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鍾銘果真含有詛呪德川家的意味,那麽家康當然會毫不考慮地命人打破此鍾。
問題是,這座鍾至今依然留存,而且每天不停地發出咚咚的響聲,持續著對敵人家的詛呪。依此看來,未嚐不能解釋為家康根本就明白,這不是針對他的詛呪。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說法。
此外,還有人認為,如果說這座鍾根本沒有詛呪之意的話,那麽家康一定會立刻命人將它打破。
“隻是把它留下來當作詛呪德川家的證據罷了。”
他們認為,家康之所以遲遲沒有下令毀鍾,主要是因為家康深信鍾銘含有詛呪之意,因而想要把鍾留著作為證據。
在眾多的說法當中,可以看出由於批判者頭腦聰明的程度下同,因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至於家康真正的想法,則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鳴鍾和證據等,家康並不認為是個問題,而真正的問題是在將黃金秤陀改鑄成黃金作為軍費一事,以及由黃金所引起的戰爭。
因此,如果片桐且元不對他表示:
“將秀賴母子移往他處,把大阪城讓給你。”
那麽家康的決定是不會改變的……
片桐且元風塵樸樸地帶著清韓東來,但是家康卻不予理會。不久之後,五山長老們也陸續發表了判斷的結果。
“這的確是一篇詛呪的文章。”
這麽一來,事態就變得更加嚴重了。
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之下,軍費充足的大阪方麵終於自八月十七日起,陸陸續續地雇用了大批牢人。在此之前,牢人們還會小心翼翼地潛入大阪,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卻是大搖大擺地公然進城。眼見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自己的意料之外,且元不禁更加憂心仲仲。
正當憂心忡仲的且元在誓願寺的房內不停地來回踱步時,家康突然派了兩名使者本多正純及金地院崇傳來到這裏。這一天,已是秋意漸濃的九月七日。
六
綜觀此次事件的產生,主要關鍵即在於片桐且元和本多正純兩人在思想方麵的差異。本多正純早已覺悟到,甚至連家康都已決心開戰;然而片桐且元卻認為一旦發生戰爭,必將導致失敗,因此幾乎是竭盡所能地想要避免戰爭。
“今天我倆以使者的身份前來,目的不是為了和你和談,而是來興師問罪的。”
正純率先開口說明來意,但是且元卻困惑地搖頭說道:
“興師問罪?我不懂你的意思。你也知道,這次的事情我已巨細靡遺地向大禦所報告,而且也獲得了大禦所的允許……”
“總之,我們是奉大禦所之命而來的。首先我要問你,為什麽鍾銘、棟劄和往例截然不同呢?”
“但是,清韓所撰寫的鍾銘,全都是於典有據的祝詞啊!”
“這麽說來,你認為天海僧正、林羅山等五山長老全都是文盲嘍?如果你要這麽想,那也無所謂:但是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所撰寫的鍾銘,根本無法使人信服。如今,清韓在京裏的住宅已經遭到破壞,而且我們也已決定對他施予懲罰。事實上,我們也知道這篇詛呪文章很可能是由大阪的主母親自授意,而清韓隻不過是代人捉刀罷了。由於這篇銘文茲事體大,如果是其它大儒,斷然不敢接受這項邀請,因此你們眾人乃一致決議,改由清韓來執行這件工作。此外,你們又打破前例,故意不把大禦所親自遴選的工匠棟樑中井主水正的名字書寫於棟劄之上,而代之以秀賴公的名字。”
“關於這一點嘛,完全是出自棟劄筆者昭高院興意法親王的意見。據法親王表示,不論是日本或唐朝,都不會在大佛的棟劄寫上工匠的名字……”
“住口!唐朝有唐朝的習慣,日本有日本的習慣,兩者怎能混為一談呢?關於貴上故意不把大禦所推薦的工匠之名寫在棟劄之上一事,不管你們如何巧辯,也不能使大禦所完全釋疑。第二個要請教你的問題是,據說大阪城內最近陸陸續續雇用了許多牢人,是吧?第三個問題是有關鑄造大金幣的事情。經過這段時間以來,想必大阪城內的軍費、人力及住宅都已經準備好了吧?”
在這些嚴厲的指責之後,正純又特意加上一項:
“既然已經全部準備妥當了,當初又何必假惺惺地向大禦所表示願意讓出大阪城呢?如今,大禦所再也不想浪費時間去聽貴上的辯解了。”
“這、這個難題……”
“既是難題,想必你是無法回答的了。不過這也沒關係,你就趕快回去吧!”
“不!關於鑄造金幣一事,原是為了德川家著想……”
“住口!太閤死後所留下的遺產當中,由秀賴君繼承的部份包括金子九萬枚、銀子十六萬枚、金錢五萬兩、銀錢二百萬兩及總數約在一、二千枚之譜的黃金秤陀,這是天下周知的事實,誰也狡賴不得。然而,如今你們卻擅自將黃金秤陀變造為大金幣,而且拒絕轉封、私下儲備黃金四萬枚,到底是要做什麽用呢?如果不是用來擴充軍備的話,那麽又是做什麽的呢?更何況,即使你們矢口否認,當今日本國內也不會有人相信的,所以你還是省點口舌,不必做無謂的申辯了,因為我們根本不會接受。我們的詰問就到此為止,你還是趕快回到大阪,把大禦所的決定傳達給秀賴知道吧!”
問題是,這座鍾至今依然留存,而且每天不停地發出咚咚的響聲,持續著對敵人家的詛呪。依此看來,未嚐不能解釋為家康根本就明白,這不是針對他的詛呪。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說法。
此外,還有人認為,如果說這座鍾根本沒有詛呪之意的話,那麽家康一定會立刻命人將它打破。
“隻是把它留下來當作詛呪德川家的證據罷了。”
他們認為,家康之所以遲遲沒有下令毀鍾,主要是因為家康深信鍾銘含有詛呪之意,因而想要把鍾留著作為證據。
在眾多的說法當中,可以看出由於批判者頭腦聰明的程度下同,因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至於家康真正的想法,則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鳴鍾和證據等,家康並不認為是個問題,而真正的問題是在將黃金秤陀改鑄成黃金作為軍費一事,以及由黃金所引起的戰爭。
因此,如果片桐且元不對他表示:
“將秀賴母子移往他處,把大阪城讓給你。”
那麽家康的決定是不會改變的……
片桐且元風塵樸樸地帶著清韓東來,但是家康卻不予理會。不久之後,五山長老們也陸續發表了判斷的結果。
“這的確是一篇詛呪的文章。”
這麽一來,事態就變得更加嚴重了。
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之下,軍費充足的大阪方麵終於自八月十七日起,陸陸續續地雇用了大批牢人。在此之前,牢人們還會小心翼翼地潛入大阪,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卻是大搖大擺地公然進城。眼見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自己的意料之外,且元不禁更加憂心仲仲。
正當憂心忡仲的且元在誓願寺的房內不停地來回踱步時,家康突然派了兩名使者本多正純及金地院崇傳來到這裏。這一天,已是秋意漸濃的九月七日。
六
綜觀此次事件的產生,主要關鍵即在於片桐且元和本多正純兩人在思想方麵的差異。本多正純早已覺悟到,甚至連家康都已決心開戰;然而片桐且元卻認為一旦發生戰爭,必將導致失敗,因此幾乎是竭盡所能地想要避免戰爭。
“今天我倆以使者的身份前來,目的不是為了和你和談,而是來興師問罪的。”
正純率先開口說明來意,但是且元卻困惑地搖頭說道:
“興師問罪?我不懂你的意思。你也知道,這次的事情我已巨細靡遺地向大禦所報告,而且也獲得了大禦所的允許……”
“總之,我們是奉大禦所之命而來的。首先我要問你,為什麽鍾銘、棟劄和往例截然不同呢?”
“但是,清韓所撰寫的鍾銘,全都是於典有據的祝詞啊!”
“這麽說來,你認為天海僧正、林羅山等五山長老全都是文盲嘍?如果你要這麽想,那也無所謂:但是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所撰寫的鍾銘,根本無法使人信服。如今,清韓在京裏的住宅已經遭到破壞,而且我們也已決定對他施予懲罰。事實上,我們也知道這篇詛呪文章很可能是由大阪的主母親自授意,而清韓隻不過是代人捉刀罷了。由於這篇銘文茲事體大,如果是其它大儒,斷然不敢接受這項邀請,因此你們眾人乃一致決議,改由清韓來執行這件工作。此外,你們又打破前例,故意不把大禦所親自遴選的工匠棟樑中井主水正的名字書寫於棟劄之上,而代之以秀賴公的名字。”
“關於這一點嘛,完全是出自棟劄筆者昭高院興意法親王的意見。據法親王表示,不論是日本或唐朝,都不會在大佛的棟劄寫上工匠的名字……”
“住口!唐朝有唐朝的習慣,日本有日本的習慣,兩者怎能混為一談呢?關於貴上故意不把大禦所推薦的工匠之名寫在棟劄之上一事,不管你們如何巧辯,也不能使大禦所完全釋疑。第二個要請教你的問題是,據說大阪城內最近陸陸續續雇用了許多牢人,是吧?第三個問題是有關鑄造大金幣的事情。經過這段時間以來,想必大阪城內的軍費、人力及住宅都已經準備好了吧?”
在這些嚴厲的指責之後,正純又特意加上一項:
“既然已經全部準備妥當了,當初又何必假惺惺地向大禦所表示願意讓出大阪城呢?如今,大禦所再也不想浪費時間去聽貴上的辯解了。”
“這、這個難題……”
“既是難題,想必你是無法回答的了。不過這也沒關係,你就趕快回去吧!”
“不!關於鑄造金幣一事,原是為了德川家著想……”
“住口!太閤死後所留下的遺產當中,由秀賴君繼承的部份包括金子九萬枚、銀子十六萬枚、金錢五萬兩、銀錢二百萬兩及總數約在一、二千枚之譜的黃金秤陀,這是天下周知的事實,誰也狡賴不得。然而,如今你們卻擅自將黃金秤陀變造為大金幣,而且拒絕轉封、私下儲備黃金四萬枚,到底是要做什麽用呢?如果不是用來擴充軍備的話,那麽又是做什麽的呢?更何況,即使你們矢口否認,當今日本國內也不會有人相信的,所以你還是省點口舌,不必做無謂的申辯了,因為我們根本不會接受。我們的詰問就到此為止,你還是趕快回到大阪,把大禦所的決定傳達給秀賴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