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南京《中央日報》發表文章:《歷代據守長城防敵南侵今日國防危機仍在北疆》。11月2日,即遼瀋戰役結束這一天,《中央日報》發表社論《東北與世界的前途》,把共產黨占領東北稱為“十七年後的新‘九一八事變’”。
歷代據守長城為防外族入侵,“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端。國民黨故意混淆這場戰爭的性質(蔣介石曾多次鼓吹黑土地上的內戰是“民族戰爭”),用心是再明顯不過的。而對這場關東大決戰將在全國產生什麽樣的連鎖反應,更是看得明明白白。
腦子並不是一團漿糊的蔣介石,卻把這場命運攸關的決戰搞成了一團漿糊。
也算一場軍事學術大研討。
權高勢重,卻不能推動部下向預定目標前進,這樣的領袖算什麽領袖呢?
蔣介石被他一手鑄造的官僚機器將死了。
“萬歲”與“崩殂”
為了完成“東西對進,決戰錦州’這個主題,蔣介石或個別召見,或集體訓話,每次都大講”黃埔精神”、“北伐精神”。
怒濤澎湃,
紅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唱過這支歌的人,誰能忘記廣州那個叫“黃埔”的小島呢?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打倒軍閥!打倒列強!”從珠江之濱唱到長江流域,人民簞食壺槳,大軍勢如破竹。
蔣介石尤其不能忘記黃埔。
據說,蔣介石在“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即保定軍校前身)學習時,一次上細菌課,一個日本軍醫官拿著一塊泥巳說:這塊泥巴能寄生4億細菌,就像4億中國人寄生在裏麵一樣。19歲的蔣介石憤而向前,把泥巴扭成八塊,指著其中一塊說:這裏有5千萬細菌,就像5千萬日本人一樣。
“八·一三”上海抗戰,蔣介石不惜血本,調集占全國軍隊1/3還強的73個師,而且全是精銳,頑強抗擊。他自己不顧敵機轟炸,親臨蘇州前線督戰。
這裏不想評價上海抗戰在軍事上的得失,也不想論述蔣介石在8年抗戰中的功過。比之汪精衛之流,在民族危亡關頭,要緊的是一顆男子漢的中國心。
而在像一部亂七八槽打鬥片的中原逐鹿中,蔣介石就像個技藝超筆的武林高手。流血的不流血的雙管齊下,大小軍閥不是被收買,就是被幹棹,打遍天下無敵手。抗戰中那些聽命於他的戰區司令,近一半是他當年的對頭。中國心固然舉足輕重,蔣介石的魅力也不應低估。
動亂年代發跡的領袖,絕少庸碌之輩。有些文章把蔣介石說成是軍事上的低能兒,那是把他和後來的毛澤東比較了。當初孫中山倚重於他的,主要就是他的軍事才能。但蔣介石的才能,主要還在政治上。他是政壇高手,是陰謀大家,是權術大師。“智謀”與“陰謀”,是經常難以區辨的。正義的事業,有時也要憑藉陰謀手段來完成。
紅領巾時代,歷史老師講“八年抗戰,蔣介石躲在峨嵋山上”,講“蔣介石早年投機革命”。投機也好,革命也好,蔣介石當年確曾革命來著(不然,有些事情就講不明白)。他賴以起家的那所軍校,也確實有一種“黃埔精神”。
一種代表了那個時代潮流,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革命精神。一種救國救民、發憤圖強的民族精神。一種不為官,不為錢,不要命的戰鬥精神。
其實,蔣介石不用講那麽遠,那個大轟炸期間的重慶就夠輝煌的了。那些成千上萬入川的人,如果留在沿海吃漢奸飯,日本人和汪精衛給的薪水是蔣介石的兩三倍。沒有一個盟國支持蔣介石,各個戰場上傳來的都是沮喪的消息,前途就像霧重慶一樣渺茫。可他們寧肯把父母和妻子兒女拋在敵後,也要跟著他們的委員長來重慶吃炸彈。因為蔣委員長在抗戰,抗戰中的蔣委員長的脈搏,是和全民族的脈搏一起跳動的。
可如今蔣介石再講起這些,就像個渾身掉渣的老太婆在那兒炫耀:瞧,我當年多麽漂亮!
產生蔣介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黃埔精神”早死了。不然,他會落到這步田地嗎?
他駕馭革命潮流統一了中國,獲得了一切。當他達到權力和榮耀的頂峰時,立刻就迅速而自然地跌落了。
這是蔣介石的悲劇,也是歷史的“規律”,“一個領袖,一個政黨,一個主義。”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誰沒有頭腦?誰沒有思想?如此人間才冬暖夏涼,這般世界才日新月異。有人卻要把人都變成木偶:“服從要到盲目的程度,信仰要到迷信的程度。”“一切都在領袖的腦殼之中,領袖的腦殼要你怎樣就應該怎樣,我們一切不必問,也不該問。隻要隨著領袖的腦殼去,你可以萬無一失。”(37)。
世界上果真有這樣的“腦殼”,4億中國人情願把腦袋當作吃飯的家什,跟著這樣的“腦殼”正步走。可惜沒有。沒有就要思想,要思想就是罪過,就是“共匪”、“奸黨”,就抓,就殺。“莫談國事”——這就是蔣介石治下的“民國”。
一個人成了超乎一切之上的神時,神和人的悲劇就開始了。
人民苦到了極處,是因為專製到了極處,官僚腐敗到了極處。
歷代據守長城為防外族入侵,“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端。國民黨故意混淆這場戰爭的性質(蔣介石曾多次鼓吹黑土地上的內戰是“民族戰爭”),用心是再明顯不過的。而對這場關東大決戰將在全國產生什麽樣的連鎖反應,更是看得明明白白。
腦子並不是一團漿糊的蔣介石,卻把這場命運攸關的決戰搞成了一團漿糊。
也算一場軍事學術大研討。
權高勢重,卻不能推動部下向預定目標前進,這樣的領袖算什麽領袖呢?
蔣介石被他一手鑄造的官僚機器將死了。
“萬歲”與“崩殂”
為了完成“東西對進,決戰錦州’這個主題,蔣介石或個別召見,或集體訓話,每次都大講”黃埔精神”、“北伐精神”。
怒濤澎湃,
紅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唱過這支歌的人,誰能忘記廣州那個叫“黃埔”的小島呢?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打倒軍閥!打倒列強!”從珠江之濱唱到長江流域,人民簞食壺槳,大軍勢如破竹。
蔣介石尤其不能忘記黃埔。
據說,蔣介石在“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即保定軍校前身)學習時,一次上細菌課,一個日本軍醫官拿著一塊泥巳說:這塊泥巴能寄生4億細菌,就像4億中國人寄生在裏麵一樣。19歲的蔣介石憤而向前,把泥巴扭成八塊,指著其中一塊說:這裏有5千萬細菌,就像5千萬日本人一樣。
“八·一三”上海抗戰,蔣介石不惜血本,調集占全國軍隊1/3還強的73個師,而且全是精銳,頑強抗擊。他自己不顧敵機轟炸,親臨蘇州前線督戰。
這裏不想評價上海抗戰在軍事上的得失,也不想論述蔣介石在8年抗戰中的功過。比之汪精衛之流,在民族危亡關頭,要緊的是一顆男子漢的中國心。
而在像一部亂七八槽打鬥片的中原逐鹿中,蔣介石就像個技藝超筆的武林高手。流血的不流血的雙管齊下,大小軍閥不是被收買,就是被幹棹,打遍天下無敵手。抗戰中那些聽命於他的戰區司令,近一半是他當年的對頭。中國心固然舉足輕重,蔣介石的魅力也不應低估。
動亂年代發跡的領袖,絕少庸碌之輩。有些文章把蔣介石說成是軍事上的低能兒,那是把他和後來的毛澤東比較了。當初孫中山倚重於他的,主要就是他的軍事才能。但蔣介石的才能,主要還在政治上。他是政壇高手,是陰謀大家,是權術大師。“智謀”與“陰謀”,是經常難以區辨的。正義的事業,有時也要憑藉陰謀手段來完成。
紅領巾時代,歷史老師講“八年抗戰,蔣介石躲在峨嵋山上”,講“蔣介石早年投機革命”。投機也好,革命也好,蔣介石當年確曾革命來著(不然,有些事情就講不明白)。他賴以起家的那所軍校,也確實有一種“黃埔精神”。
一種代表了那個時代潮流,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革命精神。一種救國救民、發憤圖強的民族精神。一種不為官,不為錢,不要命的戰鬥精神。
其實,蔣介石不用講那麽遠,那個大轟炸期間的重慶就夠輝煌的了。那些成千上萬入川的人,如果留在沿海吃漢奸飯,日本人和汪精衛給的薪水是蔣介石的兩三倍。沒有一個盟國支持蔣介石,各個戰場上傳來的都是沮喪的消息,前途就像霧重慶一樣渺茫。可他們寧肯把父母和妻子兒女拋在敵後,也要跟著他們的委員長來重慶吃炸彈。因為蔣委員長在抗戰,抗戰中的蔣委員長的脈搏,是和全民族的脈搏一起跳動的。
可如今蔣介石再講起這些,就像個渾身掉渣的老太婆在那兒炫耀:瞧,我當年多麽漂亮!
產生蔣介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黃埔精神”早死了。不然,他會落到這步田地嗎?
他駕馭革命潮流統一了中國,獲得了一切。當他達到權力和榮耀的頂峰時,立刻就迅速而自然地跌落了。
這是蔣介石的悲劇,也是歷史的“規律”,“一個領袖,一個政黨,一個主義。”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誰沒有頭腦?誰沒有思想?如此人間才冬暖夏涼,這般世界才日新月異。有人卻要把人都變成木偶:“服從要到盲目的程度,信仰要到迷信的程度。”“一切都在領袖的腦殼之中,領袖的腦殼要你怎樣就應該怎樣,我們一切不必問,也不該問。隻要隨著領袖的腦殼去,你可以萬無一失。”(37)。
世界上果真有這樣的“腦殼”,4億中國人情願把腦袋當作吃飯的家什,跟著這樣的“腦殼”正步走。可惜沒有。沒有就要思想,要思想就是罪過,就是“共匪”、“奸黨”,就抓,就殺。“莫談國事”——這就是蔣介石治下的“民國”。
一個人成了超乎一切之上的神時,神和人的悲劇就開始了。
人民苦到了極處,是因為專製到了極處,官僚腐敗到了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