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朝鮮臨津江兩岸,鏖戰美國王牌軍


    1、集結北上,抗美援朝


    1950年6月,韓戰爆發時,我正帶著部隊在湘西剿匪。朝鮮的局勢隨著美軍的介入,越來越嚴峻。到了9月,麥克阿瑟指揮所謂“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很快越過三八線,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著我國的安全。1950年10月,我國政府決定組成誌願軍入朝參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下旬,第一批部隊入朝參戰,立即給美韓部隊以迎頭痛擊,經過一、二、三、四次戰役,將敵人趕回三八線以南,並占領漢城,取得了第一階段作戰的勝利,狠狠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將戰線大體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為了打敗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徹底勝利,中央軍委決定繼續從國內增調部隊入朝,實行輪番作戰。1951年2月12日,中央軍委命令我四十七軍:“為了粉碎敵之企圖,堅持長期作戰,以達大量消滅敵人,完全解決朝鮮問題之目的,決定採取輪番作戰方針,組織第二番誌願軍入朝作戰”,並令我軍2月底集結武漢,3月北上。當時我師正分散在湘西8個縣,有些地區分散以班、排為單位,執行清剿殘匪的任務。時間倉促,任務緊急,而部隊又高度分散,指揮交通極為不便。受令後我們及時組織部隊就地收攏集結,以連、營為單位向指定地點集結。


    我師於2月15日奉命由湘西芷江、會同、靖縣、晃縣、黔陽等縣出發,告別湘西人民,徒步行軍,經安江、洞口、大坪、邵陽等地,於2月20日到達湘潭地區集結。


    為適應抗美援朝作戰的需要,四十七軍曹裏懷軍長、周赤萍政委經反覆考慮,對我一四○師各級領導班子進行重大調整,將師、團領導班子中一些年齡較大的同誌調出,補充一些年富力強的同誌到各級領導崗位中,並任命我為副師長、代理師長。我是1949年底剛從四一八團團長升任一四○師參謀長,不到一年又任命我為副師長、代理師長。自1949年4月劉轉連師長調離四十七軍後,到1950年11月任命我代理師長,前後一年半的時間裏,軍先後調離三任師長。接任劉轉連的劉子雲師長半年後調任軍參謀長;繼任蔣克誠師長不到半年也調任軍副參謀長;原四一九團團長陳福章接任師長後,未到職即調到長山列島任軍校校長,由我代理師長。軍首長為了便於我在全師開展工作,在此次調整中,還將一些資歷比我老的幹部調離,如師政委調任軍政治部主任,新任師參謀長、政治部主任以上幹部,全部由一四○師所轄三個團的年輕主官擔任。從這次調整中可以看出組織上對我的重視、信任。我深感責任重大,隻有努力做好工作,才不辜負上級領導的信任和期望。同時,我也感到壓力很大,因為我們的作戰對象是以號稱武裝到牙齒的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同於以往的日本軍隊和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這對我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努力學習和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通過在戰爭中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軍事鬥爭經驗。此時,我帶領的一四○師這支部隊又是抗戰勝利後我在東北參與組建,並培養訓練和指揮的部隊,我對這支部隊非常了解,對它的戰鬥力充滿信心。我想有黨的正確領導,上級的正確指揮,先期入朝部隊的作戰經驗,我有信心和決心帶領全師打好出國作戰的每一仗,與兄弟部隊一起打敗美帝國主義,用實際行動保衛我們年輕的共和國。


    作為一個軍人,我也很想帶部隊入朝參戰,在戰爭中鍛鍊提高自己,在保衛祖國的戰鬥中實現軍人的價值。我自從17歲到黃埔軍校學習軍事,抱負就是為著打敗列強。畢業以後,先後同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軍隊作戰,並戰勝了他們。能同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列強部隊較量,戰勝他們,也是我的抱負和希望。一四○師新組建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精幹、有朝氣、有戰鬥力的班子。這個班子好就好在有一個好班長——政委趙平同誌。趙平是河南滎陽縣人,畢業於河南開封師範學校。1936年,他在河南閿鄉縣(今屬靈寶)小學以教務主任的公開身份做抗日統一戰線工作。1938年春,他到延安抗大學習,畢業後奔赴抗日前線,轉戰南北,一步一步擢升為一四○師政委。趙平為人作風正派,堅持原則,團結同誌,對軍事主官的作戰指揮堅決支持。1964年,趙平從四十七軍副政委崗位上轉業到第二機械工業部任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夫人張銘鬲和幾個孩子都跟著遭殃。張銘鬲被發配到陝西省合陽五七幹校勞動,兩個孩子趙小平和趙誌強在幹校放羊,另一個兒子趙誌堅也被送去勞動。1970年四十七軍由湖南移防陝西,軍部駐臨潼,我得知張銘鬲的情況後,驅車從臨潼到合陽,看望張銘鬲母子,並把三個孩子都帶到軍裏,讓他們參軍,把他們保護起來,也算是對老友亡靈的一點安慰吧。


    我和趙平相處多年,他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對一些重大軍事行動和作戰部署,考慮成熟後,敢於做決定,敢於負責任。如入朝後在鐵原西北地區與敵爭奪緩衝區時,我主張將陣地向前推進15公裏,當時上下級均有不同意見,但趙平經過反覆思考後,堅決支持我的建議。有人怕軍裏有意見,趙平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隻要對整個戰局有利,我們就幹。如果上級怪罪下來,我是黨委書記,由我負責,要處分就處分我,要撤職就撤我的職。”他的氣節風範,使我非常感動,也激勵我加倍地努力,幹好工作。我經常想,也經常同一些老同誌講,我之所以在軍事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績,主要是遇到了兩個好政委。當團長時,遇到好政委楊敏同誌,當師長時遇到好政委趙平同誌,他們在重大軍事指揮決策上,都積極支持我,並主動承擔責任。如有不同意見,也能坦誠相見,同我交換意見取得共識。我們之間互相信任、團結,和他們一起工作、生活,都感到有依靠。在戰爭年代條件很艱苦,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困難和危險隨時相伴著我們,但我現在想起來仍很留戀那十幾年的戰鬥生活,比起以後住大都市、出有車、食有魚的生活,更感覺愉快幸福。現在回想起那十多年的戰鬥生活,同老夥伴、老戰友們在一個鍋裏吃飯、一個炕上睡覺,仍會令我興奮。那是多麽值得懷念的一段既艱苦危險又愉快幸福的經歷。他們使我魂牽夢繞,終生難忘,經常夜不能寐。這些老戰友有的在戰場上為國捐軀,也有的像趙平同誌一樣在“文革”中被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我在四一八團任團長時的政委楊敏就是因工作上受壓抑,不得誌,憂鬱得病而去。楊敏同誌是湖北宣恩人,1920年出生,比我小三歲,1934年入伍,參加了長征,1945年日本投降後隨部隊進入東北,1947年9月到四一八團任政委,和我一起工作,1950年調到一四一師,歷任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職。後來又調任一三九師師長、五十五軍參謀長、副軍長,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現在寫回憶錄,想起當年和我一起在師、團領導崗位上的戰友,我內心非常辛酸。1951年3月,我師在湘潭進行了一個月的整訓。整訓期間部隊補充了兵員和武器裝備,調整了編製。我師不僅齊裝滿員,除原來所屬的四一八、四一九、四二○三個團外,還增編了一個補訓團,增補4000多名新兵。他們大都是由湘西各級政府動員參軍的。以前有句老話稱“無湘不成軍”,而湘西人又生性勇猛。這批新兵參軍前大都有被匪首惡霸裹脅入夥的經歷,打過仗,放過槍,不像一般老百姓一聽到槍響就害怕,因此單兵作戰能力強,比其他省剛參軍的農民勇敢,能吃苦。他們在抗美援朝中立功的特別多,有很多入伍時年僅十六七歲的小孩經過戰場上的生死考驗,回國後大多提職當了幹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黎原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原並收藏黎原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