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宗旨和出刊概況
1925年初,黃埔軍校內的革命勢力有了相當大的發展,軍校中的中共黨員及進步青年組織的“青年軍人社”,為配合軍校政治教育等工作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為了進一步將革命影響擴大到全國軍隊中去,以周恩來為首的軍校共產黨人決定擴大原有革命群眾組織,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簡稱“青軍會”),作為黨領導青年軍人的橋樑和組織形式。2月1日,“青軍會”在廣東大學大操場上隆重召開成立大會,初步建立起了廣東各軍進步青年軍人的大聯合。並決定出版發行會刊《中國軍人》雜誌,成立了編輯委員會。
《中國軍人》創刊宗旨是:團結革命軍人,統一革命戰線,擁護革命政府,宣傳革命精神。刊址設在廣州市小市街88號,後移到大沙頭,《中國軍人》雜誌創刊號封麵再遷至南堤二馬路河南大本營。共出版發行9期,各期出版時間是:創刊號(1925年2月20日);第2期(3月2日);第3期(3月12日);第4期(4月2日);第5期(4月30日);第6期(8月17日);第7期(10月10日);第8期(11月20日);第9期(1926年3月),這一期雖未註明詳細日期,但從文字內容看出,當在3月下旬。第1至第9期共發表文章100餘篇。該刊主筆是共產黨員王一飛,撰寫論文的有蔣先雲、周逸群、李之龍等共產黨員,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第1、第2期的畢業生。
該刊本著宣傳革命精神的主旨,其發行章程規定:本刊贈閱軍隊人員及各種團體機關,函索即寄。零售價僅收工本費,10份以上收7折價錢。在國內外設立分售處17個,計有:香港、巴黎、上海、武昌、長沙、蕪湖、南昌、太原、濟南、杭州、寧波、雲南、開封、福州、重慶、成都、廣州。
該刊除刊載革命文章外,還大力介紹全國革命刊物,共有15種,即:《嚮導周報》、《中國青年》、《人民周刊》、《中國學生》、《黃埔潮》、《新學生》、《革命軍》、《新海軍》、《新青年》、《新建設》、《新民國》、《前鋒》、《中國工人》、《農民旬刊》等。通過對這些刊物的介紹,使廣大讀者更多地接觸了革命理論,起到了非同小可的宣傳媒介作用,廣泛傳播了革命思想。
該刊以它鮮明的革命性贏得了讀者,武裝了群眾。特別是青年軍人在其感召下,紛紛加入“青軍會”。“周恩來同誌,經常找該會的負責人蔣先雲等研究情況,給他們出謀劃策。”(王逸常:《周恩來同誌在黃埔軍校》,載1980年1月6日《長江日報》)很多青年把“青軍會”作為他們革命精神的寄託,會員由最初的兩千多人迅速發展到兩萬多人,活動範圍由黃埔軍校延展到在粵的軍隊和滇、桂、湘所設的軍官學校,進而遍及全國,影響了一代青年軍人,成為他們中大部分人走向革命道路的導航站。
這本雜誌作為共產黨人的重要理論陣地,其頑強的戰鬥力使反動勢力膽寒,“青軍會”被反動分子稱為“赤化”機關。思想偏向國民黨右翼的一些師生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簡稱“孫學會”),假孫中山之名,行對抗孫中山政策之實,製造事端,猖狂地向軍校中的共產黨人進攻。《中國軍人》雜誌發表文章奮起反擊,擊退了國民黨右翼勢力的反撲,這更加引起了反動勢力的極端恐懼。1926年1月2日,蔣介石公開表示:“青軍會”和“孫學會”在國民黨未改組之前,都不能承認。特別是當蔣介石見到以黃埔畢業生為骨幹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有十分之二的人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大部分加入了“青軍會”,而加入“孫學會”的僅是一小部分後,多次怪罪“孫學會”的人無能,並轉而又施一計,在“中山艦事件”後,下令解散“青軍會”和“孫學會”。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2)
“青軍會”的被解散,對該會負責人來說是比較突然的。這可從第9期會刊看出,本期“啟事”仍載“無論會員非會員,來稿一律歡迎”等5條稿約。另一條啟事寫道:“本刊擬在總理逝世周年紀念日出版,因幾次為印刷所誤,故延至今日,謹此致歉,並乞讀者原諒。”由此證明本期出版發行於1926年3月下旬,也說明編委會在這時還沒有意識到將要停刊。
4月8日,蔣介石對軍校官長發表講演,他說:“國民革命軍的黨代表要完全的國民黨員才可擔任。”反對共產黨員擔任黨代表,提出“第1軍的黨代表統統調回再訓練”。4月10日,“青軍會”麵對危局,不得不忍痛發表《解散通電》,以“本會擁護革命而始,亦以擁護革命而終”作為對“孫學會”的回答。4月21日,“孫學會”也發表自動解散宣言。不久,蔣介石自任會長的黃埔同學會成立,形式上結束了原兩派鬥爭的局麵。至此,“青軍會”及其會刊《中國軍人》雜誌,結束了它啟蒙和聯合革命軍人的歷史使命。
主要宣傳內容和辦刊特色
《中國軍人》雜誌創辦1年多時間,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對當時全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作了深入的討論,代表革命軍人公開表明自己的見解,引導軍人辨明是非,提高思想覺悟。主要宣傳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
1925年初,黃埔軍校內的革命勢力有了相當大的發展,軍校中的中共黨員及進步青年組織的“青年軍人社”,為配合軍校政治教育等工作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為了進一步將革命影響擴大到全國軍隊中去,以周恩來為首的軍校共產黨人決定擴大原有革命群眾組織,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簡稱“青軍會”),作為黨領導青年軍人的橋樑和組織形式。2月1日,“青軍會”在廣東大學大操場上隆重召開成立大會,初步建立起了廣東各軍進步青年軍人的大聯合。並決定出版發行會刊《中國軍人》雜誌,成立了編輯委員會。
《中國軍人》創刊宗旨是:團結革命軍人,統一革命戰線,擁護革命政府,宣傳革命精神。刊址設在廣州市小市街88號,後移到大沙頭,《中國軍人》雜誌創刊號封麵再遷至南堤二馬路河南大本營。共出版發行9期,各期出版時間是:創刊號(1925年2月20日);第2期(3月2日);第3期(3月12日);第4期(4月2日);第5期(4月30日);第6期(8月17日);第7期(10月10日);第8期(11月20日);第9期(1926年3月),這一期雖未註明詳細日期,但從文字內容看出,當在3月下旬。第1至第9期共發表文章100餘篇。該刊主筆是共產黨員王一飛,撰寫論文的有蔣先雲、周逸群、李之龍等共產黨員,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第1、第2期的畢業生。
該刊本著宣傳革命精神的主旨,其發行章程規定:本刊贈閱軍隊人員及各種團體機關,函索即寄。零售價僅收工本費,10份以上收7折價錢。在國內外設立分售處17個,計有:香港、巴黎、上海、武昌、長沙、蕪湖、南昌、太原、濟南、杭州、寧波、雲南、開封、福州、重慶、成都、廣州。
該刊除刊載革命文章外,還大力介紹全國革命刊物,共有15種,即:《嚮導周報》、《中國青年》、《人民周刊》、《中國學生》、《黃埔潮》、《新學生》、《革命軍》、《新海軍》、《新青年》、《新建設》、《新民國》、《前鋒》、《中國工人》、《農民旬刊》等。通過對這些刊物的介紹,使廣大讀者更多地接觸了革命理論,起到了非同小可的宣傳媒介作用,廣泛傳播了革命思想。
該刊以它鮮明的革命性贏得了讀者,武裝了群眾。特別是青年軍人在其感召下,紛紛加入“青軍會”。“周恩來同誌,經常找該會的負責人蔣先雲等研究情況,給他們出謀劃策。”(王逸常:《周恩來同誌在黃埔軍校》,載1980年1月6日《長江日報》)很多青年把“青軍會”作為他們革命精神的寄託,會員由最初的兩千多人迅速發展到兩萬多人,活動範圍由黃埔軍校延展到在粵的軍隊和滇、桂、湘所設的軍官學校,進而遍及全國,影響了一代青年軍人,成為他們中大部分人走向革命道路的導航站。
這本雜誌作為共產黨人的重要理論陣地,其頑強的戰鬥力使反動勢力膽寒,“青軍會”被反動分子稱為“赤化”機關。思想偏向國民黨右翼的一些師生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簡稱“孫學會”),假孫中山之名,行對抗孫中山政策之實,製造事端,猖狂地向軍校中的共產黨人進攻。《中國軍人》雜誌發表文章奮起反擊,擊退了國民黨右翼勢力的反撲,這更加引起了反動勢力的極端恐懼。1926年1月2日,蔣介石公開表示:“青軍會”和“孫學會”在國民黨未改組之前,都不能承認。特別是當蔣介石見到以黃埔畢業生為骨幹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有十分之二的人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大部分加入了“青軍會”,而加入“孫學會”的僅是一小部分後,多次怪罪“孫學會”的人無能,並轉而又施一計,在“中山艦事件”後,下令解散“青軍會”和“孫學會”。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2)
“青軍會”的被解散,對該會負責人來說是比較突然的。這可從第9期會刊看出,本期“啟事”仍載“無論會員非會員,來稿一律歡迎”等5條稿約。另一條啟事寫道:“本刊擬在總理逝世周年紀念日出版,因幾次為印刷所誤,故延至今日,謹此致歉,並乞讀者原諒。”由此證明本期出版發行於1926年3月下旬,也說明編委會在這時還沒有意識到將要停刊。
4月8日,蔣介石對軍校官長發表講演,他說:“國民革命軍的黨代表要完全的國民黨員才可擔任。”反對共產黨員擔任黨代表,提出“第1軍的黨代表統統調回再訓練”。4月10日,“青軍會”麵對危局,不得不忍痛發表《解散通電》,以“本會擁護革命而始,亦以擁護革命而終”作為對“孫學會”的回答。4月21日,“孫學會”也發表自動解散宣言。不久,蔣介石自任會長的黃埔同學會成立,形式上結束了原兩派鬥爭的局麵。至此,“青軍會”及其會刊《中國軍人》雜誌,結束了它啟蒙和聯合革命軍人的歷史使命。
主要宣傳內容和辦刊特色
《中國軍人》雜誌創辦1年多時間,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對當時全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作了深入的討論,代表革命軍人公開表明自己的見解,引導軍人辨明是非,提高思想覺悟。主要宣傳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