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趙援軍連夜兼程,趕到洛陽,石勒這才看到駐守在洛陽城西的前趙軍隊。石勒興奮地對左右說:“可以提前祝賀我了!”石勒的軍隊全部進入洛陽城,與石虎軍會合。


    劉曜一向嗜酒如命,大戰來臨,卻隻知與寵臣飲酒作樂,從不撫恤士卒。當聽說石勒這次是親率大軍前來時,才開始有些著慌,趕緊在洛水以西布下陣勢。這時石虎已經領著三萬大軍出洛陽城西,直取前趙軍隊。劉曜臨戰之前竟還喝了數鬥的酒,才一上陣便馬失前蹄。退回軍中,他自覺酒勁不夠,於是又飲一鬥,重新上陣。這回可是醉得真的不行了,昏昏然都不知下一步該幹些什麽,後趙軍發起猛攻,前趙軍崩潰,劉曜撤退中身受重傷,戰馬陷入溝渠,劉曜從馬上摔下來。時值數九寒天,地上早已結了冰,這一摔可說是非同小可,渾身上下大小傷痕十數處,幾乎奄奄一息,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終竟被後趙大將石堪生擒。這位禦駕親征的皇帝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被捉住,而他舉國出征的大軍也就此毀於一旦。後趙軍一鼓作氣,攻下關中,包括劉曜的皇太子劉熙在內的前趙殘餘勢力被消滅殆盡,前趙亡國,後趙統一了除西北涼州和東北遼東以外的整個北中國。


    晉成帝鹹和五年(公元330年),達到事業頂峰的石勒在襄國稱帝,這個出身於地位卑賤的羯胡,年輕時做過奴隸的傳奇式人物,終於登上了萬乘之尊的寶座,傲視天下。他的故事令人驚嘆,他的經歷則令人嚮往。


    石勒曾經評價自己說:“朕若逢高皇(漢高帝劉邦),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漢光武帝劉秀),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二劉之間耳!”


    石勒好比十六國時期的項羽,但他有決斷,明白事理,應該說,在十六國一個半世紀的歷史中,他是一個成功者。不過,成功者並不一定是最後的獲勝者,石勒的趙國也隻是在起跑階段稍占優勢而已。“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十六國歷史才剛剛演完它的第一幕,此時北方的鮮卑、氐族、羌族的首領們正悄悄地在幕後等待,更加精彩的第二幕又將開場了。


    容氏是第一批問鼎中原的鮮卑統治者,盡管他們從未成為中原的霸主,但卻好比投石問路,他們邁出了第一步,就必有繼之而起者。從那以後,鮮卑人一批接一批地邁入中原,他們對於中原漢人乃至此後整個中國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五胡中的另四胡。在漢人看來,是鮮卑人在創造和改變他們的歷史;而在鮮卑人看來,鮮卑人的歷史就在那個時代與漢人的歷史,或者說中國的歷史逐漸融合在一起。


    ***************


    *第二部 慕容鮮卑


    ***************


    慕容涉歸死後,他的弟弟慕容耐乘機奪取了本該屬於涉歸之子慕容廆的單於之位,並且派人謀殺慕容廆。慕容廆亡命到遼東的漢人家中,才算逃脫了滅頂之災。不久,慕容耐被手下人所殺,慕容廆被迎接回來成為慕容部的首領。


    ---------------


    一 前仆後繼的鮮卑人(1)


    ---------------


    如果有人問我,在十六國時代我最敬佩和欣賞哪位君主,我會毫不猶豫地投前秦君主苻堅一票。這位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甚至可以說有些與眾不同的君主,的確很容易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和研究。如果有人再問我最感興趣的國家,那我會首先想到燕國——這個由鮮卑的慕容氏建起來的國家,讓我深深體會鮮卑人特有的民族特色。在前後將近一百年的歲月裏,人才輩出的慕容家族經歷了數次失敗與成功,體會了許多光榮和恥辱,在亂世的北中國一連建立了四個燕國,難怪一千五百年後的金庸先生要選擇慕容家族的後裔作為《天龍八部》的主角之一。那個矢誌復國的慕容復與歷史上亡國又復國,復國又亡國的鮮卑慕容家族的子孫們何其相似。慕容氏是第一批問鼎中原的鮮卑統治者,盡管他們從未成為中原的霸主,但卻好比投石問路,他們邁出了第一步,就必有繼之而起者。從那以後,鮮卑人一批接一批地邁入中原,他們對於中原漢人乃至此後整個中國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五胡中的另四胡。在漢人看來,是鮮卑人在創造和改變他們的歷史;而在鮮卑人看來,鮮卑人的歷史就在那個時代與漢人的歷史,或者說中國的歷史逐漸融合在一起。這段歷史甚至可以延伸到三百年後的“隋唐盛世”,這兩個朝代的皇族在最初都帶有一半的鮮卑血統。後世的繁榮,在當年或許不可逆料,但卻是對這種歷史與民族融合的優劣性的最佳回答。


    有關鮮卑人的起源,一般認為他們是東胡的一支(東胡是當時對於地處匈奴部落以東的東北少數民族的總稱)。“鮮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的文獻中,但其實際存在的時間應遠早於東漢,《後漢書·東夷傳》中提到:“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從後世的鮮卑崇尚白種(很可能就是白色人種),並常被稱為白虜的線索來看(參見“淝水之戰”第十八章),鮮卑很可能就是九夷中的白夷。戰國以後東胡勢盛,鮮卑一般被認為就是東胡的支係,在《三國誌》、《後漢書》中鮮卑更是與烏桓並稱東胡,列於一傳,兩者語言習俗皆相近(其語言應屬今日之阿爾泰語族,與今天的滿語、蒙古語、土耳其語乃至朝鮮語可能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鮮卑人的祖先居住在鮮卑山(今內蒙古東北),故而以地得名,稱為鮮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縱橫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