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第四、五次戰役戰果不大。我部上陣地時,正是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敵人開始反攻,我軍向後撤退的時候。當時我軍指導思想還是以空間換取時間的運動戰的思想,各部隊都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致使敵人長驅直入。我感到再這樣退下去,敵人就有可能攻到平壤。所以,我師上陣地後就樹立了“堅守陣地,寸土必爭,決不後退一步”的思想。改變了以往部署,由運動戰轉為了陣地戰,有效地阻止了敵人的攻勢。我師首先在陣地上挖坑道、貓耳洞,後來在全線推廣,成為以後陣地戰的主要作戰形式。在防守中我師還主動出擊,相機將陣地向前推進15公裏,取得了較好的戰績。現在看來,這些決定是正確的,作為一個中高級指揮員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就是要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第三,通過總結,我係統學習了蘇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它雖然不適應朝鮮山地作戰,但對未來常規戰爭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這對進一步提高我的軍事指揮能力有一定幫助。第四,參加總結的成員都是各部隊的優秀軍事指揮員,他們均有較高的軍事指揮水平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大部分是老同誌,在為人處世方麵也堪稱楷模。如六十七軍軍長齊威同誌,五十四軍軍長藍文兆同誌,三十八軍副軍長江潮同誌,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我後來工作很有幫助。
9、入朝作戰的體會
我從1951年4月率領一四○師入朝作戰,至1954年9月回國,在朝鮮度過了三年零五個月。其間三次受領作戰任務,與美軍王牌部隊——美騎一師多次交手,雖然我們的武器裝備還不如他們,但我們以劣勢裝備戰勝了他們,圓滿完成了作戰任務。每當回憶起這段歷史,我就感到欣慰甚至自豪。就我個人來說,這是我幾十年的戰鬥歷程中最具有挑戰性的。我在極其複雜困難的情況下,麵對強敵和生疏的環境,有時作戰決心得不到直接領導的支持,甚至是反對的情況下,冒著風險頂著壓力,適時果敢地做出了後來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決定,取得了對戰局有重要影響的勝利。
一是在1951年6月,首先提出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誌願軍入朝初期的前五次戰役,基本上打的都是運動戰,1951年6月,誌願軍總部確定的也是“運動防禦與反擊相結合”的拉鋸戰。6月中旬,我們師受領作戰任務時,是處在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我軍後撤、敵人推進的情況下,十九兵團命令我師接替六十五軍防務,仍以“積極防禦的方針”阻敵繼續向西向北進犯,確保我臨津江以東陣地安全。按當時的理解,“積極防禦”就是運動防禦,以一部兵力阻敵一定時間,以時間換空間,然後退卻誘敵於我有利地區,再以進攻(反擊)消滅敵人。當時兄弟部隊介紹情況時談的也是這方麵的經驗,他們的作戰兵力也是按這樣部署的。例如配屬的炮兵即部署在遠離前沿10多公裏的兔山地區,並且還隨時準備後撤。
當時,我想,接防時的前沿距縱深的市邊裏城不足20公裏,離朝鮮首都平壤也隻有100多公裏,如果按原來的戰法,我們的防禦地帶,一旦被敵人突破,我軍後撤,就會直接使我軍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甚至會直接威脅平壤的安全。因此,必須守住現有陣地,這是關鍵的關鍵。那怎樣守住陣地呢?為此,我夜不能寐,反覆思考,最終決定:不論上級提出什麽樣的方針和兄弟部隊的做法怎樣,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為守住陣地,必須確立“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我首先在師黨委會上提出了這一問題,並強調還要下定“寸土必爭,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會上,雖然也有不同意見,有的同誌擔心“陣地防禦”不符合上級意圖,是冒險!但經過充分討論還是統一了認識。後來經過實戰檢驗,事實證明確立“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必要的。由於確立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我們沒有像兄弟部隊介紹的那樣,兵力部署前輕後重,而是在第一線部署了足夠的兵力,配屬的炮兵也相應地從原在臨津江以西兔山一帶,調整到臨津江以東,並選擇了多個前進的預備發射陣地。
由於確立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部隊一上陣地就不停地加修工事,在塹壕裏修貓耳洞,在貓兒洞的基礎上,再繼續不斷地深挖,便形成了坑道,並創造了坑道戰法。由於確立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加強培養了部隊英勇頑強、死打硬拚的戰鬥作風,抗擊敵人數倍於我的兵力,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火力支援下,輪番地集團衝擊,與敵反覆爭奪,即使在剩下一個人的情況下也要與敵血戰到底,沒有上級命令,絕不後撤半步。創造了在極其慘烈的情況下,外國人認為是“不可思議”、“難以理解”地“死守”住陣地的“奇蹟”,並且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功臣和戰鬥英雄。
三個月以後,即1951年9月,彭德懷司令員在一次作戰會議上,正式明確地提出,今後戰爭的樣式主要是“陣地攻堅與陣地防禦”,從而改變了“運動防禦與反擊相結合”的作戰樣式。這也證明我在此之前提出的“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必要的。
二是據情決定將防禦陣地向前推進5~15公裏。我師接防以後,依託陣地防禦,經過幾次粉碎敵人的試探性進攻,使敵人的主力未敢繼續推進。經偵察和捕俘了解,敵人白天進攻未能得逞後,晚上便撤回數公裏至10多公裏的陣地防守,敵我之間出現的緩衝區比較大,且敵人的前沿陣地防守也不夠嚴密。同時又了解到敵可能於8月3日換防(美騎一師接替二十五師,美三師接替土耳其旅)。我認為這是難得的好戰機,便據情決定將原防禦陣地向前推進,攻占敵部分前沿陣地,改善我之防禦態勢。經過周密的組織準備和部隊的英勇作戰,推進獲得了成功,一舉攻占敵夜月山、天德山、272高地等一線陣地。右翼四二○團推進5~10公裏,左翼四一九團推進15公裏,進逼鐵原以西漣川以北,直接威脅敵前沿及鐵原至漣川的交通運輸安全。不但擴大了戰場空間,在改退為進中奪取了四五百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且還完全改變了我背水作戰的局麵,為準備中的第六次戰役和後來粉碎敵人“秋季攻勢”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推進,也就不可能有後來在粉碎敵人的“秋季攻勢”中的激戰4晝夜斃敵800的“天德山英雄連”,以及345.6高地頑強防守、上浦坊南山殲敵建製整連等戰例,因為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推進前的敵人陣地或緩衝區。
第三,通過總結,我係統學習了蘇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它雖然不適應朝鮮山地作戰,但對未來常規戰爭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這對進一步提高我的軍事指揮能力有一定幫助。第四,參加總結的成員都是各部隊的優秀軍事指揮員,他們均有較高的軍事指揮水平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大部分是老同誌,在為人處世方麵也堪稱楷模。如六十七軍軍長齊威同誌,五十四軍軍長藍文兆同誌,三十八軍副軍長江潮同誌,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我後來工作很有幫助。
9、入朝作戰的體會
我從1951年4月率領一四○師入朝作戰,至1954年9月回國,在朝鮮度過了三年零五個月。其間三次受領作戰任務,與美軍王牌部隊——美騎一師多次交手,雖然我們的武器裝備還不如他們,但我們以劣勢裝備戰勝了他們,圓滿完成了作戰任務。每當回憶起這段歷史,我就感到欣慰甚至自豪。就我個人來說,這是我幾十年的戰鬥歷程中最具有挑戰性的。我在極其複雜困難的情況下,麵對強敵和生疏的環境,有時作戰決心得不到直接領導的支持,甚至是反對的情況下,冒著風險頂著壓力,適時果敢地做出了後來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決定,取得了對戰局有重要影響的勝利。
一是在1951年6月,首先提出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誌願軍入朝初期的前五次戰役,基本上打的都是運動戰,1951年6月,誌願軍總部確定的也是“運動防禦與反擊相結合”的拉鋸戰。6月中旬,我們師受領作戰任務時,是處在第五次戰役即將結束,我軍後撤、敵人推進的情況下,十九兵團命令我師接替六十五軍防務,仍以“積極防禦的方針”阻敵繼續向西向北進犯,確保我臨津江以東陣地安全。按當時的理解,“積極防禦”就是運動防禦,以一部兵力阻敵一定時間,以時間換空間,然後退卻誘敵於我有利地區,再以進攻(反擊)消滅敵人。當時兄弟部隊介紹情況時談的也是這方麵的經驗,他們的作戰兵力也是按這樣部署的。例如配屬的炮兵即部署在遠離前沿10多公裏的兔山地區,並且還隨時準備後撤。
當時,我想,接防時的前沿距縱深的市邊裏城不足20公裏,離朝鮮首都平壤也隻有100多公裏,如果按原來的戰法,我們的防禦地帶,一旦被敵人突破,我軍後撤,就會直接使我軍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甚至會直接威脅平壤的安全。因此,必須守住現有陣地,這是關鍵的關鍵。那怎樣守住陣地呢?為此,我夜不能寐,反覆思考,最終決定:不論上級提出什麽樣的方針和兄弟部隊的做法怎樣,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為守住陣地,必須確立“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我首先在師黨委會上提出了這一問題,並強調還要下定“寸土必爭,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會上,雖然也有不同意見,有的同誌擔心“陣地防禦”不符合上級意圖,是冒險!但經過充分討論還是統一了認識。後來經過實戰檢驗,事實證明確立“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必要的。由於確立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我們沒有像兄弟部隊介紹的那樣,兵力部署前輕後重,而是在第一線部署了足夠的兵力,配屬的炮兵也相應地從原在臨津江以西兔山一帶,調整到臨津江以東,並選擇了多個前進的預備發射陣地。
由於確立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部隊一上陣地就不停地加修工事,在塹壕裏修貓耳洞,在貓兒洞的基礎上,再繼續不斷地深挖,便形成了坑道,並創造了坑道戰法。由於確立了“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加強培養了部隊英勇頑強、死打硬拚的戰鬥作風,抗擊敵人數倍於我的兵力,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火力支援下,輪番地集團衝擊,與敵反覆爭奪,即使在剩下一個人的情況下也要與敵血戰到底,沒有上級命令,絕不後撤半步。創造了在極其慘烈的情況下,外國人認為是“不可思議”、“難以理解”地“死守”住陣地的“奇蹟”,並且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功臣和戰鬥英雄。
三個月以後,即1951年9月,彭德懷司令員在一次作戰會議上,正式明確地提出,今後戰爭的樣式主要是“陣地攻堅與陣地防禦”,從而改變了“運動防禦與反擊相結合”的作戰樣式。這也證明我在此之前提出的“陣地防禦”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必要的。
二是據情決定將防禦陣地向前推進5~15公裏。我師接防以後,依託陣地防禦,經過幾次粉碎敵人的試探性進攻,使敵人的主力未敢繼續推進。經偵察和捕俘了解,敵人白天進攻未能得逞後,晚上便撤回數公裏至10多公裏的陣地防守,敵我之間出現的緩衝區比較大,且敵人的前沿陣地防守也不夠嚴密。同時又了解到敵可能於8月3日換防(美騎一師接替二十五師,美三師接替土耳其旅)。我認為這是難得的好戰機,便據情決定將原防禦陣地向前推進,攻占敵部分前沿陣地,改善我之防禦態勢。經過周密的組織準備和部隊的英勇作戰,推進獲得了成功,一舉攻占敵夜月山、天德山、272高地等一線陣地。右翼四二○團推進5~10公裏,左翼四一九團推進15公裏,進逼鐵原以西漣川以北,直接威脅敵前沿及鐵原至漣川的交通運輸安全。不但擴大了戰場空間,在改退為進中奪取了四五百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且還完全改變了我背水作戰的局麵,為準備中的第六次戰役和後來粉碎敵人“秋季攻勢”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推進,也就不可能有後來在粉碎敵人的“秋季攻勢”中的激戰4晝夜斃敵800的“天德山英雄連”,以及345.6高地頑強防守、上浦坊南山殲敵建製整連等戰例,因為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推進前的敵人陣地或緩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