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兩教都是出世宗教,所謂跳出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理紅塵之事,不問世俗情。但是無論任何事物,都逃脫不了現實,虛幻也好,妄想也罷。現實爭鬥,是所有宗教或主義都必須麵對的問題。一個教義必須要有根基。佛、道兩家教義對於世俗來說比較消極。無論是道家的清靜無為,還是佛教的萬法皆空都很難適合國家政治生活。當然世界上以佛教為政的國家並不是沒有,但是這種國家強者幾乎沒有。而且關鍵是還需要變異,以便在一定的條件下適應統治需要。


    佛道兩教,對於長期失意的下層階級來說是很有親和力的,把無法滿足的欲望和事情定為虛空,起碼可以挽回自己的尊嚴,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嗎!而且它的修真,修道,得成正果的理論對於人之本性來說也很有誘惑力。長生不老,永遠不死,無上神通,美麗天國。但是對於世俗的意義來說,也僅僅是麻痹人們、減輕痛苦。調整身心、利於統治。為政治國卻遠遠不夠。我隻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這一點希望宗教界朋友加以原諒。


    在治國理政上可以說,佛道兩家甚至遠遠不如已經滅亡了的儒家。有人或許會說我國儒家文化遠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取之不盡的精華我們怎會允許他滅亡?甚至以提倡傳統為藉口,不惜花費巨力為其招魂。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現在的思想核心是馬列主義。傳統文化隻能圍繞這一核心運轉。不可能,也不可以叫它從登帝位。否則那不是非常之不幸,而是大大的不幸。


    要說到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宗教。莫過於基督教,基督教既沒有嚴密的政治理論,也沒有誘人的修真學說。但是貴在有科學研究的態度,和客官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耶穌之後,傳教士為了便於傳教,幾乎人人都有所專長,或精通醫學或研究天文立法等等,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把這些知識認為是認識上帝了解上帝的手段加以精研,成為國教以後更是設立神學院並沒有荒廢具體的科學研究。可能有人不知道其實許多科學巨人,像伽律略,哥白尼,布魯諾,達爾文也是神學院出身。是基督教催生了現代科學。


    而客官唯心主義,對於世界史更是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首先它不同於東方的修真理論認為人可以成仙成佛,成為一切的主宰。而是以較為客官的立場將人準確定位,認為人就是人是神的僕人。進入天國的辦法是,真心悔改和行義事。而不是什麽五心向天氣沉丹田(內丹學說)尋找長身不老藥之類的,無機之談。而且基督教的義與儒家的義也不是一個概念。基督教的義是指歸一上帝,遵尋上帝的律法。倒是與道家的德,遵循天道者為德有幾分相似之處。不同的是上帝的律法,需要你取探尋去認識和理解,而道家之道確是順乎自然返璞歸真。不需要取尋找和研究,最多也隻是個悟。而儒家的義,隻不過是情義的義,義氣的義。


    雖然客觀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依舊相距甚遠。但是卻確定了客觀立場,為科研打下了基礎。當時一切科學尚在萌芽之中唯物主義的確立還實在乏理論基礎,世人愚昧更容易相信神學,這已經是很難得了。


    儒家,喇嘛教(佛教分支)等等,是世界上最好的保鮮劑,中國奉行儒學導致了兩千年的封建停止,西藏奉行喇嘛教建國以後依舊處於農奴社會。西方奉行基督教卻歷經了時代變革成為世界發達國家。


    父神教是劉備以基督教為範本,刻意以北方遊牧民族的原始民主為基礎,加入完備的現代民主思想。我國的遊牧民族就其經濟基礎而言並不適合儒家文化,但是可惜的是沒有能夠與之相爭理論體係。所以一方麵有些統治階級妄圖效仿漢族以儒家文化建立獨裁統治。但是由於經濟基礎的不適合。部落們並不買帳,這以鬥爭一直持續千年之久。而沒有像漢族儒家問鼎中原一樣,通過幾場變法就徹底解決。


    具體的事情經過是。三國以後五胡亂華時期,鮮卑拓跋元洪首先實行民族大融合政策,接受儒家文化。中原政局穩定以後,唐宋的復興更是促進了遼、金、西夏先後接受儒家思想進行了大小不一的改革。但是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崛起,掃蕩天下卻並不接受儒教文化,直接導致元朝統治中原的99年內武裝起義風起雲湧波瀾不斷。後來雖然蒙古人被逐出中原,但北方大地的儒家影響損傷殆盡。就是滿清崛起之時,也是以八旗議政等原始民主的方式起家的。直至幹隆年間皇帝才收回君權,徹底廢除八旗議政。


    而劉備欲徹底清除反動的儒家文化,當然是用現代民主思想深化和改革遊牧民主的原始民主,叫它有能力和完善的儒家思想體係對抗。同時為了防止不同民族的排他性。還要以宗教形式加以引導和法律加以調節。基督教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形式。


    但是佛道兩家的修真理論的對於無知之人來說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佛家有資格問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並非沒有殺手鐧。其權術運用也是到家之極。首先就是封官許願,招安收編。道家就不幸中招。玉皇大帝十殿閻羅被封為佛家護法金剛。就連基督教也接到了招安請柬,要封耶穌為某某菩薩。可惜基督教素來排斥異端。他容得下基督教,基督教卻容不下他。歷代君王也不乏被佛教加封之人,甚至還用武則天的相貌抓過佛像。利空的任務自然是以進步思想。整合俗家弟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高科技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水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水泥並收藏高科技三國最新章節