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林彪很喜歡的幾位外軍將領中,既有在這次戰爭中慘敗的拿破崙,也有成功地指揮俄軍撤退,終獲大勝,功成名就的庫圖佐夫。林彪在錦西避免決戰,指揮撤退時,腦子裏那個車軲轆上是否轉過庫圖佐夫的這一傑作,誰也不清楚。但他能在四平撤退後迅速抓住普遍存在的悲觀失望情緒,迅速地大講莫斯科撤退,肯定不會是即興之作。這無疑是成功指揮四平撤退這一傑作後的又一傑作。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並不是部隊士兵的喪失,而是希望的喪失。”
無論看沒看過利德爾·哈特的《戰爭論》,古今中外一切傑出的軍事家,都是深諳這位英國軍事理論家這句話的念義,並致力於使他的士兵像堅守最後一道防線一樣,決不丟掉希望。
很多老人都談到當時林彪講莫斯科撤退的故事,說明四平撤退的意義。林彪還讓人寫篇介紹莫斯科撤退的文章,很長,登在《自衛報》上。還通過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搞到一部記錄片《庫圖佐夫》,給部隊放映。
一些老人印象頗深的,是林彪在舒蘭一家戲園子的一次講話。
大意是:大家一定以為我跑得太快了,丟的地方太多了。我說我跑得還慢了,丟得還少了。
這不是開玩笑,我講的是真話,講的是馬克思主義,是毛主席的軍事思想。
東北情況是敵強我弱。我們隻有一個拳頭,敵人有好幾個拳頭,一個拳頭是打不過好幾個拳頭的。怎麽辦?就是要把敵人的拳頭變成手掌。怎麽變?就是把城市丟給他們。城市一丟,人們的包袱就沒了,身子就輕了,敵人和拳頭可就伸開了,我們就可以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吃掉他們了。
解決東北的問題要靠戰爭。戰爭的根本問題在於消滅敵人。勝負不能從一時的進退看,也不能從一城一地的得失看。我們力量小,城市隻能是旅館(林彪在各種講話中,經常講“城市是旅館”——筆者),暫住一時。
把敵人拉散了,把敵人一股股地吃掉了,城市自然就是我們的了。如果我們現在捨不得城市,和敵人硬拚,那我們隻能有兩條路:或者被敵人吃掉,或者走抗聯的老路——退到蘇聯去。
剛才我講了,拿破崙的軍隊開進莫斯科時,也是很猖狂的,可他們的失敗在那時候已經決定了的。今天也一樣。我們已經通過大規模撤退,換取了消滅敵人的有利條件。這並不是個新問題。我們當年在中央蘇區和敵後=屏蔽gg=根據地,就是這麽做的。
現在,我們要把眼光轉一轉,從大城市轉到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去,把大氣力用到建設根據地去。有了根據地,我們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會要兵有兵,要武器有武器,要糧有糧,要衣服有衣服——在座不少人還穿著棉衣哩。我們有了這些,我們就會有全東北。
從“拒敵於國門外”,到“保衛馬德裏”,在“萬花筒”時期那些像放花一樣的比喻中,把四平撤退比作“莫斯科撤退”,還是較為準確的。
不過,對於一個扛著步槍的士兵來說,他們更注意的不是說,而是幹,是跟著你林彪到底能打勝仗還是打敗仗。
“東北王”《東北解放戰爭大事記》中,關於1946年6月16日這一天的文字,是這樣的: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東北局幹部分工問題給東北局的指示。指出: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四同誌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並以林、彭、羅、高、陳組織東北局常委。中央認為這種分工在目前情況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諸同誌必能和衷共濟,在重新分工下團結一致,為克服困難爭取勝利而奮鬥。(56)
關於黑土地10個月來情況的一次組織總結,當然也是思想路線總結。
林彪——“東北王”。
據說,林彪看完電報,沉思一下,就繼續踱步。那步履和神態,與過去一般無二。
而毛澤東在決定林彪當“東北王”時,對於這個當年的“娃娃”,會想些什麽呢?
1948年11月23日,就在東北野戰軍主力兵分三路,啟程進關時,東北局在瀋陽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全東北解放後的形勢與任務的決議》。
其中有這樣一段:當我們開始進入東北,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幫助下,曾經利用和平煙幕,進兵東北,接著又依靠其當時軍事上的優勢,配合東北反動勢力,向我作大舉進攻,企圖消滅我們於立足未穩之時,當時情況,極為困難。尤其是當時東北黨內少數領導幹部所存在的錯誤思想,更增加了當時的困難。
這些同誌對於敵人的和平陰謀抱著很大的幻想,對敵我力量的對比,以肓目的樂觀代替了冷靜的科學分析,對舊政權舊軍隊敵偽殘餘分子和階級本質,缺乏階級的分析,過份強調少數一時不能取得的中心城市的作用而忽視了廣大的鄉村,因而使他們違背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在堅決依靠東北人民,堅決消滅敵人,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各種政策上發生了許多原則性的錯誤。這是在階級鬥爭的緊要關頭,少數同誌喪失階級立場的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這種傾向,一開始就遭受到另一部分領導幹部的堅決反對,但仍給予東北人民解放事業以很大的損失。直到一九四六年東北局七七決議之後,才在全東北黨內貫徹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克服了黨內右傾危險……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並不是部隊士兵的喪失,而是希望的喪失。”
無論看沒看過利德爾·哈特的《戰爭論》,古今中外一切傑出的軍事家,都是深諳這位英國軍事理論家這句話的念義,並致力於使他的士兵像堅守最後一道防線一樣,決不丟掉希望。
很多老人都談到當時林彪講莫斯科撤退的故事,說明四平撤退的意義。林彪還讓人寫篇介紹莫斯科撤退的文章,很長,登在《自衛報》上。還通過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搞到一部記錄片《庫圖佐夫》,給部隊放映。
一些老人印象頗深的,是林彪在舒蘭一家戲園子的一次講話。
大意是:大家一定以為我跑得太快了,丟的地方太多了。我說我跑得還慢了,丟得還少了。
這不是開玩笑,我講的是真話,講的是馬克思主義,是毛主席的軍事思想。
東北情況是敵強我弱。我們隻有一個拳頭,敵人有好幾個拳頭,一個拳頭是打不過好幾個拳頭的。怎麽辦?就是要把敵人的拳頭變成手掌。怎麽變?就是把城市丟給他們。城市一丟,人們的包袱就沒了,身子就輕了,敵人和拳頭可就伸開了,我們就可以一個指頭一個指頭地吃掉他們了。
解決東北的問題要靠戰爭。戰爭的根本問題在於消滅敵人。勝負不能從一時的進退看,也不能從一城一地的得失看。我們力量小,城市隻能是旅館(林彪在各種講話中,經常講“城市是旅館”——筆者),暫住一時。
把敵人拉散了,把敵人一股股地吃掉了,城市自然就是我們的了。如果我們現在捨不得城市,和敵人硬拚,那我們隻能有兩條路:或者被敵人吃掉,或者走抗聯的老路——退到蘇聯去。
剛才我講了,拿破崙的軍隊開進莫斯科時,也是很猖狂的,可他們的失敗在那時候已經決定了的。今天也一樣。我們已經通過大規模撤退,換取了消滅敵人的有利條件。這並不是個新問題。我們當年在中央蘇區和敵後=屏蔽gg=根據地,就是這麽做的。
現在,我們要把眼光轉一轉,從大城市轉到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去,把大氣力用到建設根據地去。有了根據地,我們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會要兵有兵,要武器有武器,要糧有糧,要衣服有衣服——在座不少人還穿著棉衣哩。我們有了這些,我們就會有全東北。
從“拒敵於國門外”,到“保衛馬德裏”,在“萬花筒”時期那些像放花一樣的比喻中,把四平撤退比作“莫斯科撤退”,還是較為準確的。
不過,對於一個扛著步槍的士兵來說,他們更注意的不是說,而是幹,是跟著你林彪到底能打勝仗還是打敗仗。
“東北王”《東北解放戰爭大事記》中,關於1946年6月16日這一天的文字,是這樣的: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東北局幹部分工問題給東北局的指示。指出: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四同誌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並以林、彭、羅、高、陳組織東北局常委。中央認為這種分工在目前情況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諸同誌必能和衷共濟,在重新分工下團結一致,為克服困難爭取勝利而奮鬥。(56)
關於黑土地10個月來情況的一次組織總結,當然也是思想路線總結。
林彪——“東北王”。
據說,林彪看完電報,沉思一下,就繼續踱步。那步履和神態,與過去一般無二。
而毛澤東在決定林彪當“東北王”時,對於這個當年的“娃娃”,會想些什麽呢?
1948年11月23日,就在東北野戰軍主力兵分三路,啟程進關時,東北局在瀋陽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全東北解放後的形勢與任務的決議》。
其中有這樣一段:當我們開始進入東北,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幫助下,曾經利用和平煙幕,進兵東北,接著又依靠其當時軍事上的優勢,配合東北反動勢力,向我作大舉進攻,企圖消滅我們於立足未穩之時,當時情況,極為困難。尤其是當時東北黨內少數領導幹部所存在的錯誤思想,更增加了當時的困難。
這些同誌對於敵人的和平陰謀抱著很大的幻想,對敵我力量的對比,以肓目的樂觀代替了冷靜的科學分析,對舊政權舊軍隊敵偽殘餘分子和階級本質,缺乏階級的分析,過份強調少數一時不能取得的中心城市的作用而忽視了廣大的鄉村,因而使他們違背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在堅決依靠東北人民,堅決消滅敵人,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各種政策上發生了許多原則性的錯誤。這是在階級鬥爭的緊要關頭,少數同誌喪失階級立場的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這種傾向,一開始就遭受到另一部分領導幹部的堅決反對,但仍給予東北人民解放事業以很大的損失。直到一九四六年東北局七七決議之後,才在全東北黨內貫徹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克服了黨內右傾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