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進部隊徒涉大淩河。
河麵寬200米左右,水深沒腰,河底是流沙。沙層很厚,雙腳不能停,停下再難拔動,越動越往下陷。有些車馬陷住了,很快就沒影了。不能去救,去救也得陷進去。遼西不少河流都是這樣子。初到東北時不識河情,不少人陷在裏麵。蘇聯紅軍也吃了不少這種苦頭。
10月底,水涼砭骨,遼西戰役結束西返時,水穩處冰層已有玻璃厚了。有的在水中抽筋了,一停頓就陷進去了。上岸後不管三七二十一,連架帶拖拚命跑。不然,刀子樣的北風一溜,一會兒就凍僵了。
張耀東老人兩腿內外側,一條條筷子粗細的凸起的血管,像爬滿了蚯蚓。老人稱之為“大淩河留念”——“聚筋了。”
最苦的是女人。
當時的2師財會科會計劉淑,是騎馬過去的。
老人說,天黑,岸上河裏,吵兒巴火的,甚麽也聽不見。也不聽,就盯著那河麵。河心有漩渦,那馬隨著漩渦轉,眼看要轉進去了。好像挺害怕,又好像甚麽也沒怕,也不知怎麽過去的。那馬打著哆嗦上岸了,眼前紅通通,白晃晃的。仔細一看,是戰士們在烤火,都光著屁股。
戰鬥部隊女人少,有馬騎。醫院和宣傳隊的,連馬尾巴也拽不著。
劉光濤老人說,西返過大淩河也是晚上。人踩馬踏,冰都碎了,化了。過河後在岸邊等部隊,上遊突然傳來一片哭叫聲。“爹呀”,“媽呀”,鬼哭狼嚎似的,那個疼人哪。趕緊派人去看,都是師醫院和宣傳隊的女同誌。
性情溫雅的師政委,把指揮渡河的幹部訓了一頓:打仗沒法子,現在為甚麽不能搞條船,或是想點別的甚麽法子?
老人說,他長這麽大,也未聽到過那樣疼人的叫聲,老人說,直到今天,那尖厲的慘叫還在耳邊響著。
幾個縱隊的老人,都聽過那慘叫。
老人們說:有些女同誌未等進關就癱了。
老人們搖著頭:唉……
從南下北寧線到回師遼西,從闖關東到進關,數以萬計的軍中女性,是建立了特殊的功勳的。在某些方麵,她們比男人更強韌,更富於生命力。如果剔除性別因素,而把“男於漢”視為強者的稱謂,她們中的一些佼佼者,甚至比一些男於更男子漢。
但是,“水做的女人”是經不得這種水的。
李伯秋的夫人孫敏老人,當年是3縱機要科譯電員。闖關東路過家鄉時,想看一眼母親,又怕讓母親看到。匆忙中寫個條子扔給車下人,紙條隨風飄著,她大聲喊著:交給村長,勸勸我媽,就說我去開會了……
從南滿到北滿,3縱和4縱是黑土地上走路最多的部隊。
當年4縱28團財會股會計王敏芝老人,說她行車從未掉過隊。
闖到關東,她被分到遼東軍區“供(給)訓(練)隊”學會計。畢業後,和一個叫“王順花”的女孩分到10師。雪野中,一輛順路馬車拉著他們“吱吱嘎嘎”地顛呀顛呀,兩人凍得噝噝哈哈的,那心卻像冰天雪地中的兩團火苗。10師是主力呀!快到了怎麽還聽不到槍聲呢?一問,說離前方還遠著呢,不上前方,不打仗,叫甚麽主力呀?在18歲的姑娘家心裏,主力是應該天天打仗呀!
沒幾天就趕上四保臨江。這個走呀,少時每天50裏左右,多時100多裏。走路不愁。她長得苗條精幹(今天依然如此),有的是力氣,月經又晚,像個男子。王順花就不行了,胖,又是痛經。她就幫她背東西,大都是晚上走,白天有飛機轟炸。過封鎖線,連咳嗽都不行。她提隻桶,裏麵裝著鐵飯碗,提心弔膽就怕弄出聲,絆個跟頭就更了不得。摔倒了,不顧身子,把桶擎到半空,像表演雜技。
當會計後發匹馬。弄個像被麵大的馬搭子,裏麵都是錢,褡在馬背上,就成了活動“銀行”。光有錢不行,敵占區不能花,還帶些金子和煙土。弄個衝鋒鎗子彈帶,把金子和煙土放裏麵,藏在衣服裏麵。
渾身上下一般粗,像懷了幾個月的身孕。有人說她們走路腳下塵士多,金子沉。
孫敏老人說她走路能睡覺。
行軍睡覺各有各的樣兒。有的跟著隊伍邊走邊睡,像有根線牽著似的,前邊停下就撞上了。另一個譯電員王善琦,走著走著離隊了,那就是睡著了,趕緊接她一把。她不,一睡著就站往了,像馬似的。
有人就叫她到後邊去。那可不行,不掉隊了嗎?
到了宿營地,別人是洗腳、吃飯、睡覺三部曲。孫敏她們趕緊架設電台,發報收報,王敏芝她們趕緊鋪開攤了,發錢算帳。有時忙火完了剛倒下,又集合出發了。有時飯也趕不上,拿塊飯糰子邊走邊吃。
女人來到這世界上,本來就要多承受幾分苦難,而這些,本來並不屬於其中的。
睡覺照顧女同誌,給個熱炕頭。南北大炕,不管男女,倒頭就著。沒人家,就隨便找個甚麽背風的地方偎著。睡前一定要把馬褡子壓在身底下,再把“子彈袋”檢查一遍,係好,才敢合眼。
2師的“銀行”裝在一輛大車上。到宿營地不卸車,值班的披件大衣,偎在錢箱子上睡。春夏秋冬,劉淑像男人一樣睡在那上麵。
東北3年,脫衣睡覺的時候比節日還少,身上那虱子呀,跟孩子們講,孩子說:媽呀,你怎那麽髒呀?
河麵寬200米左右,水深沒腰,河底是流沙。沙層很厚,雙腳不能停,停下再難拔動,越動越往下陷。有些車馬陷住了,很快就沒影了。不能去救,去救也得陷進去。遼西不少河流都是這樣子。初到東北時不識河情,不少人陷在裏麵。蘇聯紅軍也吃了不少這種苦頭。
10月底,水涼砭骨,遼西戰役結束西返時,水穩處冰層已有玻璃厚了。有的在水中抽筋了,一停頓就陷進去了。上岸後不管三七二十一,連架帶拖拚命跑。不然,刀子樣的北風一溜,一會兒就凍僵了。
張耀東老人兩腿內外側,一條條筷子粗細的凸起的血管,像爬滿了蚯蚓。老人稱之為“大淩河留念”——“聚筋了。”
最苦的是女人。
當時的2師財會科會計劉淑,是騎馬過去的。
老人說,天黑,岸上河裏,吵兒巴火的,甚麽也聽不見。也不聽,就盯著那河麵。河心有漩渦,那馬隨著漩渦轉,眼看要轉進去了。好像挺害怕,又好像甚麽也沒怕,也不知怎麽過去的。那馬打著哆嗦上岸了,眼前紅通通,白晃晃的。仔細一看,是戰士們在烤火,都光著屁股。
戰鬥部隊女人少,有馬騎。醫院和宣傳隊的,連馬尾巴也拽不著。
劉光濤老人說,西返過大淩河也是晚上。人踩馬踏,冰都碎了,化了。過河後在岸邊等部隊,上遊突然傳來一片哭叫聲。“爹呀”,“媽呀”,鬼哭狼嚎似的,那個疼人哪。趕緊派人去看,都是師醫院和宣傳隊的女同誌。
性情溫雅的師政委,把指揮渡河的幹部訓了一頓:打仗沒法子,現在為甚麽不能搞條船,或是想點別的甚麽法子?
老人說,他長這麽大,也未聽到過那樣疼人的叫聲,老人說,直到今天,那尖厲的慘叫還在耳邊響著。
幾個縱隊的老人,都聽過那慘叫。
老人們說:有些女同誌未等進關就癱了。
老人們搖著頭:唉……
從南下北寧線到回師遼西,從闖關東到進關,數以萬計的軍中女性,是建立了特殊的功勳的。在某些方麵,她們比男人更強韌,更富於生命力。如果剔除性別因素,而把“男於漢”視為強者的稱謂,她們中的一些佼佼者,甚至比一些男於更男子漢。
但是,“水做的女人”是經不得這種水的。
李伯秋的夫人孫敏老人,當年是3縱機要科譯電員。闖關東路過家鄉時,想看一眼母親,又怕讓母親看到。匆忙中寫個條子扔給車下人,紙條隨風飄著,她大聲喊著:交給村長,勸勸我媽,就說我去開會了……
從南滿到北滿,3縱和4縱是黑土地上走路最多的部隊。
當年4縱28團財會股會計王敏芝老人,說她行車從未掉過隊。
闖到關東,她被分到遼東軍區“供(給)訓(練)隊”學會計。畢業後,和一個叫“王順花”的女孩分到10師。雪野中,一輛順路馬車拉著他們“吱吱嘎嘎”地顛呀顛呀,兩人凍得噝噝哈哈的,那心卻像冰天雪地中的兩團火苗。10師是主力呀!快到了怎麽還聽不到槍聲呢?一問,說離前方還遠著呢,不上前方,不打仗,叫甚麽主力呀?在18歲的姑娘家心裏,主力是應該天天打仗呀!
沒幾天就趕上四保臨江。這個走呀,少時每天50裏左右,多時100多裏。走路不愁。她長得苗條精幹(今天依然如此),有的是力氣,月經又晚,像個男子。王順花就不行了,胖,又是痛經。她就幫她背東西,大都是晚上走,白天有飛機轟炸。過封鎖線,連咳嗽都不行。她提隻桶,裏麵裝著鐵飯碗,提心弔膽就怕弄出聲,絆個跟頭就更了不得。摔倒了,不顧身子,把桶擎到半空,像表演雜技。
當會計後發匹馬。弄個像被麵大的馬搭子,裏麵都是錢,褡在馬背上,就成了活動“銀行”。光有錢不行,敵占區不能花,還帶些金子和煙土。弄個衝鋒鎗子彈帶,把金子和煙土放裏麵,藏在衣服裏麵。
渾身上下一般粗,像懷了幾個月的身孕。有人說她們走路腳下塵士多,金子沉。
孫敏老人說她走路能睡覺。
行軍睡覺各有各的樣兒。有的跟著隊伍邊走邊睡,像有根線牽著似的,前邊停下就撞上了。另一個譯電員王善琦,走著走著離隊了,那就是睡著了,趕緊接她一把。她不,一睡著就站往了,像馬似的。
有人就叫她到後邊去。那可不行,不掉隊了嗎?
到了宿營地,別人是洗腳、吃飯、睡覺三部曲。孫敏她們趕緊架設電台,發報收報,王敏芝她們趕緊鋪開攤了,發錢算帳。有時忙火完了剛倒下,又集合出發了。有時飯也趕不上,拿塊飯糰子邊走邊吃。
女人來到這世界上,本來就要多承受幾分苦難,而這些,本來並不屬於其中的。
睡覺照顧女同誌,給個熱炕頭。南北大炕,不管男女,倒頭就著。沒人家,就隨便找個甚麽背風的地方偎著。睡前一定要把馬褡子壓在身底下,再把“子彈袋”檢查一遍,係好,才敢合眼。
2師的“銀行”裝在一輛大車上。到宿營地不卸車,值班的披件大衣,偎在錢箱子上睡。春夏秋冬,劉淑像男人一樣睡在那上麵。
東北3年,脫衣睡覺的時候比節日還少,身上那虱子呀,跟孩子們講,孩子說:媽呀,你怎那麽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