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間隙,部隊短暫修整,連長張東奎這一連人在海邊一個漁村駐紮下來。戰士們洗衣服、晾曬被子。有的班排在搞軍事訓練;有的在給老百姓家打掃房間,給老百姓挑水劈柴。連長張東奎在一處祠堂中教連隊戰士唱歌。戰士們整齊劃一、雄壯嘹亮的軍歌聲在這沿海的村莊中迴蕩。先是唱紅軍時的歌曲《粉碎敵人烏龜殼》:“**領導真正確,工農群眾擁護真正多。紅軍打仗真不錯,粉碎敵人的烏龜殼。我們真快樂,我們真快樂,我們真快樂。
親愛的英勇紅軍哥,我們的勝利有把握。向前殺敵莫錯過,把我們紅旗插遍全中國。”又唱新四軍軍歌:“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次轉戰,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鬥經驗,鍛鍊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民民族生存,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揚子江頭,淮河之濱,任我們縱橫的馳騁。深入敵後,百戰百勝,洶湧著殺敵的呼聲。要英勇衝鋒,殲滅敵寇;要大聲吶喊,喚起人民,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爭當現代的革命鐵軍,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連長張益東奎揮動著雙手,指揮著這群可愛的戰士和他們一道歌唱。
張東奎年齡和戰士們都差不了多大,和年齡小的戰士比也大不了幾歲。戰場上他是指揮員,戰鬥結束,他們是好兄弟、好戰友、團結友愛,不分彼此。
張東奎正領著一部分戰士唱著歌,指導員在門外招手讓張東奎出來一下。他示意同誌們繼繼演唱,悄悄退了出來。指導員遞給他一封信,正是地方家鄉縣委馬林書記代筆寫的。張東奎接過信看了一下,大體內容是二弟病故,讓其速歸。他拿著信,猶豫一陣子。指導員說:“回家一趟吧,記得你我在一起搭擋,還沒見你回家過。”指導員陪著連長張東奎,來到村莊的一棵大柳樹下,兩人坐在地上。張東奎向指導員拉起了家事:家中勢單力薄,遭族人欺壓。母親被逼出走,二弟腿被族人打斷,自己如不及時逃出來,恐早也無命了。傷心處,他掉下眼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在戰場上和日寇拚起白忍戰毫不畏懼、負重傷咬緊牙關英勇堅持的這個硬漢提起家事卻落淚了。
指導員是和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人非常好,善解人意,做部隊的思想工作,是頂呱呱的。因此受到張東奎和全連官兵的擁護和愛戴。連長張東奎和連指導員一文一武,把連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這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說的親密戰友。指導員聽完張東奎講完家事,也引起了他的共鳴。他對張東奎說:“張連長,你現在就去找營長請個假。營裏如果不派連長來我就代理,連隊上的事請你放心。”
張東奎騎上一匹快馬到營部,見了營首長,把信交給營首長看,又把家中的情況和營長長談了談。營首長說:“戰事緊張,一時還難以找到象你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基層軍事主官。可如果不批準你的假,卻又顯得我們**人不近人情。我準了。希望你一路小心,還希望你處理完家事後,一定盡快來找部隊。”營首長當即給張東奎寫了一封介紹信,交給他說:“你持有這張介紹信,沿途地方黨委會給你便利的。”張東奎接過介紹信,回到連隊和連隊的同誌們道了個別,換上一身便衣,獨自返回家鄉。部隊駐地離運東老家相隔好幾百裏路,一路要穿越很多敵人封鎖線,好在途經各地的地方黨組織給予方便,張東奎順利回到了家中。
家中的老父老母自從大兒子離家出走一直未見到大兒子。現在大兒子突然站在他們麵前,父母高興萬分。兒子長高了,變成了一個高大結實的棒小夥子。千言萬語,兩位老人和兒子有說不盡的話、道不完的情。提到二弟,父母傷心落淚。父親張苗貴對大兒子說:“你不在家時,有老二在俺老公倆身邊,這還算個家,如今老二不在了,我和你媽就剩下你了,你要是有個閃失,我們老倆口也不活了。”張東奎勸慰哭泣落淚的二老:“我不是回來了嗎?在你倆的身邊嗎?”
第二天早上,父親領著張東奎來到二弟的墳上。新墳上的紙錢還沒有被風吹淨,孤獨淒涼。老大張東奎默默地立在二弟的墳前。他想著:以前的這一家子,二弟比他小有六歲,小的時候,也是個聰明的孩子。過去的家其樂融融。他上學時,二弟尚小;父母做豆腐生意,家中還有五畝薄田。父母起早貪黑的忙,難得有空閑時間。他放學後,先要照顧弟弟,帶弟弟玩耍。學堂上老師教些《三字經》、《百家姓》,張東奎放學回家就讀給二弟聽。年幼的二弟雖沒上學,但聽哥哥背讀,他也能背誦出十名八句。張東奎特別喜歡二弟。有時父母趕集,買點水果、糕糖,兄弟倆一人一份,張東奎隻吃一點點,剩下都偷偷分給二弟。年幼的二弟也非常懂事自覺,隻吃自己的那一份,哥哥留給他的那一份,他卻不要,天真地說:“這是給哥哥的,俺不要。”父親的軟弱和孤單,招致其堂兄弟的欺壓。弟弟的腿被打斷,一直到病死,那條腿也沒有伸直;自己也被逼出走,差一點家破人亡……。張東奎想到這裏,他站在弟弟的新墳前,淚如雨下,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弟弟的新墳和墳四周圍的樹林變成水墨畫中模糊的遠景。
親愛的英勇紅軍哥,我們的勝利有把握。向前殺敵莫錯過,把我們紅旗插遍全中國。”又唱新四軍軍歌:“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千百次抗爭,風雪饑寒;千萬次轉戰,窮山野營。獲得豐富的戰鬥經驗,鍛鍊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民民族生存,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揚子江頭,淮河之濱,任我們縱橫的馳騁。深入敵後,百戰百勝,洶湧著殺敵的呼聲。要英勇衝鋒,殲滅敵寇;要大聲吶喊,喚起人民,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爭當現代的革命鐵軍,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連長張益東奎揮動著雙手,指揮著這群可愛的戰士和他們一道歌唱。
張東奎年齡和戰士們都差不了多大,和年齡小的戰士比也大不了幾歲。戰場上他是指揮員,戰鬥結束,他們是好兄弟、好戰友、團結友愛,不分彼此。
張東奎正領著一部分戰士唱著歌,指導員在門外招手讓張東奎出來一下。他示意同誌們繼繼演唱,悄悄退了出來。指導員遞給他一封信,正是地方家鄉縣委馬林書記代筆寫的。張東奎接過信看了一下,大體內容是二弟病故,讓其速歸。他拿著信,猶豫一陣子。指導員說:“回家一趟吧,記得你我在一起搭擋,還沒見你回家過。”指導員陪著連長張東奎,來到村莊的一棵大柳樹下,兩人坐在地上。張東奎向指導員拉起了家事:家中勢單力薄,遭族人欺壓。母親被逼出走,二弟腿被族人打斷,自己如不及時逃出來,恐早也無命了。傷心處,他掉下眼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在戰場上和日寇拚起白忍戰毫不畏懼、負重傷咬緊牙關英勇堅持的這個硬漢提起家事卻落淚了。
指導員是和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人非常好,善解人意,做部隊的思想工作,是頂呱呱的。因此受到張東奎和全連官兵的擁護和愛戴。連長張東奎和連指導員一文一武,把連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這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說的親密戰友。指導員聽完張東奎講完家事,也引起了他的共鳴。他對張東奎說:“張連長,你現在就去找營長請個假。營裏如果不派連長來我就代理,連隊上的事請你放心。”
張東奎騎上一匹快馬到營部,見了營首長,把信交給營首長看,又把家中的情況和營長長談了談。營首長說:“戰事緊張,一時還難以找到象你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基層軍事主官。可如果不批準你的假,卻又顯得我們**人不近人情。我準了。希望你一路小心,還希望你處理完家事後,一定盡快來找部隊。”營首長當即給張東奎寫了一封介紹信,交給他說:“你持有這張介紹信,沿途地方黨委會給你便利的。”張東奎接過介紹信,回到連隊和連隊的同誌們道了個別,換上一身便衣,獨自返回家鄉。部隊駐地離運東老家相隔好幾百裏路,一路要穿越很多敵人封鎖線,好在途經各地的地方黨組織給予方便,張東奎順利回到了家中。
家中的老父老母自從大兒子離家出走一直未見到大兒子。現在大兒子突然站在他們麵前,父母高興萬分。兒子長高了,變成了一個高大結實的棒小夥子。千言萬語,兩位老人和兒子有說不盡的話、道不完的情。提到二弟,父母傷心落淚。父親張苗貴對大兒子說:“你不在家時,有老二在俺老公倆身邊,這還算個家,如今老二不在了,我和你媽就剩下你了,你要是有個閃失,我們老倆口也不活了。”張東奎勸慰哭泣落淚的二老:“我不是回來了嗎?在你倆的身邊嗎?”
第二天早上,父親領著張東奎來到二弟的墳上。新墳上的紙錢還沒有被風吹淨,孤獨淒涼。老大張東奎默默地立在二弟的墳前。他想著:以前的這一家子,二弟比他小有六歲,小的時候,也是個聰明的孩子。過去的家其樂融融。他上學時,二弟尚小;父母做豆腐生意,家中還有五畝薄田。父母起早貪黑的忙,難得有空閑時間。他放學後,先要照顧弟弟,帶弟弟玩耍。學堂上老師教些《三字經》、《百家姓》,張東奎放學回家就讀給二弟聽。年幼的二弟雖沒上學,但聽哥哥背讀,他也能背誦出十名八句。張東奎特別喜歡二弟。有時父母趕集,買點水果、糕糖,兄弟倆一人一份,張東奎隻吃一點點,剩下都偷偷分給二弟。年幼的二弟也非常懂事自覺,隻吃自己的那一份,哥哥留給他的那一份,他卻不要,天真地說:“這是給哥哥的,俺不要。”父親的軟弱和孤單,招致其堂兄弟的欺壓。弟弟的腿被打斷,一直到病死,那條腿也沒有伸直;自己也被逼出走,差一點家破人亡……。張東奎想到這裏,他站在弟弟的新墳前,淚如雨下,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弟弟的新墳和墳四周圍的樹林變成水墨畫中模糊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