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脂點江山:歷史上女人傳奇 作者:段戰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卻愛殺人外,他還愛放火。當初,他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那場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熄滅,據說
秦始皇陵也是他派兵焚毀的。另外,他還愛烹吃人肉。他在鹹陽把秦宮室全部燒毀之後,又想回江東,向鄉人炫耀自己的成功。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於是,有人就諷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這話令項羽又惱又羞,就把說話的人煮了吃。又有一次,他生擒了一個叫周苛的漢吏,因為他勸降人家,人家不肯,還捎帶罵了他幾句。他就很生氣,後果當然也很嚴重,同樣把人家煮了吃。再後來,他和劉邦打仗,劉邦斷了他的糧道,他一急,又將劉邦的老父放進大鐵鍋裏,準備燒了吃。他還派人威脅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沒想到漢王比他更賴皮,說:“我們曾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果真要煮咱爹吃,那就別忘了也分我一杯羹。”
相比之下,他的另一次作為,就可愛得多。史說楚漢相爭日久,相持未決,他便派人對漢王劉邦說:“天下紛爭久矣,原由皆因兩人起,現我願意單獨和你決一雌雄,無論勝敗,就此不要讓黎民百姓跟著倒黴了。”可劉邦笑著回答:“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兩軍交戰,一方主帥竟能說出這樣憨直的話來,不能說項羽有幽默感,隻能說他太缺心眼。
而項羽最大的毛病,便是偶爾心腸好,也就是“婦人之仁”。當初,他的老謀士範增辛辛苦苦設下鴻門宴,欲替他一舉除掉心腹大患劉邦。範增在宴會上連舉佩玉,暗示再三,可他竟“默然不應”。劉邦佯裝委屈地辯解了幾句,他腦子轉都不轉,脫口就把曹無傷給出賣了。再後來,在烏江岸邊,因為心疼自己的戰馬,“不忍殺之”,便賜給接他過江東的亭長。這些小事都說明這個五大三粗的楚霸王,在勇敢的外表下還有一顆溫柔的心。對於一個欲成大事的英雄來說,這些“婦人之仁”實在要不得。可對一個女人來講,大丈夫心腸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垓下之圍,十麵埋伏、四麵楚歌,一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情戲隆重上演。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困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重重包圍。在夜裏聽到四麵皆是楚歌之聲,不禁失聲問道:“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於是披衣而起,獨飲帳中。此時英雄末路,心情極為沉重,甚至說非常絕望。這時,身邊隻有自己最寵幸的美人虞姬相陪,帳外寒風中,則是自己心愛的烏騅神駒,想到這些心愛之物馬上就會逝去,霸王不禁悲從心來。於是,慷慨悲歌,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吟唱數遍,美人和之。這時,鐵血英雄的大丈夫項羽終於流下了可能是一生唯一的兩行熱淚。左右侍衛,也皆泣不成聲,不忍看這生死離別的悲涼場麵。
至於虞姬的結局,正史沒有記載。但想像一下,項羽連戰馬都不忍殺之,何況自己的愛妾呢?倒是在漢初陸賈所撰的《楚漢春秋》裏,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書上說,當時霸王作《垓下歌》,虞美人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對項羽來說,虞姬所唱不是死的哀鳴,而是生的激勵。盡管現實無情,步步進逼的漢兵與聲聲淒涼的楚歌已經使楚軍到了崩潰邊緣,但她仍對眼下發生的一切感到困惑不解。這時,霸王的歌聲給予她莫大的安慰和最好的解釋。麵對英雄的失敗,她坦然接受了“時不利”的解釋。同時,項羽在歌中表達對她的愛意和眷念,也使一個女人感到莫大的幸福。這位奇女子知道,此時項羽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他痛感失敗已不可避免,一生霸業轉瞬將盡,可他竟將這些功名榮辱放置一邊,隻是擔憂自己兵敗會禍及自己心愛之人,其心何忍!虞姬深悉自己男人的苦衷,於是選擇了自殺,以慘烈的死奉獻給霸王一片純潔無瑕的真愛情意,並以此激勵項羽絕棄顧慮,專其心誌,作求生之最後努力。後來,正如虞姬所願,項王大發神威,終於殺出重圍,也有了求生的機會。然而,也許他覺得自己太過失敗,無顏麵對江東父老,也可能無法接受沒有虞姬陪伴的寂寞日子。沒有愛,獨活實在沒啥意思。所以,這條剛硬的漢子,用同一把寶劍,痛快地自刎,隨他的美人而去了。
清朝詩人何溥的《虞美人》詩雲:“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瘦腰。”自古以來,美人多是英雄的附屬物、戰利品或交易物罷了,很少有真愛可言。然而,項羽和虞姬之間卻是實實在在的愛情,不摻一點假。英雄不棄自己的美人,美人也甘為自己的英雄赴死。為了愛,一個不後活,一個不獨生。至今想起他們的故事,依然覺得會令山水無色,天地動容。史書記載,項王死後,他的老對手劉邦親自祭拜,“泣之而去”。這樣做,一方麵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意,另一方麵也許是在嘆項王獲得了真愛,而自己沒有吧。
美人地理虞姬故裏傳說虞姬是今沭陽縣顏集鄉人。該鄉境內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將台、項宅等史跡。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抗戰期間,因戰亂失修而坍塌毀壞。
秦始皇陵也是他派兵焚毀的。另外,他還愛烹吃人肉。他在鹹陽把秦宮室全部燒毀之後,又想回江東,向鄉人炫耀自己的成功。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於是,有人就諷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這話令項羽又惱又羞,就把說話的人煮了吃。又有一次,他生擒了一個叫周苛的漢吏,因為他勸降人家,人家不肯,還捎帶罵了他幾句。他就很生氣,後果當然也很嚴重,同樣把人家煮了吃。再後來,他和劉邦打仗,劉邦斷了他的糧道,他一急,又將劉邦的老父放進大鐵鍋裏,準備燒了吃。他還派人威脅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沒想到漢王比他更賴皮,說:“我們曾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果真要煮咱爹吃,那就別忘了也分我一杯羹。”
相比之下,他的另一次作為,就可愛得多。史說楚漢相爭日久,相持未決,他便派人對漢王劉邦說:“天下紛爭久矣,原由皆因兩人起,現我願意單獨和你決一雌雄,無論勝敗,就此不要讓黎民百姓跟著倒黴了。”可劉邦笑著回答:“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兩軍交戰,一方主帥竟能說出這樣憨直的話來,不能說項羽有幽默感,隻能說他太缺心眼。
而項羽最大的毛病,便是偶爾心腸好,也就是“婦人之仁”。當初,他的老謀士範增辛辛苦苦設下鴻門宴,欲替他一舉除掉心腹大患劉邦。範增在宴會上連舉佩玉,暗示再三,可他竟“默然不應”。劉邦佯裝委屈地辯解了幾句,他腦子轉都不轉,脫口就把曹無傷給出賣了。再後來,在烏江岸邊,因為心疼自己的戰馬,“不忍殺之”,便賜給接他過江東的亭長。這些小事都說明這個五大三粗的楚霸王,在勇敢的外表下還有一顆溫柔的心。對於一個欲成大事的英雄來說,這些“婦人之仁”實在要不得。可對一個女人來講,大丈夫心腸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垓下之圍,十麵埋伏、四麵楚歌,一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情戲隆重上演。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困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重重包圍。在夜裏聽到四麵皆是楚歌之聲,不禁失聲問道:“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於是披衣而起,獨飲帳中。此時英雄末路,心情極為沉重,甚至說非常絕望。這時,身邊隻有自己最寵幸的美人虞姬相陪,帳外寒風中,則是自己心愛的烏騅神駒,想到這些心愛之物馬上就會逝去,霸王不禁悲從心來。於是,慷慨悲歌,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吟唱數遍,美人和之。這時,鐵血英雄的大丈夫項羽終於流下了可能是一生唯一的兩行熱淚。左右侍衛,也皆泣不成聲,不忍看這生死離別的悲涼場麵。
至於虞姬的結局,正史沒有記載。但想像一下,項羽連戰馬都不忍殺之,何況自己的愛妾呢?倒是在漢初陸賈所撰的《楚漢春秋》裏,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書上說,當時霸王作《垓下歌》,虞美人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對項羽來說,虞姬所唱不是死的哀鳴,而是生的激勵。盡管現實無情,步步進逼的漢兵與聲聲淒涼的楚歌已經使楚軍到了崩潰邊緣,但她仍對眼下發生的一切感到困惑不解。這時,霸王的歌聲給予她莫大的安慰和最好的解釋。麵對英雄的失敗,她坦然接受了“時不利”的解釋。同時,項羽在歌中表達對她的愛意和眷念,也使一個女人感到莫大的幸福。這位奇女子知道,此時項羽正在一籌莫展之際,他痛感失敗已不可避免,一生霸業轉瞬將盡,可他竟將這些功名榮辱放置一邊,隻是擔憂自己兵敗會禍及自己心愛之人,其心何忍!虞姬深悉自己男人的苦衷,於是選擇了自殺,以慘烈的死奉獻給霸王一片純潔無瑕的真愛情意,並以此激勵項羽絕棄顧慮,專其心誌,作求生之最後努力。後來,正如虞姬所願,項王大發神威,終於殺出重圍,也有了求生的機會。然而,也許他覺得自己太過失敗,無顏麵對江東父老,也可能無法接受沒有虞姬陪伴的寂寞日子。沒有愛,獨活實在沒啥意思。所以,這條剛硬的漢子,用同一把寶劍,痛快地自刎,隨他的美人而去了。
清朝詩人何溥的《虞美人》詩雲:“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瘦腰。”自古以來,美人多是英雄的附屬物、戰利品或交易物罷了,很少有真愛可言。然而,項羽和虞姬之間卻是實實在在的愛情,不摻一點假。英雄不棄自己的美人,美人也甘為自己的英雄赴死。為了愛,一個不後活,一個不獨生。至今想起他們的故事,依然覺得會令山水無色,天地動容。史書記載,項王死後,他的老對手劉邦親自祭拜,“泣之而去”。這樣做,一方麵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意,另一方麵也許是在嘆項王獲得了真愛,而自己沒有吧。
美人地理虞姬故裏傳說虞姬是今沭陽縣顏集鄉人。該鄉境內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將台、項宅等史跡。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抗戰期間,因戰亂失修而坍塌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