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帝投海壯烈殉節
時近黃昏,風雨大作,咫尺之間,景物難辨。張世傑趁著海麵混亂,讓人駕輕舟去幼帝趙昺的座船,接他脫離險境,以便尋機安全轉移.一直在舟中觀察著戰況的陸秀夫麵對此景,知道事已不可為,深恐奸細乘機向元軍賣主邀功,又擔心輕舟難以躲避元軍星羅棋布的艦船,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難,因而斷然拒絕來者請求。但他也知趙昺的座船笨重,又與其他艦船環結,行駛艱難。陸秀夫估計已經無法護衛趙昺走脫,於是便當機立斷,決心以身殉國。他盛裝朝服,先是手執利劍,催促自己結髮的妻子投海:繼而又勸說趙昺,“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ling辱。”說罷,他背起八歲的趙昺,又用素白的綢帶與自己的身軀緊緊束在一起,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與他的小主公踏上了從臨安到厓山的最後裏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楊太後聽說兒子趙昺死去,悲痛欲絕,隨即也跳海而死。之後隨同跳海殉國的朝廷諸臣和後宮女眷少說也有十多萬人。張世傑久候不見接迎趙昺的輕舟歸來,便知凶多吉少,於是果斷突圍,在夜幕下奪路而去。數日以後,許多死裏逃生的將士,又駕駛艦船集聚在張世傑的座船周圍,停泊在南恩(今廣東陽江)的海陵山腳下。他們當中,有人給張世傑帶來了陸秀夫背負趙昺共同殉難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正在這時,不幸之中又遇不幸,颶風再次襲來。艦船將士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同甘共苦吧!”隨後,他邁著沉重的腳步,艱難地登上座船舵樓,痛苦地俯視著在風浪中飄搖的宋軍殘船,焚香禱告上天說:“我為趙氏江山存亡可謂鞠躬盡瘁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了。我在厓山沒有殉身,是指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光復宋朝江山。然而,國事發展如此令人失望。難道這是天意!”張世傑說到此處,突然墮身入海,滾滾波濤又接納了一代英傑……陸秀夫陵園厓山之戰終於以宋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它標誌著流亡政府的最後崩潰,也宣告了歷時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最後滅亡。厓山戰事結束後,張弘範自鳴得意,派人在厘山北麵的石壁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妄想功垂千秋。但是,歷史功罪總有人評說的。盡管在元朝的高壓政治下,中原和南國人民敢怒不敢言,心裏卻時刻思念著陸秀夫,每當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誦“大宋左丞相陸秀夫殉難於此”。沒過多久,石壁上出現了一首詩:“滄海有幸留忠骨,頑石無辜記漢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終究在人間。”元朝滅亡以後,人們為了表達前輩和自己的心願,怒不可遏地將當年頌揚張弘範的刻字鏟掉,改鐫“宋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用以永遠紀念這位臨難受命,壯烈殉節的名臣。這就是有名的“功罪石”的來歷。今廣東省江門市的新會有紀念陸秀夫負幼帝跳海悲劇的宋少帝陵、三傑祠等。陸秀夫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者,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殫精竭慮,顛沛流離,試圖力挽狂瀾,維護大宋江山,可是,腐敗的南宋王朝又豈是個人的力量能挽救得了的呢?他最終以自己的忠節之舉報效了國家。他的努力雖未能重扶正傾之宋室,但其忠心報國的愛國精神可歌可泣。。
元朝官製
更新時間2010-7-26 19:17:47 字數:4876
一、中央政權
(一)三公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又有所謂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屬,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開府,或不開府。
(二)中書省
(1)中書令一員,銀印,典領百官,會決庶務。(2)右丞相(註:元朝以右為上,與前代不同)、左丞相各一員,正一品,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3)平章政事四員,從一品,掌機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4)右丞一員,正二品,左丞一員,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務,號左右轄。(5)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副宰相以參大政,而其職亞於右、左丞。(6)參議中書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牘,為六曹之管轄,軍國重事鹹預決焉。(7)右司、左司,郎中二員,正五品;員外郎二員,正六品;都事二員,正七品。
(三)六部
吏部,掌天下官吏選授之政令。戶部,掌天下戶口、錢糧、田土之政令。。禮部,掌天下禮樂、祭祀、朝會、燕享、貢舉之政令。兵部,掌天下郡邑郵驛屯牧之政令。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工部,掌天下營造百工之政令。以上六部各置尚書三員,正三品;侍郎二員,正四品;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又以吏、戶、禮為左三部,以兵、刑、工為右三部。各置尚書二員,侍郎二員,郎中四員,員外郎六員,總領三部之事。六部下設有各類分工精細、名目繁多的院、台、府、監、庫、司、局、寺、倉、署、所等官署,職數和品階一應俱全。
(四)樞密院
樞密院,秩從一品,掌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凡宮禁宿衛,邊庭軍翼,征討戍守,簡閱差遣,舉功轉官,節製調度,無不由之。置知院六員,從一品;同知四員,正二品;副樞二員,從二品;僉院二員,正三品;同僉二員,正四品;院判二員,正五品;參議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從五品;都事四員,正七品;承發兼照磨二員,正八品;架閣庫管勾一員,正九品;同管勾一員,從九品;掾史二十四人,譯史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銓寫二人,蒙古書寫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醫二人。樞密院下設有客省使、斷事官、行樞密院、右衛、左衛、中衛、前衛、後衛等官署。
時近黃昏,風雨大作,咫尺之間,景物難辨。張世傑趁著海麵混亂,讓人駕輕舟去幼帝趙昺的座船,接他脫離險境,以便尋機安全轉移.一直在舟中觀察著戰況的陸秀夫麵對此景,知道事已不可為,深恐奸細乘機向元軍賣主邀功,又擔心輕舟難以躲避元軍星羅棋布的艦船,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難,因而斷然拒絕來者請求。但他也知趙昺的座船笨重,又與其他艦船環結,行駛艱難。陸秀夫估計已經無法護衛趙昺走脫,於是便當機立斷,決心以身殉國。他盛裝朝服,先是手執利劍,催促自己結髮的妻子投海:繼而又勸說趙昺,“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ling辱。”說罷,他背起八歲的趙昺,又用素白的綢帶與自己的身軀緊緊束在一起,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與他的小主公踏上了從臨安到厓山的最後裏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楊太後聽說兒子趙昺死去,悲痛欲絕,隨即也跳海而死。之後隨同跳海殉國的朝廷諸臣和後宮女眷少說也有十多萬人。張世傑久候不見接迎趙昺的輕舟歸來,便知凶多吉少,於是果斷突圍,在夜幕下奪路而去。數日以後,許多死裏逃生的將士,又駕駛艦船集聚在張世傑的座船周圍,停泊在南恩(今廣東陽江)的海陵山腳下。他們當中,有人給張世傑帶來了陸秀夫背負趙昺共同殉難的噩耗。張世傑悲痛不已,正在這時,不幸之中又遇不幸,颶風再次襲來。艦船將士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同甘共苦吧!”隨後,他邁著沉重的腳步,艱難地登上座船舵樓,痛苦地俯視著在風浪中飄搖的宋軍殘船,焚香禱告上天說:“我為趙氏江山存亡可謂鞠躬盡瘁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了。我在厓山沒有殉身,是指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光復宋朝江山。然而,國事發展如此令人失望。難道這是天意!”張世傑說到此處,突然墮身入海,滾滾波濤又接納了一代英傑……陸秀夫陵園厓山之戰終於以宋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它標誌著流亡政府的最後崩潰,也宣告了歷時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最後滅亡。厓山戰事結束後,張弘範自鳴得意,派人在厘山北麵的石壁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妄想功垂千秋。但是,歷史功罪總有人評說的。盡管在元朝的高壓政治下,中原和南國人民敢怒不敢言,心裏卻時刻思念著陸秀夫,每當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誦“大宋左丞相陸秀夫殉難於此”。沒過多久,石壁上出現了一首詩:“滄海有幸留忠骨,頑石無辜記漢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終究在人間。”元朝滅亡以後,人們為了表達前輩和自己的心願,怒不可遏地將當年頌揚張弘範的刻字鏟掉,改鐫“宋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用以永遠紀念這位臨難受命,壯烈殉節的名臣。這就是有名的“功罪石”的來歷。今廣東省江門市的新會有紀念陸秀夫負幼帝跳海悲劇的宋少帝陵、三傑祠等。陸秀夫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者,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殫精竭慮,顛沛流離,試圖力挽狂瀾,維護大宋江山,可是,腐敗的南宋王朝又豈是個人的力量能挽救得了的呢?他最終以自己的忠節之舉報效了國家。他的努力雖未能重扶正傾之宋室,但其忠心報國的愛國精神可歌可泣。。
元朝官製
更新時間2010-7-26 19:17:47 字數:4876
一、中央政權
(一)三公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又有所謂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屬,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開府,或不開府。
(二)中書省
(1)中書令一員,銀印,典領百官,會決庶務。(2)右丞相(註:元朝以右為上,與前代不同)、左丞相各一員,正一品,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3)平章政事四員,從一品,掌機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4)右丞一員,正二品,左丞一員,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務,號左右轄。(5)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副宰相以參大政,而其職亞於右、左丞。(6)參議中書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牘,為六曹之管轄,軍國重事鹹預決焉。(7)右司、左司,郎中二員,正五品;員外郎二員,正六品;都事二員,正七品。
(三)六部
吏部,掌天下官吏選授之政令。戶部,掌天下戶口、錢糧、田土之政令。。禮部,掌天下禮樂、祭祀、朝會、燕享、貢舉之政令。兵部,掌天下郡邑郵驛屯牧之政令。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工部,掌天下營造百工之政令。以上六部各置尚書三員,正三品;侍郎二員,正四品;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又以吏、戶、禮為左三部,以兵、刑、工為右三部。各置尚書二員,侍郎二員,郎中四員,員外郎六員,總領三部之事。六部下設有各類分工精細、名目繁多的院、台、府、監、庫、司、局、寺、倉、署、所等官署,職數和品階一應俱全。
(四)樞密院
樞密院,秩從一品,掌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凡宮禁宿衛,邊庭軍翼,征討戍守,簡閱差遣,舉功轉官,節製調度,無不由之。置知院六員,從一品;同知四員,正二品;副樞二員,從二品;僉院二員,正三品;同僉二員,正四品;院判二員,正五品;參議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從五品;都事四員,正七品;承發兼照磨二員,正八品;架閣庫管勾一員,正九品;同管勾一員,從九品;掾史二十四人,譯史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銓寫二人,蒙古書寫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醫二人。樞密院下設有客省使、斷事官、行樞密院、右衛、左衛、中衛、前衛、後衛等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