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的首領承認夫餘王的統治,但並不等於承認漢人的統治,這裏麵的最主要區別就是財產分配。
尉仇台把氏族首領們叫來希望他們承認漢人的統治,一開始這些人還比較老實,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異議。最主要的就是人頭稅和奴隸問題,這些氏族首領根本沒有人口普查的概念,他們的領地廣闊,人口卻不多,很多人居住的十分分散,所以他們對這種收稅的方式十分不滿。
另外就是他們認為他們擁有對奴隸的絕對所有權,生殺予奪都應該由他們說了算。而漢人的做法則是殺掉自己奴婢也得向官府通報備案,交一筆款項,因為人口,這筆財產不止是屬於他的主人,同時也是屬於國家的,你殺掉一個人,就意味著國家要少收一筆人頭稅的。
這樣的做法使得大家大戶也不能隨便的殺人,但是漢人中早就有人也想出了對策。那就是隱瞞不報,等時過境遷以後,再報意外死亡。反正官府也懶得查這種事,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種風氣,大家都這麽幹。但是,夫餘人實在,根本考慮不到,所以在這一條上根沮授爭執了半天。
不過沮授還是比較老到,竟然提前發明了一國兩製。漢人隻在王城內實行人頭稅等漢法,而王城外的夫餘人還可以繼續執行他們自己的法律三年。讓夫餘人適應三年,三年以後再全麵執行漢家律法。當然沮授還給這些氏族首領講解了漢法的好處,實際上要比夫餘的稅法好,可以少上交不少東西,讓他們自己回去算算帳。
沮授的這個辦法,非常巧妙的避過了一場衝突,留住了寶貴的時間,讓趙雲得以從容實施他和趙雲徹夜不眠想出來計策。
盡管沮授講解得很清楚,但是死心眼的人還是有的,有野心的人也是存在的,所以雖然大部分的氏族首領回去以後約束部眾,規規矩矩的按照沮授說的做,承認漢人的統治。還是有幾個氏族的首領回去以後就叛亂了,不承認漢人的統治,他們根本不相信漢人有那麽厲害,會血腥的壓製他們。
不相信是不相信,事實勝於雄辯,趙雲在接到有人造反的情報之後,開始了鐵血征殺,凡是不服從漢人統治的一律滅族。不過不是所有的族眾都殺死,而是把造反的首領一家全滅,造反部落的部眾則是全部歸併到濊城。
趙雲的做法震懾了一些蠢蠢欲動的部族首領,讓他們悄悄的隱忍了下來。
但是趙雲的做法,也有一點令他們不能理解。那就是,趙雲居然把所有俘虜帶到濊城以後並不判罪,把他們降成奴隸身份,而是把這些應該降成奴隸的罪民,全部給與平民身份。不僅如此,趙雲還在王城附近按人頭分給他們田地牧場和糧食牛羊。很多原來是奴隸身份的人也藉此機會,一下脫出牢籠,成了有田有糧的平民,比那些原來的下戶待遇還好。
開始這些夫餘人的氏族首領還對趙雲的這種做法很不理解,根本想不到這是趙雲他們想出來的計策,但是隨著各地一些氏族突然出現特殊的暴亂,受到趙雲的嚴厲鎮壓以後。這些人才明白了趙雲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個圈套,他這樣做,根本就是在誘惑那些原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奴隸和下戶們,讓他們造這些統治階級的反。
他們用造反來吸引漢人的注意力,然後這些受壓迫的人就能借著漢人鎮壓氏族的機會翻身了。
雖然一些氏族明白了漢人的陰險,但是卻沒辦法製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手下的奴隸和下戶,已經在趙雲和沮授的誘惑下,一個個全都叛變了。所以趙雲現在打起仗來更是得心應手,幾百場小戰爭下來,把王城附近上千裏地的殘餘氏族力量滅了個幹淨。
而這時候,王城外圍的氏族也開始爆發大規模叛亂了,那些原來的奴隸和下戶們居然等不及漢人派兵,自己就開始武裝奪取政權,把原來的氏族首領基本上都趕下了台。然後他們集體向呆在濊城的趙雲和沮授表示了對漢人的臣服,採用漢人的律法治理地方。
於是夫餘族在趙雲和沮授的引導下,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一舉進入了封建社會,甩掉了奴隸社會的帽子。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一步
夫餘族的事情雖然處理得比較快,但是趙雲他們還是慢了一步,呂布和張遼這個時候已經準備對挹婁族發動春季攻勢了。
實際上按照賈詡的意見打算先跟挹婁族通個氣的,讓他們投降也就算了,但是呂布不願意,他認為先給挹婁族一個下馬威效果應該更好些,這樣挹婁族可能更聽話。
呂布之所以要這麽做的原因,賈詡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是什麽要給挹婁族一個下馬威,而是呂布這傢夥沒仗打就渾身難受,偏偏濊貊王和沃沮族根本就不跟他配合,讓呂布想打仗都沒機會。這些人還沒打仗,就已經投降了,你總不能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跟他們拚個你死我活吧?所以呂布憋的那一身邪火就準備在挹婁族身上發泄了。
從沃沮人身上得到的信息中知道,挹婁人主要是住在半地穴的建築裏,所以叫挹婁人,在土語裏就是穴居人的意思。有漁獵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邑婁人建立了許多定居村落,過上了農業定居生活。以五穀為食,穿麻皮衣服,飼養豬、馬、牛。與先前的肅慎人一樣,他們也以豬為貴,愛吃豬肉,用豬皮做衣,冬天也在身上塗一層豬油來禦寒。此外,邑婁人還善於爬山打獵,也慣於水上捕魚。山林中的野獸和江河湖泊中的魚類,是食物的主要來源。當然還有一個主要來源就是搶沃沮人的糧食。
尉仇台把氏族首領們叫來希望他們承認漢人的統治,一開始這些人還比較老實,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異議。最主要的就是人頭稅和奴隸問題,這些氏族首領根本沒有人口普查的概念,他們的領地廣闊,人口卻不多,很多人居住的十分分散,所以他們對這種收稅的方式十分不滿。
另外就是他們認為他們擁有對奴隸的絕對所有權,生殺予奪都應該由他們說了算。而漢人的做法則是殺掉自己奴婢也得向官府通報備案,交一筆款項,因為人口,這筆財產不止是屬於他的主人,同時也是屬於國家的,你殺掉一個人,就意味著國家要少收一筆人頭稅的。
這樣的做法使得大家大戶也不能隨便的殺人,但是漢人中早就有人也想出了對策。那就是隱瞞不報,等時過境遷以後,再報意外死亡。反正官府也懶得查這種事,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種風氣,大家都這麽幹。但是,夫餘人實在,根本考慮不到,所以在這一條上根沮授爭執了半天。
不過沮授還是比較老到,竟然提前發明了一國兩製。漢人隻在王城內實行人頭稅等漢法,而王城外的夫餘人還可以繼續執行他們自己的法律三年。讓夫餘人適應三年,三年以後再全麵執行漢家律法。當然沮授還給這些氏族首領講解了漢法的好處,實際上要比夫餘的稅法好,可以少上交不少東西,讓他們自己回去算算帳。
沮授的這個辦法,非常巧妙的避過了一場衝突,留住了寶貴的時間,讓趙雲得以從容實施他和趙雲徹夜不眠想出來計策。
盡管沮授講解得很清楚,但是死心眼的人還是有的,有野心的人也是存在的,所以雖然大部分的氏族首領回去以後約束部眾,規規矩矩的按照沮授說的做,承認漢人的統治。還是有幾個氏族的首領回去以後就叛亂了,不承認漢人的統治,他們根本不相信漢人有那麽厲害,會血腥的壓製他們。
不相信是不相信,事實勝於雄辯,趙雲在接到有人造反的情報之後,開始了鐵血征殺,凡是不服從漢人統治的一律滅族。不過不是所有的族眾都殺死,而是把造反的首領一家全滅,造反部落的部眾則是全部歸併到濊城。
趙雲的做法震懾了一些蠢蠢欲動的部族首領,讓他們悄悄的隱忍了下來。
但是趙雲的做法,也有一點令他們不能理解。那就是,趙雲居然把所有俘虜帶到濊城以後並不判罪,把他們降成奴隸身份,而是把這些應該降成奴隸的罪民,全部給與平民身份。不僅如此,趙雲還在王城附近按人頭分給他們田地牧場和糧食牛羊。很多原來是奴隸身份的人也藉此機會,一下脫出牢籠,成了有田有糧的平民,比那些原來的下戶待遇還好。
開始這些夫餘人的氏族首領還對趙雲的這種做法很不理解,根本想不到這是趙雲他們想出來的計策,但是隨著各地一些氏族突然出現特殊的暴亂,受到趙雲的嚴厲鎮壓以後。這些人才明白了趙雲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個圈套,他這樣做,根本就是在誘惑那些原來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奴隸和下戶們,讓他們造這些統治階級的反。
他們用造反來吸引漢人的注意力,然後這些受壓迫的人就能借著漢人鎮壓氏族的機會翻身了。
雖然一些氏族明白了漢人的陰險,但是卻沒辦法製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手下的奴隸和下戶,已經在趙雲和沮授的誘惑下,一個個全都叛變了。所以趙雲現在打起仗來更是得心應手,幾百場小戰爭下來,把王城附近上千裏地的殘餘氏族力量滅了個幹淨。
而這時候,王城外圍的氏族也開始爆發大規模叛亂了,那些原來的奴隸和下戶們居然等不及漢人派兵,自己就開始武裝奪取政權,把原來的氏族首領基本上都趕下了台。然後他們集體向呆在濊城的趙雲和沮授表示了對漢人的臣服,採用漢人的律法治理地方。
於是夫餘族在趙雲和沮授的引導下,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一舉進入了封建社會,甩掉了奴隸社會的帽子。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一步
夫餘族的事情雖然處理得比較快,但是趙雲他們還是慢了一步,呂布和張遼這個時候已經準備對挹婁族發動春季攻勢了。
實際上按照賈詡的意見打算先跟挹婁族通個氣的,讓他們投降也就算了,但是呂布不願意,他認為先給挹婁族一個下馬威效果應該更好些,這樣挹婁族可能更聽話。
呂布之所以要這麽做的原因,賈詡很清楚。他根本就不是什麽要給挹婁族一個下馬威,而是呂布這傢夥沒仗打就渾身難受,偏偏濊貊王和沃沮族根本就不跟他配合,讓呂布想打仗都沒機會。這些人還沒打仗,就已經投降了,你總不能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跟他們拚個你死我活吧?所以呂布憋的那一身邪火就準備在挹婁族身上發泄了。
從沃沮人身上得到的信息中知道,挹婁人主要是住在半地穴的建築裏,所以叫挹婁人,在土語裏就是穴居人的意思。有漁獵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邑婁人建立了許多定居村落,過上了農業定居生活。以五穀為食,穿麻皮衣服,飼養豬、馬、牛。與先前的肅慎人一樣,他們也以豬為貴,愛吃豬肉,用豬皮做衣,冬天也在身上塗一層豬油來禦寒。此外,邑婁人還善於爬山打獵,也慣於水上捕魚。山林中的野獸和江河湖泊中的魚類,是食物的主要來源。當然還有一個主要來源就是搶沃沮人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