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如今有些追悼會向遺體告別儀式,過了“那一會兒”,人們就海闊天空地談笑風生了。而黃克誠的追悼會,自始至終,都被一種景仰、懷念的氣氛籠罩著,那麽深沉,那麽莊重,那麽肅穆。流淚的人那麽多,流的淚也那麽多。人們談論的隻有黃老的為人,黃老的剛正,黃老的節操,黃老的氣度……
9月13日,黃克誠得知蘇軍占領東北,即致電中央:“建議中央立即派大部隊到東北去,不管蘇聯紅軍同意與否,要下決心進軍東北。”“並派有威望的軍隊領導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創造總根據地,支援內地戰爭。”
到東北後,他始終關注根據地建設。
11月26日,在那封著名的關於“7無”的電報中,他向毛澤東提議:以一部主力去占領中小城市,建立農村根據地,作長期鬥爭之準備。
同一天,又致電軍委:東北敵特工、土匪甚多,如不及早建立根據地,我主力在東北亦很難應付。
11月29日,又致電東北局:“已進入及將進入東北之主力及新組建成之部隊,數目特別巨,但若列黨政民之支持,無糧食經費的充分供給,無兵員的源源補充,將大減弱強大力量。目前東北大城市為頑軍占領,鄉村則被土匪所占據(大都與頑聯繫),我們則處於既無工人又無農民之中小城市。這樣下去,不僅影響作戰,且有陷入不利地位之危險。因此,運用冬季不能進行大規模作戰之五個月期間,發動群眾,肅清土匪,建立各級黨與政權,應成為當前之急務。”建議“立即劃分主力師(或旅)的補充熟悉地區,作為該師(或旅)之根據地”。如果在整個東北部隊中不能實施,“則請劃十個縣地區給三師各旅去建立後方,開闢工作”。
12月17日,在給軍委的電報中說:三師及楊、梁等師,幹部均感沒有根據地,非肅清土匪無法解決目前困難,亦不可能生存發展,但迄今仍未劃固定地區,向林總商討,林孤掌難鳴,向東北局建議,則從不回電,對目前既不確定持久方針,又無救急辦法,使情勢無論上下均感惶惑,且有人提及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
當從中央到地方都覺得東北形勢很好時,他在那裏來了個“7無”,簡直把形勢描寫得一團漆黑。當一些人還把美械裝備的敵人視為不堪一擊的“土頑”時,他在那裏一筆一筆地算計了敵人的“8條進步”。
當有些人還未從“獨霸東北”中清醒時,他在那裏發出了“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的警報。
是危言聳聽嗎?
1946年5月24日,在四平失守後的一片悲觀氣氛中,在科爾沁大草原東部的白城子,他在給中央的一封很長的電報中,這樣剖白了那顆赤子之心:我是一個從壞處設想的人,所看到的現象亦是壞的方麵較多,故或許有片麵之處,但都是事實。
在他口述或是撰寫這封以及此前此後的那些電報時,他都想了些什麽?想沒想到宋人張商英那句“自古忠烈多磨難”?他應該想到--但44歲的瘦小羸弱的男子漢,把這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翻開建國後的報紙,“形勢”好像從來都未壞過,連“文化大革命”時期都是“大好,而不是小好”。這樣一個人罹難的命運就是註定了的,或遲或早而已。
據說,1959年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曾派一位著名人物和黃克誠談話,意思是站過來就行了。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黃克誠,拒絕了。
一個憂國憂民,憂黨憂軍的人。一個說真話,做真事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寫的人。
據說,毛澤東12月28日給東北局《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電報,就是根據黃克誠等人的意見擬定的。
可停戰令頒布後,毛澤東又命令東北民主聯軍“保衛馬德裏”。
於是,一封封少喜多憂的電報,又飛向了林彪、東北局和中央。
林彪無回音。
東北局無回音。
中央無回音。
照飛無誤。
縱觀歷史,那些有著堅強個性的傑出思想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喜歡順從的人。這就決定了他們腳下永遠不會有平坦大道。
林彪“孤掌難鳴”時,他支持了林彪。彭德懷蒙冤時,他和彭德懷站到一起。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出了麻煩時,他站出來實事求是地評價了這一切。林彪被一個“鬼”字覆蓋了時,又是他第一個把林彪的一生都放到歷史的天秤上。
毛澤東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
黃克誠的骨頭也是最硬的。黃克誠的胸懷也是最博大的。
黃克誠--中國共產黨人之楷模!
黃克誠--中國男子漢!
黃克誠--人民的兒子!
林彪腦子裏的車軲轆
“批林批孔”時,就聽說林彪是個好沉思默想的人。
當年在林彪身邊工作過的老人,都說從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到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想的是怎樣建立根據地,是戰爭,是用槍桿子打出黑土地的共產黨天下,把東北變成推進全國解放的戰略後方和前進基地。
而在這段“萬花筒”時期,擺在黑土地上的最尖銳、最重要的問題,莫過於對和戰前景的估量了。這個問題不解決,別的都無從談起。
9月13日,黃克誠得知蘇軍占領東北,即致電中央:“建議中央立即派大部隊到東北去,不管蘇聯紅軍同意與否,要下決心進軍東北。”“並派有威望的軍隊領導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創造總根據地,支援內地戰爭。”
到東北後,他始終關注根據地建設。
11月26日,在那封著名的關於“7無”的電報中,他向毛澤東提議:以一部主力去占領中小城市,建立農村根據地,作長期鬥爭之準備。
同一天,又致電軍委:東北敵特工、土匪甚多,如不及早建立根據地,我主力在東北亦很難應付。
11月29日,又致電東北局:“已進入及將進入東北之主力及新組建成之部隊,數目特別巨,但若列黨政民之支持,無糧食經費的充分供給,無兵員的源源補充,將大減弱強大力量。目前東北大城市為頑軍占領,鄉村則被土匪所占據(大都與頑聯繫),我們則處於既無工人又無農民之中小城市。這樣下去,不僅影響作戰,且有陷入不利地位之危險。因此,運用冬季不能進行大規模作戰之五個月期間,發動群眾,肅清土匪,建立各級黨與政權,應成為當前之急務。”建議“立即劃分主力師(或旅)的補充熟悉地區,作為該師(或旅)之根據地”。如果在整個東北部隊中不能實施,“則請劃十個縣地區給三師各旅去建立後方,開闢工作”。
12月17日,在給軍委的電報中說:三師及楊、梁等師,幹部均感沒有根據地,非肅清土匪無法解決目前困難,亦不可能生存發展,但迄今仍未劃固定地區,向林總商討,林孤掌難鳴,向東北局建議,則從不回電,對目前既不確定持久方針,又無救急辦法,使情勢無論上下均感惶惑,且有人提及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
當從中央到地方都覺得東北形勢很好時,他在那裏來了個“7無”,簡直把形勢描寫得一團漆黑。當一些人還把美械裝備的敵人視為不堪一擊的“土頑”時,他在那裏一筆一筆地算計了敵人的“8條進步”。
當有些人還未從“獨霸東北”中清醒時,他在那裏發出了“有遭遇西路軍危險之可能”的警報。
是危言聳聽嗎?
1946年5月24日,在四平失守後的一片悲觀氣氛中,在科爾沁大草原東部的白城子,他在給中央的一封很長的電報中,這樣剖白了那顆赤子之心:我是一個從壞處設想的人,所看到的現象亦是壞的方麵較多,故或許有片麵之處,但都是事實。
在他口述或是撰寫這封以及此前此後的那些電報時,他都想了些什麽?想沒想到宋人張商英那句“自古忠烈多磨難”?他應該想到--但44歲的瘦小羸弱的男子漢,把這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翻開建國後的報紙,“形勢”好像從來都未壞過,連“文化大革命”時期都是“大好,而不是小好”。這樣一個人罹難的命運就是註定了的,或遲或早而已。
據說,1959年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曾派一位著名人物和黃克誠談話,意思是站過來就行了。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黃克誠,拒絕了。
一個憂國憂民,憂黨憂軍的人。一個說真話,做真事的人。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寫的人。
據說,毛澤東12月28日給東北局《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電報,就是根據黃克誠等人的意見擬定的。
可停戰令頒布後,毛澤東又命令東北民主聯軍“保衛馬德裏”。
於是,一封封少喜多憂的電報,又飛向了林彪、東北局和中央。
林彪無回音。
東北局無回音。
中央無回音。
照飛無誤。
縱觀歷史,那些有著堅強個性的傑出思想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喜歡順從的人。這就決定了他們腳下永遠不會有平坦大道。
林彪“孤掌難鳴”時,他支持了林彪。彭德懷蒙冤時,他和彭德懷站到一起。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出了麻煩時,他站出來實事求是地評價了這一切。林彪被一個“鬼”字覆蓋了時,又是他第一個把林彪的一生都放到歷史的天秤上。
毛澤東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
黃克誠的骨頭也是最硬的。黃克誠的胸懷也是最博大的。
黃克誠--中國共產黨人之楷模!
黃克誠--中國男子漢!
黃克誠--人民的兒子!
林彪腦子裏的車軲轆
“批林批孔”時,就聽說林彪是個好沉思默想的人。
當年在林彪身邊工作過的老人,都說從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到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想的是怎樣建立根據地,是戰爭,是用槍桿子打出黑土地的共產黨天下,把東北變成推進全國解放的戰略後方和前進基地。
而在這段“萬花筒”時期,擺在黑土地上的最尖銳、最重要的問題,莫過於對和戰前景的估量了。這個問題不解決,別的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