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劄牙篤汗在位期間,丞相燕帖木兒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導致大元朝政更加腐敗。劄牙篤汗於至順四年(1333)去世後,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和西拉古圖土)的罪行,遺詔立年僅七歲的和西拉古圖
土次子懿璘質班為帝,是為元宜林奇葆。但元宜林奇葆僅在位不到兩個月即去世,不久後燕帖木兒也去世。元宜林奇葆的長子妥歡貼睦爾被劄牙篤汗皇後卜答失裏從靜江(廣西桂林)召回並立為帝,是
為元圖幹鐵木耳,又稱元宣仁普孝皇帝。元圖幹鐵木耳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顏的勢力很大,把持著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圖幹鐵木耳放在眼裏。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圖幹鐵木耳與伯顏的矛盾日益
尖銳,後來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元圖幹鐵木耳終於成功地廢黜了伯顏,並控製了政局。至正三年(1343),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崩潰
大元後期,統治者變本加厲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在泰定二年(1325)就發生了河南趙醜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大元統治階級內部卻在為爭權奪利而
互相征戰,因此加速了大元滅亡的進程。至正十年(1350),元政府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但導致物價迅速上漲。次年(1351),元圖幹鐵木耳派賈魯
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事,但事泄,韓山童被捕殺,於是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
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至此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元政府則派兵鎮壓各地紅巾軍,
由丞相脫脫親自督戰攻徐州起義軍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率軍圍攻高郵起義軍張士誠部,被朝中彈劾,功虧一簣。至正十六年(1356)到至正十九年(1359),
朱元璋繼承了病逝的郭子興的地位,並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在北方察罕帖木兒(李察罕)和李思齊等元軍將領則開始對北方紅巾軍展開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
),北方紅巾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元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南方大元勢力後,於至正二十七年
(1367)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圖幹鐵木耳北逃,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結束。圖幹鐵木耳北遁,明廷認為他順天明命,給他上諡號為“
順帝”。北遷的大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政權對峙,史稱“北元”。1370年,元圖幹鐵木耳在上都(今會寧)病逝。
元朝滅亡
明洪武元年(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徐達率軍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圖幹鐵木耳北逃至上都,後逃到應昌,並多次組織反抗,失敗後在應昌去世。在明軍的繼續追擊下,元廷逃離中原
,最終來到漠北,與明軍對峙。明太祖第六次北征的結果影響巨大,烏薩哈汗脫古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也速迭爾(阿裏不哥後裔)縊殺。從此以後,自忽必烈傳下來的成吉思汗的嫡係黃金家族
對元政權的控製開始崩潰,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自立。洪武三十一年(1399),分布在葉尼塞河上遊沿岸的吉爾吉斯部首領鬼力赤,否認脫古思帖木兒之子額勒伯克的宗主權,將其打敗並殺死,取
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額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兒繼位後也於建文四年(1402)被鬼力赤殺死,大元去國號滅亡,改稱韃靼。
政治機構
元朝蒙古官僚和僕從中央機構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領六部,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中書省下有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尚書省,主要負責財政事務,不過
時置時廢。樞密院:中央最高軍事管理機關。禦史台:最高監察機關。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機構除河北、山東、山西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
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員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派出機構。行省下有道、路、府、州、縣、社。軍事機構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
製。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行省製度
元朝行省行中書省
大元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並為一級政區名稱。簡稱行省,或隻稱省。元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因大元幅員遼闊,除腹裏地區直隸於中書省、西藏地區由宣政院管轄外,又於諸路重要
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設立尚書省主管政務期間,行中書省也相應改稱行尚書省。元人稱其製為:“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行省建置
土次子懿璘質班為帝,是為元宜林奇葆。但元宜林奇葆僅在位不到兩個月即去世,不久後燕帖木兒也去世。元宜林奇葆的長子妥歡貼睦爾被劄牙篤汗皇後卜答失裏從靜江(廣西桂林)召回並立為帝,是
為元圖幹鐵木耳,又稱元宣仁普孝皇帝。元圖幹鐵木耳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顏的勢力很大,把持著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圖幹鐵木耳放在眼裏。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圖幹鐵木耳與伯顏的矛盾日益
尖銳,後來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元圖幹鐵木耳終於成功地廢黜了伯顏,並控製了政局。至正三年(1343),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崩潰
大元後期,統治者變本加厲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在泰定二年(1325)就發生了河南趙醜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大元統治階級內部卻在為爭權奪利而
互相征戰,因此加速了大元滅亡的進程。至正十年(1350),元政府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但導致物價迅速上漲。次年(1351),元圖幹鐵木耳派賈魯
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夫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發動起事,但事泄,韓山童被捕殺,於是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
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至此揭開了大元滅亡的序幕。元政府則派兵鎮壓各地紅巾軍,
由丞相脫脫親自督戰攻徐州起義軍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率軍圍攻高郵起義軍張士誠部,被朝中彈劾,功虧一簣。至正十六年(1356)到至正十九年(1359),
朱元璋繼承了病逝的郭子興的地位,並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在北方察罕帖木兒(李察罕)和李思齊等元軍將領則開始對北方紅巾軍展開反攻。至正二十三年(1363
),北方紅巾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元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其它南方起義軍和南方大元勢力後,於至正二十七年
(1367)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攻陷元大都,元圖幹鐵木耳北逃,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結束。圖幹鐵木耳北遁,明廷認為他順天明命,給他上諡號為“
順帝”。北遷的大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政權對峙,史稱“北元”。1370年,元圖幹鐵木耳在上都(今會寧)病逝。
元朝滅亡
明洪武元年(1368,元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徐達率軍攻陷元大都(今北京),元圖幹鐵木耳北逃至上都,後逃到應昌,並多次組織反抗,失敗後在應昌去世。在明軍的繼續追擊下,元廷逃離中原
,最終來到漠北,與明軍對峙。明太祖第六次北征的結果影響巨大,烏薩哈汗脫古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也速迭爾(阿裏不哥後裔)縊殺。從此以後,自忽必烈傳下來的成吉思汗的嫡係黃金家族
對元政權的控製開始崩潰,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自立。洪武三十一年(1399),分布在葉尼塞河上遊沿岸的吉爾吉斯部首領鬼力赤,否認脫古思帖木兒之子額勒伯克的宗主權,將其打敗並殺死,取
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額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兒繼位後也於建文四年(1402)被鬼力赤殺死,大元去國號滅亡,改稱韃靼。
政治機構
元朝蒙古官僚和僕從中央機構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領六部,為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中書省下有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尚書省,主要負責財政事務,不過
時置時廢。樞密院:中央最高軍事管理機關。禦史台:最高監察機關。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機構除河北、山東、山西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
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員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派出機構。行省下有道、路、府、州、縣、社。軍事機構宿衛軍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
製。擔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衛的軍隊是侍衛親軍。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隸屬於樞密院。鎮戍軍,負責鎮守全國各地。軍隊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行省製度
元朝行省行中書省
大元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並為一級政區名稱。簡稱行省,或隻稱省。元置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也稱都省;因大元幅員遼闊,除腹裏地區直隸於中書省、西藏地區由宣政院管轄外,又於諸路重要
都會設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設立尚書省主管政務期間,行中書省也相應改稱行尚書省。元人稱其製為:“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行省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