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臉色蒼白、身體消瘦、精神疲憊不堪的斯巴達克思,在他的軍隊前麵出現了。他那坦率而又崇高的臉上,留下了痛苦的烙印。那是他的戰士的可恥行為促成的。他的眼睛是紅的,眼皮是腫的,那是長久地痛哭的結果。斯巴達克思一出現,懺悔的呼喊和對他表示敬愛的叫聲就變得格外響亮了。
斯巴達克思做了一個想跟大家說話的手勢。當大家靜下去以後,他開始嚴厲地斥責各軍團違法亂紀的行動。他說,由於他們卑劣的行為,他們已經不是追求自由的真正的人,而是一批最下賤的專幹壞事的盜匪,如果他們不能把無限製的全權付託給他,使他能用任何刑罰處置搶劫和叛亂的教唆者,他堅決不願意繼續負起指揮的責任,而且也不願意再隨著他們一起前進了。
最後,直到所有的軍團一致同意了斯巴達克思的要求,他才重新負起了指揮的責任。接著,他開始用嚴厲的手段使角鬥士心中快要熄滅的責任感重新燃燒起來,而且使他們自覺地認識到在軍隊中建立嚴明紀律的必要性。
他判處努米底亞人奧爾齊爾死刑,因為他是所有軍團指揮員中最蠻橫最不服從命令的人。他在倍爾蒂諾爾犯下了可恥的罪行,玷汙了他自己的身分。斯巴達克思當著所有的軍團,命令奧爾齊爾軍團中的努米底亞戰士,把他們的指揮官釘上十字架。接著,色雷斯人又命令戰士們鞭打另外兩個軍團指揮官,把他們逐出營壘,那兩個指揮官就是:高盧人阿爾維尼烏斯和沙姆尼特人凱烏新·康尼克斯。除此之外,斯巴達克思又下令把兩百二十名角鬥士釘上十字架,因為他們的同伴證實,他們在劫掠居民的時候,曾經犯下了野獸一股殘酷的罪行。
斯巴達克思執行了這些刑罰以後,便解散了所有軍團,予以重新改編。但不再按照民族區分,相反地,現在的每一個中隊和每一個大隊中,包括了適當數量的不同民族的戰士。這樣,在一百二十人的中隊中,現在包括四十個高盧人,三十個色雷斯人,二十個沙姆尼特人,十個伊裏利亞人,十個希臘人和十個阿非利加人。
這樣一來,改編了的大軍一共劃分為十四個軍團,下列各角鬥士被委派為新軍團的指揮官:
第一軍團——勃烈單維爾,高盧人。
第二軍團——菲薩朗尼烏斯,愛庇魯斯人。
第三軍團——卡斯杜斯,高盧人。
第四軍團——奧納齊烏斯,沙姆尼特人。
第五軍團——梅賽姆勃利烏斯,色雷斯人。
第六軍團——裏維烏斯·葛朗台尼烏斯,沙姆尼特人。
第七軍團——伊杜梅依,色雷斯人。
第八軍團——鮑爾托利克斯,高盧人。
第九軍團——阿爾塔克斯,色雷斯人。
第十軍團的指揮官委任了勇敢的馬其頓人埃羅斯頓。
第十一軍團的指揮官是努米底亞人維斯巴爾德。他是一個嚴厲、認真、外貌威風凜凜、蔑視一切危險的人。第十二軍團的指揮官是埃裏亞爾,那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無畏的高盧角鬥士,五十歲的他身上就有五十處劍傷。率領第十三軍團的指揮官是-個年青的伊裏利亞人,他隻有二十五歲,名叫台烏洛比克斯。他的出身很高貴,生在裏布爾尼亞一個富裕家庭裏,後來淪為羅馬人的奴隸,被出賣為角鬥士。這個伊裏利亞人跟葛拉尼克斯有深摯的友誼,以驚人的勇敢著名;被委派為第十四軍團也是最後一個軍團的指揮官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相貌粗野、滿生著大鬍子的高盧人。他的名字叫做印杜提奧瑪爾。他在軍中以非凡的力氣和勇敢著名,那使他在他的同族人中間負有很大的威望。
斯巴達克思把所有這些軍團分成三個軍:第一軍包括最前麵的六個軍團,它的司令官由克利克薩斯擔任;第二軍包括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軍團,由葛拉尼克斯統率;第三軍包括最後的四個軍團,由阿爾托利克斯擔任司令官。
那支包括八千人的騎兵隊,仍舊由瑪米裏烏斯繼續擔任指揮官。
斯巴達克思在完成了改編軍隊的工作以後,堅決認為必須在進軍羅馬之前加強和鞏固這些新的軍團。他率領著它們從阿利明納經過薛帕朗尼烏斯大議場和阿萊季亞,用短程的行軍向烏姆勃裏亞省進發,使戰士們有時間互相熟識,也同樣地讓他們逐漸熟識他們的新指揮官。
這時候,角鬥士軍隊搶劫賽諾人的消息已經傳到了羅馬,那些消息被大大地誇大了,因而羅馬人一聽到角鬥士的名字,就感到極其憎恨,而且也感到非常害怕。居民們的恐懼和波動愈來愈厲害了。護民官們也開始在大議場上大喊大叫,說是考慮怎樣把祖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
元老院召開了會議。一部分人對過去元老院把一些庸碌無能的統帥派去征討角鬥士表示遺憾,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使他們到現在不得不認真地重新考慮對付角鬥士叛亂的辦法。這一叛亂本來是不值一笑的,但到了現在已轉變為真正的戰爭,威脅了羅馬本身的生存。另一部分人卻高喊,"局勢既然已經發展到這麽可恥的地步,發動全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去討伐角鬥士的時候已經到了。"
但從另一方麵說,元老院明白:兩個吃敗仗的現任執政官,曾經可恥地被斯巴達克思迎頭擊潰,而兩個新近當選的下一年的執政官,其中的一個也曾被角鬥士打敗,另一個也由於不懂軍事不能對他有過高的希望。因此元老院在考慮了這一切情況以後就發布了"約束令"("senatusconsultum"),禁止執政官幹涉這一戰爭。他們準備把進行戰爭的任務交給一位經驗豐富的統帥,讓他統率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賦予他無限的大權,使他可以迅速地打敗斯巴達克思——這個大膽的角鬥士對他過去獲得的好多次勝利還不滿足,現在竟敢來威脅羅馬的城牆了。
斯巴達克思做了一個想跟大家說話的手勢。當大家靜下去以後,他開始嚴厲地斥責各軍團違法亂紀的行動。他說,由於他們卑劣的行為,他們已經不是追求自由的真正的人,而是一批最下賤的專幹壞事的盜匪,如果他們不能把無限製的全權付託給他,使他能用任何刑罰處置搶劫和叛亂的教唆者,他堅決不願意繼續負起指揮的責任,而且也不願意再隨著他們一起前進了。
最後,直到所有的軍團一致同意了斯巴達克思的要求,他才重新負起了指揮的責任。接著,他開始用嚴厲的手段使角鬥士心中快要熄滅的責任感重新燃燒起來,而且使他們自覺地認識到在軍隊中建立嚴明紀律的必要性。
他判處努米底亞人奧爾齊爾死刑,因為他是所有軍團指揮員中最蠻橫最不服從命令的人。他在倍爾蒂諾爾犯下了可恥的罪行,玷汙了他自己的身分。斯巴達克思當著所有的軍團,命令奧爾齊爾軍團中的努米底亞戰士,把他們的指揮官釘上十字架。接著,色雷斯人又命令戰士們鞭打另外兩個軍團指揮官,把他們逐出營壘,那兩個指揮官就是:高盧人阿爾維尼烏斯和沙姆尼特人凱烏新·康尼克斯。除此之外,斯巴達克思又下令把兩百二十名角鬥士釘上十字架,因為他們的同伴證實,他們在劫掠居民的時候,曾經犯下了野獸一股殘酷的罪行。
斯巴達克思執行了這些刑罰以後,便解散了所有軍團,予以重新改編。但不再按照民族區分,相反地,現在的每一個中隊和每一個大隊中,包括了適當數量的不同民族的戰士。這樣,在一百二十人的中隊中,現在包括四十個高盧人,三十個色雷斯人,二十個沙姆尼特人,十個伊裏利亞人,十個希臘人和十個阿非利加人。
這樣一來,改編了的大軍一共劃分為十四個軍團,下列各角鬥士被委派為新軍團的指揮官:
第一軍團——勃烈單維爾,高盧人。
第二軍團——菲薩朗尼烏斯,愛庇魯斯人。
第三軍團——卡斯杜斯,高盧人。
第四軍團——奧納齊烏斯,沙姆尼特人。
第五軍團——梅賽姆勃利烏斯,色雷斯人。
第六軍團——裏維烏斯·葛朗台尼烏斯,沙姆尼特人。
第七軍團——伊杜梅依,色雷斯人。
第八軍團——鮑爾托利克斯,高盧人。
第九軍團——阿爾塔克斯,色雷斯人。
第十軍團的指揮官委任了勇敢的馬其頓人埃羅斯頓。
第十一軍團的指揮官是努米底亞人維斯巴爾德。他是一個嚴厲、認真、外貌威風凜凜、蔑視一切危險的人。第十二軍團的指揮官是埃裏亞爾,那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無畏的高盧角鬥士,五十歲的他身上就有五十處劍傷。率領第十三軍團的指揮官是-個年青的伊裏利亞人,他隻有二十五歲,名叫台烏洛比克斯。他的出身很高貴,生在裏布爾尼亞一個富裕家庭裏,後來淪為羅馬人的奴隸,被出賣為角鬥士。這個伊裏利亞人跟葛拉尼克斯有深摯的友誼,以驚人的勇敢著名;被委派為第十四軍團也是最後一個軍團的指揮官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相貌粗野、滿生著大鬍子的高盧人。他的名字叫做印杜提奧瑪爾。他在軍中以非凡的力氣和勇敢著名,那使他在他的同族人中間負有很大的威望。
斯巴達克思把所有這些軍團分成三個軍:第一軍包括最前麵的六個軍團,它的司令官由克利克薩斯擔任;第二軍包括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軍團,由葛拉尼克斯統率;第三軍包括最後的四個軍團,由阿爾托利克斯擔任司令官。
那支包括八千人的騎兵隊,仍舊由瑪米裏烏斯繼續擔任指揮官。
斯巴達克思在完成了改編軍隊的工作以後,堅決認為必須在進軍羅馬之前加強和鞏固這些新的軍團。他率領著它們從阿利明納經過薛帕朗尼烏斯大議場和阿萊季亞,用短程的行軍向烏姆勃裏亞省進發,使戰士們有時間互相熟識,也同樣地讓他們逐漸熟識他們的新指揮官。
這時候,角鬥士軍隊搶劫賽諾人的消息已經傳到了羅馬,那些消息被大大地誇大了,因而羅馬人一聽到角鬥士的名字,就感到極其憎恨,而且也感到非常害怕。居民們的恐懼和波動愈來愈厲害了。護民官們也開始在大議場上大喊大叫,說是考慮怎樣把祖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
元老院召開了會議。一部分人對過去元老院把一些庸碌無能的統帥派去征討角鬥士表示遺憾,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使他們到現在不得不認真地重新考慮對付角鬥士叛亂的辦法。這一叛亂本來是不值一笑的,但到了現在已轉變為真正的戰爭,威脅了羅馬本身的生存。另一部分人卻高喊,"局勢既然已經發展到這麽可恥的地步,發動全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去討伐角鬥士的時候已經到了。"
但從另一方麵說,元老院明白:兩個吃敗仗的現任執政官,曾經可恥地被斯巴達克思迎頭擊潰,而兩個新近當選的下一年的執政官,其中的一個也曾被角鬥士打敗,另一個也由於不懂軍事不能對他有過高的希望。因此元老院在考慮了這一切情況以後就發布了"約束令"("senatusconsultum"),禁止執政官幹涉這一戰爭。他們準備把進行戰爭的任務交給一位經驗豐富的統帥,讓他統率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賦予他無限的大權,使他可以迅速地打敗斯巴達克思——這個大膽的角鬥士對他過去獲得的好多次勝利還不滿足,現在竟敢來威脅羅馬的城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