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 作者:沐藍格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治帝福臨繼位後,尊其為母後皇太後。順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薨,年五十一。孝端文皇後逝後第二年將其梓棺運至瀋陽火化,與清太宗皇太極合葬於清昭陵,即今瀋陽北陵。順治帝為孝端文皇後撰寫了祭文。雍正、幹隆累加諡,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生有三女,皇二女馬喀塔即固倫溫莊長公主、皇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皇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剛滿十六歲便遠嫁皇太極為妻。迎娶之際,皇太極率領部下從赫圖阿拉城(今新賓縣老城)出發,北行三百餘裏到達輝發部(今吉林省輝南縣境)扈爾奇山城,在此殺牛宰羊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和結婚儀式。天聰元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封哲哲為“大福晉”。所謂大福晉是主持親王家政的主婦,管理後宮一切事務,包括對其它側福普及庶福晉(即妾)的管束。有時皇太極外出打獵也要攜哲哲出行。皇太極坐殿,哲哲有時與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視,獲得大福晉的尊貴地位,並不完全由於皇太極對她的傾心,主要還是她出身於蒙古大領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聯姻製度的核心。當然清初婚姻製度非常重視門第高低,這也是門當戶對吧!天聰初年,哲哲的母親從科爾沁來盛京看望女兒、女婿,皇太極均以大禮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建國大清,改“汗”號為皇帝,按古代製度要分封後妃,大福晉哲哲被封為中宮皇後,又稱國君福晉,居中宮——清寧宮,成為主持宮圍,贊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國母。在冊封大典上,皇太極授給她象徵地位等級的《冊文》、“金印”,以及儀仗鑾駕等物。
(二十六)孝莊文皇後(1)
孝莊文皇後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孝莊文皇後,一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歲時,由她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
清初滿蒙聯姻,是一項既定國策。皇太極時,蒙古族女子幾乎壟斷後宮,僅科爾沁貝勒寨桑一家,有封號的就有五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的姑媽)、宸妃博爾濟吉特氏(孝莊之姐)、孝莊文皇後、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從蒙古大草原來到盛京,給皇太極生下一男三女(兒子福臨即後來的順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時被封為永福宮莊妃。
在皇太極生前,孝莊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顯赫。後宮受到皇太極專寵,統攝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大喜。洪承疇是明朝很有影響的封疆大員,收服他對於收攬漢族知識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統治具有非常的意義。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漢臣範文程等輪番勸說,洪承疇“延頸承刀。始終不屈”,為此皇太極頗費躊躇,食不甘味。孝莊看到這種狀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她扮作一個待女,身上藏了一壺人參汁,來到洪承疇的居處,溫顏婉語,“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人參汁,動之以情,喻之以理,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轅下。
由於孝莊經常留意參預清廷的政治活動,她的政治素質和才能得到了磨鍊,很快脫穎而出。當重大政治事變突然發生的時候,這種才能就明顯地顯示出來了。
崇德八年夏,清軍大戰鬆錦告捷後,國勢大張,氣象日上。皇太極躊躇滿誌,正擘劃下一步戰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發腦溢血,暴死於清寧宮。帝王暴卒,向來容易引起政治動亂。由於皇太極對皇位的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在繁瑣的喪儀背後,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正悄悄展開。
努爾哈赤生前曾規定,他的繼承人必須由滿洲貴族公議,從八大議政貝勒中推選,八大貝勒“同心謀國”,其中以軍功昭著的兒子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及侄子阿敏輪月執政,朝賀時兄弟四人並排南麵坐——這是一種原始軍事民主製的殘餘。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打破了這個框框,皇帝南麵獨坐,獨操大權。唯其如此,皇帝的稱號對於躋身於最高權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們來說,更加具有誘惑力。
暗中動作的雙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三十四歲,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擁有父親親將的兩黃旗和伯父代善鑲紅旗、堂叔濟爾哈朗鑲藍旗的擁護和支持;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三十二歲,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爾林丹汗殘部,得元朝傳國璽歸獻皇太極,迫降朝鮮,用兵把握分寸,頗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極倚重和信賴,繼位的呼聲很高,擁護者有英親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正、鑲兩白旗將領。
正、鑲兩黃旗將領盟誓,寧可死作一處,堅決要立皇子;而正、鑲兩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們跪勸多爾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兩黃旗大臣乎?”“兩黃旗大臣願立皇子即位者,不過數人爾!我等親戚鹹願王即大位也!”
串連、遊說、盟舍、勸進,頻繁的活動,導致了雙方嚴重的對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極死後第五天,崇政殿諸王大會,彼此終於攤牌了!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剛滿十六歲便遠嫁皇太極為妻。迎娶之際,皇太極率領部下從赫圖阿拉城(今新賓縣老城)出發,北行三百餘裏到達輝發部(今吉林省輝南縣境)扈爾奇山城,在此殺牛宰羊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和結婚儀式。天聰元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封哲哲為“大福晉”。所謂大福晉是主持親王家政的主婦,管理後宮一切事務,包括對其它側福普及庶福晉(即妾)的管束。有時皇太極外出打獵也要攜哲哲出行。皇太極坐殿,哲哲有時與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視,獲得大福晉的尊貴地位,並不完全由於皇太極對她的傾心,主要還是她出身於蒙古大領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聯姻製度的核心。當然清初婚姻製度非常重視門第高低,這也是門當戶對吧!天聰初年,哲哲的母親從科爾沁來盛京看望女兒、女婿,皇太極均以大禮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建國大清,改“汗”號為皇帝,按古代製度要分封後妃,大福晉哲哲被封為中宮皇後,又稱國君福晉,居中宮——清寧宮,成為主持宮圍,贊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國母。在冊封大典上,皇太極授給她象徵地位等級的《冊文》、“金印”,以及儀仗鑾駕等物。
(二十六)孝莊文皇後(1)
孝莊文皇後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孝莊文皇後,一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歲時,由她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
清初滿蒙聯姻,是一項既定國策。皇太極時,蒙古族女子幾乎壟斷後宮,僅科爾沁貝勒寨桑一家,有封號的就有五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的姑媽)、宸妃博爾濟吉特氏(孝莊之姐)、孝莊文皇後、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從蒙古大草原來到盛京,給皇太極生下一男三女(兒子福臨即後來的順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時被封為永福宮莊妃。
在皇太極生前,孝莊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顯赫。後宮受到皇太極專寵,統攝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大喜。洪承疇是明朝很有影響的封疆大員,收服他對於收攬漢族知識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統治具有非常的意義。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漢臣範文程等輪番勸說,洪承疇“延頸承刀。始終不屈”,為此皇太極頗費躊躇,食不甘味。孝莊看到這種狀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她扮作一個待女,身上藏了一壺人參汁,來到洪承疇的居處,溫顏婉語,“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人參汁,動之以情,喻之以理,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轅下。
由於孝莊經常留意參預清廷的政治活動,她的政治素質和才能得到了磨鍊,很快脫穎而出。當重大政治事變突然發生的時候,這種才能就明顯地顯示出來了。
崇德八年夏,清軍大戰鬆錦告捷後,國勢大張,氣象日上。皇太極躊躇滿誌,正擘劃下一步戰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發腦溢血,暴死於清寧宮。帝王暴卒,向來容易引起政治動亂。由於皇太極對皇位的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在繁瑣的喪儀背後,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正悄悄展開。
努爾哈赤生前曾規定,他的繼承人必須由滿洲貴族公議,從八大議政貝勒中推選,八大貝勒“同心謀國”,其中以軍功昭著的兒子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及侄子阿敏輪月執政,朝賀時兄弟四人並排南麵坐——這是一種原始軍事民主製的殘餘。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打破了這個框框,皇帝南麵獨坐,獨操大權。唯其如此,皇帝的稱號對於躋身於最高權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們來說,更加具有誘惑力。
暗中動作的雙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三十四歲,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擁有父親親將的兩黃旗和伯父代善鑲紅旗、堂叔濟爾哈朗鑲藍旗的擁護和支持;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三十二歲,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爾林丹汗殘部,得元朝傳國璽歸獻皇太極,迫降朝鮮,用兵把握分寸,頗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極倚重和信賴,繼位的呼聲很高,擁護者有英親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正、鑲兩白旗將領。
正、鑲兩黃旗將領盟誓,寧可死作一處,堅決要立皇子;而正、鑲兩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們跪勸多爾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兩黃旗大臣乎?”“兩黃旗大臣願立皇子即位者,不過數人爾!我等親戚鹹願王即大位也!”
串連、遊說、盟舍、勸進,頻繁的活動,導致了雙方嚴重的對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極死後第五天,崇政殿諸王大會,彼此終於攤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