒鍾內喪失視、聽覺功能,但無後遺症。 突擊隊員成功地潛入機下,在兩個艙門外架好梯子,安放好炸彈。狙擊
手在距“皇冠”號 30 米處伏臥,舉起 sp66 狙擊槍瞄準,利用槍上的夜視鏡 觀察機上動靜。
為吸引劫機犯的注意力,在進行上述準備工作的同時,韋斯涅夫斯基一 直與劫機犯進行通話聯繫,並告訴劫機犯,為便於及時聯繫,不要離開駕駛 艙,後經偵聽得知,劫機犯果然都集中於駕駛艙內。
18 日 2 時 5 分,來自英國反劫持部隊的兩名爆破專家首先行動,引爆磁 性炸藥,隨著兩聲爆炸,前後艙門同時被炸開。隨即突擊隊員們飛身沖入機
內,一邊高喊“全體趴下!”一邊向駕駛艙扔出兩顆閃光手榴彈。隨著爆炸 聲,機內發生一片混亂。劫機主犯穆罕默德等人,企圖憑藉飛行員座椅掩護
負隅頑抗,當即遭到突擊隊員的猛烈掃射。在穆罕默德中彈倒下的同時,他 手中的手榴彈也落到了地板上,但由於座椅的遮擋,沒有造成嚴重的傷亡, 隻有幾人受輕傷。
最後剩下一名女劫機犯逃入洗手間,從那兒進行垂死抵抗。一名突擊隊 員被她擊中,但因防彈背心的保護,隻受了輕傷。當女動機犯再次探出頭來 企圖射擊時,遭到突擊隊員的猛烈還擊,終於身負重傷被擒。
槍戰不到兩分鍾就結束了。
2 時 7 分突擊隊員開始清理戰場,疏散人質。
2 時 12 分,最後一個人走出飛機。至此,這架從地中海開始遭到劫持的 聯邦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 lh181 航班波音 737 客機,從波斯灣經亞丁灣,最
後被劫持到瀕臨印度洋的“非洲之角”,在經歷了大約 108 小時的痛苦歷程 之後,終於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