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人才鏈”的良性循環(3)


    還有不少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子孫後代,也奔黃埔軍校的大門而來——


    鄧世昌(1855~1894)是甲午戰爭中壯烈殉國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其精神薰陶下,鄧氏後人繼承先祖遺誌,在30年代的抗日戰爭時期,為救國而參軍的不在少數。其中,在廣州後人孫子輩中就有5人畢業於黃埔軍校:鄧世昌的侄孫鄧堯民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1期,鄧渭民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4期,鄧權民畢業於中央陸軍步兵學校教導總隊第1期,鄧光民畢業於黃埔軍校第2分校第18期;侄孫女鄧婉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3分校第16期,是為數不多的黃埔軍校女學生之一。畢業後,鄧氏兄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戰中。


    曾國藩(1811~1872)是晚清高官,曾任兩江、直隸總督,著名的湘軍統帥,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中國近代化的發軔者,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他的曾孫曾昭柯,即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5期,後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外事局少校參謀等職。


    在近代中國,有“無湘不成軍”的說法,其原因多半與曾國藩的影響有直接關係。在黃埔軍校中,就以湖南的同學數量最多。僅以軍校第1至第5期為例,畢業學生總人數為7383人,而湘籍學生達到2189人,占近30%,居全國各省之首。其中黃埔第1期湘籍學生達197人,竟占本期總人數的32.5%。1985年,湖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時,湖南的黃埔同學有1萬人之多,登記入會的會員達5000多人。2005年校慶80周年時,湖南黃埔同學尚健在的會員近3000人,仍為全國之冠。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國共兩黨合作創辦黃埔軍校時,湖南共產黨人即特別認識到培養軍政人才對於革命發展的重要。那時,湖南共產黨有“三劍客”:毛澤東搞農民運動,夏曦搞學生運動,郭亮搞工人運動。他們3個人是有分工有合作。毛澤東曾委託何叔衡在湖南安排黨員和進步青年投考;毛澤東本人更在上海親自主持複試,為湖南向軍校選送了較多的優秀青年。二是原經黨內選送到廣州湘軍陸軍講武堂的黨員和進步青年共100餘人,在共產黨員陳賡領頭推動下,並經陳賡直接找軍校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批準後,全部轉入了軍校。


    湘籍青年有誌之士大量湧入黃埔軍校,充分反映出湘籍青年愛國心強、革命性烈的氣質,也顯現了“惟楚有材”的盛況。據統計,軍校第1至第5期的師生被列為國共兩黨名將的總數為313人,其中湘籍名將達81人,占25.87%。包括共產黨內的毛澤覃、左權、黃公略、陳賡、陶鑄、李富春、魯易、王爾琢、蔣先雲、段德昌、夏曦、張平化等,國民黨陣營內則有鄧文儀、劉戡、李文、李默庵、張鎮、鄭洞國、賀衷寒、袁樸、黃傑、文強、廖耀湘等。因此,在黃埔軍校中,眾多的湘籍師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謂黃埔軍校也是“無湘不成軍”。


    據湖南省檔案館所收藏的《黃埔同學總名冊》,黃埔軍校第1至第5期學生籍貫分布如下:


    籍貫〖〗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合計河北〖〗4〖〗2〖〗3〖〗48〖〗11〖〗68山東〖〗11〖〗6〖〗26〖〗58〖〗17〖〗118山西〖〗10〖〗2〖〗12〖〗105〖〗9〖〗138河南〖〗10〖〗〖〗10〖〗152〖〗33〖〗205陝西〖〗57〖〗4〖〗7〖〗149〖〗29〖〗246甘肅〖〗3〖〗〖〗〖〗3〖〗〖〗6江蘇〖〗24〖〗10〖〗100〖〗78〖〗53〖〗265浙江〖〗37〖〗66〖〗173〖〗148〖〗160〖〗584安徽〖〗25〖〗15〖〗76〖〗48〖〗43〖〗207江西〖〗42〖〗52〖〗100〖〗127〖〗155〖〗476續表


    籍貫〖〗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合計湖北〖〗16〖〗23〖〗78〖〗155〖〗232〖〗504湖南〖〗197〖〗75〖〗220〖〗844〖〗853〖〗2189四川〖〗21〖〗49〖〗100〖〗202〖〗264〖〗636福建〖〗11〖〗6〖〗10〖〗55〖〗56〖〗144廣東〖〗108〖〗107〖〗226〖〗263〖〗332〖〗1036廣西〖〗37〖〗15〖〗37〖〗88〖〗41〖〗218雲南〖〗13〖〗3〖〗18〖〗46〖〗28〖〗108貴州〖〗15〖〗13〖〗26〖〗25〖〗84〖〗163遼寧〖〗〖〗〖〗〖〗9〖〗2〖〗11吉林〖〗1〖〗〖〗1〖〗1〖〗〖〗3黑龍江〖〗1〖〗〖〗〖〗〖〗〖〗1察哈爾〖〗〖〗〖〗〖〗1〖〗1〖〗2綏遠〖〗〖〗〖〗〖〗21〖〗4〖〗25熱河〖〗〖〗〖〗〖〗1〖〗1〖〗2蒙古〖〗2〖〗1〖〗〖〗2〖〗1〖〗6台灣〖〗〖〗〖〗〖〗1〖〗1〖〗2朝鮮〖〗〖〗〖〗4〖〗24〖〗6〖〗34新加坡〖〗〖〗〖〗〖〗〖〗1〖〗1越南〖〗〖〗〖〗〖〗〖〗1〖〗1總計〖〗645〖〗449〖〗1233〖〗2654〖〗2418〖〗7399從以上表中可看出,這5期中的黃埔學生分布在國內外29個地區,數量在500名以上的省份依次是:湖南、廣東、四川、浙江和湖北。本表中的各期學生總人數,與有些資料略有不同。


    學生“人才鏈”的良性循環(4)


    當時祖國四麵八方的誌士英豪,雲集黃埔,廣州成為中國革命運動的中心。短短的幾年裏,“革命的黃埔”培養了不少軍事、政治人才,“黃埔學生軍”馳騁沙場,開展了極其壯麗的偉大鬥爭,取得了巨大功績,為完成打倒列強、剷除軍閥的歷史任務,開闢了武裝鬥爭的道路。


    在大革命的風暴中誕生的黃埔軍校,不但給中國覺悟青年帶來了希望,而且吸引著深受帝國主義壓迫和奴役的東方各國眾多的有誌青年,他們紛紛衝破艱難險阻,不惜顛沛流離投奔黃埔,學習革命本領和政治、軍事技術,謀求救國之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黃埔軍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宇並收藏中國黃埔軍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