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野平問:“嫂子,怎麽不見陳副團長的妻子?”閔淑蘭嘆了口氣,說:“我之所以能夠在這裏住下去,全都是因為我上過幾日學,識得些字,在這裏教幾個小孩讀書,靠著微薄的收入聊以度日。程靜卻沒有上過學,不識得字。以前,她全家每日就靠她父親在碼頭上裝卸貨物賺的血汗錢過日子,或許是陳副團長臨行之前過於匆忙,也沒有留下些錢,房主又總催要房租,程靜沒辦法,就將所有的家俬都折賣了,付了幾個月的房租錢,最後隻剩下一身花洋布長袍和一對銀耳環,回娘家去了。”


    向野平微微點頭,又問:“請問,程靜的娘家住在哪裏?”閔淑蘭搖搖頭,說:“如果你們隻是想去看望她,就請你們不要去了。”向野平問:“為什麽?”閔淑蘭滴下幾滴眼淚,哽咽地說:“程靜回了娘家,我考慮她家境困難,就想把敬芝留下的積蓄分給她一些。哪知道我去了一問,程靜又被他父親賣了。隻是這次沒有賣上好價錢。”向野平緊皺眉頭,不住地說:“怎麽會是這樣?”程靜說:“程靜的兩個弟弟幼小,還不懂事,她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兵荒馬亂的時候,他父親也賺不到幾個血汗錢。當初,他父親就是迫於……程靜回了娘家,就更讓娘家難過活了。我聽說,她父親將她賣個了一位鹽商。程靜,跟著鹽商去了重慶。”


    劉大力和向野平辭別了閔淑蘭,走在古裕鎮內的青石板路上,都默然無語。


    回到臨時團部,劉大力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就是為了這些女人,也得拚了命打下去。”向野平摘下帽子,扔到桌子上,氣憤地說:“可是女人,卻像牲畜一樣被賣來賣去!”劉大力抬頭看著向野平。向野平解開了上衣的扣子,雙手叉在腰間,臉因為氣憤而紅漲。


    劉大力冷笑著說:“嘿嘿,打了這些年仗,想不到你還是這麽書生意氣啊。”向野平轉過頭,看著劉大力,問:“我怎麽書生意氣了?”劉大力轉過頭,望著窗外,沉聲說:“窮人沒了活路,賣兒賣女的事,我見得多了。你見過爹娘把親生女兒賣到窯子裏當婊子的事嗎?哼,我就見過。”向野平說:“豈有此理,這樣的父母還算人嗎?”劉大力冷笑著說:“你說,程靜她爹,能夠眼看著一家老小餓死嗎?”


    劉大力有些激憤,用手敲打著桌子,說:“媽拉個屄的,就這個世道,日本鬼子都把刀壓在脖子上了,前方的弟兄們在拚了命打鬼子,後方的大老爺們,卻還在想方設法剋扣弟兄們的糧餉。那麽還有誰會去在乎窮人的死活?兵荒馬亂的,窮人除了賣自己的女兒,還能有啥活路?”向野平低下頭,坐到椅子上,喃喃地說:“唉,怎麽會這樣?”劉大力嘆了口氣,微微搖頭,說:“以前,我當兵扛槍是為了吃口飽飯,立軍功,然後當官發財,光宗耀祖,可是仗越打越心寒。現今我終於想明白了,我是在為受苦受難的老百姓打仗,也就是為了咱爹娘打仗,為了兒孫打仗。”


    向野平抬起頭,看著劉大力。劉大力的臉上,盡是忿懣不平之色。向野平暗暗真心地佩服起劉大力來。以前,向野平以為劉大力不過是沒什麽文化的農民,當兵打仗的目的也很世俗,隻是為了吃口飽飯,最高的追求也不過是當官發財、光宗耀祖,心裏根本沒有什麽家國之念,可是劉大力激憤之下的幾句話,竟然讓向野平有茅塞頓開之感。入伍數年,向野平見多了國民革命軍內派係林立、明哲保身、各自為政、彼此傾軋的現象,而軍隊內掌實權者營私舞弊、剋扣糧餉,已是公開的秘密,更有甚者倒賣抗戰物資,大發國難財,都讓向野平苦悶彷徨,曾無數次地想過為什麽還要為這樣的政府打仗,為這樣的國家打仗。而劉大力寥寥數語,就說出了讓向野平解開困惑的道理。


    向野平真誠地說:“團長,你說得對。我們不是為這個吏治腐敗的政府打仗,我們是為了我們的中國打仗,為了身邊的老百姓打仗,更是為了我們的兒孫打仗。中國,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中國。我們是男人,日本人要侵略我們的國家,要屠殺我們的親人,我們就得豁出命和他們血戰到底!”劉大力笑笑,說:“俺們東北有句俗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蹓蹓’。媽拉個巴子的,我就不信那些見了鬼子就腿抽筋骨頭軟的傢夥能趕跑小鬼子。現今誰是爺們,誰是孬種,就要到戰場上見真章!”向野平站起身,說:“守家衛國,靠地就是滿腔熱血的鐵血男兒!”劉大力說:“我是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莊稼漢,說不出治理國家的道理,但我知道,既然扛槍打仗,就決不能向咱們的對手服軟。軍人,隻能站著死,決不能跪著生!”


    劉大力率領部隊,一路向西南進發,來到廣西柳州。在廣西柳州整訓近一年後,劉大力又奉命率領隊伍前往雲南省楚雄。


    進入雲南省之後,劉大力和團裏的許多士兵,都以為進入了人間仙境。


    眼中所見,到處都是無盡的綠色,到處都是美麗的鮮花。湛藍的天空,似乎異常的寥闊清遠,潔淨的白雲,如同堆壘在天空的晶瑩的白玉,高大的說不出名字的樹木,寬大的葉子微微下垂,綠得似乎要滴下水珠,處處的溪水,都清澈的可以看到水中靈動的遊魚和水底潔淨的石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烽火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戈並收藏抗日烽火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