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個月,我們就完全占領了馬韓及其周邊的弁韓,辰韓的一些小國,而關羽,張飛他們也占領了辰韓。不過他們好像贏得更輕鬆,昔解脫居然派出全國兵馬和關羽會戰,想要一舉打敗侵略者,但是遭到了關羽和張飛的迎頭痛擊。
昔解脫的部隊要比肖古王的部隊多不少,據說達到了上萬人,而且悍不畏死。但是,光有精神是沒有用的,麵對軍事實力明顯高於他們幾個檔次的隊伍,他們連還手的力量都沒有。正麵抵擋騎兵的衝鋒,步兵的抵抗是無力的,尤其是這些剛剛還在地裏掄鋤頭的農民軍,他們的抵抗並不比黃巾軍的烏合之眾強。
所以當張飛的隊伍衝到這些所謂的三韓強力部隊麵前時,昔解脫的新羅軍已經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麵對強橫的衝擊力和鋼質戰刀的劈砍,這隻小小的抵抗勢力迅速被瓦解了,昔解脫也毫無懸念的被俘虜了。
三韓的戰鬥解決得如此容易,使我們節約出了大量的時間,得以麵對其他的北方民族。本來我們還想著幫呂布,張遼一把,但是從呂布那裏傳過來的消息卻讓我們大失所望。不耐城主,也就是那個濊貊王,在呂布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居然根本就沒有打算反抗,而是直接率領王公大臣出門獻城投降。
他的這種舉動讓呂布鬱悶得要死,所以呂布和張遼,賈詡就打算密謀屠殺沃沮,來過過癮。
但是令呂布和賈詡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沒打過去,沃沮人就送上門來了。但是他們並不是來打仗,而是來請降的。他們不僅非常馴服,還主動邀請呂布他們去沃沮城。到了沃沮城呂布他們才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沃沮人也是有求於他們,他們希望呂布保護他們的部族不受挹婁人的侵害。
而其中受挹婁傷害最深的是北沃沮,又稱之為溝婁。因為挹婁的侵擾,他們一到了夏天,就隻能放棄原來的居所,躲進山洞裏避難。因此迫切需要大漢對他們的保護。
ps: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裏。其俗皆與南同。界南接挹婁。挹婁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輒臧於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後漢書第85文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第三百六十六章 增加
挹婁是肅慎族係繼肅慎稱號後使用的第二個族稱,前後約有六百餘年(漢至晉)。公元五世紀後,改號勿吉。
挹婁族稱出現於公元前一到二世紀時(西漢),挹婁一詞,含義有兩說:一,音近通古斯語“鹿”,為鹿之意;二,與滿語“葉魯”音近,為岩穴之穴的意思。《三國誌—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載挹婁人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又從“常穴居”分析,後說是比較可信的。挹婁用作族稱,即“穴居人”的意思。挹婁稱號本是他稱,久之成為族稱,然直到公元五百五十四年(北齊天保五年),他們向中原王朝納貢還自稱肅慎。挹婁源於肅慎,參稽諸史,有明確記載,是可信的。
單說挹婁族,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也沒人相信他們會給後世的漢人帶來多大的災難。但是身為女真人,也就是滿族人的祖先,這個民族給漢人帶來的傷害,我是知道的清清楚楚。這個民族還真是厲害,在我們消滅高句麗的時候,他們還是原始社會呢。相比於三韓來講,他們更不開化,但是他們的作戰能力卻比三韓人強勁不少。
他們附屬於夫餘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他們的人口不多,根本打不過夫餘。但是高句麗人壓迫夫餘,夫餘就壓迫挹婁。而且夫餘對他們的壓迫又過重,不斷的要求他們進貢,所以他們就利用乘船方便和弓弩的優勢出來劫掠,玩命的搶劫周邊的民族。北沃沮就是最經典的例子,甚至被他們搶得隻有在冬天,挹婁人不出門找他們麻煩的時候,才敢回家。
這種模式簡直就是以民族為單位的階級壓迫,一環套一環的最後把苦難加諸到最弱的北沃沮人身上。弱肉強食在這個時代就是這麽的大行其道,孱弱的民族就隻有滅亡一徒。而所有的這一切實際上都是為了一條,生存。
趙雲的部隊對夫餘王採取的是包夾戰術。他的三萬人馬加上樑口城裏的一萬高句麗軍和灌伊手下的一萬水軍,肯定能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但是這一戰術的主要執行者還是城裏的灌伊,他才是這一戰術得以實施的最大功臣。他徹徹底底的執行了郭嘉的計策,把尉仇台玩弄於股掌之間。
尉仇台很可憐,他完全是中計了。郭嘉的計策非常毒辣,挑起尉仇台的火氣,讓他進攻梁口城並不是最陰險的地方。把尉仇台拖在城下,讓他走不了,才是這條計策最可怕的地方。
尉仇台隻有一萬兵馬,武器糧草還嚴重不足,而且打的是梁口這個現在屬於漢人的城市,士氣也不高,很多人都有一種畏懼心理。再加上衝鋒的時候根本擋不住漢人的弓箭手,所以幾次攻城都是一觸即潰,扔下一些滿地翻滾的夫餘傷兵逃回大營。
這樣一支軍隊是根本不可能打下樑口城的,不僅漢軍知道,連尉仇台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服氣,他不滿意,所以他要向漢軍顯示他的不滿,他要發發火。
不過戰況會這麽被動,尉仇台還真沒想到。可是不進攻尉仇台又拿不到糧草,進攻了兩次之後,覺得糧草不足的尉仇台開始在周圍打獵。但是冬天能打到的東西並不多,根本解決不了所有人的吃飯問題,所以他們隻能飢一頓飽一頓的在城下待著。
昔解脫的部隊要比肖古王的部隊多不少,據說達到了上萬人,而且悍不畏死。但是,光有精神是沒有用的,麵對軍事實力明顯高於他們幾個檔次的隊伍,他們連還手的力量都沒有。正麵抵擋騎兵的衝鋒,步兵的抵抗是無力的,尤其是這些剛剛還在地裏掄鋤頭的農民軍,他們的抵抗並不比黃巾軍的烏合之眾強。
所以當張飛的隊伍衝到這些所謂的三韓強力部隊麵前時,昔解脫的新羅軍已經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麵對強橫的衝擊力和鋼質戰刀的劈砍,這隻小小的抵抗勢力迅速被瓦解了,昔解脫也毫無懸念的被俘虜了。
三韓的戰鬥解決得如此容易,使我們節約出了大量的時間,得以麵對其他的北方民族。本來我們還想著幫呂布,張遼一把,但是從呂布那裏傳過來的消息卻讓我們大失所望。不耐城主,也就是那個濊貊王,在呂布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居然根本就沒有打算反抗,而是直接率領王公大臣出門獻城投降。
他的這種舉動讓呂布鬱悶得要死,所以呂布和張遼,賈詡就打算密謀屠殺沃沮,來過過癮。
但是令呂布和賈詡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沒打過去,沃沮人就送上門來了。但是他們並不是來打仗,而是來請降的。他們不僅非常馴服,還主動邀請呂布他們去沃沮城。到了沃沮城呂布他們才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沃沮人也是有求於他們,他們希望呂布保護他們的部族不受挹婁人的侵害。
而其中受挹婁傷害最深的是北沃沮,又稱之為溝婁。因為挹婁的侵擾,他們一到了夏天,就隻能放棄原來的居所,躲進山洞裏避難。因此迫切需要大漢對他們的保護。
ps: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裏。其俗皆與南同。界南接挹婁。挹婁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輒臧於岩穴,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後漢書第85文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第三百六十六章 增加
挹婁是肅慎族係繼肅慎稱號後使用的第二個族稱,前後約有六百餘年(漢至晉)。公元五世紀後,改號勿吉。
挹婁族稱出現於公元前一到二世紀時(西漢),挹婁一詞,含義有兩說:一,音近通古斯語“鹿”,為鹿之意;二,與滿語“葉魯”音近,為岩穴之穴的意思。《三國誌—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載挹婁人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又從“常穴居”分析,後說是比較可信的。挹婁用作族稱,即“穴居人”的意思。挹婁稱號本是他稱,久之成為族稱,然直到公元五百五十四年(北齊天保五年),他們向中原王朝納貢還自稱肅慎。挹婁源於肅慎,參稽諸史,有明確記載,是可信的。
單說挹婁族,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也沒人相信他們會給後世的漢人帶來多大的災難。但是身為女真人,也就是滿族人的祖先,這個民族給漢人帶來的傷害,我是知道的清清楚楚。這個民族還真是厲害,在我們消滅高句麗的時候,他們還是原始社會呢。相比於三韓來講,他們更不開化,但是他們的作戰能力卻比三韓人強勁不少。
他們附屬於夫餘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他們的人口不多,根本打不過夫餘。但是高句麗人壓迫夫餘,夫餘就壓迫挹婁。而且夫餘對他們的壓迫又過重,不斷的要求他們進貢,所以他們就利用乘船方便和弓弩的優勢出來劫掠,玩命的搶劫周邊的民族。北沃沮就是最經典的例子,甚至被他們搶得隻有在冬天,挹婁人不出門找他們麻煩的時候,才敢回家。
這種模式簡直就是以民族為單位的階級壓迫,一環套一環的最後把苦難加諸到最弱的北沃沮人身上。弱肉強食在這個時代就是這麽的大行其道,孱弱的民族就隻有滅亡一徒。而所有的這一切實際上都是為了一條,生存。
趙雲的部隊對夫餘王採取的是包夾戰術。他的三萬人馬加上樑口城裏的一萬高句麗軍和灌伊手下的一萬水軍,肯定能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但是這一戰術的主要執行者還是城裏的灌伊,他才是這一戰術得以實施的最大功臣。他徹徹底底的執行了郭嘉的計策,把尉仇台玩弄於股掌之間。
尉仇台很可憐,他完全是中計了。郭嘉的計策非常毒辣,挑起尉仇台的火氣,讓他進攻梁口城並不是最陰險的地方。把尉仇台拖在城下,讓他走不了,才是這條計策最可怕的地方。
尉仇台隻有一萬兵馬,武器糧草還嚴重不足,而且打的是梁口這個現在屬於漢人的城市,士氣也不高,很多人都有一種畏懼心理。再加上衝鋒的時候根本擋不住漢人的弓箭手,所以幾次攻城都是一觸即潰,扔下一些滿地翻滾的夫餘傷兵逃回大營。
這樣一支軍隊是根本不可能打下樑口城的,不僅漢軍知道,連尉仇台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服氣,他不滿意,所以他要向漢軍顯示他的不滿,他要發發火。
不過戰況會這麽被動,尉仇台還真沒想到。可是不進攻尉仇台又拿不到糧草,進攻了兩次之後,覺得糧草不足的尉仇台開始在周圍打獵。但是冬天能打到的東西並不多,根本解決不了所有人的吃飯問題,所以他們隻能飢一頓飽一頓的在城下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