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任奕為議政王、軍機大臣,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地主武裝,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實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苗民、回民起義,延緩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她一方麵採用洋務派“自強”和“求富”的方針,開辦一些新式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另一方麵,又支持頑固派對洋務派進行牽製,以加強深宮集權。被清朝統治階級稱為“同治中興”。


    同治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確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同治的荒淫程度比他父親鹹豐還要厲害。他有許多後妃,卻還要常常帶了兩個心腹太監,換上平民服裝,偷偷溜出皇宮,到京師的南城娼妓區去尋花問柳,夜間不回皇宮。據說,時間一長,染上了梅毒,病倒了。起初隻覺得渾身發燒,口渴,腰疼,小便不暢。太醫摸不透是什麽病,隻當普通的感冒來治。一連幾天,燒熱不退。又便秘,頸項、肓背、腰部等處發出紫紅斑塊。到公元1874年11月,頭部、臉麵上都出現紫色發亮的斑塊,左邊臉頰上的斑塊被抓破,滲出血水,又頰腫得厲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著,腰部化膿,很遠就能聞到一股令人作嘔的惡臭。慈禧太後怕同治從鏡子裏見自己的尊容會受驚,便命太監將養心殿內所有的鏡子都收藏起來,不便挪動的穿衣鏡等,用紅緞蒙上。同治命人拿鏡子,皇後阿魯特氏等人也以病人不宜照照子為理由勸阻。


    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宮中對於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飾,隻說是出天花。一天,同治的皇後去養心殿探病,並向他訴說慈禧太後又為細微小事責罵她,還失聲哭泣起來。慈禧本來就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並設下了監視的耳目。這天,慈禧聽說皇後去探視皇帝,便親自到養心殿東暖閣外偷聽他倆的談話。她聽到皇後在訴說她的不是,就怒氣沖沖地闖了進去,一把抓住皇後的頭髮,舉手就打,並且叫內廷太監準備棍杖,要嚴厲責罰皇後。同治見狀,被嚇得昏厥了過去,慈禧這才沒有對皇後用刑。同治的病勢卻從此越來越重,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死於養心殿東暖閣。沒有過多久,皇後阿魯特氏薨逝。當然這個是沒有史料記載的。是傳聞。


    同治死後的廟號為穆宗毅皇帝,史稱同治皇帝。


    (二十三)德宗:無法親政傀儡帝


    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以求自保;反而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身為帝王,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但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諱言的。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打破了封建專製主義的思想禁錮,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經濟上,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麵,開辦學堂,改革科舉製度,派人出國留學、遊歷等,這就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


    光緒對珍妃的深情,同樣令人感動。“金井一葉墜,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每讀此詩,令吾輩唏噓不已。


    載湉是醇親王的兒子,慈禧太後的外甥、內侄。登基時隻有四歲。兩宮太後“慈禧”、“慈安”即“垂簾聽政”的實際握權者。至光緒16歲,慈禧“歸政”,但仍實掌大權。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歲次甲午,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日本趁機進占漢城,擊沉我國運兵船,並攻擊我牙山駐軍。七月一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後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史稱為甲午戰爭。甲午戰敗後,朝野有誌之士便提倡維新變法,其領導人物康有為以著書立論,發行中外公報主張變法,亦曾數次上書光緒,要求改革。其學生梁啓超則於上海主編時務報,鼓吹變法圖強。至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德宗下詔變法,以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後為主的守舊派反對變法,於是發動政變,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


    清宮醫案的確告訴人們,光緒是病死的。但是,從光緒死的那天開始,人們就懷疑他不是正常死亡,這也是事出有因的(而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已證明事實確實如此,光緒急性砒霜中毒)。光緒雖與慈禧以“母子”相稱,實際上他並不是慈禧親生。光緒皇帝,姓愛新覺羅,名載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鹹豐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宣武門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蔭齋,其父醇親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鹹豐皇帝的弟弟。其母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後的妹妹。從這些關係講,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穆宗患天花駕崩,同治帝死時年僅二十歲,身後無子,按“兄終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為獨生子,則應從其最親近的親屬中選一子弟繼承帝位。大臣們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長子奕緯之孫溥倫作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但慈禧太後不同意,表麵上是因為溥倫之父載治不是奕緯親生子,同樣是由旁支過繼,實際上是因為若要載淳的子侄輩繼位,自己身為祖母便無權以太後身份臨朝。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二天,慈禧壓製眾論,一人做主,執意讓隻有四歲的載湉入宮即位為帝。載湉,也就是光緒,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一方麵是因為慈禧親生之子同治皇帝去世後,無子嗣繼承皇位;更重要的還是慈禧權欲薰心,找個兒皇帝,可再次創造機會垂簾聽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藍格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藍格格並收藏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