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 第315節:第二十三章 戰場的轉移(2)
兀朮對放棄德州,還是有所遲疑,“德州是我大金南下的重要跳板,輕易捨棄,實在可惜。”
哈迷蚩大笑,“隻要除了宋江一夥,還怕一個小小的德州拿不回來嗎?”
兀朮深以為然,立即傳令全軍,隨時準備撤退,另一方麵,兀朮遣哈迷蚩親自動身趕往汴梁。哈迷蚩幫兀朮擬訂了撤軍的方案,一身漢人裝束,混在逃難的流民中。
兀朮放棄德州,全軍撤退的消息很快就有人報知宋江和謝堊等人。二十萬金國大軍被不足十五萬的梁山軍擊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輝煌的戰績,但是吳用和朱武都保持著相當的冷靜,兩人一致認為事實並沒有那麽簡單。
吳用認為兀朮雖然敗了幾陣,但是並沒有傷筋動骨,而梁山方麵也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為了吃掉黑龍的三萬軍,梁山損了不少人馬,而且還折了幾個偏將。兀朮沒有理由輕易選擇撤退這麽孱弱的戰略,朱武更是斷定兀朮留有相當厲害的手段,等待梁山軍的追擊。
吳用還是選擇了追擊。吳用的理由很充分:一、乘勝追擊,鼓舞其他戰場,尤其是太原戰場的鬥誌;二、兀朮撤退必然有準備,輕易出擊必遭痛擊,正基於此,兀朮反而覺得梁山追擊的可能不大,吳用卻認為當出其不意;至於另外,能在意誌上打跨入侵的金兵,對於以後的戰鬥的影響則是無可估量的,而且梁山需要足夠的戰功來提高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和地位。
追擊的重任到底交給誰,這是所有人都感到撓頭的,最後還是採用最古老的辦法:抓鬮。又是關勝拈到了頭籌,充當這次追擊的主將。吳用再三叮囑,務必要速戰速決,千萬不能陷入敵人的反包圍中。
第40卷 第316節:第二十三章 戰場的轉移(3)
戰爭在吳用手裏簡直就了一項藝術的表現手法,遣上秦明、索超、董平、張清這樣的突擊先鋒,用少部兵力引發了兀朮的斷後強力部隊,等伏兵盡出之時,關勝的主力適時趕到,與前隊合一股,直殺得金兵屍橫遍野!謝堊不得不佩服吳用的高明戰術指揮,用人、料敵以及對時間的控製無不妙到毫巔。與此同時,盧俊義毫不客氣地奪回德州這座空城,兩軍在德州城裏順利會師。
兀朮的心痛得直滴血,三仗下來,竟然損失了五萬多主力!要知道,這些都是曾經在契丹人的戰場上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的無敵之師,麵對梁山一群強盜的攻擊,竟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兀朮倉皇逃回河間,甚至把真定的守軍都拉了回來,對上這樣強硬的對手,分散兵力無異於自取滅亡。
梁山軍很快就收復了真定,兵鋒直指河間!
而相對來說,更為嚴峻的卻是斡離不。兀朮二十萬大軍都敗走河間了,斡離不的十萬人就了深入腹地的孤軍!斡離不迅速做出決定,向西北方的太原進發,與粘罕會合,盡早拿下太原,才有機會平衡住整個戰局。
這一切都發生得太過突然,以致於在大名府久久觀望著的趙桓的心情異常複雜:自己帶去的十萬禁軍,加上張叔夜的河間軍,總數超過了梁山軍,而當時的兀朮隻有區區十來萬軍,結果呢?慘敗!幾無還手之力的慘敗!
趙桓連日來的蓮一直都是這麽陰沉,誰也不敢輕易出言。花榮完護送的使命之後,早早就回了筆架山協助林沖,這讓趙桓更覺得不是滋味。說到底,招安梁山一夥都是謝堊給趙構出的主意,如今此消彼長,趙構的聲望明顯有可能超越自己這個真命的準天子。若不是趙桓還有“太子”這個誰都無法改變的身份,天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狀況!強烈的危機感使趙桓急於回京,梁中書立刻招回了心腹大將王稟,負責護送太子回京。這一切,僅僅隻花了三天的時間。
與趙構戴著保薦功勞的光環不同,趙桓幾乎是灰頭土臉地回到了汴梁。趙構早得了信,親自出城百裏相迎,兄弟相見竟是多了許多尷尬與隔閡!
第40卷 第317節:第二十四章 幾多癡迷(1)
冬日中罕見的暖陽並不能讓趙桓的陰沉的心情感受到絲毫的溫暖。趙桓在自己的太子寢宮裏一連數日都閉門謝客,甚至連自己的老子趙佶來看自己,都是簡單地甚至是有些心不在焉地略略敷衍過去。趙桓對戰爭已經徹底失去了興趣,或者說是失去了戰爭所需要的必要條件:鬥誌、信念和勇氣。前方宋江收復德州、真定,絲毫激不起趙桓的半點喜悅;太原的屢屢告急也增加不了趙桓多少煩悶;趙桓就象是在登基之前就了一個感悟遁世的高人,每日作伴的都是自己宮裏的那些筆墨紙硯、詩詞曲賦!
趙構卻展現出了與趙桓決然相反的一麵:積極、銳意進取,對樞密院的大小事務親力親為,號召起全國範圍內的所有誌士加入到抗金的陣營中來。趙構迅速為朝中新生勢力少壯派的代表人物,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朝野一致認可,聲望日隆。
兄弟,畢竟還是兄弟。趙桓對自己這個九弟寵溺有加,但是有一點,趙桓很清晰的認識到:隻要自己一天沒繼承皇位,趙構對自己的威脅就會一直存在。
這日,張邦昌來了。這老小子行色匆匆,仿佛天馬上會塌下來一般,趙桓愛理不理,自顧擺弄著自己的新搜羅來的一件玉器。張邦昌看了一眼周圍,並無其他人,湊近到趙桓耳邊,“聽說謝堊已經在返回的途中。”
兀朮對放棄德州,還是有所遲疑,“德州是我大金南下的重要跳板,輕易捨棄,實在可惜。”
哈迷蚩大笑,“隻要除了宋江一夥,還怕一個小小的德州拿不回來嗎?”
兀朮深以為然,立即傳令全軍,隨時準備撤退,另一方麵,兀朮遣哈迷蚩親自動身趕往汴梁。哈迷蚩幫兀朮擬訂了撤軍的方案,一身漢人裝束,混在逃難的流民中。
兀朮放棄德州,全軍撤退的消息很快就有人報知宋江和謝堊等人。二十萬金國大軍被不足十五萬的梁山軍擊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輝煌的戰績,但是吳用和朱武都保持著相當的冷靜,兩人一致認為事實並沒有那麽簡單。
吳用認為兀朮雖然敗了幾陣,但是並沒有傷筋動骨,而梁山方麵也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為了吃掉黑龍的三萬軍,梁山損了不少人馬,而且還折了幾個偏將。兀朮沒有理由輕易選擇撤退這麽孱弱的戰略,朱武更是斷定兀朮留有相當厲害的手段,等待梁山軍的追擊。
吳用還是選擇了追擊。吳用的理由很充分:一、乘勝追擊,鼓舞其他戰場,尤其是太原戰場的鬥誌;二、兀朮撤退必然有準備,輕易出擊必遭痛擊,正基於此,兀朮反而覺得梁山追擊的可能不大,吳用卻認為當出其不意;至於另外,能在意誌上打跨入侵的金兵,對於以後的戰鬥的影響則是無可估量的,而且梁山需要足夠的戰功來提高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和地位。
追擊的重任到底交給誰,這是所有人都感到撓頭的,最後還是採用最古老的辦法:抓鬮。又是關勝拈到了頭籌,充當這次追擊的主將。吳用再三叮囑,務必要速戰速決,千萬不能陷入敵人的反包圍中。
第40卷 第316節:第二十三章 戰場的轉移(3)
戰爭在吳用手裏簡直就了一項藝術的表現手法,遣上秦明、索超、董平、張清這樣的突擊先鋒,用少部兵力引發了兀朮的斷後強力部隊,等伏兵盡出之時,關勝的主力適時趕到,與前隊合一股,直殺得金兵屍橫遍野!謝堊不得不佩服吳用的高明戰術指揮,用人、料敵以及對時間的控製無不妙到毫巔。與此同時,盧俊義毫不客氣地奪回德州這座空城,兩軍在德州城裏順利會師。
兀朮的心痛得直滴血,三仗下來,竟然損失了五萬多主力!要知道,這些都是曾經在契丹人的戰場上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的無敵之師,麵對梁山一群強盜的攻擊,竟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兀朮倉皇逃回河間,甚至把真定的守軍都拉了回來,對上這樣強硬的對手,分散兵力無異於自取滅亡。
梁山軍很快就收復了真定,兵鋒直指河間!
而相對來說,更為嚴峻的卻是斡離不。兀朮二十萬大軍都敗走河間了,斡離不的十萬人就了深入腹地的孤軍!斡離不迅速做出決定,向西北方的太原進發,與粘罕會合,盡早拿下太原,才有機會平衡住整個戰局。
這一切都發生得太過突然,以致於在大名府久久觀望著的趙桓的心情異常複雜:自己帶去的十萬禁軍,加上張叔夜的河間軍,總數超過了梁山軍,而當時的兀朮隻有區區十來萬軍,結果呢?慘敗!幾無還手之力的慘敗!
趙桓連日來的蓮一直都是這麽陰沉,誰也不敢輕易出言。花榮完護送的使命之後,早早就回了筆架山協助林沖,這讓趙桓更覺得不是滋味。說到底,招安梁山一夥都是謝堊給趙構出的主意,如今此消彼長,趙構的聲望明顯有可能超越自己這個真命的準天子。若不是趙桓還有“太子”這個誰都無法改變的身份,天知道會發生什麽樣的狀況!強烈的危機感使趙桓急於回京,梁中書立刻招回了心腹大將王稟,負責護送太子回京。這一切,僅僅隻花了三天的時間。
與趙構戴著保薦功勞的光環不同,趙桓幾乎是灰頭土臉地回到了汴梁。趙構早得了信,親自出城百裏相迎,兄弟相見竟是多了許多尷尬與隔閡!
第40卷 第317節:第二十四章 幾多癡迷(1)
冬日中罕見的暖陽並不能讓趙桓的陰沉的心情感受到絲毫的溫暖。趙桓在自己的太子寢宮裏一連數日都閉門謝客,甚至連自己的老子趙佶來看自己,都是簡單地甚至是有些心不在焉地略略敷衍過去。趙桓對戰爭已經徹底失去了興趣,或者說是失去了戰爭所需要的必要條件:鬥誌、信念和勇氣。前方宋江收復德州、真定,絲毫激不起趙桓的半點喜悅;太原的屢屢告急也增加不了趙桓多少煩悶;趙桓就象是在登基之前就了一個感悟遁世的高人,每日作伴的都是自己宮裏的那些筆墨紙硯、詩詞曲賦!
趙構卻展現出了與趙桓決然相反的一麵:積極、銳意進取,對樞密院的大小事務親力親為,號召起全國範圍內的所有誌士加入到抗金的陣營中來。趙構迅速為朝中新生勢力少壯派的代表人物,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朝野一致認可,聲望日隆。
兄弟,畢竟還是兄弟。趙桓對自己這個九弟寵溺有加,但是有一點,趙桓很清晰的認識到:隻要自己一天沒繼承皇位,趙構對自己的威脅就會一直存在。
這日,張邦昌來了。這老小子行色匆匆,仿佛天馬上會塌下來一般,趙桓愛理不理,自顧擺弄著自己的新搜羅來的一件玉器。張邦昌看了一眼周圍,並無其他人,湊近到趙桓耳邊,“聽說謝堊已經在返回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