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搖了搖頭,“沒錯,我大宋確實有無數英雄豪傑,但那又如何?上位者貪圖享樂,掌權者不思進取,到頭來終免不得國破家亡!誒,可憐的就是那些無力抵抗外敵入侵的平民百姓!”
解六撓了撓頭,本想再說些什麽,卻被老人製止,“有很多事情不是能用武力可以解決的,而且恰恰相反,越是強大,越是容易遭妒忌而加速敗亡!誒,我張叔夜能脫得性命,已經是萬幸了,可憐種師道種老將軍……”
解六滿臉的疑惑,卻不知如何去勸慰張叔夜。
解六本來就住在附近,金兵時常會來侵擾,解六便糾集起山村中一些孔武有力的年輕人投了河間軍。河間失守以後,解六就帶著本鄉的幾個夥伴逃回了山裏。沒過多久,解六居然遇到了突圍而來的張叔夜,就躲到這山洞裏來。十數萬曾經威名一時的河間軍,如今就剩下這區區數十人,張叔夜無顏麵對數十萬河間子弟,更無顏麵對朝廷,索性就在這山中隱居起來。
解六說起了梁山軍分兵西進的事情,令張叔夜大驚失色,聯想起自己在河間所遭受的猜忌,頓時為梁山軍的前途擔心起來。這所有的一切,都讓張叔夜有著痛扯心扉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張叔夜的直覺認為,梁山軍的強大戰鬥力引起了某人的嫉妒和戒心,宋江之死就是最有力的明證。而一旦失去梁山軍這道堅厚的壁壘,整個黃河以北的廣大土地就將隨時遭受鐵蹄的踐踏!
張叔夜再也坐不住了,吩咐解六,“你明日就帶幾個兄弟去投營,務必幫我捎封信給盧將軍。”
解六興奮地跳了起來,“真的?”
張叔夜嗬嗬笑道,“年輕人,就該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不然陪著我這糟老頭子,豈不可惜?”
解六一楞,“您不和我們一起去嗎?”
張叔夜嗬嗬大笑,“我無勇無謀,去了也是個累贅。這裏有張福陪著我,若是有朝一日,你立了大功,還能想起我,來看看我,那就行了。”
“不,要去一起去,”解六最仰慕英雄,張叔夜落霞嶺大戰威鎮華夏,是解六最敬佩的人,此時決難捨棄。
張叔夜怒道,“大丈夫當以家國興亡為己任,我讓你去投軍,為得就是帶個口信給盧將軍!象你這般婆媽,還象個男子漢嗎?!”
解六挺直了腰板,“好!我這就去投軍,他奶奶的若不多殺幾個金兵,我就不姓解。”
張叔夜看著這個數月來盡心照料自己的年輕人,不禁也起了幾分傷感。張叔夜當即寫了一封信,命解六貼身藏好,連夜帶人去投梁山大營,自己卻與老家僕張福一起,出了山洞,找了一處廢棄的山村隱居起來。
卻說解六帶著幾十個“野人”裝束的手下,趕到盧俊義大營,口稱原河間張叔夜部下前來投軍。
早有小校進去報告,不多會兒,盧俊義竟親自出了大營,倒是把解六鬧得有些拘謹起來,抖擻了半天才把張叔夜的書信交給盧俊義。
盧俊義忙把解六請進自己的大帳,安頓好解六的兄弟,又請來了吳用和蕭讓、蔣敬幾個謀士。
解六臨行之時,張叔夜有交代,萬萬不能泄露身份。解六問起原因,張叔夜卻不答,隻讓解六照吩咐行事。因此盧俊義並不知道張叔夜之事。
吳用等人入帳來見,盧俊義當著眾人的麵,拆開了書信,輕聲念道:“餘山野之人,有言托與盧將軍閣下:今議和之機,實乃金賊拖延之計耳!用意有二。其一,金人本國契丹人不服者甚多,概因其治下殘暴不仁,民心所怨。平內亂為首要之計,故大部軍力都牽製在黃龍之南,北平之北。此時議和,其實內亂已平,調兵遣將耳!旬日之內,必有異動,望將軍慎察!其二,金人狡詐,善使離間。如今梁山宋將軍之死,分兵相拒之勢,以愚見必受金人所擾。此時當以齊心為先!某聞朝中樞密院康王趙構年少有為,有識人之能,將軍可與之尋求支援,可保退路。
山野無名之人,頓首!”
若說對金人的了解,張叔夜絕對是最有發言權的。吳用回到軍營中後,對宋江的死也漸漸產生了許多疑問,回想謝堊以前的所作所為,頂下這麽大的罪名,幾乎無法想像。但是在真相沒有大百之前,吳用並不會全力說服盧俊義一起,用兩人的聲望去震懾住軍中的兄弟,尤其是以朱仝、李逵等人為首的死忠於宋江的那些人。
張叔夜的書信中隱諱地指出了宋江之死的疑點,那就是宋江之死直接獲利的隻有金國人,而不是謝堊。吳用不擅長官場的勾心鬥角,但並不是傻到分不清利益關係的蠢蛋!吳用恭敬地對解六一施禮,“小兄弟對我梁山有指點之恩,卻不知托小兄弟送書信之人,是何方高士?”
解六爽直,嗬嗬笑道,“我家大……先生不讓說,隻管叫我帶人投軍。”
第45卷 第358節:第三卷 傾國 第五十六章 追盜
吳用不再多問,吩咐小校帶著解六下去安置。解六問起解珍解寶的情況,小校便帶著去了二解營中相認,各自歡喜。
吳用對著帳中眾人道,“今日之事,大家有什麽看法?”
神算子蔣敬一拈山羊鬍,“書信上說言很有道理,我也覺得金兵根本不可能這麽安分。議和是在金兵占領太原之後才開始展開的,而議和絕對不是勝利者的姿態。”
解六撓了撓頭,本想再說些什麽,卻被老人製止,“有很多事情不是能用武力可以解決的,而且恰恰相反,越是強大,越是容易遭妒忌而加速敗亡!誒,我張叔夜能脫得性命,已經是萬幸了,可憐種師道種老將軍……”
解六滿臉的疑惑,卻不知如何去勸慰張叔夜。
解六本來就住在附近,金兵時常會來侵擾,解六便糾集起山村中一些孔武有力的年輕人投了河間軍。河間失守以後,解六就帶著本鄉的幾個夥伴逃回了山裏。沒過多久,解六居然遇到了突圍而來的張叔夜,就躲到這山洞裏來。十數萬曾經威名一時的河間軍,如今就剩下這區區數十人,張叔夜無顏麵對數十萬河間子弟,更無顏麵對朝廷,索性就在這山中隱居起來。
解六說起了梁山軍分兵西進的事情,令張叔夜大驚失色,聯想起自己在河間所遭受的猜忌,頓時為梁山軍的前途擔心起來。這所有的一切,都讓張叔夜有著痛扯心扉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張叔夜的直覺認為,梁山軍的強大戰鬥力引起了某人的嫉妒和戒心,宋江之死就是最有力的明證。而一旦失去梁山軍這道堅厚的壁壘,整個黃河以北的廣大土地就將隨時遭受鐵蹄的踐踏!
張叔夜再也坐不住了,吩咐解六,“你明日就帶幾個兄弟去投營,務必幫我捎封信給盧將軍。”
解六興奮地跳了起來,“真的?”
張叔夜嗬嗬笑道,“年輕人,就該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不然陪著我這糟老頭子,豈不可惜?”
解六一楞,“您不和我們一起去嗎?”
張叔夜嗬嗬大笑,“我無勇無謀,去了也是個累贅。這裏有張福陪著我,若是有朝一日,你立了大功,還能想起我,來看看我,那就行了。”
“不,要去一起去,”解六最仰慕英雄,張叔夜落霞嶺大戰威鎮華夏,是解六最敬佩的人,此時決難捨棄。
張叔夜怒道,“大丈夫當以家國興亡為己任,我讓你去投軍,為得就是帶個口信給盧將軍!象你這般婆媽,還象個男子漢嗎?!”
解六挺直了腰板,“好!我這就去投軍,他奶奶的若不多殺幾個金兵,我就不姓解。”
張叔夜看著這個數月來盡心照料自己的年輕人,不禁也起了幾分傷感。張叔夜當即寫了一封信,命解六貼身藏好,連夜帶人去投梁山大營,自己卻與老家僕張福一起,出了山洞,找了一處廢棄的山村隱居起來。
卻說解六帶著幾十個“野人”裝束的手下,趕到盧俊義大營,口稱原河間張叔夜部下前來投軍。
早有小校進去報告,不多會兒,盧俊義竟親自出了大營,倒是把解六鬧得有些拘謹起來,抖擻了半天才把張叔夜的書信交給盧俊義。
盧俊義忙把解六請進自己的大帳,安頓好解六的兄弟,又請來了吳用和蕭讓、蔣敬幾個謀士。
解六臨行之時,張叔夜有交代,萬萬不能泄露身份。解六問起原因,張叔夜卻不答,隻讓解六照吩咐行事。因此盧俊義並不知道張叔夜之事。
吳用等人入帳來見,盧俊義當著眾人的麵,拆開了書信,輕聲念道:“餘山野之人,有言托與盧將軍閣下:今議和之機,實乃金賊拖延之計耳!用意有二。其一,金人本國契丹人不服者甚多,概因其治下殘暴不仁,民心所怨。平內亂為首要之計,故大部軍力都牽製在黃龍之南,北平之北。此時議和,其實內亂已平,調兵遣將耳!旬日之內,必有異動,望將軍慎察!其二,金人狡詐,善使離間。如今梁山宋將軍之死,分兵相拒之勢,以愚見必受金人所擾。此時當以齊心為先!某聞朝中樞密院康王趙構年少有為,有識人之能,將軍可與之尋求支援,可保退路。
山野無名之人,頓首!”
若說對金人的了解,張叔夜絕對是最有發言權的。吳用回到軍營中後,對宋江的死也漸漸產生了許多疑問,回想謝堊以前的所作所為,頂下這麽大的罪名,幾乎無法想像。但是在真相沒有大百之前,吳用並不會全力說服盧俊義一起,用兩人的聲望去震懾住軍中的兄弟,尤其是以朱仝、李逵等人為首的死忠於宋江的那些人。
張叔夜的書信中隱諱地指出了宋江之死的疑點,那就是宋江之死直接獲利的隻有金國人,而不是謝堊。吳用不擅長官場的勾心鬥角,但並不是傻到分不清利益關係的蠢蛋!吳用恭敬地對解六一施禮,“小兄弟對我梁山有指點之恩,卻不知托小兄弟送書信之人,是何方高士?”
解六爽直,嗬嗬笑道,“我家大……先生不讓說,隻管叫我帶人投軍。”
第45卷 第358節:第三卷 傾國 第五十六章 追盜
吳用不再多問,吩咐小校帶著解六下去安置。解六問起解珍解寶的情況,小校便帶著去了二解營中相認,各自歡喜。
吳用對著帳中眾人道,“今日之事,大家有什麽看法?”
神算子蔣敬一拈山羊鬍,“書信上說言很有道理,我也覺得金兵根本不可能這麽安分。議和是在金兵占領太原之後才開始展開的,而議和絕對不是勝利者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