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不算賊。”
“那也有點難……”
“隻有你能辦到,因為你是國相的孫子、鐵鷂軍統軍的兒子。”阿默爾說,“我以前做過斡道沖的書童,了解以前的宮廷秘史,現在我離宮廷遠了,就要靠你偷來的《秘劄》了。”
我說:“好吧,我試試。”
阿默爾說:“你一定行!”
阿默爾繼續寫作,我找了一個偏僻的角落,坐下來,開始閱讀阿默爾的剛剛寫完的一冊《白高大夏國秘史》。――黨項是羌族的一支,也稱黨項羌,居住於白河流域(今四川省鬆潘、龍門山一帶)。隋末唐初,黨項開始鼎盛,所占地域三千餘裏,有八個部落: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和拓跋氏,其中拓跋氏最為強大。唐高祖時,黨項各部落相繼歸順唐朝,各酋長分別被封為各州刺史。隻有拓跋氏遲遲不歸順,並與吐穀渾關係甚密。貞觀八年,唐軍進攻吐穀渾,拓跋氏酋長赤辭率領部眾幫助吐穀渾,在狼道峽頑強阻擊,後來被唐軍打敗,在唐的多次勸降下才歸附唐朝,唐皇帝封其為西戎州都督,賜“李”姓。
唐玄宗開元年間,黨項人因受到不斷強大的吐蕃王朝的侵襲,向唐朝請求內遷。唐玄宗下令慶州、置靜邊州安置內遷黨項,並封拓跋赤辭孫子拓跋守寂為西平公。黨項從此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第一次大遷徙,從青藏高原邊緣沿洮河流域遷徙到黃土高原。安史之亂時,拓跋赤辭孫子拓跋守寂出兵幫助唐朝平叛有功,升為容州刺史、領天柱軍使。唐代宗年間,唐朝為防止黨項叛亂,下令黨項開始第二次大遷徙,將居住在靜邊等六府的黨項遷居到銀州、夏州(今陝西米脂、橫山西北)。後來,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鎮壓黃巢起義有功,為其晉爵為“夏國公”。此後,黨項人一直生活在夏、綏、銀、宥、靜一帶。到了宋太宗年間,宋朝威逼黨項交出居住了三百多年的地盤,惹怒了黨項,由此兵連不解百年之久……
黨項先祖李繼遷攻下靈州後,揚言要攻環州和慶州,卻暗中移兵,一舉拿下了涼州,黨項騎兵威名大震。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逃走後又返回來,差人來說要向李繼遷投降。漢人謀士張浦擔心其中有詐,勸李繼遷不要納降。可李繼遷根本聽不進張浦的勸阻,並且把張浦打發回了靈州。
第二天早晨,李繼遷站在涼州城上,看著數萬吐蕃降兵耷拉著腦袋,走進城門。這時,一支利箭從吐蕃降兵中嗡地射出,正中李繼遷的左眼。李繼遷狼一樣嗷地嚎叫一聲,轟然倒地。吐蕃降兵紛紛抽出掩藏著的馬刀和弓箭,一擁而上,奪回了涼州城。李繼遷在侍衛的保護下,衝出吐蕃人的包圍,棄城而逃。
李繼遷知道自己中的是毒箭,很快就要死了,就把張浦叫到臥榻前,拉住他的手說,我沒有聽你的勸告,中了吐蕃人的奸計,很後悔啊!這些年,我們東伐西討,歷盡千辛萬苦,才在河西爭得一席之地。以我們目前的勢力,雖不能與宋遼抗衡,但隻要你能像輔佐我一樣輔佐我的兒子德明,在宋遼之間巧妙周旋,見機行事,就能保住我們的疆土。張浦含淚點頭。李繼遷話沒說完就死了。
李德明埋葬了父親,沒有馬上尋找吐蕃人復仇,而是聽從張浦的計謀,裝出一副戰敗逃亡的樣子,後撤了六十裏,沿途故意丟棄了許多刀箭營帳。他們在石羊河邊安營紮寨,喝酒狩獵,卻暗中派密探摸進西涼府,跟城內的黨項人秘密聯絡。吐蕃人嚴陣以待一個多月,首領潘羅支見黨項人沒有動靜,終於放鬆了警惕。這時李德明突然發兵,隻半天工夫就攻下西涼府,殺了潘羅支,報了殺父之仇。
接著,李德明開始實施“東和西戰”的戰略:與河東的宋朝講和,繼續向河西走廊進攻。他多次派密使東渡黃河,到汴梁斡旋,與宋人簽訂了“景德和約”。河東安定後,李德明帶領他的黨項騎兵,開始放心大膽地進攻富饒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由之路,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原歷代王朝戍邊軍隊所需的戰馬和糧草都要從這裏籌集。漢武帝時,漢人為聯合月氏國、烏孫國,共同打敗匈奴,不惜一切代價攻取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與西域的聯繫。
李德明心裏很清楚,要想謀取河西走廊,首先必須攻下河西走廊東部的第一道屏障:甘州。但是甘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攻取。他便派人聯合遼國,想兩麵夾擊甘州。誰知甘州回鶻可汗早就看出了這步棋,暗中派人收買了遼國皇帝,使得遼軍走到半道又返了回去。而李德明卻一直還蒙在鼓裏,率兵深入敵軍腹地孤軍奮戰,結果大敗而歸……一年後,李德明再次率兵進攻甘州,回鶻人堅守不出,等李德明疲憊不堪、放鬆警惕,夜裏卻出城突襲,打得李德明落花流水。攻不下甘州城,李德明誓不罷休。八個月後,再攻甘州。但行軍途中,大白天卻奇怪地看見了恆星,謀士張浦占卜不利,勸說李德明不可貿然進攻,李德明隻好撤兵。後來的十餘年裏,李德明先後十六次攻打甘州,但都沒有得手。甘州,成了李德明的一塊心病。
第二部分 第27節:11、羊血的用途(4)
李德明的兒子叫李元昊,圓臉高鼻,性情兇狠,胸有雄才大略,精通蕃漢文字。見父親多年攻不下甘州城,心裏不服,率領一萬騎兵,晝伏夜行,在回鶻人沒有一點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包圍了甘州城,隻用了短短七天時間,就拿下了甘州城。李德明對兒子刮目相看,立元昊為太子,同時把兵權交給了這個用兵詭秘的兒子。
“那也有點難……”
“隻有你能辦到,因為你是國相的孫子、鐵鷂軍統軍的兒子。”阿默爾說,“我以前做過斡道沖的書童,了解以前的宮廷秘史,現在我離宮廷遠了,就要靠你偷來的《秘劄》了。”
我說:“好吧,我試試。”
阿默爾說:“你一定行!”
阿默爾繼續寫作,我找了一個偏僻的角落,坐下來,開始閱讀阿默爾的剛剛寫完的一冊《白高大夏國秘史》。――黨項是羌族的一支,也稱黨項羌,居住於白河流域(今四川省鬆潘、龍門山一帶)。隋末唐初,黨項開始鼎盛,所占地域三千餘裏,有八個部落: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和拓跋氏,其中拓跋氏最為強大。唐高祖時,黨項各部落相繼歸順唐朝,各酋長分別被封為各州刺史。隻有拓跋氏遲遲不歸順,並與吐穀渾關係甚密。貞觀八年,唐軍進攻吐穀渾,拓跋氏酋長赤辭率領部眾幫助吐穀渾,在狼道峽頑強阻擊,後來被唐軍打敗,在唐的多次勸降下才歸附唐朝,唐皇帝封其為西戎州都督,賜“李”姓。
唐玄宗開元年間,黨項人因受到不斷強大的吐蕃王朝的侵襲,向唐朝請求內遷。唐玄宗下令慶州、置靜邊州安置內遷黨項,並封拓跋赤辭孫子拓跋守寂為西平公。黨項從此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第一次大遷徙,從青藏高原邊緣沿洮河流域遷徙到黃土高原。安史之亂時,拓跋赤辭孫子拓跋守寂出兵幫助唐朝平叛有功,升為容州刺史、領天柱軍使。唐代宗年間,唐朝為防止黨項叛亂,下令黨項開始第二次大遷徙,將居住在靜邊等六府的黨項遷居到銀州、夏州(今陝西米脂、橫山西北)。後來,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鎮壓黃巢起義有功,為其晉爵為“夏國公”。此後,黨項人一直生活在夏、綏、銀、宥、靜一帶。到了宋太宗年間,宋朝威逼黨項交出居住了三百多年的地盤,惹怒了黨項,由此兵連不解百年之久……
黨項先祖李繼遷攻下靈州後,揚言要攻環州和慶州,卻暗中移兵,一舉拿下了涼州,黨項騎兵威名大震。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逃走後又返回來,差人來說要向李繼遷投降。漢人謀士張浦擔心其中有詐,勸李繼遷不要納降。可李繼遷根本聽不進張浦的勸阻,並且把張浦打發回了靈州。
第二天早晨,李繼遷站在涼州城上,看著數萬吐蕃降兵耷拉著腦袋,走進城門。這時,一支利箭從吐蕃降兵中嗡地射出,正中李繼遷的左眼。李繼遷狼一樣嗷地嚎叫一聲,轟然倒地。吐蕃降兵紛紛抽出掩藏著的馬刀和弓箭,一擁而上,奪回了涼州城。李繼遷在侍衛的保護下,衝出吐蕃人的包圍,棄城而逃。
李繼遷知道自己中的是毒箭,很快就要死了,就把張浦叫到臥榻前,拉住他的手說,我沒有聽你的勸告,中了吐蕃人的奸計,很後悔啊!這些年,我們東伐西討,歷盡千辛萬苦,才在河西爭得一席之地。以我們目前的勢力,雖不能與宋遼抗衡,但隻要你能像輔佐我一樣輔佐我的兒子德明,在宋遼之間巧妙周旋,見機行事,就能保住我們的疆土。張浦含淚點頭。李繼遷話沒說完就死了。
李德明埋葬了父親,沒有馬上尋找吐蕃人復仇,而是聽從張浦的計謀,裝出一副戰敗逃亡的樣子,後撤了六十裏,沿途故意丟棄了許多刀箭營帳。他們在石羊河邊安營紮寨,喝酒狩獵,卻暗中派密探摸進西涼府,跟城內的黨項人秘密聯絡。吐蕃人嚴陣以待一個多月,首領潘羅支見黨項人沒有動靜,終於放鬆了警惕。這時李德明突然發兵,隻半天工夫就攻下西涼府,殺了潘羅支,報了殺父之仇。
接著,李德明開始實施“東和西戰”的戰略:與河東的宋朝講和,繼續向河西走廊進攻。他多次派密使東渡黃河,到汴梁斡旋,與宋人簽訂了“景德和約”。河東安定後,李德明帶領他的黨項騎兵,開始放心大膽地進攻富饒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由之路,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原歷代王朝戍邊軍隊所需的戰馬和糧草都要從這裏籌集。漢武帝時,漢人為聯合月氏國、烏孫國,共同打敗匈奴,不惜一切代價攻取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與西域的聯繫。
李德明心裏很清楚,要想謀取河西走廊,首先必須攻下河西走廊東部的第一道屏障:甘州。但是甘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攻取。他便派人聯合遼國,想兩麵夾擊甘州。誰知甘州回鶻可汗早就看出了這步棋,暗中派人收買了遼國皇帝,使得遼軍走到半道又返了回去。而李德明卻一直還蒙在鼓裏,率兵深入敵軍腹地孤軍奮戰,結果大敗而歸……一年後,李德明再次率兵進攻甘州,回鶻人堅守不出,等李德明疲憊不堪、放鬆警惕,夜裏卻出城突襲,打得李德明落花流水。攻不下甘州城,李德明誓不罷休。八個月後,再攻甘州。但行軍途中,大白天卻奇怪地看見了恆星,謀士張浦占卜不利,勸說李德明不可貿然進攻,李德明隻好撤兵。後來的十餘年裏,李德明先後十六次攻打甘州,但都沒有得手。甘州,成了李德明的一塊心病。
第二部分 第27節:11、羊血的用途(4)
李德明的兒子叫李元昊,圓臉高鼻,性情兇狠,胸有雄才大略,精通蕃漢文字。見父親多年攻不下甘州城,心裏不服,率領一萬騎兵,晝伏夜行,在回鶻人沒有一點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包圍了甘州城,隻用了短短七天時間,就拿下了甘州城。李德明對兒子刮目相看,立元昊為太子,同時把兵權交給了這個用兵詭秘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