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皇帝也瘋狂:歷史上的玩鬧皇帝 作者:陳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在公元前209年的沙丘,趙高的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報。他成功的扣下了秦始皇命令扶蘇即位的遺詔,成功地說服了手握大權的丞相李斯,與他聯合起來,推舉自己的學生胡亥登上了皇位。憑藉著胡亥對他的信任,他已經站在秦朝權力的頂峰了。
趙高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他對秦國的法律能夠倒背如流,這在“以法治國”的秦朝,無疑就是掌握了全部國政的要害。他也精通文字,曾經和李斯、胡毋敬一起對秦國的法定文字小篆作過整理,還寫有《爰歷篇》作為人們臨摹的範本。他心思機敏,能夠冷靜而迅速地把握局勢,這從他勸誘李斯擁護胡亥的那段說辭中就可看出。以他的才華,再加上秦二世對他言聽計從,如果想輔助秦二世作一代明主,使秦朝政治清明,國力日盛,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這麽回事。趙高似乎在用他的全部才華,把秦朝推向滅亡的深淵。
在秦二世由於皇位來得不正而感到憂慮時,趙高很聰明地把這種憂慮轉移為對秦朝宗室的深刻猜忌。於是大屠殺開始:殺秦大公子扶蘇,殺秦大將軍蒙恬,殺秦宗室公子公主,殺秦文臣武將,殺秦大丞相李斯,直至殺到秦二世胡亥自己。一路殺下來,殺得大秦帝國廟堂之上幾乎是空無一人。如果趙高存心復仇,看到這種情況一定十分快意。那個暴君秦始皇害得他滅國毀身,那他就把他的子孫幾乎殺光,讓他的社稷一朝傾危。
於是他對秦二世的胡作非為推波助瀾,讓他繼續大修阿房宮、秦始皇陵,效法秦始皇四處巡遊,橫徵暴斂,濫用民力,弄得天下人怨聲載道,紛紛逃亡,後來更引起了叛亂。而這或許正是趙高盼望的。所以他會對平叛有功的大將章邯百般猜忌,使他為了避禍竟投降了項羽。當關中義軍聲勢日盛,咄咄逼人的時候,就連昏庸得不太管事的秦二世都表示憂慮,出言相問,他卻輕描淡寫地說:“都是些小股盜賊,各地已經抓捕幹淨了。這點小事陛下不用憂慮。”
不過這都是猜測,根據現有的史料,我們也不能確定趙高所做的這一切,究竟是為了復仇,還是僅僅出於身為宦官的變態心理。但是,史書中卻有一條記載,似乎能夠給我們一個可能的答案。
根據《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和《高祖本紀》,趙高和劉邦有過盟約,他要滅掉秦國的宗室,條件就是在關中稱王。當時義軍蜂起,六國之後已經紛紛獨立,作為趙國王室後裔的趙高,或許也會有一絲興復故國的念頭,於是他逼殺了秦二世。隻是,趙高或許忽略了一個問題,身為宦官,又如何稱王呢。
於是,秦二世死後,趙高毫不客氣地將皇帝用的玉璽佩帶在身上。但是左右百官並不聽從他,皇帝的宮殿又好幾次要坍毀似的,趙高覺得這是上天的意思,不允許他稱王稱帝,又看到群臣們也不會答應,隻好作罷,改立子嬰為秦王。後來他雖然被子嬰設計殺死,但秦朝也就隨即滅亡了。不論趙高是個禍國的權奸,還是復仇的義士,他都已經達到了目的。而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也隻能讓我們隔著兩千多年的煙塵,去慢慢猜測了。
望夷宮中鹿為馬(1)
秦二世無疑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在做公子的時候就有些胡鬧。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也參加。按照製度規定,秦指鹿為馬臣下朝見皇帝,入殿前必須脫掉鞋子,放在殿外階上。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早早吃飽了,便藉故退席,借著酒勁,把參加酒宴的群臣擺放得整整齊齊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由此可見其頑劣。不過他荒唐起來,卻理由多多,頗為“有根有據”的。起初趙高勸他篡位,就是靠著一通引經據典的“政治課”才把他說服。自從當了皇帝,他更把這注重理論的優點發揚光大,為自己的胡作非為,找出了充分的“理論根據”。
他先抬出韓非子來:說他聽說韓非子說過啦,上古那些帝王,比如堯舜大禹之類的,都為了天下殫精竭慮,累得自己灰溜溜的。但他並不想從此得出自己應該勤儉辛勞的結論,而是認為自己既然做了偉大秦王朝的聖明君主,自然要比那些人強,應該“肆意極欲”。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才算不白當了這皇帝。所以窮奢極侈,橫徵暴斂都是理所應當的。小民要造反,那就是成心不讓我這皇帝做得舒服,於是就要嚴刑酷法,好讓他們不敢搗亂。
如此“高明”的理論,真不愧是昏君中的荒淫有理的理論家。他這套理論還得到了寵臣趙高的積極響應。於是秦二世便高興地把理論付諸實踐,荒唐玩鬧了起來。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伐匈奴、征百越、修馳道、建
長城、造阿房宮、數次巡遊,對國力損耗很大,早就弄得民生凋敝,怨聲載道了。秦二世登基,不但不加以改正,與民休息。反而變本加厲,更加徵發無度,徭役無常,壯丁不夠,甚至繼之以婦女。於是越發弄得民不聊生。秦始皇死去的時候,他生前修造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地都還沒有建好。秦二世即位,就繼續大量徵發全國的民夫加以修造。而且在驪山陵墓修好之後,把那些修墓的工匠都活活地封閉在裏麵。他又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鹹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鹹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鹹陽周圍三百裏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攜帶。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趙高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他對秦國的法律能夠倒背如流,這在“以法治國”的秦朝,無疑就是掌握了全部國政的要害。他也精通文字,曾經和李斯、胡毋敬一起對秦國的法定文字小篆作過整理,還寫有《爰歷篇》作為人們臨摹的範本。他心思機敏,能夠冷靜而迅速地把握局勢,這從他勸誘李斯擁護胡亥的那段說辭中就可看出。以他的才華,再加上秦二世對他言聽計從,如果想輔助秦二世作一代明主,使秦朝政治清明,國力日盛,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這麽回事。趙高似乎在用他的全部才華,把秦朝推向滅亡的深淵。
在秦二世由於皇位來得不正而感到憂慮時,趙高很聰明地把這種憂慮轉移為對秦朝宗室的深刻猜忌。於是大屠殺開始:殺秦大公子扶蘇,殺秦大將軍蒙恬,殺秦宗室公子公主,殺秦文臣武將,殺秦大丞相李斯,直至殺到秦二世胡亥自己。一路殺下來,殺得大秦帝國廟堂之上幾乎是空無一人。如果趙高存心復仇,看到這種情況一定十分快意。那個暴君秦始皇害得他滅國毀身,那他就把他的子孫幾乎殺光,讓他的社稷一朝傾危。
於是他對秦二世的胡作非為推波助瀾,讓他繼續大修阿房宮、秦始皇陵,效法秦始皇四處巡遊,橫徵暴斂,濫用民力,弄得天下人怨聲載道,紛紛逃亡,後來更引起了叛亂。而這或許正是趙高盼望的。所以他會對平叛有功的大將章邯百般猜忌,使他為了避禍竟投降了項羽。當關中義軍聲勢日盛,咄咄逼人的時候,就連昏庸得不太管事的秦二世都表示憂慮,出言相問,他卻輕描淡寫地說:“都是些小股盜賊,各地已經抓捕幹淨了。這點小事陛下不用憂慮。”
不過這都是猜測,根據現有的史料,我們也不能確定趙高所做的這一切,究竟是為了復仇,還是僅僅出於身為宦官的變態心理。但是,史書中卻有一條記載,似乎能夠給我們一個可能的答案。
根據《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和《高祖本紀》,趙高和劉邦有過盟約,他要滅掉秦國的宗室,條件就是在關中稱王。當時義軍蜂起,六國之後已經紛紛獨立,作為趙國王室後裔的趙高,或許也會有一絲興復故國的念頭,於是他逼殺了秦二世。隻是,趙高或許忽略了一個問題,身為宦官,又如何稱王呢。
於是,秦二世死後,趙高毫不客氣地將皇帝用的玉璽佩帶在身上。但是左右百官並不聽從他,皇帝的宮殿又好幾次要坍毀似的,趙高覺得這是上天的意思,不允許他稱王稱帝,又看到群臣們也不會答應,隻好作罷,改立子嬰為秦王。後來他雖然被子嬰設計殺死,但秦朝也就隨即滅亡了。不論趙高是個禍國的權奸,還是復仇的義士,他都已經達到了目的。而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也隻能讓我們隔著兩千多年的煙塵,去慢慢猜測了。
望夷宮中鹿為馬(1)
秦二世無疑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在做公子的時候就有些胡鬧。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也參加。按照製度規定,秦指鹿為馬臣下朝見皇帝,入殿前必須脫掉鞋子,放在殿外階上。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早早吃飽了,便藉故退席,借著酒勁,把參加酒宴的群臣擺放得整整齊齊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由此可見其頑劣。不過他荒唐起來,卻理由多多,頗為“有根有據”的。起初趙高勸他篡位,就是靠著一通引經據典的“政治課”才把他說服。自從當了皇帝,他更把這注重理論的優點發揚光大,為自己的胡作非為,找出了充分的“理論根據”。
他先抬出韓非子來:說他聽說韓非子說過啦,上古那些帝王,比如堯舜大禹之類的,都為了天下殫精竭慮,累得自己灰溜溜的。但他並不想從此得出自己應該勤儉辛勞的結論,而是認為自己既然做了偉大秦王朝的聖明君主,自然要比那些人強,應該“肆意極欲”。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才算不白當了這皇帝。所以窮奢極侈,橫徵暴斂都是理所應當的。小民要造反,那就是成心不讓我這皇帝做得舒服,於是就要嚴刑酷法,好讓他們不敢搗亂。
如此“高明”的理論,真不愧是昏君中的荒淫有理的理論家。他這套理論還得到了寵臣趙高的積極響應。於是秦二世便高興地把理論付諸實踐,荒唐玩鬧了起來。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伐匈奴、征百越、修馳道、建
長城、造阿房宮、數次巡遊,對國力損耗很大,早就弄得民生凋敝,怨聲載道了。秦二世登基,不但不加以改正,與民休息。反而變本加厲,更加徵發無度,徭役無常,壯丁不夠,甚至繼之以婦女。於是越發弄得民不聊生。秦始皇死去的時候,他生前修造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地都還沒有建好。秦二世即位,就繼續大量徵發全國的民夫加以修造。而且在驪山陵墓修好之後,把那些修墓的工匠都活活地封閉在裏麵。他又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鹹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鹹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鹹陽周圍三百裏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攜帶。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