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絲帶著醫生返回時,威爾遜已穿得整整齊齊,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左嘴角就流出口水。醫生堅決要他休息,但他不聽:“我必須繼續幹。要是取消計劃,洛奇那一夥人就會說我臨陣脫逃,失敗了。盟約就保不住了。”他想走,可是左半邊身子突然麻木,左腿和左臂都動不了。臉的左側凹了下去,口齒不清。醫生告訴威爾遜:“我們必須考慮的,是你的性命。”
醫生給白宮發了電報:“即返華盛頓。切勿驚慌。”他告訴記者們,總統因病取消下幾站之行。專列疾駛返回首都。
第二天,報紙上說威爾遜“神經崩潰”。白宮發消息說總統需要休息。《紐約時報》三天後報導說威爾遜隻是神經疲憊,已稍有好轉。隻有與總統親密接觸的幾個人才知道問題比這嚴重得多。
醫生們希望總統休息幾天會好轉。可是回白宮後一星期,威爾遜已癱在床上了。這是一次嚴重中風,身體左側完全癱瘓。
有6個星期,威爾遜說不了話。右眼隻能半睜開,一次隻能看幾行字,無法正常理解事物,偏執,愛發脾氣。威爾遜重病臥床,他的國聯計劃也癱瘓在參議院裏了。
但是外麵的人不了解威爾遜的病情。他的妻子和醫生們決定對他的病情保密,因為擔心病人會被解除總統職務。威爾遜似乎並未意識到自己病重,他堅持認為沒有什麽問題。
洛奇將威爾遜的國聯計劃提交參議院表決,對文字做了一些修改,但未影響到它的基本精神。假如威爾遜是身體健康的話,他會看到這一點,從而會讓民主黨參議員投贊成票,使盟約得以通過。可是威爾遜對民主黨參議員說不許有任何修改。於是民主黨參議員投了反對票,國聯盟約也就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公眾反應非常強烈,參議院迫於政治壓力,再次就盟約進行表決。但威爾遜仍堅持不得有任何修改,他的支持者又隻好投反對票。結果盟約仍未得到所需要的1/3多數,這一次隻差7票。洛奇歡慶他對威爾遜的勝利,可是他不知道被他鬥敗的,是一個已難以理智思考問題的病人。
這時,1920年的總統競選已啟動。威爾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想要史無前例地競選三連任。公眾並不知道總統有病,倒是很有可能讓他以壓倒多數票重返白宮。但是他的妻子和顧問們大量做工作,不讓他得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共和黨提名的候選人沃倫·哈定最後當選為總統,他為人和善,但對國聯沒有興趣。盡管公眾反覆呼籲重新考慮國聯問題,但它始終未再付表決。
國聯盟約未獲通過,其後果恰如威爾遜所預見:一代人時間後就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500萬人喪生。當年倘若威爾遜身心健康,這場災難也許會得以防止。
威爾遜逝世於1924年2月3日,直到最後,他仍然相信他主張的原則會最終實現,國際聯盟總會建立。在威爾遜葬禮之前,他的妻子發現葬禮參加者名單上有亨利·卡博特·洛奇。她給洛奇去信:“你若在場,你會感到尷尬,我也不會歡迎。”洛奇遂未到場。
威爾遜因提出了和平計劃和設計了國聯,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他的和平計劃沒有實現,國聯則未能擔負起其使命。但他死後20年,他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會,美國倡議成立了聯合國,並且在美國邀請之下,聯合國將總部設在了紐約。
第九章 直接向民眾說話(6)
附錄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 1918年1月8日
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關於“十四點”和平綱領的講話此講話(節譯)
同盟國發言人又一次表明他們願意討論戰爭的目的以及可能的全麵和平的基礎。俄國代表和同盟國代表已經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舉行會談,它吸引了所有交戰國的注意……
……
他們要求我們說明我們的願望如何,我們的目標和精神與他們的目標和精神有何區別。我相信美國人民會希望我做出反應,極其簡明率直的反應。不論俄國現今的領導人相信與否,我們的確衷心希望能找到某種方式,讓我們能榮幸地幫助俄國人民實現其獲得自由和有序和平的終極願望。
我們的願望和目標是,和談過程一旦開始即應絕對公開,不得有任何秘密承諾。征服和擴大版圖的時代已經過去;為特定國家政府謀利,並可能於未來某一未曾料到的時刻攪亂世界和平的締結秘密條約的時代亦已過去。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事實,凡是思想不再停滯於已一去不復返之時代的每一個從事公務的人,現今均已看到這一事實,因此,凡是自己目標與正義和世界和平相吻合的國家,都可以表明自己考慮的目的是什麽。
我們加入這場戰爭,是因為我們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除非予以糾正並確保世界上永不再現此種行徑,我國人民即無法正常生活。因此,我們在這場戰爭中的要求,決不僅限於我們自己。我們要使這一世界適於人們安全生活,尤其要使每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都得到安全,像我們自己一樣希望過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製度、受到世界其他各國人公正對待、不再遭受武力侵犯和自私侵略的每一個國家都得到安全。世界各國所有人民皆可由此同等獲益,而且我們清楚看到,除非公正待人,否則我們自己也不會得到公正。所以,世界和平的綱領也就是我們的綱領,在我們看來,這惟一可能的綱領內容如下:
醫生給白宮發了電報:“即返華盛頓。切勿驚慌。”他告訴記者們,總統因病取消下幾站之行。專列疾駛返回首都。
第二天,報紙上說威爾遜“神經崩潰”。白宮發消息說總統需要休息。《紐約時報》三天後報導說威爾遜隻是神經疲憊,已稍有好轉。隻有與總統親密接觸的幾個人才知道問題比這嚴重得多。
醫生們希望總統休息幾天會好轉。可是回白宮後一星期,威爾遜已癱在床上了。這是一次嚴重中風,身體左側完全癱瘓。
有6個星期,威爾遜說不了話。右眼隻能半睜開,一次隻能看幾行字,無法正常理解事物,偏執,愛發脾氣。威爾遜重病臥床,他的國聯計劃也癱瘓在參議院裏了。
但是外麵的人不了解威爾遜的病情。他的妻子和醫生們決定對他的病情保密,因為擔心病人會被解除總統職務。威爾遜似乎並未意識到自己病重,他堅持認為沒有什麽問題。
洛奇將威爾遜的國聯計劃提交參議院表決,對文字做了一些修改,但未影響到它的基本精神。假如威爾遜是身體健康的話,他會看到這一點,從而會讓民主黨參議員投贊成票,使盟約得以通過。可是威爾遜對民主黨參議員說不許有任何修改。於是民主黨參議員投了反對票,國聯盟約也就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公眾反應非常強烈,參議院迫於政治壓力,再次就盟約進行表決。但威爾遜仍堅持不得有任何修改,他的支持者又隻好投反對票。結果盟約仍未得到所需要的1/3多數,這一次隻差7票。洛奇歡慶他對威爾遜的勝利,可是他不知道被他鬥敗的,是一個已難以理智思考問題的病人。
這時,1920年的總統競選已啟動。威爾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想要史無前例地競選三連任。公眾並不知道總統有病,倒是很有可能讓他以壓倒多數票重返白宮。但是他的妻子和顧問們大量做工作,不讓他得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共和黨提名的候選人沃倫·哈定最後當選為總統,他為人和善,但對國聯沒有興趣。盡管公眾反覆呼籲重新考慮國聯問題,但它始終未再付表決。
國聯盟約未獲通過,其後果恰如威爾遜所預見:一代人時間後就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500萬人喪生。當年倘若威爾遜身心健康,這場災難也許會得以防止。
威爾遜逝世於1924年2月3日,直到最後,他仍然相信他主張的原則會最終實現,國際聯盟總會建立。在威爾遜葬禮之前,他的妻子發現葬禮參加者名單上有亨利·卡博特·洛奇。她給洛奇去信:“你若在場,你會感到尷尬,我也不會歡迎。”洛奇遂未到場。
威爾遜因提出了和平計劃和設計了國聯,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他的和平計劃沒有實現,國聯則未能擔負起其使命。但他死後20年,他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會,美國倡議成立了聯合國,並且在美國邀請之下,聯合國將總部設在了紐約。
第九章 直接向民眾說話(6)
附錄
伍德羅·威爾遜總統 1918年1月8日
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關於“十四點”和平綱領的講話此講話(節譯)
同盟國發言人又一次表明他們願意討論戰爭的目的以及可能的全麵和平的基礎。俄國代表和同盟國代表已經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舉行會談,它吸引了所有交戰國的注意……
……
他們要求我們說明我們的願望如何,我們的目標和精神與他們的目標和精神有何區別。我相信美國人民會希望我做出反應,極其簡明率直的反應。不論俄國現今的領導人相信與否,我們的確衷心希望能找到某種方式,讓我們能榮幸地幫助俄國人民實現其獲得自由和有序和平的終極願望。
我們的願望和目標是,和談過程一旦開始即應絕對公開,不得有任何秘密承諾。征服和擴大版圖的時代已經過去;為特定國家政府謀利,並可能於未來某一未曾料到的時刻攪亂世界和平的締結秘密條約的時代亦已過去。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事實,凡是思想不再停滯於已一去不復返之時代的每一個從事公務的人,現今均已看到這一事實,因此,凡是自己目標與正義和世界和平相吻合的國家,都可以表明自己考慮的目的是什麽。
我們加入這場戰爭,是因為我們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除非予以糾正並確保世界上永不再現此種行徑,我國人民即無法正常生活。因此,我們在這場戰爭中的要求,決不僅限於我們自己。我們要使這一世界適於人們安全生活,尤其要使每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都得到安全,像我們自己一樣希望過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製度、受到世界其他各國人公正對待、不再遭受武力侵犯和自私侵略的每一個國家都得到安全。世界各國所有人民皆可由此同等獲益,而且我們清楚看到,除非公正待人,否則我們自己也不會得到公正。所以,世界和平的綱領也就是我們的綱領,在我們看來,這惟一可能的綱領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