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崔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作者:[蘇]B·N·崔可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近衛第1和第8集團軍的任務是:強渡北頓涅茨河;協同正從米烏斯河向史達林諾(頓涅茨克)進攻的南方麵軍的部隊,突破巴爾文科沃地域之敵在紅軍城的防禦;殲滅敵頓巴斯集團,並前出至第聶伯河。
在分析研究這項計劃時,我們還沒有太大把握究竟能在什麽程度上完成這項計劃。很清楚,希特勒軍隊的覆滅已不可逆轉地開始了,但要確定它的抵抗程度,我們暫時還沒法辦到。
近衛第1和第8集團軍進攻時各轄3個軍(或9個師)。
每個集團軍各配屬1個突破炮兵師、1個混成航空兵軍和2至3個坦克團(或自行火炮團)。
近衛第8集團軍還配屬了步兵第33軍,其編成內有步兵第50、第230、第243師和步兵第253獨立旅。
a·h·魯西亞諾夫將軍的近衛機械化第1軍和e·i·普希金將軍的坦克第23軍為方麵軍的第二梯隊。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的進攻。在進攻前的最後幾個小時裏,我一遍又一遍地審核了整個作戰計劃的每個細節,給各兵團指揮員下指示。
隻剩下查明敵情和盡可能全麵地了解敵炮兵陣地和火力點的分布情況了。這些情報一般是通過戰鬥偵察來查明的。然而,為了不暴露進攻準備,以取得實施突擊的突然性,這次,我們不能積極地進行戰鬥偵察,何況強渡北頓涅茨河進行戰鬥偵察是非常複雜的事。集團軍偵察主任m·j·格爾曼上校交出了唯一的一張敵人的防禦工事圖,這是在此之前根據各部隊積累的資料繪製而成的。
敵人從3月下旬就開始沿北頓涅茨河河岸構築防禦地區。在我們進攻開始之前,德國人已經準備好兩道陣地,每道陣地有2條塹壕。塹壕也是由半人深的胸牆下的掩蔽部構成的,覆以強度不一的頂蓋。
敵人把部分火力點設置在冬季戰鬥中留下來的被擊毀的坦克下麵,把重機槍架設在土木發射點和露天裏。步兵裝備了裝甲防盾板。許多火力點可對水麵構成斜射。
塹壕由四通八達的交通壕連接,其前麵得到防坦克和防步兵雷場掩護。
每公裏地麵的工事構築的平均密度為:土木發射點4個,露天機槍陣地13個,塹壕和交通壕約2,000縱長米,防步兵障礙物約1,500縱長米,掩蔽部和土屋式掩體9個。
在縱深內,在製高點上,在居民點裏和林緣,都構築有各自形成環形防禦和相互間保持火力聯繫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
在我軍準備實施強渡的地段上,北頓涅茨河右岸對左岸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我方觀察的困難。我們設置觀察所應做到在渡河期間不致影響指揮戰鬥。我們的工兵踏遍了整個河岸,尋找設置觀察所的有利陣地,即從那裏在戰鬥中能夠觀察到敵防禦縱深的場地。
我們還查清,在西南方麵軍的行動地帶上,與我們和南方麵軍對峙的是敵“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
7月17日4時50分,在近衛第1和第8集團軍地段上,開始了航空火力準備和炮火準備。炮火準備持續了1小時30分鍾。
在炮火準備開始時,方麵軍司令p·b·馬利諾夫斯基和軍事委員a·c·熱爾托夫中將來到我們集團軍觀察所。
河右岸掀起一排排塵柱,冒起一團團黑煙。
太陽還沒升起。天空晴朗,7月的朝霞映紅了草原。火箭炮射出耀眼的齊射,煙幕象濃霧一樣漫過河流、蘆葦、灌木林和兩岸,籠罩了一切。
各先遣步兵營從灌木林裏、從河岸的樹林裏,或匍匐前進,或彎曲著身體奔向河岸。在煙霧掩護下,大舢舨一艘接一艘地離開岸邊。
風時而把煙幕從河麵上拉開。對岸的火力點活躍起來。然而,在我炮兵的準確打擊下,立刻又成了啞吧。
第一批舢舨靠了岸。近衛軍人們馬上短促急沖,衝到了第一道塹壕,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炮擊轉向敵防禦深縱,又一批舢舨離了岸。
到上午8時,我各先遣營占領了第一、第二道塹壕,並在原地固守。在他們的掩護下,我們將舟橋縱列運到岸邊,並開始為大炮和坦克架設渡口。
渡過河的部隊接到命令,繼續向前推進,擴大在敵岸的登陸場。但離岸後實施進攻,不象在渡口那順利。敵人的抵抗越來越頑強,因為敵人現在已遠離我炮兵的射距。彈藥的不足也影響到進攻的速度。這時,敵航空兵加緊了行動,對渡口實施突擊。在河的上空不斷地進行著激烈的空戰。我們的殲擊機並不是什麽時候都能成功地趕走敵人的俯衝轟炸機。
戰役計劃的實施日期被打亂。
對我本人來講,這是相當困難的時刻。這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之後集團軍實施的第一次進攻。受領的任務,沒有一項得以完成。當然,在地圖上標標箭頭,布置布置任務,比起進行戰鬥、特別是同老謀深算的強大敵人戰鬥是容易得多。
應當認真考慮考慮,到底問題出在什麽地方?為什麽盡管敵人傷亡慘重,但時至中午,我們的進攻仍處處受挫?
據被俘的德國軍官證實,大約在7月12日,也就是在發動進攻前5天,他們已得知我方麵軍正在做進攻準備。他們還得知了我突擊突破口的大概方向。顯然,盡管我們採取了一切預防措施,還是未能收到突然襲擊的效果。
在分析研究這項計劃時,我們還沒有太大把握究竟能在什麽程度上完成這項計劃。很清楚,希特勒軍隊的覆滅已不可逆轉地開始了,但要確定它的抵抗程度,我們暫時還沒法辦到。
近衛第1和第8集團軍進攻時各轄3個軍(或9個師)。
每個集團軍各配屬1個突破炮兵師、1個混成航空兵軍和2至3個坦克團(或自行火炮團)。
近衛第8集團軍還配屬了步兵第33軍,其編成內有步兵第50、第230、第243師和步兵第253獨立旅。
a·h·魯西亞諾夫將軍的近衛機械化第1軍和e·i·普希金將軍的坦克第23軍為方麵軍的第二梯隊。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的進攻。在進攻前的最後幾個小時裏,我一遍又一遍地審核了整個作戰計劃的每個細節,給各兵團指揮員下指示。
隻剩下查明敵情和盡可能全麵地了解敵炮兵陣地和火力點的分布情況了。這些情報一般是通過戰鬥偵察來查明的。然而,為了不暴露進攻準備,以取得實施突擊的突然性,這次,我們不能積極地進行戰鬥偵察,何況強渡北頓涅茨河進行戰鬥偵察是非常複雜的事。集團軍偵察主任m·j·格爾曼上校交出了唯一的一張敵人的防禦工事圖,這是在此之前根據各部隊積累的資料繪製而成的。
敵人從3月下旬就開始沿北頓涅茨河河岸構築防禦地區。在我們進攻開始之前,德國人已經準備好兩道陣地,每道陣地有2條塹壕。塹壕也是由半人深的胸牆下的掩蔽部構成的,覆以強度不一的頂蓋。
敵人把部分火力點設置在冬季戰鬥中留下來的被擊毀的坦克下麵,把重機槍架設在土木發射點和露天裏。步兵裝備了裝甲防盾板。許多火力點可對水麵構成斜射。
塹壕由四通八達的交通壕連接,其前麵得到防坦克和防步兵雷場掩護。
每公裏地麵的工事構築的平均密度為:土木發射點4個,露天機槍陣地13個,塹壕和交通壕約2,000縱長米,防步兵障礙物約1,500縱長米,掩蔽部和土屋式掩體9個。
在縱深內,在製高點上,在居民點裏和林緣,都構築有各自形成環形防禦和相互間保持火力聯繫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
在我軍準備實施強渡的地段上,北頓涅茨河右岸對左岸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我方觀察的困難。我們設置觀察所應做到在渡河期間不致影響指揮戰鬥。我們的工兵踏遍了整個河岸,尋找設置觀察所的有利陣地,即從那裏在戰鬥中能夠觀察到敵防禦縱深的場地。
我們還查清,在西南方麵軍的行動地帶上,與我們和南方麵軍對峙的是敵“南方”集團軍群的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
7月17日4時50分,在近衛第1和第8集團軍地段上,開始了航空火力準備和炮火準備。炮火準備持續了1小時30分鍾。
在炮火準備開始時,方麵軍司令p·b·馬利諾夫斯基和軍事委員a·c·熱爾托夫中將來到我們集團軍觀察所。
河右岸掀起一排排塵柱,冒起一團團黑煙。
太陽還沒升起。天空晴朗,7月的朝霞映紅了草原。火箭炮射出耀眼的齊射,煙幕象濃霧一樣漫過河流、蘆葦、灌木林和兩岸,籠罩了一切。
各先遣步兵營從灌木林裏、從河岸的樹林裏,或匍匐前進,或彎曲著身體奔向河岸。在煙霧掩護下,大舢舨一艘接一艘地離開岸邊。
風時而把煙幕從河麵上拉開。對岸的火力點活躍起來。然而,在我炮兵的準確打擊下,立刻又成了啞吧。
第一批舢舨靠了岸。近衛軍人們馬上短促急沖,衝到了第一道塹壕,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炮擊轉向敵防禦深縱,又一批舢舨離了岸。
到上午8時,我各先遣營占領了第一、第二道塹壕,並在原地固守。在他們的掩護下,我們將舟橋縱列運到岸邊,並開始為大炮和坦克架設渡口。
渡過河的部隊接到命令,繼續向前推進,擴大在敵岸的登陸場。但離岸後實施進攻,不象在渡口那順利。敵人的抵抗越來越頑強,因為敵人現在已遠離我炮兵的射距。彈藥的不足也影響到進攻的速度。這時,敵航空兵加緊了行動,對渡口實施突擊。在河的上空不斷地進行著激烈的空戰。我們的殲擊機並不是什麽時候都能成功地趕走敵人的俯衝轟炸機。
戰役計劃的實施日期被打亂。
對我本人來講,這是相當困難的時刻。這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之後集團軍實施的第一次進攻。受領的任務,沒有一項得以完成。當然,在地圖上標標箭頭,布置布置任務,比起進行戰鬥、特別是同老謀深算的強大敵人戰鬥是容易得多。
應當認真考慮考慮,到底問題出在什麽地方?為什麽盡管敵人傷亡慘重,但時至中午,我們的進攻仍處處受挫?
據被俘的德國軍官證實,大約在7月12日,也就是在發動進攻前5天,他們已得知我方麵軍正在做進攻準備。他們還得知了我突擊突破口的大概方向。顯然,盡管我們採取了一切預防措施,還是未能收到突然襲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