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還是周恩來出麵請宋慶齡和何香凝說話,蔣介石這才放了李之龍。後來,蔣介石幾次想把李之龍留在身邊,但都遭到李的拒絕。於是,蔣介石把李之龍派到鄧演達手下做宣傳工作,鄧信任李,立刻委以少將宣傳處長之職。
李之龍隨北伐軍進入湖北,身為湖北省委書記的張國燾又成了他的克星,這真是命運不濟。李得不到重用,夫人潘慧勤又剛生了孩子,連個安靜的環境都沒有,十分苦惱。這時正值“四·一二”政變前夕,蔣介石發來電報,要求李之龍立即到他身邊來工作,然而,李之龍在如此得不到黨組織信任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地拒絕了蔣介石。李之龍不愧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個人的榮辱名譽所困擾,而是迅速從徘徊中解脫出來,積極投入武漢的革命活動,後又隻身返回廣州做海軍方麵的策反工作,失敗後逃往日本。半年後又潛回廣州,不幸被捕。蔣介石得知消息,馬上打電話命令將他送往南京,但為時已晚,李之龍已於一天前在黃花崗殉難。他在臨就義之前,給妻子寫信訣別:“慧勤:我的革命義務現在結束了,不要悲傷,希望你把孩子撫養成人,繼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業。”李之龍被殺,結束了其短暫的一生,年僅31歲。
“中山艦事件”這個歷史名詞,永遠和李之龍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
(2)陳明仁“惠州第一旗”揚名黃埔
陳明仁,1903年出生,祖籍湖南醴陵。中學畢業後,祖母要求他在鄉下教書養家。1924年春,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軍政部長程潛派人到湖南為“軍政部講武堂”招生,陳明仁在醴陵鄉下聽到信息,決定報考,但祖母極力反對。不久,他一個包裹、30塊大洋,隻身輾轉到了廣州。
但講武堂已經停止招生,後在熟人介紹下找到講武堂教育長李明灝,破例收下了這個遲到的學生。講武堂併入黃埔軍校後,陳明仁被編在黃埔一期學生第6隊。1924年12月,陳明仁所在部隊東征軍閥陳炯明,攻打惠州城,陳明仁為敢死隊隊長,帶頭寫下血書,準備捨生取義。
1955年,毛澤東接見黃埔一期生、長沙起義將領陳明仁上將。戰鬥中,衝鋒在前的劉團長中彈犧牲,陳明仁失聲痛哭。在後來的激戰中,他舉起大旗,第一個衝破敵陣,將戰旗插到了惠州城上。在飛鵝嶺督戰的蔣介石看到後興奮地詢問:“手持大旗第一個登上城頭的是誰?”有人回答,是陳明仁。在隨後的慶功會上,部隊號兵吹三番號向陳明仁表示崇高敬意。之後,蔣介石率全軍將士帶頭向陳三鞠躬,高呼口號:向陳明仁學習!全體官兵向陳明仁舉槍致敬,並當場宣布陳明仁升任營長。
第十四章 拜訪黃埔一期畢業生(28)
不久,蔣介石為拉攏陳明仁,給陳明仁介紹對象,陳明仁以“已有家室子女”拒絕,在動輒有幾處家室的國民黨將領中傳為佳話。
當年,陳明仁不顧母親反對,告別妻兒,帶著30元大洋,投奔黃埔軍校。18年後,他的兒子陳揚釗背著10多斤重的行裝,從貴陽步行到成都,成為黃埔軍校第19期的一名學生,成為黃埔軍校“父子兵”,父子成為黃埔同學。
陳明仁後任國民黨軍政部中將處長,陸軍預備師中將師長,陸軍第71軍中將副軍長、軍長,東北第5綏靖區中將司令、第7兵團中將司令,華中“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陳明仁,同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在長沙通電起義。這位黃埔一期畢業生,參加過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戰鬥,深得老蔣賞識。在東
1949年9月,毛澤東陪同程潛、陳明仁、李明揚(右一)、李明灝(左一)遊覽天壇。北,他修築了令國民黨軍群起仿效的“陳明仁防線”;困守四平孤城,他堅守最後五分鍾,是一員雄獅般的悍將。然而,打了幾十年的仗,陳明仁終於清醒了:他所走過的路,其實離孫中山先生創辦黃埔軍校的初衷越來越遠,於是他同老同盟會員、軍界前輩程潛一起棄暗投明。
長沙起義後,陳明仁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4野戰軍第21兵團司令員,第55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毛澤東說:“當初,陳明仁是坐在他們的船上。各劃各的船,都想劃贏,這是理所當然,我們會原諒。隻要他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會重用他。”在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和陳明仁在祈年殿前合影。陳明仁要把照片洗10打。毛澤東談笑風生,幽默地說:“少了,洗50打吧。”
1952年,陳明仁檢查出患了骨癌,在北京接受治療。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親自到醫院探望,並在陳明仁的治療病案上親筆批示:想盡一切辦法挽救,減少痛苦,延長生命。陳明仁因病常痛得滿頭冒汗,但從來沒出過聲,掉過眼淚。看到周總理的批文後,陳明仁的淚水一下子流了下來,他知道當時周總理也有病在身,還這樣關心他。1955年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陳明仁的病情在各方的精心治療下,得到很好的控製和治療。這位從國民黨中將司令到共產黨上將司令的黃埔一期生,在1974年病逝。
(3)北伐著名英烈曹淵
曹淵是大革命時期北伐軍攻打武昌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年僅24歲。周恩來讚揚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他是“模範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誌”。曹淵一生雖然短暫,卻為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李之龍隨北伐軍進入湖北,身為湖北省委書記的張國燾又成了他的克星,這真是命運不濟。李得不到重用,夫人潘慧勤又剛生了孩子,連個安靜的環境都沒有,十分苦惱。這時正值“四·一二”政變前夕,蔣介石發來電報,要求李之龍立即到他身邊來工作,然而,李之龍在如此得不到黨組織信任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地拒絕了蔣介石。李之龍不愧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個人的榮辱名譽所困擾,而是迅速從徘徊中解脫出來,積極投入武漢的革命活動,後又隻身返回廣州做海軍方麵的策反工作,失敗後逃往日本。半年後又潛回廣州,不幸被捕。蔣介石得知消息,馬上打電話命令將他送往南京,但為時已晚,李之龍已於一天前在黃花崗殉難。他在臨就義之前,給妻子寫信訣別:“慧勤:我的革命義務現在結束了,不要悲傷,希望你把孩子撫養成人,繼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業。”李之龍被殺,結束了其短暫的一生,年僅31歲。
“中山艦事件”這個歷史名詞,永遠和李之龍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
(2)陳明仁“惠州第一旗”揚名黃埔
陳明仁,1903年出生,祖籍湖南醴陵。中學畢業後,祖母要求他在鄉下教書養家。1924年春,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軍政部長程潛派人到湖南為“軍政部講武堂”招生,陳明仁在醴陵鄉下聽到信息,決定報考,但祖母極力反對。不久,他一個包裹、30塊大洋,隻身輾轉到了廣州。
但講武堂已經停止招生,後在熟人介紹下找到講武堂教育長李明灝,破例收下了這個遲到的學生。講武堂併入黃埔軍校後,陳明仁被編在黃埔一期學生第6隊。1924年12月,陳明仁所在部隊東征軍閥陳炯明,攻打惠州城,陳明仁為敢死隊隊長,帶頭寫下血書,準備捨生取義。
1955年,毛澤東接見黃埔一期生、長沙起義將領陳明仁上將。戰鬥中,衝鋒在前的劉團長中彈犧牲,陳明仁失聲痛哭。在後來的激戰中,他舉起大旗,第一個衝破敵陣,將戰旗插到了惠州城上。在飛鵝嶺督戰的蔣介石看到後興奮地詢問:“手持大旗第一個登上城頭的是誰?”有人回答,是陳明仁。在隨後的慶功會上,部隊號兵吹三番號向陳明仁表示崇高敬意。之後,蔣介石率全軍將士帶頭向陳三鞠躬,高呼口號:向陳明仁學習!全體官兵向陳明仁舉槍致敬,並當場宣布陳明仁升任營長。
第十四章 拜訪黃埔一期畢業生(28)
不久,蔣介石為拉攏陳明仁,給陳明仁介紹對象,陳明仁以“已有家室子女”拒絕,在動輒有幾處家室的國民黨將領中傳為佳話。
當年,陳明仁不顧母親反對,告別妻兒,帶著30元大洋,投奔黃埔軍校。18年後,他的兒子陳揚釗背著10多斤重的行裝,從貴陽步行到成都,成為黃埔軍校第19期的一名學生,成為黃埔軍校“父子兵”,父子成為黃埔同學。
陳明仁後任國民黨軍政部中將處長,陸軍預備師中將師長,陸軍第71軍中將副軍長、軍長,東北第5綏靖區中將司令、第7兵團中將司令,華中“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陳明仁,同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在長沙通電起義。這位黃埔一期畢業生,參加過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戰鬥,深得老蔣賞識。在東
1949年9月,毛澤東陪同程潛、陳明仁、李明揚(右一)、李明灝(左一)遊覽天壇。北,他修築了令國民黨軍群起仿效的“陳明仁防線”;困守四平孤城,他堅守最後五分鍾,是一員雄獅般的悍將。然而,打了幾十年的仗,陳明仁終於清醒了:他所走過的路,其實離孫中山先生創辦黃埔軍校的初衷越來越遠,於是他同老同盟會員、軍界前輩程潛一起棄暗投明。
長沙起義後,陳明仁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4野戰軍第21兵團司令員,第55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毛澤東說:“當初,陳明仁是坐在他們的船上。各劃各的船,都想劃贏,這是理所當然,我們會原諒。隻要他站過來就行了,我們還會重用他。”在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和陳明仁在祈年殿前合影。陳明仁要把照片洗10打。毛澤東談笑風生,幽默地說:“少了,洗50打吧。”
1952年,陳明仁檢查出患了骨癌,在北京接受治療。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親自到醫院探望,並在陳明仁的治療病案上親筆批示:想盡一切辦法挽救,減少痛苦,延長生命。陳明仁因病常痛得滿頭冒汗,但從來沒出過聲,掉過眼淚。看到周總理的批文後,陳明仁的淚水一下子流了下來,他知道當時周總理也有病在身,還這樣關心他。1955年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陳明仁的病情在各方的精心治療下,得到很好的控製和治療。這位從國民黨中將司令到共產黨上將司令的黃埔一期生,在1974年病逝。
(3)北伐著名英烈曹淵
曹淵是大革命時期北伐軍攻打武昌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年僅24歲。周恩來讚揚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他是“模範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誌”。曹淵一生雖然短暫,卻為革命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