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剛過,台灣都有一大批黃埔師生,以“黃埔同學會”的名義舉行一次聚會。1987年春節一過,時任台灣“黃埔同學會”會長、黃埔1期生袁守謙就組織黃埔師生聚會。那次同學會是國民黨政府遷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有1600多人參加,僅四星上將就有何應欽、薛嶽、袁守謙、王叔銘、彭孟緝、劉安祺、高魁元、郝柏村等8人。1600多人,差不多囊括了台灣軍界的精華。儀式很簡單,先是大家一起向何應欽等軍校老字輩行禮,接著相互團拜,最後是自由組合聊天。那段時間,蔣經國正準備對軍界大調整,談論的話題自然是這方麵的問題較多。有記者提問,黃埔師生的回答也都很爽快。與初到台灣時的人人自危相比,此時的民主空氣已經輕鬆很多。對“台獨”言論,大家都表現出強烈的反感情緒。當時的何應欽90歲了,精神還不錯。幾個80多歲的黃埔一期生向他賀年時,他都站起來答禮。這其中也有幾位“老黃埔”曾是陳誠的幹將,但陳誠已去世20多年,這世上早已沒有了何係、陳係。對於這群八九十歲的黃埔老人來說,能在風雨飄搖中活下來,就是萬幸了。
2004年,黃埔軍校誕生地廣州,校慶大會在珠島賓館中心會堂召開,格外隆重。耄耋校友喜相1984年6月,黃埔一期同學鄭洞國在校慶大會上講話。逢,會場內人頭攢動,140多名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老校友們相聚一堂,共慶母校80華誕。當初投身黃埔、從戎救國的少年誌士如今已都是皺紋滿臉的老人,相望間,憶起當年崢嶸歲月,在場者無不唏噓感慨。盡管離校慶大會開始還有半個小時,已有10多位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老人早早來到會場接待處,他們白髮蒼蒼,胸口別著“工作人員”的紅色禮花,站在會場門口迎接參會的校友。其中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今天是母校的生日,我們親力親為迎接自己的校友,感到很榮幸,也最親切!”
許多校友提前來到會場,有些老人不是同一期學生,卻依然一見如故。老人們相扶相攜,結伴而行,偶然間有多年未見的老同學相認,於是一雙雙筋骨嶙峋的老手久久相握,令觀者不禁感慨萬千。陳揚釗老人是黃埔軍校第19期學生,著名將領陳明仁的兒子,時任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他興奮地指著身邊的校友、一位姓平的老人,告訴記者:“我們是19期1中隊的同學,畢業後一別60年,今天終於有幸相見了。”原來陳揚釗1945年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便去了東北,而他的同學平老則去了昆明,抗戰勝利後去了海南,後來又去了台灣。平老在台灣定居下來後,每逢黃埔軍校校慶都會回大陸一趟,但極少有機會遇上同1984年6月,黃埔校友參觀軍校後簽名留念。一期的校友。此次相見,還是兩人畢業後的首次相逢,平老十分激動地說:“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魏中天是廣東五華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6期學習,是80周年校慶時廣東地區年齡最大的黃埔生,時年97歲,還任香港中國文化館的館長。由於年事已高,魏老的記憶力明顯衰退,在校慶大會上,大家和他說話常常要重複幾遍才入魏老“法耳”。然而,一談起幾十年前的事,魏老仍會滔滔不絕。
第十五章 世紀黃埔激情(6)
在黃埔島上,紀念軍校80華誕的活動也在全麵展開。一些老黃埔師生及其子女的到來,引得許多記者圍了上來。
黃埔第18期畢業生、時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的林上元對記者說:我雖然是第一次來廣州黃埔軍校本部,現在看到這裏麵貌煥然一新,感到十分高興。黃埔軍校建校之初,孫中山先生提倡愛國革命精神,振興中華民族;現在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是我們黃埔人不懈追求的目標。振興中華,完成統一大業,就是黃埔軍校愛國革命精神的體現,是每個黃埔軍校學子應盡的義務。
時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程潛之子程元,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舉行的建校80周年紀念會上說:黃埔軍校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人才,廣大黃埔師生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解放英勇殺敵、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一定要以這次紀念活動為契機,繼續遵循黃埔同學會的宗旨,充分發揮橋樑與紐帶作用,進一步利用黃埔同學的優勢和資源,大力團結和聯絡海內外黃埔同學及親友,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周秉德是周恩來總理的侄女,時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宣傳委員。在黃埔島上,她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黃埔軍校校史展覽。她一邊參觀一邊興奮地說:“黃埔軍校真不容易啊,它的誕生對歷史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當有記者問她,當代青年在參觀黃埔軍校舊址中應當主要學習什麽,她脫口而答:“黃埔精神。”並說,雖然現在的軍事教育工作比以前做得更加完善,武器裝備也更加先進,但沒有“精神”是不行的。我們要繼承黃埔軍校師生“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精神,學好本領,為鞏固國防做出貢獻。談起周恩來,周秉德說:周總理是一個“為國家和人民而生,為國家和人民而死”的人。在周秉德的記憶印象中:“伯父一生都在為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而奮鬥,因此他也最忙,最累。他根本沒有空閑時間能靜下心來跟我們談黃埔軍校的事,他太忙了。但伯父是一個最慈愛、最關心別人的人,無論對待誰,他都一視同仁,對待百姓甚至比對待我們親屬還要好。”
2004年,黃埔軍校誕生地廣州,校慶大會在珠島賓館中心會堂召開,格外隆重。耄耋校友喜相1984年6月,黃埔一期同學鄭洞國在校慶大會上講話。逢,會場內人頭攢動,140多名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老校友們相聚一堂,共慶母校80華誕。當初投身黃埔、從戎救國的少年誌士如今已都是皺紋滿臉的老人,相望間,憶起當年崢嶸歲月,在場者無不唏噓感慨。盡管離校慶大會開始還有半個小時,已有10多位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老人早早來到會場接待處,他們白髮蒼蒼,胸口別著“工作人員”的紅色禮花,站在會場門口迎接參會的校友。其中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今天是母校的生日,我們親力親為迎接自己的校友,感到很榮幸,也最親切!”
許多校友提前來到會場,有些老人不是同一期學生,卻依然一見如故。老人們相扶相攜,結伴而行,偶然間有多年未見的老同學相認,於是一雙雙筋骨嶙峋的老手久久相握,令觀者不禁感慨萬千。陳揚釗老人是黃埔軍校第19期學生,著名將領陳明仁的兒子,時任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他興奮地指著身邊的校友、一位姓平的老人,告訴記者:“我們是19期1中隊的同學,畢業後一別60年,今天終於有幸相見了。”原來陳揚釗1945年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便去了東北,而他的同學平老則去了昆明,抗戰勝利後去了海南,後來又去了台灣。平老在台灣定居下來後,每逢黃埔軍校校慶都會回大陸一趟,但極少有機會遇上同1984年6月,黃埔校友參觀軍校後簽名留念。一期的校友。此次相見,還是兩人畢業後的首次相逢,平老十分激動地說:“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魏中天是廣東五華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6期學習,是80周年校慶時廣東地區年齡最大的黃埔生,時年97歲,還任香港中國文化館的館長。由於年事已高,魏老的記憶力明顯衰退,在校慶大會上,大家和他說話常常要重複幾遍才入魏老“法耳”。然而,一談起幾十年前的事,魏老仍會滔滔不絕。
第十五章 世紀黃埔激情(6)
在黃埔島上,紀念軍校80華誕的活動也在全麵展開。一些老黃埔師生及其子女的到來,引得許多記者圍了上來。
黃埔第18期畢業生、時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的林上元對記者說:我雖然是第一次來廣州黃埔軍校本部,現在看到這裏麵貌煥然一新,感到十分高興。黃埔軍校建校之初,孫中山先生提倡愛國革命精神,振興中華民族;現在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是我們黃埔人不懈追求的目標。振興中華,完成統一大業,就是黃埔軍校愛國革命精神的體現,是每個黃埔軍校學子應盡的義務。
時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程潛之子程元,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舉行的建校80周年紀念會上說:黃埔軍校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人才,廣大黃埔師生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解放英勇殺敵、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一定要以這次紀念活動為契機,繼續遵循黃埔同學會的宗旨,充分發揮橋樑與紐帶作用,進一步利用黃埔同學的優勢和資源,大力團結和聯絡海內外黃埔同學及親友,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周秉德是周恩來總理的侄女,時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宣傳委員。在黃埔島上,她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黃埔軍校校史展覽。她一邊參觀一邊興奮地說:“黃埔軍校真不容易啊,它的誕生對歷史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當有記者問她,當代青年在參觀黃埔軍校舊址中應當主要學習什麽,她脫口而答:“黃埔精神。”並說,雖然現在的軍事教育工作比以前做得更加完善,武器裝備也更加先進,但沒有“精神”是不行的。我們要繼承黃埔軍校師生“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精神,學好本領,為鞏固國防做出貢獻。談起周恩來,周秉德說:周總理是一個“為國家和人民而生,為國家和人民而死”的人。在周秉德的記憶印象中:“伯父一生都在為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而奮鬥,因此他也最忙,最累。他根本沒有空閑時間能靜下心來跟我們談黃埔軍校的事,他太忙了。但伯父是一個最慈愛、最關心別人的人,無論對待誰,他都一視同仁,對待百姓甚至比對待我們親屬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