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 作者:周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有這些勝利,使1942年11月初,成為同盟國在二次大戰中的最關鍵的轉折時期!
第十一節 塔薩法隆格海戰
一盡管日軍在瓜島以北海戰中遭到巨大失敗,但大本營仍不甘心,從11月起不斷加強南太平洋地區的兵力,在拉包爾成立第8方麵軍,由今村均中將任司令,下轄第17軍和第18軍,第17軍負責索羅門群島方麵作戰,第18軍負責紐幾內亞方麵作戰,並從本土調來了第6飛行師團加強第17軍,決定以陸海軍協同行動,先壓製索羅門群島方麵的美軍航空兵力,再運送部隊和補給上島,然後奪回瓜島。11月26日起對東南前線行使全麵指揮權的今村要求瓜島的部隊堅決頂住美軍的反擊,堅守現有陣地,堅持到援軍到達。
瓜島上的日軍所麵臨的最大困難,不是美軍的反擊,而是飢餓,日本海軍由於在瓜島以北海戰中慘重損失,山本不願再派出大型軍艦進入瓜島海域,隻使用驅逐艦採取夜間偷運的“東京特快”運輸方式,運送的補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實際供應量隻能維持標準定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於長期補給不足,島上官兵體力消耗殆盡,食品的極度匱乏,甚至連蚊子都成為日軍的美味佳肴,島上熱帶疾病流行,傷病員因為缺乏藥品,大量死亡,更是加劇了日軍的非戰鬥減員,每天因為病餓而死的人,多達百人。照此發展下去,不需美軍發動進攻,日軍就將會被飢餓和疾病所消滅,為了維持島上部隊的戰鬥力,日軍竭盡全力確保物資供應。11月下旬,日軍第8艦隊發明並實驗了“鐵桶運輸”,也就是把糧食、藥品等物資裝入鐵桶,但隻裝一半,以使鐵桶能夠在水中浮起,然後進行密封,用繩索連接,固定在艦艇的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漂向瓜島,再由島上的部隊用小艇回收。自11月25日至30日,日軍每天派出一艘潛艇,進行這種運輸,雖然都取得了成功,但運載量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滿足島上部隊的需要。鑑於這種情況,日軍決定組織一支驅逐艦部隊來執行“鐵桶運輸”,這支驅逐艦編隊由6艘驅逐艦擔任運輸任務,共運載了1100個鐵桶和少量部隊,2艘驅逐艦負責直接掩護,由田中海軍少將指揮,11月29日二十二時三十分從肖特蘭島起航,為了避開美軍的空中偵察,田中繞道先向爪哇群島航行,再經聖依薩貝爾島以東前往瓜島。
此時美軍的情況已大大改觀,亨德森機場已經擁有兩條戰鬥機跑道和一條轟炸機跑道,“仙人掌航空隊”的實力也上升到120架飛機。美國海軍盡管在多次海戰中損失較大,但由於修復和新建成的軍艦大量服役而迅速得到補充,因此哈爾西對其所指揮的艦艇部隊的編製與部署進行了調整,以“企業”號和“薩拉托加”號航母為核心組成兩個航母特混編隊,以“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號和“印第安那”號三艘戰列艦為主組成戰列艦編隊,另外兩艘戰列艦“馬裏蘭”號和“科羅拉多”號則在斐濟作為後援,待命參戰。新建成的“阿爾塔馬哈”號和“納索”號護航航母,負責向新喀裏多尼亞島和聖埃斯皮裏圖島運送飛機。最後以5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第67特混編隊,主要對付日軍可能的增援行動。
日軍艦艇在肖特蘭島的集結,立即引起了美軍的注意,哈爾西綜合破譯密碼和空中偵察所得到的情報,判斷日軍將很快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增援行動,因此命令剛接替金凱德擔任第67特混編隊司令的賴特少將指揮編隊於11月29日從聖埃斯皮裏圖島出發,前往瓜島阻擊日軍的增援。
二為了趕在日軍之前到達瓜島,賴特走得是最近的航線,經聖克裏斯托巴爾島以東向瓜島疾進,11月30日黃昏到達瓜島東南,排成以4艘驅逐艦為前衛,5艘巡洋艦居中,2艘驅逐艦殿後的單縱隊,美軍的5艘巡洋艦上都裝備有艦載水上偵察機,但美軍不僅沒有使用這些飛機來進行偵察,反而害怕在海戰時中彈起火,將這5架水上飛機派往圖拉吉島待命。
30日白天,日軍驅逐艦編隊以雙縱隊隊形到達伊薩貝爾島東北,入夜後,改為間隔600米的單縱隊,二十時許,進到薩沃島附近海域,田中派“高波”號先行,進行偵察警戒,其餘各艦以21節航速,到達瓜島的塔薩法隆格附近後,各艦航速減為12節,準備投放鐵桶。就在這時,“高波”號報告:發現敵艦!接著,其他日艦也相繼發現了目標。田中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鐵桶,準備戰鬥。各艦迅速清理甲板,將鐵桶搬入船艙,來不及清理甲板的日艦,幹脆把鐵桶扔到海裏,準備戰鬥。
日艦所發現的,正是美軍第67特混編隊。賴特除了在途中得知有十餘艘日艦正在南下,並未有其他具體情報。當他率領編隊沿瓜島北岸航行時,二十一時零六分,旗艦“明尼阿波利斯”號的雷達在23000米距離外發現日艦,他僅通報各艦,並未有進一步的部署。八分鍾後,前衛的驅逐艦也發現了目標,立即做好了魚雷攻擊準備,二十一時十六分,前導艦“弗萊徹”號驅逐艦通過雷達判明日艦在其左前方7000米,艦長科爾中校便請求實施魚雷攻擊,但賴特認為日艦距離尚遠,兩人在報話機上進行了長達四分鍾的交換意見,賴特才相信日艦已經不遠了,同意發射魚雷,“弗萊徹”號隨即實施了兩次魚雷齊射,共射出了十條魚雷,“珀金斯”號發射了八條魚雷,“德雷頓”號看不清目標,隻對其中一艘日艦發射了兩條魚雷,而“莫利”號沒有測定出日艦方位和距離,也就無法發射魚雷。由於雙方速度較快,相對位置變換迅速,美軍發射的二十條魚雷無一命中。日艦從美軍驅逐艦的左前方疾駛到左後方,正好位於美軍巡洋艦的左前方,賴特立即下令開炮,5艘巡洋艦主炮一起開火,4艘前衛的驅逐艦也以尾炮射擊,集中轟擊距離最近的“高波”號,2艘殿後的驅逐艦由於裝備的是舊雷達無法發現目標,就用主炮向左前方發射照明彈,為其他友艦指明目標,直到日艦進入目視距離才開始射擊。“高波”號遭到美軍的密集轟擊,盡管“高波”全力還擊,仍被連連擊中,中彈七十餘發,最終被擊沉。
第十一節 塔薩法隆格海戰
一盡管日軍在瓜島以北海戰中遭到巨大失敗,但大本營仍不甘心,從11月起不斷加強南太平洋地區的兵力,在拉包爾成立第8方麵軍,由今村均中將任司令,下轄第17軍和第18軍,第17軍負責索羅門群島方麵作戰,第18軍負責紐幾內亞方麵作戰,並從本土調來了第6飛行師團加強第17軍,決定以陸海軍協同行動,先壓製索羅門群島方麵的美軍航空兵力,再運送部隊和補給上島,然後奪回瓜島。11月26日起對東南前線行使全麵指揮權的今村要求瓜島的部隊堅決頂住美軍的反擊,堅守現有陣地,堅持到援軍到達。
瓜島上的日軍所麵臨的最大困難,不是美軍的反擊,而是飢餓,日本海軍由於在瓜島以北海戰中慘重損失,山本不願再派出大型軍艦進入瓜島海域,隻使用驅逐艦採取夜間偷運的“東京特快”運輸方式,運送的補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實際供應量隻能維持標準定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於長期補給不足,島上官兵體力消耗殆盡,食品的極度匱乏,甚至連蚊子都成為日軍的美味佳肴,島上熱帶疾病流行,傷病員因為缺乏藥品,大量死亡,更是加劇了日軍的非戰鬥減員,每天因為病餓而死的人,多達百人。照此發展下去,不需美軍發動進攻,日軍就將會被飢餓和疾病所消滅,為了維持島上部隊的戰鬥力,日軍竭盡全力確保物資供應。11月下旬,日軍第8艦隊發明並實驗了“鐵桶運輸”,也就是把糧食、藥品等物資裝入鐵桶,但隻裝一半,以使鐵桶能夠在水中浮起,然後進行密封,用繩索連接,固定在艦艇的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漂向瓜島,再由島上的部隊用小艇回收。自11月25日至30日,日軍每天派出一艘潛艇,進行這種運輸,雖然都取得了成功,但運載量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滿足島上部隊的需要。鑑於這種情況,日軍決定組織一支驅逐艦部隊來執行“鐵桶運輸”,這支驅逐艦編隊由6艘驅逐艦擔任運輸任務,共運載了1100個鐵桶和少量部隊,2艘驅逐艦負責直接掩護,由田中海軍少將指揮,11月29日二十二時三十分從肖特蘭島起航,為了避開美軍的空中偵察,田中繞道先向爪哇群島航行,再經聖依薩貝爾島以東前往瓜島。
此時美軍的情況已大大改觀,亨德森機場已經擁有兩條戰鬥機跑道和一條轟炸機跑道,“仙人掌航空隊”的實力也上升到120架飛機。美國海軍盡管在多次海戰中損失較大,但由於修復和新建成的軍艦大量服役而迅速得到補充,因此哈爾西對其所指揮的艦艇部隊的編製與部署進行了調整,以“企業”號和“薩拉托加”號航母為核心組成兩個航母特混編隊,以“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號和“印第安那”號三艘戰列艦為主組成戰列艦編隊,另外兩艘戰列艦“馬裏蘭”號和“科羅拉多”號則在斐濟作為後援,待命參戰。新建成的“阿爾塔馬哈”號和“納索”號護航航母,負責向新喀裏多尼亞島和聖埃斯皮裏圖島運送飛機。最後以5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第67特混編隊,主要對付日軍可能的增援行動。
日軍艦艇在肖特蘭島的集結,立即引起了美軍的注意,哈爾西綜合破譯密碼和空中偵察所得到的情報,判斷日軍將很快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增援行動,因此命令剛接替金凱德擔任第67特混編隊司令的賴特少將指揮編隊於11月29日從聖埃斯皮裏圖島出發,前往瓜島阻擊日軍的增援。
二為了趕在日軍之前到達瓜島,賴特走得是最近的航線,經聖克裏斯托巴爾島以東向瓜島疾進,11月30日黃昏到達瓜島東南,排成以4艘驅逐艦為前衛,5艘巡洋艦居中,2艘驅逐艦殿後的單縱隊,美軍的5艘巡洋艦上都裝備有艦載水上偵察機,但美軍不僅沒有使用這些飛機來進行偵察,反而害怕在海戰時中彈起火,將這5架水上飛機派往圖拉吉島待命。
30日白天,日軍驅逐艦編隊以雙縱隊隊形到達伊薩貝爾島東北,入夜後,改為間隔600米的單縱隊,二十時許,進到薩沃島附近海域,田中派“高波”號先行,進行偵察警戒,其餘各艦以21節航速,到達瓜島的塔薩法隆格附近後,各艦航速減為12節,準備投放鐵桶。就在這時,“高波”號報告:發現敵艦!接著,其他日艦也相繼發現了目標。田中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鐵桶,準備戰鬥。各艦迅速清理甲板,將鐵桶搬入船艙,來不及清理甲板的日艦,幹脆把鐵桶扔到海裏,準備戰鬥。
日艦所發現的,正是美軍第67特混編隊。賴特除了在途中得知有十餘艘日艦正在南下,並未有其他具體情報。當他率領編隊沿瓜島北岸航行時,二十一時零六分,旗艦“明尼阿波利斯”號的雷達在23000米距離外發現日艦,他僅通報各艦,並未有進一步的部署。八分鍾後,前衛的驅逐艦也發現了目標,立即做好了魚雷攻擊準備,二十一時十六分,前導艦“弗萊徹”號驅逐艦通過雷達判明日艦在其左前方7000米,艦長科爾中校便請求實施魚雷攻擊,但賴特認為日艦距離尚遠,兩人在報話機上進行了長達四分鍾的交換意見,賴特才相信日艦已經不遠了,同意發射魚雷,“弗萊徹”號隨即實施了兩次魚雷齊射,共射出了十條魚雷,“珀金斯”號發射了八條魚雷,“德雷頓”號看不清目標,隻對其中一艘日艦發射了兩條魚雷,而“莫利”號沒有測定出日艦方位和距離,也就無法發射魚雷。由於雙方速度較快,相對位置變換迅速,美軍發射的二十條魚雷無一命中。日艦從美軍驅逐艦的左前方疾駛到左後方,正好位於美軍巡洋艦的左前方,賴特立即下令開炮,5艘巡洋艦主炮一起開火,4艘前衛的驅逐艦也以尾炮射擊,集中轟擊距離最近的“高波”號,2艘殿後的驅逐艦由於裝備的是舊雷達無法發現目標,就用主炮向左前方發射照明彈,為其他友艦指明目標,直到日艦進入目視距離才開始射擊。“高波”號遭到美軍的密集轟擊,盡管“高波”全力還擊,仍被連連擊中,中彈七十餘發,最終被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