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 作者:沐藍格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皇帝病死於熱河。卒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二十一)文宗:先帝眼光看錯子
他的父親道光,道光有9個兒子,大阿哥奕緯,二阿哥奕綱,三阿哥奕繼,四阿哥奕詝,就是鹹豐,五阿哥叫奕誴,六阿哥叫奕,七阿哥叫奕譞,八阿哥叫奕詥,九阿哥叫奕璤,道光這9個兒子讓哪個兒子繼承皇位?到了道光26年,這一年他65歲,年紀也老了,身體又不好,考慮秘密立儲的問題,這個時候,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都死了,四阿哥就是奕詝,年齡最長,五阿哥奕誴過繼出去了,過繼給惇親王,綿愷。六阿哥就是奕。奕詝這一年是16歲,奕比他小1歲15歲,七阿哥奕譞7歲,八阿哥奕詥3歲,九阿哥奕譓2歲,所以可以考慮皇太子的實際上隻有兩個字,就是奕詝和奕。
事情又有一點特殊,奕詝的母親很受道光皇帝的寵愛,但是她死的比較早。33歲,奕詝母親死的,這一年他才10歲,虛歲10歲,誰撫養照顧他呢?由靜貴妃,就是奕的母親來照顧他,所以奕詝視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如同胞弟,奕詝和奕關係都很好,這就更增加了道光選擇皇儲的困難。道光26年,要準備立儲了,在奕詝和奕,這兩個兒子之間選擇哪個,猶豫不定,這個時候,野史筆記傳聞就沸沸揚揚。大概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懷念皇後,欲立奕詝,因為奕詝的母親死的比較早,《清宮詞》說她死的時候暴死,有一些事情是秘不可宣的,就死得有點蹊蹺,可能道光有對不住奕詝母親的地方,所以他懷念奕詝的母親,施恩妻子就想要立奕詝做皇帝,就是鹹豐,就想立奕詝就是鹹豐做皇太子,這是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就是初定奕,後定奕詝,就道光在寫秘密立儲的時候,奕的“”字,最後一筆是一長豎,奕詝那個“詝”字,最後一筆是一短豎一勾,傳說在寫字的時候,太監就遠遠窺視到,見底下那筆很長,就傳出去了,要立奕,道光聽說之後就很不高興,就改了,改成立奕詝,第三種說法,就是“帝”,皇帝的“帝”,帝定奕詝,天定奕詝,就是道光病重了,臨危的時候,就招六阿哥奕,去臨終交代事情,恰好奕這時候沒在,奕詝就去了,去了之後就說我要立皇太子,說了一半就昏過去了,奕詝就說,我父親說要立我做皇太子,他就登位就成了皇帝了,這是三種野史傳說,我想靠不住,因為道光臨終立遺囑的時候,他正式有書麵的,不會這麽倉促脫口說一句的。那麽怎麽立的?奕詝和奕因為隻差一歲,都在上書房讀書,小時候騎馬的時候摔了,把腿摔折了,經過這禦醫骨科把腿治好了,但是落了一個殘疾,所以奕詝是個瘸子,奕詝還得過天花,臉上還有麻子,功課又不如奕好,奕功課比較好,騎射刀槍功夫都好,能文能武,道光怎這時候就看奕詝,就是鹹豐,鹹豐是按照他老師的教導,也不上馬,也不射,見他父親的時候兩手空空的什麽都沒有,他父親就很納悶,你怎麽回事?今天都要騎馬射獵你怎麽一無所獲,他就跪到地下,他說父皇教導我,要仁愛,現在是春天了,母的牲畜正是懷孕的時候,我要把它射死了,連它的沒有出生的幼畜也射死了,這是不仁,我不忍心這麽做,所以一箭沒有射。再測一次,這兩個孩子又找到老師了,老師又分別給他們出主意,有一天道光就在他寢宮裏麵召見這個孩子,先召見了六阿哥就是奕,問他說,我呀身體不好,又有病,可能不久於人世了,這個國家怎麽治理呀?奕口才很好,就滔滔不絕講治國的方略,他父親很高興,說這個孩子有大出息,說你退出吧。這個時候奕詝就是鹹豐進來了,進來的時候,他有按照他的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他老師就說:論口才你比不上六阿哥,你要藏拙,怎麽藏拙呢?按照他老師的指示進了門之後就給他爸爸跪下了,他爸爸把剛才那個話又說了一遍,問他的治國的方略,他就跪在地下磕頭痛哭流涕,一句話不說,他父親說,我問你話你怎麽不說,我呀就希望父親健康長壽不會有其它事情,我就要孝順父親,他父親很感動,你看這孩子又仁又孝,所以道光就選擇奕詝也就是鹹豐做皇太子,鹹豐做皇帝,錯不錯在他自己,錯錯在道光,道光在選皇太子的時候,責任在道光,但是我們今天講鹹豐,所以我說鹹豐錯坐了皇帝的位子。
(二十二)穆宗:母子不和青年亡
愛新覺羅·載淳(公元1856-1875年)
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說為患梅毒而死),終年19歲。葬於惠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在位時間為1861年至1875年。
同治帝載淳,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鹹豐病死後,他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改年號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鹹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三歲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同治即位時,隻有6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後不滿八位大臣專權,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後和恭親王奕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在護送鹹豐帝梓宮回京之際,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達,採納恭親王建議,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宮太後“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二十一)文宗:先帝眼光看錯子
他的父親道光,道光有9個兒子,大阿哥奕緯,二阿哥奕綱,三阿哥奕繼,四阿哥奕詝,就是鹹豐,五阿哥叫奕誴,六阿哥叫奕,七阿哥叫奕譞,八阿哥叫奕詥,九阿哥叫奕璤,道光這9個兒子讓哪個兒子繼承皇位?到了道光26年,這一年他65歲,年紀也老了,身體又不好,考慮秘密立儲的問題,這個時候,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都死了,四阿哥就是奕詝,年齡最長,五阿哥奕誴過繼出去了,過繼給惇親王,綿愷。六阿哥就是奕。奕詝這一年是16歲,奕比他小1歲15歲,七阿哥奕譞7歲,八阿哥奕詥3歲,九阿哥奕譓2歲,所以可以考慮皇太子的實際上隻有兩個字,就是奕詝和奕。
事情又有一點特殊,奕詝的母親很受道光皇帝的寵愛,但是她死的比較早。33歲,奕詝母親死的,這一年他才10歲,虛歲10歲,誰撫養照顧他呢?由靜貴妃,就是奕的母親來照顧他,所以奕詝視靜貴妃如同生母,視奕如同胞弟,奕詝和奕關係都很好,這就更增加了道光選擇皇儲的困難。道光26年,要準備立儲了,在奕詝和奕,這兩個兒子之間選擇哪個,猶豫不定,這個時候,野史筆記傳聞就沸沸揚揚。大概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懷念皇後,欲立奕詝,因為奕詝的母親死的比較早,《清宮詞》說她死的時候暴死,有一些事情是秘不可宣的,就死得有點蹊蹺,可能道光有對不住奕詝母親的地方,所以他懷念奕詝的母親,施恩妻子就想要立奕詝做皇帝,就是鹹豐,就想立奕詝就是鹹豐做皇太子,這是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就是初定奕,後定奕詝,就道光在寫秘密立儲的時候,奕的“”字,最後一筆是一長豎,奕詝那個“詝”字,最後一筆是一短豎一勾,傳說在寫字的時候,太監就遠遠窺視到,見底下那筆很長,就傳出去了,要立奕,道光聽說之後就很不高興,就改了,改成立奕詝,第三種說法,就是“帝”,皇帝的“帝”,帝定奕詝,天定奕詝,就是道光病重了,臨危的時候,就招六阿哥奕,去臨終交代事情,恰好奕這時候沒在,奕詝就去了,去了之後就說我要立皇太子,說了一半就昏過去了,奕詝就說,我父親說要立我做皇太子,他就登位就成了皇帝了,這是三種野史傳說,我想靠不住,因為道光臨終立遺囑的時候,他正式有書麵的,不會這麽倉促脫口說一句的。那麽怎麽立的?奕詝和奕因為隻差一歲,都在上書房讀書,小時候騎馬的時候摔了,把腿摔折了,經過這禦醫骨科把腿治好了,但是落了一個殘疾,所以奕詝是個瘸子,奕詝還得過天花,臉上還有麻子,功課又不如奕好,奕功課比較好,騎射刀槍功夫都好,能文能武,道光怎這時候就看奕詝,就是鹹豐,鹹豐是按照他老師的教導,也不上馬,也不射,見他父親的時候兩手空空的什麽都沒有,他父親就很納悶,你怎麽回事?今天都要騎馬射獵你怎麽一無所獲,他就跪到地下,他說父皇教導我,要仁愛,現在是春天了,母的牲畜正是懷孕的時候,我要把它射死了,連它的沒有出生的幼畜也射死了,這是不仁,我不忍心這麽做,所以一箭沒有射。再測一次,這兩個孩子又找到老師了,老師又分別給他們出主意,有一天道光就在他寢宮裏麵召見這個孩子,先召見了六阿哥就是奕,問他說,我呀身體不好,又有病,可能不久於人世了,這個國家怎麽治理呀?奕口才很好,就滔滔不絕講治國的方略,他父親很高興,說這個孩子有大出息,說你退出吧。這個時候奕詝就是鹹豐進來了,進來的時候,他有按照他的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他老師就說:論口才你比不上六阿哥,你要藏拙,怎麽藏拙呢?按照他老師的指示進了門之後就給他爸爸跪下了,他爸爸把剛才那個話又說了一遍,問他的治國的方略,他就跪在地下磕頭痛哭流涕,一句話不說,他父親說,我問你話你怎麽不說,我呀就希望父親健康長壽不會有其它事情,我就要孝順父親,他父親很感動,你看這孩子又仁又孝,所以道光就選擇奕詝也就是鹹豐做皇太子,鹹豐做皇帝,錯不錯在他自己,錯錯在道光,道光在選皇太子的時候,責任在道光,但是我們今天講鹹豐,所以我說鹹豐錯坐了皇帝的位子。
(二十二)穆宗:母子不和青年亡
愛新覺羅·載淳(公元1856-1875年)
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在位13年,患天花而死(另一說為患梅毒而死),終年19歲。葬於惠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在位時間為1861年至1875年。
同治帝載淳,生於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鹹豐病死後,他於同日在靈柩前繼位,改年號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鹹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三歲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同治即位時,隻有6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後不滿八位大臣專權,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後和恭親王奕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在護送鹹豐帝梓宮回京之際,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達,採納恭親王建議,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宮太後“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