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夥計四下瞧了瞧。兩個人架起一個海州醉漢,拖回到他們睡覺的屋裏。黑店老闆不知什麽時候也來到屋內。借著昏暗的小油燈,一個夥計騎在海州人的腿上,扳住海州人的腰,另一個夥計扳住兩隻手。黑店老闆用沾了水的大布毛巾,緊緊捂住海州人的鼻和嘴。被架到床鋪上的海州人掙紮了一陣,斷了氣。兩個夥計又架來第二個海州人,如法炮製,第二個海州人也斷了氣。吐酒的那個海州人雖然也醉了,但腦子還算清醒。他微睜醉眼,看著自己的人一個被架了出去,很長時間才回來架第二個,他覺得有些不妙。等兩個夥計架走第三個同伴時,他偷偷跟著。當他偷看到夥計和黑店老闆捂死他的同伴後,他的酒被嚇醒了,趁兩個夥計還沒出來,他輕手輕腳逃出大車店,撒腿就往保安圩方向跑。遇到哨兵,哨兵認為是敵人,舉槍就要打。那個海州人倒在地上,哨兵招來戰士,把那個海州人架進屋內,詢問那個海州人。那人又害怕又加上喝了酒,又說著一口難懂的海州話,戰士們費勁地聽了半天才從海州人嘴裏聽到些“大車店殺人”的話。哨兵馬上跑去報告張英華。
張英華正和馬林書記等人研究工作。馬林書記聽完哨兵報告後,說:“早就有人揭發大車店是個黑店,其老闆不是本份人,果不其然。”張英華命令一個排長帶領一班人,跑步前往大車店。大車店的黑老闆和那兩個夥計殺死了兩個海州人,兩個夥計又去架人來害,才發現少了一個海州人。兩個夥計大驚,跑去告訴老闆。黑店老闆來到喝酒桌前,見隻剩下兩個人,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黑店老闆就在桌旁和那兩個夥計把那兩個海州人捂死。黑店老闆知道,失蹤的那一個人肯定是逃跑了,知道要出大事。他溜回自己房間,收拾一下想逃。不想,排長帶領一班人已衝進店內,黑店老闆束手就擒。兩個夥計各持刀抵抗,一個當場被戰士用槍打死,一個被擊傷。店裏的其它客人都被驚醒。戰士們衝進海州人住的房間,三個人直挺挺的死在床上,另外兩具屍體也被戰士們在酒桌邊發現。戰士們把這黑店老闆和那受傷的夥計押進保安圩內。經審訊和群眾揭發,黑店老闆承認殺人越貨的罪行。戰士們和群眾押著黑店老闆來指認他們害死人後,埋死屍的地方。在大車店屋後,群眾在黑老闆的確認下,挖開土層,多少白骨出現在軍民的麵前,這些冤魂今天才得以重見天日。麵對這累累白骨,黑老闆低下了罪惡的頭。黑老闆和那個負傷的夥計被憤怒的戰士就地處決在那些冤魂旁邊。憤怒的群眾衝進大車店要把這黑店搗毀。在群眾搗毀黑店之前,抗日政府從黑店老闆的屋子裏搜出很多財物,有金條、有首飾、有大洋。這些贓物都是圖財害命所得,被抗日政府盡數充公。
抗日民主政府在運東遊擊根據地內鎮壓敵特、剷除賊匪等反動勢力絕不手軟,這些行動震懾了敵人,得到廣大民眾積極擁護。抗日遊擊根據地貨物流通相對順暢,人民安居樂業。盡管敵人還在封鎖,但隨著根據地抗日軍民的努力,敵人的封鎖力度越來越弱。在運東這塊土地上,各種生產生活有條不紊、物資較為豐富,人心穩定。
張苗貴一家得到政府的照顧,生活總算安穩下來了。大兒子張東奎在主力部隊安心工作。小兒子已經16歲了,被政府安排在區上做事,幫助區裏算算帳,寫寫區裏宣傳材料。張苗貴和老伴重操舊業,做起豆腐生意。年齡不饒人,加上過去受盡族人的折磨,老倆口早已沒有過去的幹勁了,每天能做上一包、兩包豆腐算是不錯了。老漢挑著,到東莊走走再轉到西莊聊聊,邊做生意邊和熟人說說話,全當解悶;碰到陰天下雨,能不出去也就不出去了。
在運東根據地西北有幾個鄉鎮,土質是黑崗地,俗語稱老崗地。這老崗地不像其它沙土地。沙土地一般晴天塵土一股煙,即使下點雨也都滲到深土層中而表麵看不到多少稀泥,也不陷腳。這老崗地可不一樣,晴天路麵硬得像鐵,布滿細細的裂縫,陰雨天雨水滲不下去,要出門走遠路那得把鞋脫下來,赤腳走路。不這樣不行啊,老崗地的薄泥陷人腳,走幾步鞋上就沾滿薄泥,穿鞋走路特別費勁。再跟腳、合腳的鞋,薄泥都能把鞋從腳上給粘下來。老崗地這種土質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家中用這種泥踩牆蓋屋,不管牆踩得多厚多結實,地基夯得再結實,時間長了,牆上都會出現裂縫。而且屋蓋得越久,裂縫越大,所以凡有這種老崗地的鄉鎮,家家戶戶的房子,牆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縫。這些裂縫在牆上彎曲延伸,細得像條線,粗得可以伸進拳頭。這也成了這些農村鄉鎮的一個景致。
秋後連陰,張苗貴沒有出來做生意,在家中幫老伴整理一些生產生活器具。小兒子從屋外泥濘中陷了進來,也沒有喊父母,獨自坐在屋裏小板凳上“呼赤呼赤”的喘氣,兩隻鞋拿在手上,光腳板上盡是黑泥。張苗貴問:“小二子,這陰天下雨、薄泥拉碴的,不在區上幹事回來家幹什麽?”老二把濕鞋扔在地下,雙手抱頭說:“最近一段時間頭疼,剛開始還好些,疼一陣就過去了。昨天開始,頭疼得特別厲害,且渾身無力,實在無法幹事,我就請了假,回家來了。”母親張湯氏用手拭了拭兒子的前額:“老頭子,小二子有點發燒,是不是病了?”他關切地問兒子:“是沒吃飯,餓了吧?”老二無力地說:“我不想吃,見到油腥東西就想吐。”父親張苗貴從外麵打來一盆水。兒子洗了洗腳,踏著步鞋,爬床上睡覺去了。張湯氏覺得兒子肯定是餓了,就到灶前引火燒鍋,給兒子做一碗熱湯,裏麵又打了兩個荷包蛋。母親把熱湯端到床前,對老二說:“小二子,把這碗熱湯給喝了,出出汗。”老二努力爬起來,但看著那碗滿是油花的熱湯,搖了搖頭,又躺回床上。張湯氏對老伴說:“孩子病了,得找郎中瞧瞧。”張苗貴放下手中的活,出門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找郎中了。半個時辰後,郎中請來了。這是一個老郎中,下巴上的銀髯有半尺長,提著一個木藥箱,隨張苗貴來到老二床前。張湯氏搬來一把高凳子,老郎中坐下伸手摸了摸老二的額頭。老二感覺老郎中那涼絲絲的大手,像幾條小蛇趴在他腦門上,他閉著眼聽任老郎中撫摸。老郎中摸過老二的額頭,又試了試老二的脈搏,仔細地數著、觀察著。把完脈之後,老郎中回到隔壁屋中。張湯氏問:“郎中,俺家小二子患得是什麽病?”老郎中坐在方桌前慢條斯理地說:“看這症狀,像是傷寒之狀。”他寫了一張藥方子交給張苗貴說:“照著方子抓藥,吃完幾付再說。”張苗貴謝了郎中,付了看病費。送走郎中後,趕了幾十裏的路,從南邊大興集中藥鋪中,照郎中開的藥方子抓了幾付中藥回來煎熬。老二吃了幾付湯藥,覺得頭疼得好像不如以前厲害了,渾身也似乎有了勁,精神也好些,休息天把後,他起身對父母說:“區裏有很多事還等著我做,我要趕快回到區上去。”老倆口見兒子病好了,心裏高興,想勸兒子在家多住幾日,老二不肯,就一瘸一拐的走了。幾天以後,兒子又被區上一個同誌扶回家來。老二還說頭疼得厲害。張苗貴又去請那位老郎中。那老郎中又開出方子讓張苗貴抓藥,讓老二服下。老二服下藥,病情仍不見好轉,且越來越重,再去請老郎中,老郎中不肯來了,對張苗貴說:“令子的病我已經無能為力,能開的藥我都開過了,請你另找高明吧。”這老郎中在當地小有名氣,但凡經他手看不好的病就等於宣判病人的死刑。老公倆著急了,兒子的病無藥可救,可真是急壞了這老倆口。情急之中,張湯氏對老伴說:“老頭子,說不定兒子身上有長蟲(當地對蛇的俗稱)精之類的什麽精靈附身了吧?我去請‘道媽子’(當地農村對巫婆的稱呼)來念念吧。”
張英華正和馬林書記等人研究工作。馬林書記聽完哨兵報告後,說:“早就有人揭發大車店是個黑店,其老闆不是本份人,果不其然。”張英華命令一個排長帶領一班人,跑步前往大車店。大車店的黑老闆和那兩個夥計殺死了兩個海州人,兩個夥計又去架人來害,才發現少了一個海州人。兩個夥計大驚,跑去告訴老闆。黑店老闆來到喝酒桌前,見隻剩下兩個人,趴在桌上呼呼大睡。黑店老闆就在桌旁和那兩個夥計把那兩個海州人捂死。黑店老闆知道,失蹤的那一個人肯定是逃跑了,知道要出大事。他溜回自己房間,收拾一下想逃。不想,排長帶領一班人已衝進店內,黑店老闆束手就擒。兩個夥計各持刀抵抗,一個當場被戰士用槍打死,一個被擊傷。店裏的其它客人都被驚醒。戰士們衝進海州人住的房間,三個人直挺挺的死在床上,另外兩具屍體也被戰士們在酒桌邊發現。戰士們把這黑店老闆和那受傷的夥計押進保安圩內。經審訊和群眾揭發,黑店老闆承認殺人越貨的罪行。戰士們和群眾押著黑店老闆來指認他們害死人後,埋死屍的地方。在大車店屋後,群眾在黑老闆的確認下,挖開土層,多少白骨出現在軍民的麵前,這些冤魂今天才得以重見天日。麵對這累累白骨,黑老闆低下了罪惡的頭。黑老闆和那個負傷的夥計被憤怒的戰士就地處決在那些冤魂旁邊。憤怒的群眾衝進大車店要把這黑店搗毀。在群眾搗毀黑店之前,抗日政府從黑店老闆的屋子裏搜出很多財物,有金條、有首飾、有大洋。這些贓物都是圖財害命所得,被抗日政府盡數充公。
抗日民主政府在運東遊擊根據地內鎮壓敵特、剷除賊匪等反動勢力絕不手軟,這些行動震懾了敵人,得到廣大民眾積極擁護。抗日遊擊根據地貨物流通相對順暢,人民安居樂業。盡管敵人還在封鎖,但隨著根據地抗日軍民的努力,敵人的封鎖力度越來越弱。在運東這塊土地上,各種生產生活有條不紊、物資較為豐富,人心穩定。
張苗貴一家得到政府的照顧,生活總算安穩下來了。大兒子張東奎在主力部隊安心工作。小兒子已經16歲了,被政府安排在區上做事,幫助區裏算算帳,寫寫區裏宣傳材料。張苗貴和老伴重操舊業,做起豆腐生意。年齡不饒人,加上過去受盡族人的折磨,老倆口早已沒有過去的幹勁了,每天能做上一包、兩包豆腐算是不錯了。老漢挑著,到東莊走走再轉到西莊聊聊,邊做生意邊和熟人說說話,全當解悶;碰到陰天下雨,能不出去也就不出去了。
在運東根據地西北有幾個鄉鎮,土質是黑崗地,俗語稱老崗地。這老崗地不像其它沙土地。沙土地一般晴天塵土一股煙,即使下點雨也都滲到深土層中而表麵看不到多少稀泥,也不陷腳。這老崗地可不一樣,晴天路麵硬得像鐵,布滿細細的裂縫,陰雨天雨水滲不下去,要出門走遠路那得把鞋脫下來,赤腳走路。不這樣不行啊,老崗地的薄泥陷人腳,走幾步鞋上就沾滿薄泥,穿鞋走路特別費勁。再跟腳、合腳的鞋,薄泥都能把鞋從腳上給粘下來。老崗地這種土質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家中用這種泥踩牆蓋屋,不管牆踩得多厚多結實,地基夯得再結實,時間長了,牆上都會出現裂縫。而且屋蓋得越久,裂縫越大,所以凡有這種老崗地的鄉鎮,家家戶戶的房子,牆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縫。這些裂縫在牆上彎曲延伸,細得像條線,粗得可以伸進拳頭。這也成了這些農村鄉鎮的一個景致。
秋後連陰,張苗貴沒有出來做生意,在家中幫老伴整理一些生產生活器具。小兒子從屋外泥濘中陷了進來,也沒有喊父母,獨自坐在屋裏小板凳上“呼赤呼赤”的喘氣,兩隻鞋拿在手上,光腳板上盡是黑泥。張苗貴問:“小二子,這陰天下雨、薄泥拉碴的,不在區上幹事回來家幹什麽?”老二把濕鞋扔在地下,雙手抱頭說:“最近一段時間頭疼,剛開始還好些,疼一陣就過去了。昨天開始,頭疼得特別厲害,且渾身無力,實在無法幹事,我就請了假,回家來了。”母親張湯氏用手拭了拭兒子的前額:“老頭子,小二子有點發燒,是不是病了?”他關切地問兒子:“是沒吃飯,餓了吧?”老二無力地說:“我不想吃,見到油腥東西就想吐。”父親張苗貴從外麵打來一盆水。兒子洗了洗腳,踏著步鞋,爬床上睡覺去了。張湯氏覺得兒子肯定是餓了,就到灶前引火燒鍋,給兒子做一碗熱湯,裏麵又打了兩個荷包蛋。母親把熱湯端到床前,對老二說:“小二子,把這碗熱湯給喝了,出出汗。”老二努力爬起來,但看著那碗滿是油花的熱湯,搖了搖頭,又躺回床上。張湯氏對老伴說:“孩子病了,得找郎中瞧瞧。”張苗貴放下手中的活,出門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找郎中了。半個時辰後,郎中請來了。這是一個老郎中,下巴上的銀髯有半尺長,提著一個木藥箱,隨張苗貴來到老二床前。張湯氏搬來一把高凳子,老郎中坐下伸手摸了摸老二的額頭。老二感覺老郎中那涼絲絲的大手,像幾條小蛇趴在他腦門上,他閉著眼聽任老郎中撫摸。老郎中摸過老二的額頭,又試了試老二的脈搏,仔細地數著、觀察著。把完脈之後,老郎中回到隔壁屋中。張湯氏問:“郎中,俺家小二子患得是什麽病?”老郎中坐在方桌前慢條斯理地說:“看這症狀,像是傷寒之狀。”他寫了一張藥方子交給張苗貴說:“照著方子抓藥,吃完幾付再說。”張苗貴謝了郎中,付了看病費。送走郎中後,趕了幾十裏的路,從南邊大興集中藥鋪中,照郎中開的藥方子抓了幾付中藥回來煎熬。老二吃了幾付湯藥,覺得頭疼得好像不如以前厲害了,渾身也似乎有了勁,精神也好些,休息天把後,他起身對父母說:“區裏有很多事還等著我做,我要趕快回到區上去。”老倆口見兒子病好了,心裏高興,想勸兒子在家多住幾日,老二不肯,就一瘸一拐的走了。幾天以後,兒子又被區上一個同誌扶回家來。老二還說頭疼得厲害。張苗貴又去請那位老郎中。那老郎中又開出方子讓張苗貴抓藥,讓老二服下。老二服下藥,病情仍不見好轉,且越來越重,再去請老郎中,老郎中不肯來了,對張苗貴說:“令子的病我已經無能為力,能開的藥我都開過了,請你另找高明吧。”這老郎中在當地小有名氣,但凡經他手看不好的病就等於宣判病人的死刑。老公倆著急了,兒子的病無藥可救,可真是急壞了這老倆口。情急之中,張湯氏對老伴說:“老頭子,說不定兒子身上有長蟲(當地對蛇的俗稱)精之類的什麽精靈附身了吧?我去請‘道媽子’(當地農村對巫婆的稱呼)來念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