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烏賊魚十分有趣,其最特別之處是不需要下魚餌,且釣魚的工具也特別簡單:用一根三四寸長的一頭開衩的小指頭粗細柳木棍,在木棍一頭係上10米左右釣魚用的絲線;另一頭根據不同方向裝上四至六個大號魚鉤,而在圓木棍中間綁上一小塊鉛,以便能沉入水中。整個木棍除了魚鉤外,再塗滿魚鱗膠沾滿魚鱗,整個釣具就做成了。
釣烏賊魚以在夜間燈光下作業為佳。釣魚者隻需將裝有魚鉤、裹著魚鱗的小木棍拋入海水中,並不時有節奏地將蠶絲釣線一拉一鬆,這時這“賊”就會上鉤。這是因為烏賊的視覺和嗅覺都較差,再加上它貪吃的緣故,竟把一動一動不時閃著銀光的小木棍,當作是送上門的小魚來襲擊了。於是,當烏賊將自己的軟足錯誤地一搭上魚鉤時,釣魚者就有沉甸甸的感覺,這時釣者須用力迅速地拉一下尼龍絲,藉以讓魚鉤能扒入烏賊軟足。如果動作稍遲緩,它就會逃之夭夭。烏賊上鉤後,它會拚命掙紮,此時,必須要盡快將它拉出水麵,才不至於逃脫。而在烏賊被拉出水麵時,它會使出渾身解數,向上噴射出幾米高的墨汁,似噴泉一般。有時被釣上岸來時,還會留一手,冷不防噴你一身一臉的墨汁,讓你成個“大花臉”,弄得你啼笑皆非,而當它將腹中的墨汁噴完後,還心有不甘地肚子仍一鼓一鼓的,“嘴”裏發出“氣呼!氣呼!”的響聲,一對大眼睛瞪得滾滾圓,仿佛像在發怒時的那副模樣,實在讓人忍俊不禁,有點好笑。
烏賊在離開海水的一刻鍾左右,便會斷氣身亡。因此,剛釣上來的活烏賊得及時剖殺後,去骨洗淨,以清水煮熟,然後加調料佐食,其味鮮嫩可口;而一旦死後煮食,其鮮嫩味大打折扣,這恐怕是海邊人能獨享的口福一時夜間山前的海灘上燈火通明,大夥灶上煮的都是一股濃濃的海鮮味,女人們在美食的快樂中很快就忘記了不適和鄉愁,高高興興投入了新的生活。
老鐵山的生活還是很養人的,即使隆冬到來,海裏魚蝦蟹蚌豐富,天上的海鳥眾多,山上梅花鹿獐子麅子野豬馬鹿狗熊等等野獸都不避人,閻思源把已婚男子編成八人一班,每人隔七天可以和妻子相聚一次,而三百多未婚男子已經出發尋找建設新的定居點,未婚女子們集體住到一起,十二人一班,已婚女子們和已婚男人一樣八人編成一班,輪番相聚,不過這個編製是暫時的,很多夫妻都選擇了自己新建窯洞,自己單獨自立門戶,這樣的好處是很快窯洞就達到九百多,大大加快了移民進程,在一個月之內,一萬人就都來到了旅順,並暫時安置在沿海向陽的地方,等天氣轉暖再朝內陸。
老鐵山上就有金礦,閻思源帶著山東招遠請來的金礦師傅,師傅當然也是傾向義軍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其他本地人都不知道這裏有金礦。
不過本地人雖然人少,但榆園軍遷民規模太大,人太多,所以也免不了因為利益和這上萬的移民產生矛盾,特別是一些投效旗人的漢人,總覺得這地方是他們的,所以慢慢時間長了,一些蛛絲馬跡還是傳到滿清政府裏,清朝官府也知道了些什麽,為了限製義軍,就開始鼓勵招民墾荒,以對東北流民加以控製,頒布法令:招一百人遷到東北,文的授知縣,武的授守備。
這樣看來是給老百姓好處,實則不費一兵一卒加強了對東北的控製,因為義軍是不會去當滿清的官的,這樣後來的官們不知不覺就成為製約義軍遷民的工具,即使這樣,十幾年後滿清也不得不嚴令禁止闖關東,可是後來清末隨著俄國威脅的加重,又在鹹豐年間放開對闖關東的限製,這樣雖然滿族占了北京,但漢民卻占領了整個東北,後來即使滿洲想再從中華分裂出去,但那割不斷的血緣文化,使東北成為了中華民族永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閻思源在這個新大陸上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一個淳樸的沂水姑娘,他原來的妻子因為他投身榆園軍,有錢的丈人家把妻子接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主要是怕牽連他們,閻思源開始很恨嶽父一家,自從朱慈悲-張之瑜給他講完天下興亡的道理,他就不恨嶽父家了,這是奴化教育的罪惡,所以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之中,以破除迷信忠節為畢生目標,破除皇帝的迷信,告訴大家那些君權神授都是騙傻子的,說什麽劉禪降生白鶴高鳴,那是吉兆還是凶兆?你說是吉兆,解釋為蜀國滅亡的凶兆才更貼切,說啥朱元璋父親是山葬,那為啥不保佑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他這一輩子就佩服兩個人,一個是叔叔閻爾梅,一個就是河北義士張之瑜,而且叔叔至今還感謝他把張之瑜拉近榆園軍,也許這就是緣分吧,張之瑜是真正為榆園軍著想的,他守寨牆寧願站在最中央最顯眼弓矢最密集的地方,他不能忘記張之瑜那受傷後的怒吼和爆發,不能忘張之瑜失血蒼白的臉和靠棗酒支撐著開弓射箭,他也不能忘張之瑜懇切地說過的那段話:不要依賴我,天師會死的,我也會死的,沒有依賴,我們榆園軍怎麽辦?要人人如龍,人人都是天師,人人爭當領袖,我們這個隊伍才是無敵的。
這個責任的擔負,極是沉重,但也十分光榮,閻思源明白,朱慈悲把他們分散到各地,不是為了叫大家逃生,而是到滿清的力量薄弱地方去,避實占虛,發展壯大,這一萬人,就是一萬顆種子,這廣袤的關外大地,遲早都是我們的。
釣烏賊魚以在夜間燈光下作業為佳。釣魚者隻需將裝有魚鉤、裹著魚鱗的小木棍拋入海水中,並不時有節奏地將蠶絲釣線一拉一鬆,這時這“賊”就會上鉤。這是因為烏賊的視覺和嗅覺都較差,再加上它貪吃的緣故,竟把一動一動不時閃著銀光的小木棍,當作是送上門的小魚來襲擊了。於是,當烏賊將自己的軟足錯誤地一搭上魚鉤時,釣魚者就有沉甸甸的感覺,這時釣者須用力迅速地拉一下尼龍絲,藉以讓魚鉤能扒入烏賊軟足。如果動作稍遲緩,它就會逃之夭夭。烏賊上鉤後,它會拚命掙紮,此時,必須要盡快將它拉出水麵,才不至於逃脫。而在烏賊被拉出水麵時,它會使出渾身解數,向上噴射出幾米高的墨汁,似噴泉一般。有時被釣上岸來時,還會留一手,冷不防噴你一身一臉的墨汁,讓你成個“大花臉”,弄得你啼笑皆非,而當它將腹中的墨汁噴完後,還心有不甘地肚子仍一鼓一鼓的,“嘴”裏發出“氣呼!氣呼!”的響聲,一對大眼睛瞪得滾滾圓,仿佛像在發怒時的那副模樣,實在讓人忍俊不禁,有點好笑。
烏賊在離開海水的一刻鍾左右,便會斷氣身亡。因此,剛釣上來的活烏賊得及時剖殺後,去骨洗淨,以清水煮熟,然後加調料佐食,其味鮮嫩可口;而一旦死後煮食,其鮮嫩味大打折扣,這恐怕是海邊人能獨享的口福一時夜間山前的海灘上燈火通明,大夥灶上煮的都是一股濃濃的海鮮味,女人們在美食的快樂中很快就忘記了不適和鄉愁,高高興興投入了新的生活。
老鐵山的生活還是很養人的,即使隆冬到來,海裏魚蝦蟹蚌豐富,天上的海鳥眾多,山上梅花鹿獐子麅子野豬馬鹿狗熊等等野獸都不避人,閻思源把已婚男子編成八人一班,每人隔七天可以和妻子相聚一次,而三百多未婚男子已經出發尋找建設新的定居點,未婚女子們集體住到一起,十二人一班,已婚女子們和已婚男人一樣八人編成一班,輪番相聚,不過這個編製是暫時的,很多夫妻都選擇了自己新建窯洞,自己單獨自立門戶,這樣的好處是很快窯洞就達到九百多,大大加快了移民進程,在一個月之內,一萬人就都來到了旅順,並暫時安置在沿海向陽的地方,等天氣轉暖再朝內陸。
老鐵山上就有金礦,閻思源帶著山東招遠請來的金礦師傅,師傅當然也是傾向義軍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其他本地人都不知道這裏有金礦。
不過本地人雖然人少,但榆園軍遷民規模太大,人太多,所以也免不了因為利益和這上萬的移民產生矛盾,特別是一些投效旗人的漢人,總覺得這地方是他們的,所以慢慢時間長了,一些蛛絲馬跡還是傳到滿清政府裏,清朝官府也知道了些什麽,為了限製義軍,就開始鼓勵招民墾荒,以對東北流民加以控製,頒布法令:招一百人遷到東北,文的授知縣,武的授守備。
這樣看來是給老百姓好處,實則不費一兵一卒加強了對東北的控製,因為義軍是不會去當滿清的官的,這樣後來的官們不知不覺就成為製約義軍遷民的工具,即使這樣,十幾年後滿清也不得不嚴令禁止闖關東,可是後來清末隨著俄國威脅的加重,又在鹹豐年間放開對闖關東的限製,這樣雖然滿族占了北京,但漢民卻占領了整個東北,後來即使滿洲想再從中華分裂出去,但那割不斷的血緣文化,使東北成為了中華民族永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閻思源在這個新大陸上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一個淳樸的沂水姑娘,他原來的妻子因為他投身榆園軍,有錢的丈人家把妻子接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主要是怕牽連他們,閻思源開始很恨嶽父一家,自從朱慈悲-張之瑜給他講完天下興亡的道理,他就不恨嶽父家了,這是奴化教育的罪惡,所以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之中,以破除迷信忠節為畢生目標,破除皇帝的迷信,告訴大家那些君權神授都是騙傻子的,說什麽劉禪降生白鶴高鳴,那是吉兆還是凶兆?你說是吉兆,解釋為蜀國滅亡的凶兆才更貼切,說啥朱元璋父親是山葬,那為啥不保佑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他這一輩子就佩服兩個人,一個是叔叔閻爾梅,一個就是河北義士張之瑜,而且叔叔至今還感謝他把張之瑜拉近榆園軍,也許這就是緣分吧,張之瑜是真正為榆園軍著想的,他守寨牆寧願站在最中央最顯眼弓矢最密集的地方,他不能忘記張之瑜那受傷後的怒吼和爆發,不能忘張之瑜失血蒼白的臉和靠棗酒支撐著開弓射箭,他也不能忘張之瑜懇切地說過的那段話:不要依賴我,天師會死的,我也會死的,沒有依賴,我們榆園軍怎麽辦?要人人如龍,人人都是天師,人人爭當領袖,我們這個隊伍才是無敵的。
這個責任的擔負,極是沉重,但也十分光榮,閻思源明白,朱慈悲把他們分散到各地,不是為了叫大家逃生,而是到滿清的力量薄弱地方去,避實占虛,發展壯大,這一萬人,就是一萬顆種子,這廣袤的關外大地,遲早都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