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鋒八刀”的創編和推廣過程中,張之江將軍和馬鳳圖等武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馬鳳圖(1888-1973)是河北省滄縣楊石橋村的回族武術家,1920年攜二弟英圖和長子廣達在河南加入馮玉祥將軍的國民軍,進入軍政生涯。1923年,馬鳳圖與駐防通州的馮部第七混成旅旅長、滄州籍同鄉張之江初次相會,言談甚歡。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政府。12月,張之江任察哈爾都統,駐張家口(張垣),邀請馬鳳圖到張垣任都統府參議,“破鋒八刀”就是在這之後不久編創而成的。自此以後,馬鳳圖即供職張之江麾下,直到1926年隨國民軍第二師劉鬱芬部入甘。馬鳳圖手稿《致張之江先生回憶錄》,詳細記載了張、馬的交往過程,成為研究西北軍“破鋒八刀”的珍貴史料。
馬鳳圖定居蘭州以後,“破鋒八刀”即保留在通備武藝體係中,並一直流傳至今。馬鳳圖之子、已故武術家馬穎達,在其1998年撰寫的《我從事武術活動的簡歷》中,多次提到得自其父馬鳳圖的“破鋒八刀”:“四三年春父親應八戰區西北抗日幹訓團邀請講演抗日救國,會上給士兵表演武術,父親表演了破鋒八刀,王天鵬表演了雙手帶,我表演了溜腳式。……(1946年)與劉仁師兄同學大刀、破鋒八刀。……(1948年9月)去天水馬刨泉黃浦軍校騎兵分校表演破鋒八刀、翻子拳、八極拳。1949年至1951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進入新疆。在此期間與當地武術界交往考察,教警衛連劈破鋒八刀。”由此可見,“破鋒八刀”在當時國、共兩party官兵中仍然享有較高的聲譽。這些材料清晰地證明了“破鋒八刀”的傳承脈絡。解放後,馬穎達先生在保留“破鋒八刀”原有技術的前提下,又以八刀為主體,融入了“八步連環進手刀”和“驃姚刀”的部分技術,豐富了原有套路,以適應武術比賽演練之需。目前,“破鋒八刀”仍然完整地流傳在蘭州等地武術家中間。
最後,對“破鋒八刀”歌訣和技術作一簡略介紹,以饗好之者。“破鋒刀歌”是馬鳳圖寫於西北軍中的刀法歌訣,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麵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八刀是典型的雙手刀法,融會了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隨著抗戰烽煙的漸漸消逝,曾經威震敵膽的“破鋒八刀”已經鮮為人知,而當今表演套路武術的興盛,更使這一簡潔、剽悍的軍用刀術日益湮沒在“滿片花草,周旋左右”的套子武術中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後的今天,回顧歷史,以史為鑑,充分挖掘“破鋒八刀”這一武術現象的民族精神財富,對於發揚中華武術的文化教育功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刀訣及注釋
迎麵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注釋:雙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當鬼子刺刀刺過來的一瞬間把刀挑起挑開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這時因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頭上的這時就可以順勢劈下一刀就可以解決鬼子劈成兩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撥開鬼子刺刀的同時雙手握刀突刺。
本文中提到的張之江,馬鳳圖,馬英圖,劉汝明,董振堂,王子平都是滄州人,其中提到的翻子拳八極拳都是滄州本土拳法
作品相關介紹 閻應元的事跡介紹
閻應元,一個小小的典史,按今天的說法,最多不過相當於一個科級的縣刑警隊長。在那個民族危亡之秋,率義民拒24萬清軍於城下,孤城碧血81天,使清軍鐵騎連折3王18將,死75000餘人。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百姓倖存者僅老幼53口。寂寞的小石灣
夏堅勇
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鐵血舞台上推舉出幾個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點歷史知識的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來;但如果要推舉的是集忠臣良將於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麽容易了,而江陰前任典史閻應元便可以算是一個。偏偏歷史對他一直吝嗇得很,雖然中華英烈燦若繁星,然而這位小小的典史卻一直隻能出現在江陰的地方誌上。這種遺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嘆息。
一
前些時看到一份資料,說明末抗清英雄閻應元墓在江陰小石灣。
我一直認為,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鐵血舞台上推舉出幾個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點歷史知識的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來;但如果要推舉的是集忠臣良將於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麽容易了,而江陰前任典史閻應元便可以算是一個。偏偏歷史對他一直吝嗇得很,雖然中華英烈燦若繁星,然而這位小小的典史卻一直隻能出現在江陰的地方誌上。這種遺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嘆息。
馬鳳圖定居蘭州以後,“破鋒八刀”即保留在通備武藝體係中,並一直流傳至今。馬鳳圖之子、已故武術家馬穎達,在其1998年撰寫的《我從事武術活動的簡歷》中,多次提到得自其父馬鳳圖的“破鋒八刀”:“四三年春父親應八戰區西北抗日幹訓團邀請講演抗日救國,會上給士兵表演武術,父親表演了破鋒八刀,王天鵬表演了雙手帶,我表演了溜腳式。……(1946年)與劉仁師兄同學大刀、破鋒八刀。……(1948年9月)去天水馬刨泉黃浦軍校騎兵分校表演破鋒八刀、翻子拳、八極拳。1949年至1951年:隨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進入新疆。在此期間與當地武術界交往考察,教警衛連劈破鋒八刀。”由此可見,“破鋒八刀”在當時國、共兩party官兵中仍然享有較高的聲譽。這些材料清晰地證明了“破鋒八刀”的傳承脈絡。解放後,馬穎達先生在保留“破鋒八刀”原有技術的前提下,又以八刀為主體,融入了“八步連環進手刀”和“驃姚刀”的部分技術,豐富了原有套路,以適應武術比賽演練之需。目前,“破鋒八刀”仍然完整地流傳在蘭州等地武術家中間。
最後,對“破鋒八刀”歌訣和技術作一簡略介紹,以饗好之者。“破鋒刀歌”是馬鳳圖寫於西北軍中的刀法歌訣,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麵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八刀是典型的雙手刀法,融會了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隨著抗戰烽煙的漸漸消逝,曾經威震敵膽的“破鋒八刀”已經鮮為人知,而當今表演套路武術的興盛,更使這一簡潔、剽悍的軍用刀術日益湮沒在“滿片花草,周旋左右”的套子武術中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後的今天,回顧歷史,以史為鑑,充分挖掘“破鋒八刀”這一武術現象的民族精神財富,對於發揚中華武術的文化教育功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刀訣及注釋
迎麵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注釋:雙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當鬼子刺刀刺過來的一瞬間把刀挑起挑開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這時因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頭上的這時就可以順勢劈下一刀就可以解決鬼子劈成兩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撥開鬼子刺刀的同時雙手握刀突刺。
本文中提到的張之江,馬鳳圖,馬英圖,劉汝明,董振堂,王子平都是滄州人,其中提到的翻子拳八極拳都是滄州本土拳法
作品相關介紹 閻應元的事跡介紹
閻應元,一個小小的典史,按今天的說法,最多不過相當於一個科級的縣刑警隊長。在那個民族危亡之秋,率義民拒24萬清軍於城下,孤城碧血81天,使清軍鐵騎連折3王18將,死75000餘人。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百姓倖存者僅老幼53口。寂寞的小石灣
夏堅勇
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鐵血舞台上推舉出幾個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點歷史知識的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來;但如果要推舉的是集忠臣良將於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麽容易了,而江陰前任典史閻應元便可以算是一個。偏偏歷史對他一直吝嗇得很,雖然中華英烈燦若繁星,然而這位小小的典史卻一直隻能出現在江陰的地方誌上。這種遺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嘆息。
一
前些時看到一份資料,說明末抗清英雄閻應元墓在江陰小石灣。
我一直認為,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鐵血舞台上推舉出幾個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點歷史知識的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來;但如果要推舉的是集忠臣良將於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麽容易了,而江陰前任典史閻應元便可以算是一個。偏偏歷史對他一直吝嗇得很,雖然中華英烈燦若繁星,然而這位小小的典史卻一直隻能出現在江陰的地方誌上。這種遺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