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20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頒發的畢業證書黃埔軍校在所培養的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而浴血奮鬥,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而奔走呼號的眾多黃埔生中,很快產生了一批令人景仰的女軍官、巾幗英雄。武漢分校女學生英雄輩出,有的成為喋血沙場的革命英烈,有的成為難得的紅軍女將,有的成為聞名全國的抗日英雄,等等。著名的革命英烈有遊曦、胡筠、趙一曼等人。


    遊曦(1908~1927),原名遊傳玉,出生於四川省巴縣嘉陵江畔的大陽溝(後劃入重慶市)的一個手工業家庭。1924年,她考入重慶女二師學習,在蕭楚女老師的啟發教育下,積極投身社會活動,並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冬,她考入重慶中法大學學習,入學不久即轉為中共黨員,並擔任黨支部委員和共青團中法大學支部書記。1926年初,她負責重慶市婦聯的籌備工作,同年4月被選為重慶市婦聯宣傳部主任。暑假期間,她動員女學生中的黨團員到磁器口、菜園壩的絲廠去做女工的教育工作,並在磁器口辦起了夜校,建立了工會組織。1926年底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四川招生時,她毅然投筆從戎,入選名單在《新蜀報》公布後,她的母親和親友都勸她不要參軍。她說服了母親,頂住世俗偏見,乘船東下武漢。武漢分校解散後,她隨葉劍英等領導的教導團南下,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發動的廣州起義,任第4軍軍官教導團女兵班班長。在廣州長堤的一次阻擊戰中,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浴血奮戰,女兵班除1人奉命回指揮部報告,其餘全部壯烈犧牲。遊曦犧牲時年僅19歲,實踐了她投筆從戎時“獻身革命”的諾言。


    胡筠(1898~1934),湖南平江人,1925年加入中共,1926年入武漢分校。北伐時任葉挺獨立團政治處宣傳員。大革命失敗後返回平江老家,組織了一支秘密遊擊隊,在幕阜山下發動農民暴動。她自任暴動委員會主任,4個月組織20萬農民暴動,點燃了武裝鬥爭的革命烈火。1928年7月,彭德懷領導發動平江起義,胡筠率遊擊隊協助作戰。起義勝利後,大家一致推選她首任平江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都是她屬下的委員。不久宣布成立的平江遊擊司令部,她青年時代的趙一曼又兼任總司令,是遠近聞名的神槍手。此後,她又相繼擔任紅5軍第1縱隊黨代表、紅16軍獨立團團長、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紅軍學校第5分校女生團政委等職。她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湘鄂贛紅色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她革命堅決,打仗勇敢,被譽為紅軍的“難得女將”。1934年1月的“肅反”運動中,胡筠被王明“左”傾路線執行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秘密殺害。1945年,中共“七大”追認她為革命烈士。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從重慶投考武漢分校,正是在軍校求學時,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投身於革命鬥爭的洪流中。大革命失敗離開武漢後,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天回國,在上海、江西等地做地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黨組織派往東北黑龍江地區。1935年春任珠河縣鐵道北區區委書記、滿洲總工會組織部長,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等職,同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負傷被俘。她在獄中堅貞不屈,絕不向敵人低頭。1936年8月,她在臨就義前給年幼的兒子寫下一封信:“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8月28日,趙一曼在珠河英勇就義。她走上刑場時,許多老百姓掩麵流淚。她犧牲後,老百姓開始傳說,趙政委沒有死,她是騎上一匹白色的飛馬,飛到深山老林裏去了。這位黃埔女兵、著名的抗日女英雄,正如她遺詩中所寫:“一世忠貞新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巾幗英雄千古流芳(2)


    原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學員、時年82歲的胡蘭畦題字。武漢分校女學生中還有不少人成為千古流芳的巾幗英烈,如鄭梅仙、陳覺吾、廖德璋、盛業煌、鄧蘇、李蘊瑞、邱繼文、王也華等。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這批女學生中,又有許多人成為20世紀中國婦女界的知名人士,如傳奇人物胡蘭畦、謝冰瑩、危拱之等。


    胡蘭畦(1901~1994),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祖上胡大海是明代洪武皇帝的開國功臣,是“反清復明”的世家。她記事時母親就教她背諸葛亮的《出師表》、嶽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懂事時就崇拜革命女傑秋瑾,“五四”時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洪流。武漢分校女生隊遣散後,她走過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她先是在上海、江西一帶參加平民教育運動,之後參加鄧演達的反蔣運動,是大革命時期四川第一個婦女聯合會的組織者,婦聯主席。1930年留德,在德國由廖承誌、成仿吾介紹加入德共中國語言組,並加入中共黨組織,1931年又被開除。為參加反法西斯活動,她被捕入德國女牢。後經宋慶齡、魯迅等名人在上海以人權保障大同盟的名義,向德國領事館提出嚴正抗議後,才獲釋。獲釋後被驅逐出境,先後流落到法國、英國、蘇聯。在柏林,她曾兩次會見過世界婦女領袖蔡特金,在莫斯科以中國作家身份,參加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並多次見過高爾基。高爾基逝世時,她為之執紼到紅場送葬。回國後,為實現黨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促成抗日統一戰線,而奔走於國民黨上層之間。她當過李濟深的代表,做過宋慶齡的助手,辦過報紙,組織過群眾運動。1937年曾與黃埔軍校時的校友、多年的知己陳毅建立過戀愛關係,後終生未婚。抗日戰爭時期,她組織了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輾轉於7個省的抗日前線,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少將軍官視察抗日戰區。解放戰爭中,她不顧個人安危去搶救被捕的同誌,四處發動國民黨將領起義。上海解放前夕,為保護住上海的各界名流,而盡過職。她一輩子做了許多有重要影響的大事,後在成都度過了她的晚年,著有《胡蘭畦回憶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黃埔軍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宇並收藏中國黃埔軍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