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奎在家中住的幾天中。他到保安圩運東縣委駐地看望馬林書記。馬林書記熱情接待張東奎同誌,關心地問這問那。縣委獨立團團長張英華見馬林書記和張東奎同誌談得沒完沒了,便拉著東奎對馬林書記說:“馬書記,你倆有空再慢慢聊,我要和東奎同誌談談主力部隊作戰、部隊的建設等情況。老大哥部隊中有許多經驗需要我們學習。”馬林書記拗不過張英華,笑著對張東奎說:“你看,到底同是搞軍事鬥爭的,似乎你們有共同語言。難道我和東奎同誌的談話就不重要嗎?你這個張燒包啊,奪人所愛,奪人所愛啊。”獨立團長張英華急切想通過在主力部隊工作的張東奎同誌了解主力部隊的一些情況,是有他的想法的。作為地方部隊和野戰部隊相比,各個方麵:從軍事鬥爭上的戰役戰術,到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後勤管理等各方麵與主力部隊比較都差上一截。戰野部隊中人才濟濟,各級指揮員作戰經驗十分豐富。**軍隊通過十年國內戰爭的洗禮及抗日戰爭的考驗,各支部隊形成各自不同的作戰風格、特點,特別是不斷積累的、用無數犧牲的將士換來的戰爭經驗,是地方部隊迫切需要學習和了解的。


    正文 第二十二章(a)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0-10-15 8:17:54 本章字數:3652


    (引子)張愛萍旅長問了他的姓名叫什麽,家鄉在何處,在三師部隊任何職務,張東奎一一回答。張愛萍旅長過來給他整了整軍帽,說:“小張連長,我們還是一家哩。我雖然是南方人,你是蘇北人,可一筆寫不出兩個張字,按輩份你該叫我大爹哩。”張東奎見到首長總有些拘謹,他小聲喊了一句:“大爹。”張愛萍旅長哈哈大笑


    張英華把張東奎同誌拉入自己屋內。張東奎在年齡上比張英華小不少,但他倆在姓張的輩分上都是同一輩份的。張英華關切地問:“東奎啊,家事都處理完了?”張東奎作了回答,簡單聊了幾句後,張英華問:“東奎啊,請你把主力部隊上的一些經驗介紹一下。”張東奎謙虛地說:“我作為野戰部隊的一名基層指揮員,別的作戰部隊我不甚了解,反正是各有各的作戰風格。比如在戰場上,有的部隊善於攻堅,有的部隊善於打援;有的部隊作風潑辣,行動時如一股旋風;有的則布置嚴密,綿裏藏針,看似一般實則處處攻敵要害,讓敵人防不勝防。部隊中形成的這些戰鬥作風不但跟各支部隊的軍事首長脾氣有關,也和部隊沿襲下來固有作戰特點也有關係。要全麵介紹,我可不是我軍的戰史專家,了解甚少,但我可以講一講我所在在部隊的一些情況。我們新四軍七旅,不是由堅持在南方八省紅軍的遊擊健兒改編的,而是由八路軍的山東南下縱隊改編的。“皖南事變”前,堅持在蘇、浙作戰的新四軍陳粟一支隊一部,由蘇南奉命北渡長江,轉戰蘇中,遭到gmd頑固派圍攻,日偽也乘機擴大地盤。蘇中新四軍處境險惡。我黨中央一方麵命令江南新四軍設法突破鬼從的長江封鎖錢,北渡支援蘇中,一方麵命令活動在山東八路軍一部約萬餘人,組成南下縱隊,由黃克誠任南下縱隊司令員,直接從魯南進入蘇北,威攝敵頑。“皖南事變”後,這隻南下縱隊奉命在改編成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據我所知,當然這是軍事機密,我三師野戰部隊現已發展到四,五萬人馬。”屋裏靜悄悄的,隻有張東奎在滔滔不絕地說話,獨立團團長張英華靜靜地聽著,還掏出一個小本子,不時地記錄著。張東奎繼續說道:“我們的三師主力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的老底子一部分。一一五師由原蘇區中央紅軍即一方麵改編而成,歷經五次反圍剿後參加長征,經歷過無數次險戰惡戰。部隊不但全麵貫徹和掌握了毛主席的軍事戰役指揮的思想、原則,而且在實戰中不斷創新和發展,所以部隊的戰鬥作風頑強,敢拚敢打。營長以上的幹部均為紅軍時期的老幹部,連、排長多數也為老紅軍。部隊大部分戰士軍齡都在三年以上,十年八年軍齡的戰士也大有人在。我所在的那個團,團首長姓胡,是紅軍的一名營長提拔上來的,人稱胡老大,是我軍中的一位令敵、偽、頑都十分懼怕的優秀指揮員。在我團戰鬥過的蘇豫皖地區的敵人中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老大。”我們團的作戰特點是守如一堵牆,穩如泰山。攻如一股風,如秋風掃落葉。毫不誇張地說,在這敵後戰場上,任何一支漢奸、偽軍武裝,或者是gmd頑固派雜牌軍,甚至一些gmd的正規軍都不是我們的對手,就連和我們交過手的鬼子都畏懼我們三分。這方麵我可以講一個戰例說明。幾年前,我團一個連隊在淮陰城一帶廣大農村作戰。在一次遭遇戰中,該連為了掩護當地黨政軍民撤退,在淮陰城北一個叫劉老莊的小村莊外,利用原有地形,構築簡單工事。就地阻擊從淮陰城出來的日軍的進攻。劉老莊為淮北典型的平原地區,無險可守。該連官兵完全可以脫離敵人,安全撤退。可全連官兵為了使地方軍民避免落入敵人毒手,利用莊外的溝溝坎坎,阻擊敵人。全連八十二位官兵與先後參加進攻的三千多日軍血戰。敵人機槍、大炮、飛機輪番進攻。敵人錯誤地判斷,他們包圍了我團主力,於是不惜血本,向這這八十二位戰士身上狂瀉鋼鐵、zy。麵對瘋狂進攻的幾千兇殘的日軍,戰士們沉著應戰。子彈打光了就與眾多的日軍拚刺刀,刺刀彎了、斷了就用牙咬,用拳頭、用腳與全副武裝的日寇血戰。最後全連八十二位官兵全部英勇戰死、為國捐軀。日寇被斃傷數百人。攻上我軍陣地的日軍官兵對這些英勇犧牲的八十二位烈士不得不肅然起敬……”張東奎講著講著不再說話了。他仰著頭,看著屋頂,沉默了一會才說:“勇士們靠的是什麽?靠的是我軍這種多年來形成的頑強的戰鬥精神和為祖國、民族捨生忘死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張東奎的話聽得張英華熱血沸騰。他合上小本子,說:“老大哥部隊這些寶貴的戰鬥經驗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他又有些惋惜地對張東奎說:“我們地方部隊如果能有你這樣的指揮員該多好啊。”張東奎道:“不行啊,野戰部隊作戰多,消耗大,部隊減員嚴重,我必須返回原部隊。”臨出門時,張東奎碰見了張英華的警衛員周桂林。他們兩家是一個莊子的,那時周桂林年齡小,雖然多年不曾見麵,但對張東奎還是有印象的。張東奎朝他笑了笑,周桂林隻顧望著張東奎,想說什麽卻說不出來。張英華瞧著周桂林的尷尬樣,笑著說:“怎麽啦,本zj門口人怎不說句話?”他命令周桂林:“立正,向張連長敬禮。”周桂林向張東奎敬了個軍禮,口裏說:“張連長好。”張東奎笑著還了一個軍禮,又笑著把周桂林敬禮的手拿了下來,說:“你就是周桂林?”周桂林答應“是!”張英華也笑著說:“他是周家老二,很早就跟了我,挺機靈。”張東奎對周桂林說:“桂林,按理說,你得叫我一聲大哥。”周桂昆又敬了一個禮,口說:“大哥好!”隨後做了一個鬼臉,轉身進屋去了。張東奎對張英華說:“桂林的大哥周桂昆周誌,是我參加革命的引路人,不知此人現在何處?”張英華介紹:“老大周桂昆同誌曾在宿北負過一次重傷,也算命大,九死一生。傷好後,現在縣西從事黨的工作,任區委書記。”張東奎點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照江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用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用來並收藏月照江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