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中外名人傳記百部:東條英機 作者:敢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事小說] 《中外名人傳記百部:東條英機》主編:敢峰【完結】
一 家世傳統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生於日本東京岩手地區的青山區。
1884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17年。明治天皇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從19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大力推行明治維新改革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舊的封建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振興工商業,實行門戶開放,與外國通商,使明治時代成為日本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的轉折點。明治維新運動實際上推翻了保守反動的德川幕府封建政權,建立了地主與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並有意識地積極推行掃除封建障礙、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可說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但是這場資產階級革命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卻並不徹底,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並未實行開來,而整個日本社會中,濃厚的封建思想意識依然普遍地存在著,為日本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溫床。
東條英機的祖籍是江戶(即後來的東京),其祖父東條錠之助擅長能樂( 係起源於日本鎌倉時代的武士音樂), 曾受日本南部盛岡藩主的召請當能樂教師,東條英機傳 ?3?從此舉家由江戶遷居到岩手縣盛岡市新莊鹿島下。因為是在將軍家執教,所以家境起初還算寬裕。但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東條家族同其它許許多多的士族一樣,失去了往日的俸祿,家境狀況發生了變化。此時,東條英機的父親東條英機,正好16歲。
這一年正是明治政府頒發徵兵令的那一年。新政府成立後,於明治2年(即1869年)在京都創立了兵學寮,實際就是軍事學校,專門培養士官生的。後來兵學寮由京都遷到了大阪,編製內有一個教導隊,是培養下級軍士的。不過這個教導隊沒過多久便遷到了東京,並改稱教導團。它也就是日本陸軍戶山學校的前身。
失去士族優越環境的東條英機,試圖尋找新的發展機會。他告別了家人,離開盛岡,來到東京,加入了陸軍教導團。1876年,東條英機從陸軍教導團學習畢業,被分配到小倉第14聯隊,中士軍銜,從此開始了其真正的軍旅生涯。1877年2月,以西鄉隆盛為首的封建武士在日本的鹿兒島發動了反對明治天皇的叛亂,日本近代史上的西南戰爭爆發了。東條英教隨小倉第14聯隊一起,參加了明治政府軍隊對西南叛亂的鎮壓,經歷了植木、田原等地激戰,積累了作戰經驗,也顯示了自己的指揮能力。西南戰爭總共隻打了7個多月,叛亂終於被平息下去,自此明東條英機傳 ?4?治政府徹底打垮了封建武士勢力,排除了封建武士叛亂顛覆的可能性。
明治11年(即1878年),東條英機被授予少尉軍銜。當時正值日本陸軍體製的變化,原來屬於陸軍省的參謀局被獨立出來,成為軍政之外的直屬天皇管製的特別軍事機關——參謀本部。東條英機少尉以其在西南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得到參謀本部的賞識,被調回東京,作為未來參謀軍官培養。
日本陸軍過去採用的是法國式的訓練方法,後來用德國陸軍的訓練方法取而代之。 明治16年(即1883年),日本陸軍大學創立, 從德國參謀本部招聘了一位少校亞克布?麥可,作為陸軍大學的戰術教官。此人對日本陸軍體製的改革、軍事訓練方法的變化等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在日本陸軍部內得到很高的讚譽,是一位頗具軍事才學的軍人。東條英機因受到當時任日本參謀本部次長的川上操六的賞識,被送入陸學大學作為第一期的學生,有幸成為麥可教官的得意門生。第一期學生共10名,學習3年,於1885年畢業,東條英機成績第一。實際上,這10名畢業生,後來除了兩人在任少校時戰死外,其餘8人有兩人成為大將,5人成為中將,1人成為少將。其中東條英機最後所授的是中將軍銜。
從陸軍大學畢業後,東條英機被派到德國留學了東條英機傳 ?5?3年,專門學習戰術學,明治24年(即1891年)學成回國時,他已成為戰術專家,著有《德國陸軍野外勤務令》,同時晉升少校軍銜, 整日忙於在參謀本部和大學教官的工作。
明治27年(即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東條英機中校作為在本營的高級參謀到了廣島,輔佐當時已任日軍參謀總長的川上操六大將,直接參與指揮了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的作戰行動。他曾提出建議,將許多商船加以改造、武裝,作為軍艦使用,從而大大增加了日本海軍所擁有艦艇的總噸位。日本海軍在半島海戰中對中國北洋艦隊不宣而戰後,東條英機又協助川上操六大將一麵休整侵朝陸軍部隊,一麵加快對海軍艦隊的改編,準備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黃海海戰,中國北洋艦隊英勇奮戰,使日本海軍艦隊受到重創。但由於清政府李鴻章是堅持“以保船製敵為要 ”,一味採用躲避的方針,將北洋艦隊關入威海衛港,力圖保存自己的勢力,等待戰爭結束。此舉大大助長了日本參謀本部的侵略氣焰。東條英機所在的日本大本營,一方麵派第一軍渡過鴨綠江,侵入中國的遼寧腹地;另一方麵又派第二軍自花園口登陸,去侵占金川,進而攻占大連灣和旅順口。1895年1月,日本大本營命日軍陸海兩路齊頭並進,圍攻威海衛,終使北洋水師於劉公島全軍覆沒,東條英機傳 ?6?腐敗的清政府派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一 家世傳統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生於日本東京岩手地區的青山區。
1884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17年。明治天皇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從19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大力推行明治維新改革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舊的封建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振興工商業,實行門戶開放,與外國通商,使明治時代成為日本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的轉折點。明治維新運動實際上推翻了保守反動的德川幕府封建政權,建立了地主與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並有意識地積極推行掃除封建障礙、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可說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但是這場資產階級革命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卻並不徹底,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並未實行開來,而整個日本社會中,濃厚的封建思想意識依然普遍地存在著,為日本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溫床。
東條英機的祖籍是江戶(即後來的東京),其祖父東條錠之助擅長能樂( 係起源於日本鎌倉時代的武士音樂), 曾受日本南部盛岡藩主的召請當能樂教師,東條英機傳 ?3?從此舉家由江戶遷居到岩手縣盛岡市新莊鹿島下。因為是在將軍家執教,所以家境起初還算寬裕。但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東條家族同其它許許多多的士族一樣,失去了往日的俸祿,家境狀況發生了變化。此時,東條英機的父親東條英機,正好16歲。
這一年正是明治政府頒發徵兵令的那一年。新政府成立後,於明治2年(即1869年)在京都創立了兵學寮,實際就是軍事學校,專門培養士官生的。後來兵學寮由京都遷到了大阪,編製內有一個教導隊,是培養下級軍士的。不過這個教導隊沒過多久便遷到了東京,並改稱教導團。它也就是日本陸軍戶山學校的前身。
失去士族優越環境的東條英機,試圖尋找新的發展機會。他告別了家人,離開盛岡,來到東京,加入了陸軍教導團。1876年,東條英機從陸軍教導團學習畢業,被分配到小倉第14聯隊,中士軍銜,從此開始了其真正的軍旅生涯。1877年2月,以西鄉隆盛為首的封建武士在日本的鹿兒島發動了反對明治天皇的叛亂,日本近代史上的西南戰爭爆發了。東條英教隨小倉第14聯隊一起,參加了明治政府軍隊對西南叛亂的鎮壓,經歷了植木、田原等地激戰,積累了作戰經驗,也顯示了自己的指揮能力。西南戰爭總共隻打了7個多月,叛亂終於被平息下去,自此明東條英機傳 ?4?治政府徹底打垮了封建武士勢力,排除了封建武士叛亂顛覆的可能性。
明治11年(即1878年),東條英機被授予少尉軍銜。當時正值日本陸軍體製的變化,原來屬於陸軍省的參謀局被獨立出來,成為軍政之外的直屬天皇管製的特別軍事機關——參謀本部。東條英機少尉以其在西南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得到參謀本部的賞識,被調回東京,作為未來參謀軍官培養。
日本陸軍過去採用的是法國式的訓練方法,後來用德國陸軍的訓練方法取而代之。 明治16年(即1883年),日本陸軍大學創立, 從德國參謀本部招聘了一位少校亞克布?麥可,作為陸軍大學的戰術教官。此人對日本陸軍體製的改革、軍事訓練方法的變化等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在日本陸軍部內得到很高的讚譽,是一位頗具軍事才學的軍人。東條英機因受到當時任日本參謀本部次長的川上操六的賞識,被送入陸學大學作為第一期的學生,有幸成為麥可教官的得意門生。第一期學生共10名,學習3年,於1885年畢業,東條英機成績第一。實際上,這10名畢業生,後來除了兩人在任少校時戰死外,其餘8人有兩人成為大將,5人成為中將,1人成為少將。其中東條英機最後所授的是中將軍銜。
從陸軍大學畢業後,東條英機被派到德國留學了東條英機傳 ?5?3年,專門學習戰術學,明治24年(即1891年)學成回國時,他已成為戰術專家,著有《德國陸軍野外勤務令》,同時晉升少校軍銜, 整日忙於在參謀本部和大學教官的工作。
明治27年(即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東條英機中校作為在本營的高級參謀到了廣島,輔佐當時已任日軍參謀總長的川上操六大將,直接參與指揮了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的作戰行動。他曾提出建議,將許多商船加以改造、武裝,作為軍艦使用,從而大大增加了日本海軍所擁有艦艇的總噸位。日本海軍在半島海戰中對中國北洋艦隊不宣而戰後,東條英機又協助川上操六大將一麵休整侵朝陸軍部隊,一麵加快對海軍艦隊的改編,準備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黃海海戰,中國北洋艦隊英勇奮戰,使日本海軍艦隊受到重創。但由於清政府李鴻章是堅持“以保船製敵為要 ”,一味採用躲避的方針,將北洋艦隊關入威海衛港,力圖保存自己的勢力,等待戰爭結束。此舉大大助長了日本參謀本部的侵略氣焰。東條英機所在的日本大本營,一方麵派第一軍渡過鴨綠江,侵入中國的遼寧腹地;另一方麵又派第二軍自花園口登陸,去侵占金川,進而攻占大連灣和旅順口。1895年1月,日本大本營命日軍陸海兩路齊頭並進,圍攻威海衛,終使北洋水師於劉公島全軍覆沒,東條英機傳 ?6?腐敗的清政府派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